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枯水径流是构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评价、生态环境及工程水文分析计算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河川径流的一种特殊形态。研究区域地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带—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水资源紧缺地区,对其枯季径流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天山北坡中段主要河流的冬季、枯水期、最小月和最小日平均流量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某些区域性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据统计,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供开发利用的河川径流资源约为140KM~3,山前平原地区还有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11KM~3,流出境外的河川径流资源为56.5KM~3,目前状况区内总用水量已达62.6KM~3。从现状分析,水资源利用已进入紧缺状态,因此从现在起,水资源利用不仅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且还要保护和改善环境。为此建议采取协调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建设和优化绿洲生态系统,开展节水,保障区内生态林草和人工造林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河川月径流的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众所周知,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工农业生产以至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摸清水资源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水资源中,河川径流量不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中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河川径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尤其是径流的年内分配,一向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在水文区划、水利化区划以及河流类型的研究中,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是主要的指标之一。但是,迄今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62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地表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和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许多特点。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工绿洲内部有所改善 ,但在绿洲外 ,正在进一步恶化 ,包括土地沙漠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下游河道断流、沙尘暴频次增加、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水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事例有 3处 :塔里木河下游、黑河额济纳地区和石羊河民勤地区。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主要国际河流水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奇成  李丽娟 《地理学报》1999,54(B06):21-28
西北地区国际河流众多,但主要有3个流域,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及阿克苏河。它们都位于新疆境内,水资源的共同特征是:水资源丰沛、河川径流补给多样化、径流年际变化Cv值小而年内变化太。根据3个流域的水资源情况及自然经济情况,额尔齐斯河应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伊犁河流域建成新疆乃至全国的畜产品基地、商品粮基地,形成以毛、麻纺织、皮草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阿克苏河流域要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棉花(特别是长绒棉)、粮食(特别是优质水稻)基地。此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重视生态环境,要从总水资源中划出生态环境用水,建立人工绿洲生态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6.
李丽娟  郑红星 《地理学报》2000,55(3):309-317
经华北典型河流--潮白河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对潮白河近百年来的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川径流总体呈指数减少趋势,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相依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已成为河川径流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掠夺式的水资源开发,已使潮白河下游河段断流,情势日趋严重,严重损害了河道的系统功能,是河流季节化以及河道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雷达监测河川径流的测量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由于水流急、河面宽,修筑量水堰有一定的难度,准确监测河川径流成了流域水量平衡和涵养水源功能机理研究的障碍。通过大野口流域雷达测流处水面比降、河川横断面面积、水力半径、流速仪实测流量、糙率和谢才系数等一系列测量和计算,可得出雷达监测水位与相应的河川径流量的函数关系式,并绘制出水位流量图。结果表明:雷达测流处水面平均比降为0.028;河川最大洪水断面宽13.4 m,高1.32 m;河川横断面糙率的平均值为0.059;雷达监测水位与相应的河川径流量的函数关系式为Q=0.0018H2-0.0206H(R2=0.9994),该关系式可有效解决修筑量水堰较难而利用雷达监测河川径流的难题。通过研究,可为中等流域尺度上进一步揭示水源涵养功能机理及其流域产流机制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是实现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其对认知特定区域水文过程的演变规律,保障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维持河西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研究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暖影响下的水资源形成、转化与水循环等关键问题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西北干旱区温度、降水在过去的50年出现过“突变型”升高,但进入21世纪,温度和降水均处于高位震荡,升高趋势减弱;(2) 西北干旱区冬季温度的大幅升高是拉动年均温度抬升的重要原因,而西伯利亚高压活动和二氧化碳排放是引起冬季升温的重要影响因素;(3) 西北干旱区蒸发潜力在1993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折变化,由显著下降逆转为显著上升的趋势。气候变暖、蒸发水平增大对西北干旱区生态效应的负作用已经凸显;(4) 西北干旱区冰川变化对水资源量及年内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部分河流已经出现冰川消融拐点。在塔里木河流域,冰川融水份额较大 (50%),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河川径流还将处在高位状态波动。全球气候变暖在加大极端气候水文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同时,加剧了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水文波动和水资源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阿尔金山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河川径流的主要形成区之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镇钾盐贮量很大,经济效益可观,但水资源成为了罗布泊钾盐矿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能否把阿尔金山的水资源作为罗布泊钾盐矿发展的支撑,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本文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阿尔金山野外考察资料,分析阿尔金山的水系与湖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特点,以期为探讨阿尔金山能否作为罗布泊钾盐矿开发的水源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许炯心 《地理研究》1995,14(3):33-42
