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中国大洋矿产研究开发协会的邀请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深海采矿专家、法国大洋结核块研究协会(AFERNOD)主席Jean-Pierre Lenoble教授于93年11月3日至4日对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进行了访问并做了题为“深海多金属结核研究与开发”的学术报告,对法国在深海多金属结核研究与开发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访问期间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深海矿产资源、滨海砂矿等研究领域进行了讨论。通过J.P.Lenoble教授的这次访问,加深了中法海洋矿产地质科学家之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 ,于 2 0 0 2年 6月 2 8日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下称海洋三所 )成立 ,并正式挂牌。该“基地”是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下称中国大洋协会 )和海洋三所在该所相关研究方向基础上建立的。其目的是把大洋深海生物基因的研究开发工作推向深入并提高到一个创新水平。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倪岳峰、中国大洋协会陈炳鑫理事长和海洋三所郑连福所长等分别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并参加揭牌仪式。大会由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毛彬主持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厦门市政府和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海…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5月19日下午3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4号远洋科学考察船驶离广州,奔赴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的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执行中国大洋协会下达的为期6个月的DY95-9航次勘探任务。我国自80年代起开始进行大洋多金属结核的调查和勘探,且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大洋协会,从事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开发工作。1991年3月,联合国批准了中国大洋协会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并获准了位于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的15万kmZ为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必须在1999年3月前放…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12日,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在厦门对中国大洋协会"十五"计划项目,《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的筛选、基因克隆及其应用》进行验收,该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中国深海研究战略研讨会暨中国大洋钻探第四届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2 0 0 3年 1 1月 1 2— 1 3日 ,由国家科技部农社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教育部科技司、中国大洋钻探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深海研究战略研讨会暨中国大洋钻探第 4届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鸿翔大厦召开。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中科院副院长陈宜瑜、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张宏声、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马福臣、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中科院院士孙枢、汪品先、秦蕴珊出席了大会 ,来自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  相似文献   

6.
地质矿产部、上海市联合召开东海油气勘查庆功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在东海油气勘查中取得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和东海石油公司共同投资,由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勘探3号平台钻探的断桥/黄岩1井,在东海钻成一口高产工业油气探井,经测试,日产原油210m~3,日产天然气26.9万m~3.中日合作开发的又一座现代化海上油田,渤中34—2/4油田在渤海南部投产,该油田预计日产原油1300m~3,年生产能力可达40万t.  相似文献   

7.
大洋多金属结核成因认识的重大突破大洋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国开发海洋的重要“黑色资源”。1985年起我国在东太平洋已成功地进行了数次多金属结核勘查,并于1991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被联合国批准的大洋矿产先驱投资者。现已基本上探明了在...  相似文献   

8.
地矿部和海洋石油总公司南黄海公司在上海就联合勘探开发东海油气资源签署协议,将在东海陆架盆地的三个构造上,合作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与南黄海石油总公司合资钻探的残雪1井,喜获高产油气流,井深3651.13m,试获日产轻质油132.5m~3,天然气88.5万m~3.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钻探的“宝云亭一井”,喜获工业油气流,井深4125.67m,试获日产轻质油266m~3,天然气46.45万m~3.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钻探的“平湖四井”取得重大突破,井深3750.40m,试获日产原油和凝析油1892.85m~3,天然气148.6万m~3.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洋协会第三届一次理事会议认为,我国深海勘探开发技术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1991年中国大洋协会成立至“八五”末,我国已经研制出2套集矿原理机和配套遥测遥控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室水下集矿试验,以及水力提升、气力提升试验,实现了我国深海开采技术研究从无到有。选冶技术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我国在深海开发技术上已有了一定的技术储  相似文献   

10.
大洋钻探与中国的海洋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大洋钻探开始于20年前南海的ODP184航次。20年来,中国在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中的作用大幅度提升,最近5年里在南海实现了三个半IODP航次以探索其裂谷与扩张过程。积极参加国际大洋钻探合作为中国的海洋地质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不但将研究区域从近岸扩大到深海,而且壮大了中国深海科学研究队伍。边缘海构造和气候变化低纬驱动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就是成功的例子。现在中国为了增强在大洋钻探国际合作的作用,制定了三步走的方针。作为第二步,中国将提供执行钻探航次的钻井平台,从而进入大洋钻探的核心层。与此同时,中国提出在2020年主办国际学术大会,准备制定2023年以后的国际大洋钻探科学计划。对于中国深海科学界来说,这些新任务都将是空前的挑战,是否能够成功将取决于我们在科学上的准备程度。  相似文献   

