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37 mm人影作业高炮炮弹推导质点外弹道的计算方法,模拟0 m海拔标准气象条件下的弹道诸元。结果发现: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有所降低,弹丸飞行时的阻力加速度减小,射程相对较远,因此高海拔地区在绘制高炮安全射界图时,必须考虑海拔高度因素的订正;基于直接计算和弹道相似原理计算2种方法的未爆弹丸最大射程修正值差异较小,2种方法均可准确计算高海拔地区炮弹落点,对高海拔地区的弹道轨迹修正更为精确,从而可以提高安全射界图的精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孙百安  姜水平 《气象科技》2010,38(5):625-628
当风速较大时,BL-1A型增雨防雹火箭发射后的飞行轨迹与厂家提供的火箭弹弹道曲线相差很大。火箭顺风发射飞行时,风使火箭弹体仰角抬高,逆风发射时,风使火箭弹体仰角降低;右侧侧风将使弹体向右侧滑,左侧侧风将使弹体向左侧滑,对出膛后火箭飞行方位角产生影响;火箭飞行中还会随风漂移。使火箭不能进入云体有效部位播撒作业,影响作业效果,有时甚至超出安全射界,造成安全隐患。结合近几年的作业实践,提出参照BL-1A型火箭标准射角对应的弹道曲线,并根据地面和高低空风向风速情况,通过对发射仰角和方位角的调整来进行风修订,使调整后的发射角保证催化剂开始撒播时的火箭高度、方位满足预定作业要求,自毁点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高炮、炮弹、气象条件等对37mm高炮未爆弹丸射程偏差的影响,提出了减少偏差的方法;在分析高空风、高原条件对弹道影响基础上,确定了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37mm高炮安全射界最小范围的选取标准;采用外弹道计算公式计算给出了标准气象条件下不同弹型未爆弹丸的射程数据;提出了安全射界图绘制底图的技术需求。上述技术工作为编制37mm高炮安全射界图绘制有关技术标准、开发绘图软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雷达在确定火箭高炮发射角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斌  杨维军  唐仁茂 《气象》1999,25(6):39-41
通过对作业云体的回波强度、温度、含水量等物理量的观测,可定性定量的给出人工催化的云体部位,并可通过雷达、火箭、高炮、云体作业点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直接计算出地面火力点的作业方位角,同时根据雷达测定的云的作业部位高度和火箭、高炮本身的弹道轨道,给出地面火力点的发射仰角。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可减少靠目测指挥作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董晓波  王晓青  付娇  胡海涛  张权  杨洋  吕峰 《气象》2020,46(6):850-856
由于受到高空风场的影响,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真实的弹道轨迹和射程与理论弹道值具有不一致性。为增强实施增雨防雹作业的科学性、精准性及其作业效果评估准确性,研制了一套人工增雨防雹火箭播撒作业跟踪系统。该系统分为火箭定位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两部分,利用卫星定位模块加上数据传输电台模式将火箭飞行轨迹实时传输至地面。并开展了一次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弹道跟踪实弹发射试验,发射两发人工增雨防雹测试火箭,除初始阶段4~5 s卫星定位失锁而没有数据外,其余时间所有数据均接收完整。结合高空风场数据对人工增雨防雹测试火箭进行风偏修正后的实际弹道更接近于理论弹道,风偏修正意义明显,有利于增雨防雹火箭精准作业。  相似文献   

6.
在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中,作业参数的选择和催化区的分布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梯度输送理论,计算了人工增雨作业中单发和多发炮弹AgI最大扩散半径和时间。以不同AgI浓度阈值模拟分析了湍流扩散系数、方位角、仰角和风速对人工增雨炮弹催化区的影响,依据等角度作业思路,提出了高炮人工增雨迎风半圆多轮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7.
俞香仁 《气象》1977,3(9):16-16
在人工降雨的高炮作业中,气象员根据不同的云况、仰角和引信,要求高炮炮手按一定弹距发射炮弹,一般为每隔300、400或500米打一发。而炮手在作业中,足有密位数(即把炮管旋转一周分为6,000个密位  相似文献   

8.