本文在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不同自然带年径流与气侯因子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径流深随纬度和经度变化的规律,并对不同自然带中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干预强度进行了比较,指出半干旱区是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在这里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并大力推行各种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川径流还现计算是准确反映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基础,同时也是水资源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选取甘肃省洮河流域李家村、红旗2个代表水文站长系列径流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在还原计算的础上,对洮河流域径流进行还现计算,同时对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956—2016年洮河流域李家村、红旗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分别为39.52×1...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论述了河川枯水径流与极值的基本特征——枯水流量、枯水发生时间等,重点分析研究了枯水径流与极值形成的机理,即影响枯水径流极值形成机理的地带性因素——气候、植被等,以及枯水径流产生机理的非地带性因素——地质(包括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和人为因素。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不同地带的降水量对枯水径流产生重要的影响;土壤、植被是影响河川枯水径流不可低估的因素;地形对枯水极值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地质岩性,因透水性能等的差异,对枯水量及其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辽河的主要水源区太子河流域为对象,分析近50 a来流域的降水径流变化特性,采用水文模拟方法,研究了河川径流量及土壤含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实测径流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因素对河川径流量的绝对影响量呈现增加趋势;降水增加比减少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明显,土壤含水量对降水减少的响应更加敏感,气候暖干化趋势将非常不利于东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河川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分布规律的研究陈祥官(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省河川径流的主要特点是:径流丰富而年内分配不匀。径流丰富可以用年径流量多少生米来表示,但年内分配不匀情况到目前为止,主要是以多年平均季(或月)径流量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沼泽性河流径流演变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罗先香  邓伟  何岩  栾兆擎 《地理学报》2002,57(5):603-610
在分析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性河流挠力河径流演变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径向基函数网络等方法,探讨了引起径流量减少和发生突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当地河川径流演化与沼泽化流的地理特征以及近50年来沼泽及沼泽化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是本区河川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在径流演变中所起的作用相应减少,沼泽湿地对区域水系统的水量平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流域下垫面已明显变化,水文循环出现变异的情况下,必须加强沼泽湿地保护的水的调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河川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以渭河为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根据1956-1995年的实测水文资料(降水和河川径流量资料),采用特征值对比方法,对陕西省境内渭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内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流域内多年径流变化也做了相应的统计分析,从而揭示河川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并确定出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流域内降水年内分配极其不均;年际变化剧烈,进入90年代后降水负距平集中出现,20世纪90年代降水较多年均值有较大程度的减少;(2)流域内河川径流与降水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多的年份,河川径流丰富,反之较枯;(3)河川径流积极响应降水的变化,然而河川径流变化幅度却比降水变化幅度大20%,这个偏差主要是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源区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与特定的径流补给条件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根据黄河源区主要测站1952~1997年的月天然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较为接近,而80年代则与60年代较为接近。2)9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汛期径流量的减少;3)玛曲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略高于唐乃亥,而绝对变化幅度则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沼泽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沼泽与河川径流间的关系和机制是研究沼泽地区环境演化,建立最傥生态环境结构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生产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集中分布区域之一,沼泽面积1700多万亩,约占整个平原区的22%。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大规模开垦后,河川径流将发生相应变化,为预见这种变化,首先应研究沼泽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典型沼泽性河流的水文资料出发,  相似文献   

19.
《地理研究》2012,31(1)
地形格局对大气环流与区域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认为纵向岭谷区主要受到印度洋季风与太平洋季风的共同影响,二者在哀牢山山脉附近交汇,哀牢山山脉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本文从大气环流、水汽输送、区域气候、河川径流以及植物稳定氧同位素等多个方面研究发现:纵向岭谷地区主要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太平洋季风的影响在8月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够明显;在地形格局作用下,地表水汽、降水以及河川径流在纵向岭谷区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差异、经向延伸的特征;大流环流、水汽输送、区域气候以及河川径流等的空间差异,是特殊环境对水热再分配的结果,即“通道一阻隔”作用的效应;这些差异不是地理地带性的表现,而是非地带性作用的结果;这种“通道一阻隔”作用导致地表水热条件的再分配,是该区生态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化的主驱动力之一。纵向岭谷地形对季风的“通道-阻隔”作用导致了一系列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和相关联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0.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思考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问题是各国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西北干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指出制约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和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影响;进而分析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最后基于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目前亟待解决的研究任务与核心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形成、转化及未来趋势的影响;(2)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