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对于这一重要的日子,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看到这一主题,作为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我们不禁要问: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目前是怎样的呢?我们不禁要思索: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又怎样拷问着我  相似文献   

2.
改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那么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倡探究式学习是否就意味着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呢?其实不然,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中的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怎样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新课程能否逐步走向深层化、成熟化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宁夏的味道     
你从哪里来?宁夏?你们那地方是哪个省的呀?属于陕西吗?哦对了 ,是内蒙古……询问者满脸是真诚的惶惑。对宁夏自治区概念如此糊涂 ,难怪宁夏人在外面的世界大多会遇到无奈的“不知道” ,我们对这些早已习惯了 ,觉得很有意思。除了西北地区几个与宁夏毗邻的省份 ,人们对于宁夏的“未知率”普遍地高 ,这就使得宁夏的形象具有了特殊的味道。一提起大西北、提起宁夏 ,人们不由得要联想又黄又干的山圪 ,遮天蔽日的大风沙。要想真正认识宁夏 ,就必须调动你的想象 ,你一方面要确认她是地处雄浑苍莽的大西北黄土高原 ,另一方面要把江南某一个花红…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对贫困山区的认识问题,即我国贫困山区究竟是经济建设中的包袱,还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生产基地?二是发展战略问题,即先抓单项开发以尽快脱贫然后再解决致富,还是一开始就有计划地进行综合开发和建设,把发展生产与建设环境结合起来,把脱贫致富与建设商品生产基地,持久地提供商品和财富结合起来?全文对这两个问题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到来,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怎样协调发展?教育界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把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德融合起来,塑造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品质的人文精神?地理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和思考,而且,人文教育已经成为地理教学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杨福家教授说得好:“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平时我们常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要具有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表面上看是调整课程、改编教材;而实质上是课程文化的嬗变,是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重塑教师的角色,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呢?笔者认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借用计算机有关术语,教师就应该是大容量的“电脑内存”、能不断升级的“电脑操作系统”、一个精彩纷呈的“电脑显示器”和一个灵巧的“电脑键盘”。  相似文献   

9.
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需要,县域科技发展引起广泛重视,制定县域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指导县域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什么叫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什么制定这样的规划?怎样组织和制定这种规划?并就一般意义上,提出了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娥眉 《地理教学》2011,(23):55-55
高一下学期快结束时,我们的课程早已进入到《世界地理》而且内容已过半,在校期间,学生做完了一套读图练习。那么要放暑假了,该布置什么作业呢?继续纸质练习读图?站在学生的角度,我都感觉无趣。暑假时间漫长,完全可以布置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因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有助于提高综合表达能力的作业题。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世界上各国共同追求和探索的发展道路,并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也是人们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理论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调整和转变,是人类发展观的又一次飞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福建是一个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的省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更须要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从福建目前经济发展的态势和社会进步的状况来看,实…  相似文献   

12.
中国首都圈发展的三大战略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区域发展需要龙头,城市发展需要区域支撑,建设首都圈是中国南北经济格局协调,带动北京周边地区发展的需要,是首都北京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需要,根据首都圈的划分对首都圈关系进行了重构,提出首都圈内4个新关系域,知识经济域,旅游文化域,工业经济域,出海通道网络,为建设发展4个新关系域,结合现实,提出首都圈发展的三大战略,空间联系网络化战略,职能疏导战略,空间结构发展战略。具体包括网络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市场体系,劳动地域分工,双核都市圈,世界城市战略等。  相似文献   

13.
贾笑玲 《地理教学》2006,(10):28-29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强烈冲击着人们头脑中陈旧的思想和意识,特别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给地理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空气,但学习方式到底怎样转变?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探索?恰逢我校进行“探究式教与学”课题研究,这给在摸索中前进的我指明了方向,我便借课研东风,调整、加速了自己教改步伐,尤其一节“香港”的教学,更使我豁然开朗,信心倍增。  相似文献   

14.
耿庆明 《地理教学》2010,(11):56-56
热力环流是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它的深入理解是学习“风的形成”、“全球大气环流”、“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知识的关键。虽然它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时时相伴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常常觉得它飘忽不定,对它视而不见,不好验证。怎样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它的存在,亲眼观察到它所起的作用呢?我们巧用厨房做实验,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一个版本的北京地图上 ,西郊玉渊潭都是一块没有任何标志的绿色。但每个北京人都会告诉你 ,这90多公顷的“绿色” ,便是号称“东方第一宾馆”的钓鱼台国宾馆。克林顿盛赞 :中国的国宾馆是世界一流的钓鱼台是一处有800多年历史的园林胜地 ,1190年 ,金代章宗皇帝曾在此筑台垂钓 ,因此得名。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中央决定在此建造国宾馆 ,以专门接待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世界知名人士。钓鱼台国宾馆在一般人眼里是神秘莫测的。在它的森严之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据介绍 ,国宾馆占地42万平方米 ,其中湖水面积…  相似文献   

16.
亚太旅游市场分析与营销战略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太旅游市场作为世界六大旅游区之一,在世界旅游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客源市场的主体。本文简述了亚太旅游市场的构成及其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就此引出对亚太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特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并出亚太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发展的新趋势,旨在为中国进一步开拓亚太旅游市场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邵冬梅 《地理教学》2010,(11):38-38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世界的经济强国,但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呢?”我的话音刚落,很多同学就跃跃欲试想要回答,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关日本节约资源的好方法。听着同学们的精彩回答,让我不禁问道:“日本在发展经济中具有很强的节约意识,我们是否也具有节约意识呢?”很多学生指向了教室一角的大纸箱说:“您看,我们把能够回收的东西都放在这里了。”我的目光转向了那废物箱。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一节是中学《世界地理》的最后一个国家,如果教师照前面几个国家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或按照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讲解的话,学生不仅觉得枯燥乏味,也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改变教材原有的结构,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辅助材料。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 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秦伟  道理 《地理教学》1994,(3):26-26
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十九章“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是该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内容有:时区、时差和日界线,以及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这一章所述内容是对初中一年级地理教学的一个总结,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各章所述的世界地理知识后,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地球关系的观点,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合理利用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