罗雄光  梁国锋  杨超 《气象科技》2015,43(6):1025-1029
根据广东阳江探空站L波段雷达系统观测的测风资料分析,测风记录用综合探测雷达测风方法与无斜距(或高度替代)测风方法计算的测风量得风层的结果,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与理论值不相符的现象,两种测风方法计算的结果,有时会超出高空气象观测仪器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在雷达的仰角小于30°时,量得风层的风速小于3 m/s时,两种测风方法计算量得风层的风速基本相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但风向有的相差较大,超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当雷达仰角小于15°,量得风层的风速大于30 m/s时,两种测风方法计算量得风层的风向比较接近,但量得风层的风速有的却相差较大,超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火箭发射后的各种不利因素,利用高分辨率地图和CorelDRAWGraphicsSuite 12图像处理软件,制作12km范围内的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射界图,标注火箭发射的仰角、方位角、射程等信息。结果表明:在近2a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在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确保安全、高效和快速完成作业任务,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更趋完善,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火箭、高炮作业指挥盘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设计原理  指挥盘设计的基本思想是 ,将以雷达为中心的坐标系统和以作业点为中心的坐标系统同时投影在一张底图上。这样 ,在雷达坐标系统中确定目标云位置后 ,就可以很快在作业点坐标系统中确定其方位和距离。并使用了直观的球面投影方式进行投影。同时 ,为了便于查找作业仰角 ,将相应作业工具的弹道图或表统一成A—H—L曲线 (仰角—高度—距离 ) ,一并打印在底图上 ,根据作业高度和作业距离就可迅速查找到作业仰角。( 1 )底图 底图由射程圆和两个预警圆组成 ,用于完成作业指挥及指挥前的预警识别。底图正中是作业点的射程圆 ,上方…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为保障装甲车辆的火炮直接瞄准射击,需要水平横向风的精确资料,其在弹道上的精度要达到±0.5米/秒,最好的办法是采用遥感技术。未经修正的横向风可能是较长射程上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适当地修正横向风可以改进第一轮射击的命中能力,将会显著提高坦克的战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省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工具主要以37高炮为主,高炮系部队退役装备,装备老化而且磨损大,在增雨防雹作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装备保养、装备老化及弹药原因引起故障的几率同时存在.2012年7月毕节市发生两起高炮身管断裂,故障发生后,专家对故障的判断分为高炮保养不善,身管有异物;高炮身管材质达到使用年限;炮弹药筒或弹丸变型;弹丸引信失效的等几种情况,该文通过在出故障炮站的调查,结合在现场收集到的弹丸残留物及碎片,作出这两起高炮在作业过程中发生身管断裂故障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人影高炮弹丸轨迹的运动方程,根据方程计算理论弹丸落点并得出安全区外扩的误差范围。针对人影高炮作业射界设定安全区的情况,提出落点位于安全区内外的判定方法,从而在理论上给出判断人影高炮作业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工防雹实用催化方法数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高炮和火箭两种催化工具进行人工防雹,但就如何提高这两种作业工具的有效性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作者利用三维冰雹云数值催化模式,选取1999年7月18日陕西省旬邑地区的冰雹云作为试验个例,分别就高炮催化不同的作业时间、催化剂量、作业部位、催化方式等,以及对火箭催化所携带的高效AgI焰剂的成核率与火箭在作业过程中以不同的发射距离、发射仰角和当火箭方位角发生偏离后对地面防雹效果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以期为提高防雹效果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雷达在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多普勒雷达速度PPI产品图像定性识别方法,分析了与对流性降水云体有关的图像特征:①冷暖平流与大尺度辐合辐散运动相结合的零速度线;②风向性辐合辐散与风速性辐合辐散引起的正、负速度面积的不对称及正、负速度数值的差异;③较强对流单体显示的中小尺度的辐合、辐散、逆风区等。结合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给出了由雷达产品确定作业最佳时机和最佳部位的方法:辐合发展期为作业最佳时机,辐合最强区域为作业最佳部位,并由此定量计算出火箭发射的方位角、仰角;由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和回波顶高度产品定量计算出作业区的体积,进而求得作业所需用弹量。  相似文献   

16.
