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用。高分七号卫星的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我国高分辨率遥感立体观测能力,将有效服务于我国1∶1万立体测图生产及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更新,服务于自然资源三维立体调查监测。高分七号卫星于2015年批复立项,是我国首颗亚米级分辨率光学立体测图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1月3日,高分七号在太原成功发射。2019年11月~2020年7月,各用户部门、卫星测控和研制单位密切配合,全面测试了卫星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在轨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工作稳定,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匹配良好,实现了1∶1万比例尺立体测图工程目标;与国外高水平遥感卫星相比,高分七号影像的定位精度相当,激光测高精度优异,三维立体数据获取效率更高,应用更广。高分七号卫星的投入使用,将有效改善我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不足的局面。同时,高分七号将与在轨运行的资源三号01、02星及今年7月发射的资源三号03星组网,实现4颗卫星组网运行,全球立体数据获取能力和水平将大幅提升。高分七号每天可获取25万平方公里的立体影像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和总结了基于多源光学遥感平台数据进行三维模型协同生产的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对当前生产三维模型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并实现了基于立体卫星影像、航空及低空倾斜影像和近景摄影影像等数据通过立体(实景)量测结合3D Max辅助单体化、实景修饰等技术手段生产大场景、高精度、高质量的三维模型,为智慧城市以及实景三维中国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和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评估高分七号卫星在基础性地理监测中的适用性,本文以高分七号卫星搭载的两线阵立体相机获取的亚米级卫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当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业务流程与标准规范,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方法,从该数据源的原始数据质量、影像处理效果、影像对各地表覆盖类型的解译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探索利用高分七号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关键技术流程与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高分七号该类型数据源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其原始数据质量较优、正射影像精度高、可有效识别各地表覆盖类型,完全可以满足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对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高分七号是我国第一颗民用亚米级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1],按照设计要求,高分七号卫星可以满足民用1∶10 000比例尺利用卫星影像立体测图需求。本文选取新疆阿勒泰地区为试验区,利用获取的高分七号卫星影像数据,采取不同的控制点布设方案进行区域网平差,并根据外业实测的检查点与散点来检测区域网平差成果,提出地形类别为平地区域的最优控制点布设方案,为高分七号在1∶10 000基础测绘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要求地方层面生产2 m格网DSM、DEM及优于0.5 m分辨率DOM的地形级地理场景数据。对WorldView-3卫星带状影像数据,采用传统的灰度匹配、特征匹配、变换域法匹配的方法,无法获得足够满足要求的连接点。本文采用基于频率相位匹配辅助的概率松弛控制点匹配方法进行连接点匹配,获得的满足精度要求的连接点数量多且分布均匀,后续生产的DSM、DEM及DOM地形级地理场景数据精度满足要求,为实景三维西藏察隅试点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控制条件下的加密实验和影像拼痕处理前后的加密精度对比,检测了高分七号立体卫星影像的内符合精度,提出空三加密控制点布设优化方案,并探索了影像拼痕的解决方法,为高分七号卫星影像在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高程模型作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量、可测、可算的特性,能进行违建范围与面积精准量算、土石方测算、工作量统计等,是自然资源督察执法的分析面板,其具有能推演、能分析的服务功能,可为空间规划编制与研究、方案推演与选择、科学论证与评估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是协同空间规划的推演平台,研究基于高分七号卫星影像数据源生产数字高程模型技术路线可为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提供更多途径选择,从而更好地助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的推进。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需要统一的三维空间定位框架和数据分析基础。本文统筹内蒙古自治区地形地貌特征、区域经济格局和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目标,研究了分层、分级、分精度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高精度实景三维数据底版的总体布局与建设方法,重点论述了地形级与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的技术路线、技术指标和实践结果。相关成果精度优于设计技术指标,已有效服务于内蒙古自然资源管理、城市国土空间监测、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等,推进了实景三维内蒙古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地籍测绘技术领域的不足,提出并阐述了倾斜摄影测量新型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详细论述了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倾斜影像数据、基于倾斜影像数据外业像控测量及解析立体空三加密、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处理及优化、基于实景三维模型开展地籍测绘等技术方法.以上海市某行政村为实际案例,介绍了利用低空无人机航摄手段获取试验区域倾斜影像数据、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处理及优化、基于实景三维模型成果开展地籍测绘等应用,最后展望了倾斜摄影测量新型测绘技术应用于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推进,目前城市级的实景三维模型重建已成为研究重点。城市级的倾斜摄影测量建模,存在数据处理量大、涉及地形复杂多样和由于视线遮挡导致模型变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总结了融合倾斜影像和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重建的全技术流程,并以中山市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全技术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的重建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孙晓云  陈璐璐  吴琼 《北京测绘》2023,(10):1364-1368
为探索研究在高山地地区选择使用数字表面模型(DSM)基础数据的最优方案,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简称“实景三维项目”)顺利进行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高分七号卫星影像,针对项目DSM自动匹配所常用的吉威公司影像处理系统(CIPS)和天宝影像处理软件(INPHO)两款主要软件,对高山地地区整体匹配效果及高山地中的冰雪、阴影弱纹理区域的匹配效果进行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INPHO匹配的整体效果和在冰雪区域的表现更适合本项目实际生产,而在阴影区域二者均有一定的粗差,需要人工交互编辑处理。  相似文献   

12.