11.
海底热液硫化物——深海采矿前沿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深海采矿的现状,以海底热液硫化物这一潜在开采对象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动态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海底热液硫化开采远景,在剖析海底热液硫化物开采研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海底热液硫化物是我国海洋采矿发展的新契机.并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大洋战略逐步完善我国深海基础机电产品及工程装备研发体系.结合海底热液硫化物探测技术的发展,同步开展开采系统的前期研究工作,从而引导并推进我国深海采矿及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大洋协会)成立20周年。20年前,国务院英明决策成立了大洋协会,由此开启了我国全面进军国际海底区域的壮丽征程。20年来,大洋协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伍不断壮大、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勘查领域不断拓展、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社会组织和活跃在深海大洋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我国进军深海大洋的史册上书写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10):14-17
2011年是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大洋协会)成立20周年。20年前,国务院英明决策成立了大洋协会,由此开启了我国全面进军国际海底区域的壮丽征程。20年来,大洋协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伍不断壮大、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勘查领域不断拓展、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社会组织和活跃在深海大洋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我国进军深海大洋的史册上书写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质译丛》2014,(2):68-68
5月28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从珠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第32航次科考两个航次任务,预计总航程约160天。  相似文献   

15.
东太平洋海盆的底质效应试验简介由于东太平洋海盆克里帕顿与克拉里昂断裂带之间的深海海域存在着开采前景可观的多金属结核,并且有多个国家取得了对该矿区的先驱投资者资格,期望能在20—50年以后进行商业性开采。但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对深海采矿所造成的直接或...  相似文献   

16.
自治水下机器人在深海采矿系统湖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洋采矿前期的湖试为例,介绍了AUV在矿产资源调查和深海采矿中的应用。在深海采矿系统作业前期,利用AUV调查湖底的地形地貌、结核的分布与覆盖率,确定集矿机作业地点的大地坐标。在深海采矿系统作业后期,利用AUV调查集矿机在湖底的行走轨迹和压陷深度,估算回采率。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创建于1991年,是徐洵院士创立的我国第一个从事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3个研究方向:深海生物多样性与生命过程、深海生物资源获取与应用潜力评价、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三十年来,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实验室被评为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2002年与中国大洋协会共建"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发基地"; 2003年实验室被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2005年被科技部批准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中国大洋资料中心基于深海大洋综合数据库,实现了对大洋航次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的综合管理。面向高效、可视、在线的“一张图”综合分析应用需求,以国内外多来源深海大洋数据资源为基础,面向深海空间数据管理和应用需求,紧密衔接综合数据库,对现有深海大洋数据进行必要的空间化矢量化改造,利用Java+SpringBoot、基于WebGL的Cesium等技术,开发了基于GIS的深海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综合展示与可视分析系统,研发了深海空间数据资源地图、深海态势分析、工作规划部署、资源潜力评估、装备效能分析和数据评估检验等专题应用分析功能,架构起数字深海“一张图”综合可视分析系统。该系统已部署在国家海洋通信专网并投入业务化试运行,为我国深海大洋矿产资源勘探、环境影响评价和相关科学研究活动提供数据和信息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大洋协会(COMRA)与国际海洋学院(IOI)共同举办,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协办的’93国际深海采矿管理培训班于1993年10月4日至10月29日在杭州完成了理论课讲座与学术讨论,10月30日至11月5日该班学员和部分教员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进行参观和考察活动,11月5日在京举行结业典礼。  相似文献   

20.
深海大洋面积广阔,远离大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海域事务的讨论,试图获得话语权。我国也意识到深海大洋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文章从大洋数据类型、数据特点及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大洋数据管理与共享现状,结合国际海洋数据共享情况,分析了国内大洋数据管理与共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