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时空数据的日益增多和时空GIS重要性的不断增加,新的时空数据模型或模型扩展会被不断开发和提出。介绍了时空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同时在对当前时空数据模型和已有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善的分类方法,此方法能更好解释众多模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南海海表温时空演变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庆华  蔡榕硕 《海洋学报》2014,36(3):94-103
利用我国近海1986-2008年间的海温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海温异常的时空变化,重点揭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4-6月)南海表层海温异常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表层海温异常存在一个显著时空演变模态,4月南海全域海表温度异常几呈负位相态势,其中正值信号首先出现于巴拉望岛以西海域,随后逐步向西向北扩展,5月南海大部已被海表温异常正位相控制,6月南海表层海温异常完成负-正位相转换。分析表明,南海表层海温异常时空演变的年际差异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存在显著相关。综合已有研究认为,南海海表温异常时空演变所形成的季节内尺度的热力差异(主要包含演进趋势、速度和幅度等)可能是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一个重要因子,据此建立了海表温温差异常指标,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此外,南海海表温异常时空演变与南海暖池的变化紧密关联。相关分析还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前期南海暖池与印度洋暖池的海表温差异常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西太平洋暖池为负相关关系。南海海表温异常季节内演变在印-太暖池区海表热力格局及差异形成背景下或可通过影响大尺度经向和纬向环流而引发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之年际异常。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洋要素时空配置的渔场形成机制发现模型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针对海洋时空要素和相关渔业资源的互动性及非线性关系,分析了带空间结构的变量间关系问题,建立基于海洋要素场时空配置的渔场形成机制发现模型.将海洋要素场的空间配置用邻域进行表达,并将邻域所取得的要素状态变量转换为决策系统的关系表,以提取海洋场时空配置和渔场形成的时空关联规则.以大沙渔场形成的温度场时空配置发现为实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旅游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新模式,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文章运用组合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0年环渤海地区17个滨海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薛存金  董庆 《海洋通报》2012,31(6):667-674
从地球信息科学角度,分析了海洋现象的过程特性,并给出过程对象的BNF范式组织结构。把具有过程特性的海洋现象分级抽象为海洋过程对象、阶段对象、序列对象和状态对象,讨论了海洋过程对象的语义分级抽象与顺序、包含关系及过程对象内的演变机制,分析了通过过程对象隐式记录演变机制、过程对象存储表提供其程序接口,实现连续渐变表达机制在模型中的实现策略,发展了基于过程对象、过程对象关系表的模型的过程化组织结构。在Geodatabase9.2基础上,扩展过程对象的存储机制,构建海洋时空过程数据模型的原型系统(海洋时空过程数据库系统MarineSTPDMGDB和海洋系统功能平台MDMProtoTypeSystem),并给出其框架结构及关键技术实现流程。原型系统的构建及功能分析结果证明了模型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数字海洋"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海域开发利用的变化以及对海域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动态管理将成为海域使用管理的重要内容。论文通过对海域使用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管理的模式,在原有海域使用信息的基础上增加时间信息和水深信息的管理,将海域使用数据的空间分类体系和相互影响关系与时空数据的动态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空间层次上对海域使用进行重新的归类和补充,建立海域使用空间相互影响关系表,分析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组成,设计了宗海时空数据库结构。按照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管理模式,采用ESRI MapObjects的GIS图形软件包进行了开发试验,实现了海域使用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层次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时空分析。  相似文献   

7.
海域使用时空数据动态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  赵雯  池天河  刘贤三 《海洋科学》2013,37(2):107-111
运用面向对象方法的方法,对Geodatabase数据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技术,实现了历史数据的回溯和海域使用数据的变化跟踪等功能.结合厦门市海域使用动态管理的需求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Geodatabase 扩展数据模型研究成果很好地解决了宗海的历史回溯、变化跟踪、时态关系计算等问题.海域动态管理技术研究对海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洋栅格时空层次聚合模型及其渔业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大多是针对陆地问题,针对海洋问题进行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海洋统计分析为需求,分析海洋数据的时空特性,结合现有的数据库系统,探究适合海洋特性的时空模型及其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栅格的时空层次聚合模型,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实践表明该模型易于提取多维对象在各维上不同层次的聚合数据,是1种较为实用的时空数据仓库的底层模型。  相似文献   

9.
空间信息系统原理(五):时空GIS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时空GIS是建立在时态数据库、GIS、人工智能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型应用性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时空世界中遵循着诞生、成长、生存,直至死亡等自然规律的事物和现象的时空信息。虽然时空GIS在理论和实践等环节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但它是未来GIS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在介绍时空GIS的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时空GIS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时空GIS研究的难点和方向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渔场资源与位置的变动由空间与环境因子共同驱动,远洋渔场时空演变信息的精准预测是远洋捕捞的关键支撑。该研究考虑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并兼顾同期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 PP)和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O2),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LST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渔场时空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对时空因子进行编码,提取高层时空特征;其次采用CNN提取海洋环境变量的抽象特征,并基于ConvLSTM提取渔业数据的时空特征,最后融合高层时空关联信息对渔场时空演变趋势进行预测。以1995-2018年太平洋海域的延绳钓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的根均方误差为0.1036,实验对比发现较传统渔场预报模型的预测误差降低15%~40%,预测的高产渔区与实际作业的高渔获量区匹配度高。该研究构建的渔场时空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出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时空分布,为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延绳钓渔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