陈曦  王宁  刘青锋  张玉红 《北京测绘》2022,(9):1155-1158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城市规划以及建设的根本需要,原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并不能满足城市的建设,高分七号作为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该卫星的投入使用标志着高分专项打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观测的天基对地观测能力初步形成。数字表面模型(DSM)表示的是最真实的地面起伏情况,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本研究基于高分七号数据进行数字表面模型自动匹配,针对不同匹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对于林区,吉威公司的影像处理系统(CIPS)匹配得出的地表特征更为细致,匹配出的细节更为丰富,相比之下,天宝的影像处理软件(INPHO)匹配出的细节稍显不足;对于平坦地区,CIPS匹配出现的飞点、跳点相比INPHO出现得较多,并且CIPS在个别区域会出现梯田形状的晕渲效果,这一方面在INPHO中出现的概率较少,可以说,这两种匹配的方法,在不同的地形类别下,所呈现的效果各有利弊,同时也为高分七号数据生产制作数字表面模型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像素工厂是当今世界一流的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系统,具有超强的影像处理能力,可以自动处理多种传感器的海量数据,生产各种基础地理信息成果。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丰富的影像资源。本文以国产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实际生产,探索了一套基于像素工厂系统的高效处理高分一号卫星影像的关键技术及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以潍坊市主城区实景三维模型制作为例,侧重对倾斜影像实现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快速生产的流程、优势与局限、生产效率、模型精度等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技术局限,提出了模型精细化修补和三维大场景模型单体化的方法,并对不同单体化方法做出对比分析。实现了实景三维模型自动生产、模型精细化修补、单体化并挂接属性,为实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对城市级三维模型建立后期应用进行了总结,对为山东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精度的实景三维数据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作为"十四五"期间基础测绘的重要建设任务,相关成果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地理信息三维数据底板.本文从实景三维模型的应用需求出发,分析了实景三维模型国内建设进展和技术基础,以及在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全国地形级、城镇景观级、地物实体级三维模型构成的实景三维中国总体建设布局和以技术、数据、标准、机制建设为核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面向海岸带区域遥感影像图件制作及更新的实际需求,本文针对海岸带地形特点设计了总体技术流程图,实现了天绘一号、资源三号以及高分二号卫星影像融合的技术方法。选择典型海岸带区域进行了融合增强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自主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应用于海洋测绘领域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实景三维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的现势性要求日益提高。为解决地理场景更新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本文利用无人机获取遥感卫星监测变化图斑点云数据,通过TerraScan点云分类滤波算法批量提取地面点,并采用CloudCompare拉普拉斯平滑算法进行平滑处理,进一步消除离散噪点,输出数字高程模型,最终实现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更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精度可靠,更新后的实景三维地理场景准确、自然真实。  相似文献   

18.
山地地区高分卫星影像正射纠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鼎  袁超  李胜  连蓉 《测绘科学》2015,40(6):129-133
随着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山地地区高分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大幅提升。针对山地区域高分卫星影像云雾多、成像阴影多、纠正位置精度控制难等问题,该文提出山地区域高分卫星正射纠正生产方案。试验证明,经过大气校正、可视化的地形修复等处理后可解决薄雾去除和影像扭曲变形等问题;同时,GPU并行计算可实现影像快速融合、控制点自动选择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可为山地区域高分卫星影像快速处理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9.
在边境测图过程中,经常遇到较大面积云层问题,使航测测图无法顺利进行。能充分利用的影像资源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影像,有国产高分2号、SPOT-6、资源3号等单片卫星影像,无立体像对影像。通过对国情普查的影像分析选取,选取一试验区域进行试验,用国产高分2号卫星影像与SPOT-6卫星影像组成立体像对测制地物地貌,用Worldview卫星立体像对影像测制同一区域的地物地貌,将两种影像源组成立体模型测制的地物地貌进行比较及精度统计,说明单片卫星影像在航测测图中达到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城市三维应用中大范围建筑模型快速构建与更新的需求,充分利用国产高分七号(Gaofen-7,GF-7)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双线阵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完成建筑自动识别,并形成建筑轮廓矢量数据,通过前、后视影像构建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随后整合建筑的平面与高程信息,构建建筑三维模型,利用三维引擎实现建筑场景的渲染与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从GF-7影像生成的0.65 m高分辨率融合影像及1∶10 000比例尺DSM中可以准确获取建筑的分布、形态特征及高程信息。此外,通过三维建模工具构建了LoD1级别的建筑三维模型,运用虚幻4等三维引擎实现了大范围建筑场景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