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问必答     
《海洋世界》2010,(3):F0003-F0003
1.第一套潜水装备是怎么发明的? 答:法国海洋学家库斯托是第一套潜水装备的发明者。古斯托曾在布雷斯特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他到土伦海军基地的“康多杈”号战舰上工作。古斯托对潜水有浓厚的兴勰。他与好友杜马就地取材。制作橡胶潜水衣,在做水下调查时。拍摄了一部名为《在水下18米的地方邀游》的短片。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4,(2):6
<正>剧情:两个潜水员在竞技场中体会出人生真谛的故事:热爱大海的杰克,一直想与大海为伍,即使在他年少时父亲在一次潜水意外中被大海吞噬,但他对大海的爱还是一如初衷。这一切在杰克爱上了乔汉娜之后都变得无法掌控。他六神无主地彷徨在选择大海还是爱情的路上。恩佐虽同样精于潜水,但他所迷恋的却是天赋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与名誉。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其实更多的是建立在竞争之上。成年后的杰克与恩佐各奔东西,然而命运的纽带却似乎总将他们系在一起。一次挑战潜水极限的比赛让他们再次重逢,生命与海洋之间的精彩对话就此开。——潜水痛苦吗?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5,(1):41-42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布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而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泵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气泵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就在这一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米,成功地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4,(2):6-7
两个潜水员在竞技场中体会出人生真谛的故事:热爱大海的杰克,一直想与大海为伍,即使在他年少时父亲在一次潜水意外中被大海吞噬,但他对大海的爱还是一如初衷。这一切在杰克爱上了乔汉娜之后都变得无法掌控。他六神无主地彷徨在选择大海还是爱情的路上。恩佐虽同样精于潜水,但他所迷恋的却是天赋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与名誉。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其实更多的是建立在竞争之上。成年后的杰克与恩佐各奔东西,然而命运的纽带却似乎总将他们系在一起。一次挑战潜水极限的比赛让他们再次重逢,生命与海洋之间的精彩对话就此开。  相似文献   

5.
在游泳时,若有人间:“您在水中能潜多少时间?”也许不能准确的回答吧。据说,职业海女(潜水采贝的女子)是30秒。可是,体重只有人类十分之一的阿德利企鹅的潜水时间是惊人的,是2分钟。但是,这也不是用肺呼吸的动物的最长潜水时间。据研究,南极威德尔海豹能潜水9~16分钟,其深度可达300米!这真谓是“潜水冠军”了。人的闭住气潜水,是从医学的立场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塞尔维亚·A·伊尔莉博士是一位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水下事业的女科学家。她曾在内、外各种潜水系统、水下居住舱和调研潜水器中孜孜不倦地工作了多年。1971年,她曾带领第一批由姑娘们组成的“水下少女”潜水组,在美国维尔京岛附近的“特克泰特2号”水下居住舱中生活和工作了两个星期。以后她又身着杰姆单人常压潜水眼首创下潜380米的潜水纪录。迄今为止,她的潜水纪录已超过5000小时,在妇女潜水行列中名列前茅。她还领导过  相似文献   

7.
一天,澳大利亚潜水爱好者罗查划着橡皮艇,来到海边一个名叫瓦伦丁的小岛上。虽然他只有35岁,却已有15年的潜水经验,对海底世界了如指掌,甚至还与瓦伦丁海域一条名叫黛丽丝的雌白鲸交上了朋友。罗查今天下潜,主要是找他的动物朋友黛丽丝消遣娱乐的。罗查把橡皮艇拉上沙滩套上绿色塑料的蛙人蹼掌,戴上潜水头盔,背上一个足有一米长的氧气瓶,一头扎进大海的怀抱。展现在罗查眼里的是无比瑰丽的水晶宫世界,鹿角珊瑚像海底仙人掌,裙带藻轻轻地飘动,有时石头缝里透出一点“电灯光”,那是夜光贝突然,前面漫起一道黑幕,犹如施放的…  相似文献   

8.
澳洲皇家阿德雷德医院的外科医生们要处理一个棘手的病人:鲨鱼撕裂了伤者的左肺、左锁骨和横膈膜;巨颚咬断了肋骨;凿开皮肤、肌肉;腑脏外露,惨不忍睹。缝合的450针--是鲨鱼留给他的“纹身”,万幸的是,鲨鱼把命也留给了他--23岁的雷尼福斯。这位潜水及叉鱼比赛冠军伤愈后最初的挑战是:必须拼命克服“惧鲨症”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他几乎视鲨为敌!鲨鱼一定是人类的仇敌--雷尼坚信不移。然而,本能却驱使雷尼一次次思考:究竟是什么引来大白鲨攻击人类?是猎物的气味?是人类侵犯了它的领地?是鲨鱼在自卫?还是人类挑衅?他…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电视台日前播放了几条大鲨鱼自由自在游水的情景。拍摄者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两名业余潜水爱好者,地点在位于圣劳伦斯河口的科莫湾水下。这两名业余潜水爱好者经常在水深有十几米到三十米的科莫湾附近潜水,而在五月底的一次潜水却有了一个让他们极为惊讶的发现。潜水者之-希罗瓦说,当时他们在水下远远看到前面有几条大鱼,就赶了过去,游近了才看清,这是几条非常大的格陵兰鲨鱼。  相似文献   

