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以下简称“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可以作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的参考数据,合理区分两种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提高三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充分区分和利用两套成果。本文从调查相关要求和调查分类两方面,分析了两种数据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三调主要侧重于土地权属调查,地理国情主要侧重于土地覆盖的调查,二者在调查内容、影像源、最小调查上图要求、调查数据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调查分类上,二者在耕、园、林、草、水域等自然地表的分类认定和调查指标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人工建设用地相关地类的认定和分类上存在较大差异,从不同侧面反映自然资源的客观现状。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已基本形成,为验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更好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和应用,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某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国土二调土地利用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者的异同,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两者的地物分类指标,构建地物分类的对应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地理国情普查与“国土三调”的差异性与重叠性,对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的采集要求、地物定义与分类标准的不同,导致数据的图斑可共享占比难以用准确的比例表达,但是2份数据可以相互验证及补充,为科学规划与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一直受到相关行业的关注。本文对某市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与国土二调成果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下一步地理国情普查中数据时点核准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提出面向年度土地利用现状的高分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数据的统计差异分析方法。利用普查标准时点/监测数据及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GIS空间分析,分别从成果耕地间差异指标、耕地与非耕地差异指标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产生机理。指出地类采集标准的不一致性、调查成果获取方式的差异性是耕地地类、建设用地等统计差异的重要原因,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共享融合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中,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属于基础调查,地理国情监测属于专题监测,两者之间有差异也有联系。本文立足于两项调查监测的属性表达角度,分析了两者分类指标对应关系,比较了重点要素采集方法的异同,最后从对比分析结果中提炼两者在属性表达方面的相互关系,为今后两者的融合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胡菡  尹培培  范学峰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45-47,95,I0001-I0002
以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需求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和地理国情监测指标体系及其数据,得到其要素与属性的对应关系;从更新指标确定、要素匹配、变化识别、图形与属性更新等方面设计了一套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的技术路线;并以水系为例进行了实践。该方法不仅为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提供了思路和技术支撑,而且提高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2017年江苏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同一性叠置分析的地理国情数据融合技术。首先是在识别数据类型后,进行投影、格式转换和省级数据去细化等预处理;在数据质量检查合格后,对两套数据进行同一性叠置分析;根据叠置分析成果进行变化信息的判断和变化要素的提取;在此基础上将从省级国情数据中提取的变化要素融合到国家国情数据中,同时,完成省级国情数据细化的还原以及TAG、FEATID等字段的国家国情数据的继承;最后,对融合的地理国情数据进行拓扑等质量检查。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利用江苏省2016年度数据更新成果,促进2017年江苏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可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对数据演变与内涵解读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与土地利用地类图斑数据间的分类差异,构建了分类映射体系,设计并实现了两类数据间的差异性分析方法,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测绘》2020,(1):4-5
01我国完成2019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我国完成2019版1:5万、1:25万、1:100万比例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已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高速铁路及机场建设等重大工程。02测绘保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继"二调"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相似文献   

11.
从组织原则、资料收集、技术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三调的相同点;同时从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分类和定义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表明了两项工作的科学性,并展望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期刊博览     
正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数据间差异性分析《测绘通报》2018年第3期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可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对数据演变与内涵解读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与土地利用地类图斑数据间的分类差异,构建了分类映射体系,设计并实现了两类数据间的差异性分析方法,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文中对地理国情普查与国土二调耕地数据的土地利用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政府宏观决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更好地利用二者数据,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地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作用,选取北镇市进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植被覆盖的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验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适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李博 《东北测绘》2014,(6):188-189,194
地理国情外业调查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保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外业调查是对采集的地理国情要素和解译的地表覆盖分类成果以及内业无法定性的类型、边界和属性进行实地调查,同时采集遥感影像样本数据,为最终形成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和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超  陶旸  赫春晓 《测绘通报》2023,(3):155-159
建设“一张底图”是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前提。本文基于国土三调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研究了“一张底图”建设的流程:对两套数据进行联合相交后,得到了兼顾两者图形与属性的融合数据;针对面积不足100 m^(2)和介于100~400 m^(2)的碎小图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融合方法;最后人工核查与处理细长图斑及剩余碎小图斑。试验表明,本文的融合方法能够消除碎小图斑,形成以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兼顾森林资源专项属性的底图数据,为后续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地理国情普查分类体系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分类体系的关系和数据转换思路,以及基于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技术方法。选择某县进行实验,并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论证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于森林资源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监测地理国情,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工作的拓展和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汶川地震核心灾区人文经济专题数据分析为切入点,以满足省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了相应的人口信息融合方法,分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人口数据动态获取、综合分析及其成果表达,以期初步形成区域的地理国情监测人文经济数据融合方法,为全面开展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拓展测绘服务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国家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对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普查.为充分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作用,开展与其他普查或调查成果的对比分析,对检验地理国情普查预期成果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以辽宁省锦州北镇市为例,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比较,从普查(调查)方法、要求、定义、指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两者普查(调查)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成果为底图底数,但三调采用的调查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基数分类要求不完全一致,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基数现状空间数据要求,必须开展分类数据转换,特别是对于城镇建设用地内部需要在三调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从国土空间规划需求出发,结合重庆市自然资源规划管理实践,研究了三调全地类向国土空间规划地类转换的规则和技术方法,重点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中依据管理数据开展城镇建设用地细化和分类转换方法,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为例,对区域三调成果开展基数转换和结构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转换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