以NCEP FNL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和边界场,利用TAPM模式对2015年11月2427日发生在舟山跨海大桥的一次强冷空气大风过程进行水平分辨率300 m×300 m的数值模拟试验,并采用大桥上的道路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误差检验,分析此次大风过程中舟山跨海大桥各路段的横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TAPM模式对于此次大风过程的舟山跨海大桥桥面风速、风向以及横风风速都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且模式对于过程最大风速的模拟一致性较好,但陆地站点风速模拟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此次冷空气大风影响过程中,金塘大桥中段、西堠门大桥东段以及甬舟高速册子岛段东段为强横风的主要影响路段,横风风速大于11 m·s~(-1),6级以上的强横风影响时间达33 h以上。而桃夭门大桥到舟山路段虽然过程平均风速较高,但横风影响较弱,横风风速仅为2~7 m·s~(-1)。值得注意的是,甬舟高速金塘岛段自东向西的弯道路段以及桃夭门大桥转向册子岛的弯道路段口,会存在横风突然增大的风险,极易对安全行车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701雷达是探空台站的重要设备.雷达的正确标定和操作,是提高测风内在质量的基础,若标定和操作不当,将给测风精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雷达标定不当或因故障造成性能改变产生的误差 1.雷达不水平造成的测角误差:规范规定每月检查一次雷达的水平.若不水平,向某一方向倾斜,探测目标在此方向时,读出的仰角就偏高,在相反的方向读出的仰角偏低;其他方向有规律的产生不同的误差值.根据公式:水平距离=斜距·cosα;风速是气球每秒钟被风吹移动的距离,仰角错了影响水平距离;水平距离错了直接影响测定的风速.这里只从直观上讲了雷达不水平造成的影响,实际上造成的影响远比直观的要大、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8.
选用了布设在渤海海域的浮标、平台、海岛共计18个站点,利用COARE算法进行站点风速的高度修正,对ASCAT卫星反演风与三类站点风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卫星风与站点风相比,整体上卫星风速比站点风速大。浮标与卫星的风速差最小,而平台和海岛与卫星的风速差较大。风向对比结果显示,卫星风与站点风的风向平均偏差都很小,但均方根偏差却比较大。随着风速的增加,三类站点的风速平均偏差都是由大到小变化,由正值变化为负值,弱风速的时候卫星风速大于站点风速,高风速的时候卫星风速小于站点风速;风速的均方根偏差则相对稳定。卫星风与站点风的风向均方根偏差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的方向上,风速偏差和风向偏差等统计量的区别较小。随季节的变化中,平台和海岛站的风速与卫星风速的平均偏差秋冬季大而春夏季小。  相似文献   

19.
二等皮托管测风误差分析及偏差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托管是组成风速检定装置的主要计量标准设备,其测量精度对检定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从皮托管测风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影响皮托管测风误差的相关因素,模拟计算了各因素对风速测量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皮托管测风误差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温度和阻塞系数是影响二等皮托管测风误差的主要因素.当环境温度偏差为±8℃时,可引起二等皮托管风速测量误差为干0.44 m/s(v=30 m/s).当阻塞修正系数偏差±0.02时,可引起二等皮托管风速测量误差±o.6 m/s(v=30 m/s);皮托管系数、大气压力和湿度经修正后对二等皮托管测风精度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鄂西南2个探空站(恩施、宜昌)L波段雷达的探空秒级资料,分季节分高度分析了鄂西南高空风向风速特征。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鄂西南高空平均风速随高度为先迅速增大后迅速减小,至20.0kgpm后随高度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平均风向随高度则为由NE风以顺时针方向转为偏W风后趋于稳定,之后又转为偏E风的趋势;在距海平面位势高度20.0kgpm以下时,高空平均风速表现为明显的冬季春秋夏季;而在20.0kgpm以上时,则夏季明显大于其余三季;在3kgpm以下时四季的最多风向、次多风向表现明显不同,但各季的风向除在近地层偏N风稍多外基本以偏S风为主;在中层四季最多、次多风向基本均为偏W风,而在18.0kgpm以上时,四季最多、次多风向均逐渐转为偏E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