10.
国际海事组织(IMO)所属的设计与设备小组于今年年初召开的第26次会议上通过了“潜水系统安全规则”(草案),它将提交今年召开的第48届海安会(MSC)扩大会议审议,一经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就将生效。制订该规则的宗旨是在国际上推荐潜水系统的设计、建造、设备和检验标准,以保证有关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7,(4):4-5
日前,有业内人士表示,“海南对潜水业的管理还很粗放,既不利于海洋生态资源的保护,又不能让潜水爱好者感到满足。”  相似文献   

12.
一、自携式潜水通信的变革 随着人类向海洋进军步伐的加快,潜水范围不断扩大,作业内容不断增加,以往落后的联络手段越来越不能满足潜水通信的需要。 水声电话的问世是自携式潜水通信史上的一次飞跃,一次质的变化。水声电话一改以往的信号绳、手语和敲击信号等老套模式,以一种暂新的风貌活跃在潜水领域,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由于配备水声电话的潜水员通话自由,因此具有较  相似文献   

13.
思源 《海洋世界》2009,(4):29-36
虎滩寻虎鲨 “在这些疯狂的摄影师们看来,5只虎鲨绕着一个潜水者转圈圈是一件充满诗意的事情。” 这是艾里第十次到巴哈马虎滩拍摄,作为领头人,每一次到这里,他都担心出现一些状况导致团队不能吸引虎鲨的到来。好斗的柠檬鲨俨然已经占据了虎滩的统治地位,它们一出现,虎鲨就会被挡在外面,无法靠近饵料和船。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艾里团队也就没得虎鲨“可玩”了。艾里时常无奈地想,干脆把这里改名字叫“柠檬滩”好了,但那一定没有“虎滩”这个名字那么响亮。  相似文献   

14.
日本海洋科技中心的无人潜水探测器“海沟”号于1994年3月1日潜航世界最深海渊——马里亚纳海沟1.1万米进行海洋板块俯冲情况调查,意欲刷新1960年美国有人潜水探测器“特里埃斯泰”号潜航水深10912米的记录。 “海沟”号由长约5米的发射机和潜水机组成。在进入水深1.1万米海底后,由发射台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所主办的1982年潜水救捞学术讨论会于十二月在烟台召开。有来自全国三十三个单位的五十七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论文三十八篇。内容涉及海洋工程、潜水设备、水下作业和打捞技术以及潜水医学生理学等各个方面。这次会议是一年多来海洋科技研究成果展览。也是对海洋科技人员在贯彻十二大精神的一次检阅。  相似文献   

16.
在孩提时,海洋生物学家约翰·布鲁诺就开始对珊瑚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他常常嘴里叼着一根潜水通气管,潜入佛罗里达州青绿色的海水中。在他的身下,有像足球场那么大片的金色珊瑚。布鲁诺回忆说,在他身体下方的海水中,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珊瑚,到处都是鱼。他曾在潜水的过程中遇见过锤头鲨和大个儿的陌生生物在珊瑚礁上游弋。不过,这些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7.
谁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抹香鲸不仅是鲸类中的潜水冠军,而且也是海兽中的潜水冠军。可是,最近由加州大学(在圣克鲁斯)生物学教授伯尼·利贝夫组织,在美国召开的一次象海豹研究学术讨论会上,于会科学家一致认为:过去报道抹香鲸的潜水深度能超过2000米,纯属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是海洋水下工程领域内一次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实验检验了300m海底模拟加压舱群设备,使用氦氮氧三元混合气饱和潜水技术进行潜水生理学和医学研究,并进行了潜水呼吸器、潜水加热服及热水系统、水下液压工具、舱压和氧分压自动控制设备、潜水用氦气回收及净化装置、氦氧通讯机等多种项目的300m试验,填补国内多项空白。这对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深海打捞、港口建设、海洋科学考察和国防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当梦想照进现实张巍从小喜欢水,少年时代在北京什刹海体校打球的时候,天天需要围着什刹海跑圈儿。小孩子谁也不爱跑圈,他就找个地方把衣服给同学,然后自己一猛子扎进什刹海,游到对面去,这样可以少跑半圈。张巍的老师是他父亲的朋友,是这位老师让张巍接触到水下摄影这个概念。张巍的老师从小就喜欢他,因为他身体素质比较好,老师送给张巍一个潜水的面镜。当张巍第一次带上面镜,潜入八一湖时,他立刻就被水下的世界吸引住了。以至于,张巍对八一湖水下的每一块水域都了如指掌,从此,他与潜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勇往直潜     
正人生介于第一口呼吸与最后一口呼吸之间。而纪尧姆·内里(Guillaume N ry)的自由潜水活动发生在最后一口呼吸和第一口呼吸之间。这位恒重自由潜水世界冠军的每一次下潜都是一次灵魂的行走,一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之旅,一次自鸿蒙开辟以来人类所消失情感的复活。纪尧姆·内里从小在地中海的蔚蓝海岸——尼斯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