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造就了经济奇迹。新加坡建国以来,先后实现了5次转型,平均每10年一次,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到经济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再到今天的知识密集型,不断升级。在新加坡产业结构调整中,土地利用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1998年11月重庆建管局撤局建企转制为建工集团伊始,到2000年集团整体扭亏为盈为分水岭,直至2004年3月1日建工集团获得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短短6年时间,重庆建工集团成功完成了从行业管理局到大型企业集团,从一个亏损的空壳公司到如今实现利税上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的“两个转变”。现在,建工集团迎来了实现第三个转变的重要时期,即从传统的建筑施工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现代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建筑企业的转变。重庆建工集团,正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的良好机遇,伴随着新重庆的步伐一道成长闪光,已发展成为重庆市的建筑航母,…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成为有色金属矿业开发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与勘探》2006,42(5):56-56
8月23—25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北京安泰科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有色金属矿业开发国际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拉开帷幕,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办、国土资源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内蒙古国土资源厅等单位的35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4.
笔者首先从经济、社会的角度阐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必要性。依据国际、国内有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联系的研究成果,阐明中国当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变化。根据中国西部自然地理条件将广大的西部地区划分为三个地理分区,结合各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及产业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分区在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质成果是地质工作者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地质成果都是无偿使用,它的商品价值未能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部分地质成果将成为商品并进行计价。其计价的方法应在遵循我国工业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利润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到地质勘查工作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由于地质工作属于多学科的知识密集型工作,且环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农业发展取决于农业科学及其相关科学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农业只有吸收多学科和部门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问题。(1)区域环境污染,其中包括“三废”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对农业的危害及对大气的污染;(2)水土流失在各市县均有发生;(3)西部土地沙化现象比较严重,面积达47.99hm^2,正在发展的沙化土地面积41.82万hm^2;(4)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程度高,面积已达199.73万hm^2;(5)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危害极大,严重威胁农业生产;(6)近年,全省春夏持续高温,干旱土地逐年增多。文章最后论述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主要包括污染治理;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并通过产业结构和提高科技进步等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对旱涝的防治应防汛、抗旱并重;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大力兴修水利,达到除害兴利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外,还包括属于中部的内蒙古和广西。本文首先论述了西部大开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然后列出了该区的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地质公园;并按照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将上述12个省市区分为三类。最后提出7项开发及保护建议:搞好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交通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多种形式旅游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抓好旅游各个环节,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西部大开发 :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于 2 0 0 1年 7月 18日至 2 1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土资源部、有色金属总公司等部门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以下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中国西部地质地球化特征与区划、西部矿产资源与矿业经济发展、西部油气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发展、西部水资源地球化学与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土壤地球化学与特色农业发展、西部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 (生物 )健康效应、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中国西部地区成都平原首次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了深层样元素的基准值及浅层样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元素的分布特征判断隐伏构造和隐伏岩体;探讨了在农业地质、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天然气预测、pH值计算等多目标的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该市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西部,是黄河河谷盆地型城市,其城市污染代表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条件下污染特征。城市污染因子主要是大气降尘(烟尘)、沙尘、二次扬尘(地尘)以及固体垃圾物弥撒和污水灌溉。污染元素主要是Hg、Sb、Pb、Be、As、Cd、F等。以重金属为主的元素污染规律是(1)污染程度与人口密度、人群流通量密切相关;(2)人口集中商业发达的城区污染大于人口密度较小、工业较集中的城区;(3)工业污染中,重工业大于轻工业;(4)农业污染中,污水灌溉区大于非污水灌溉区;(5)污染物中重金属含量随颗粒细化而富集,其危害程度也愈来愈大。在评序污染程度时,除采取污染指数外,引入了勘查地球化学中的面金属量、衬度指数,使评价工作更具区域化、综合效应化。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前,在京九沿线江西段,建议重点实施“二二三一”工程,即:两项国家级重大工程———中国有色贵重金属基地和中国稀土稀有金属基地;两项省级重要工程———江西建材工业基地和江西化工工业基地;三项区域性示范工程———地质为“三高”农业服务工程、地质旅游工程和地质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工程;一项关键工程———能源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勘察设计》2010,(8):106-106
今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透露,国家计划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而2000~2009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20项,投资总规模2.2万亿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日前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根据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今年计划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这些重点工程主要涉及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枢纽等。  相似文献   

14.
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无疑给地勘单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内蒙古第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结合自己的实际,围绕着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自身优势,重新定位,以资源为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给队伍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介绍成都这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特色,因势利导,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与国外地学界的交往和国际地质科学研究与合作。利用学院地学专业的优势和学院地处中国大西南,紧邻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有目的地吸收国外地质学家来院,与学院教师共同进行地持科研合作项目和中国西部野外地质考察,促进学院科研和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西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河西地区充当着“开发极”和“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包括把生态重建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实施“大生态”战略,最大限度地节水,创造条件小范围调水,实施“大节水”战略,运用市场机制和高新技术开拓资源优势,实施“大资本”战略,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与结构转换,实施“大调整”战略,营造大开发的投资环境与开放环境,实施“大联通”战略,最终把河西地区建成一个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绿色生态走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廊。  相似文献   

17.
会议名称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联系人/地址、电话、电子邮件时间地点人数(人)主 要 内 容西部大开发: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秘书处刘莉、马昌和/贵阳市观水路73号(550002)08515895823,kydhtb@263.net或liuli@ms.gyig.ac.cn第三或第四季度成都或昆明100~180中国西部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划;西部资源与矿业经济;西部水资源地球化学与生态环境建设;西部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生物)健康效应(含“化学定时炸弹”);西部土壤地球化学与特色农业;西部大开发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疆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潜力甚大,是21世纪岩土钻掘工程的主战场,介绍了西部人文地理条件,矿产、电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优点,列举了西部地质矿产调查,地下水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科学钻探等领域应重点应用和开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以前,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的煤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兴建中小型矿井,增加人力和投资。近20年来,井型日益趋大,例如苏联60年代新建的矿井平均能力已达200万吨/年;在1970—1974年五年之中,年生产能力为90万吨以上的矿井数目比重由24.1%增加到37.2%,其产量比重由45.1%提高到60.5%。随着煤炭生产由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产量增长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据有关部门测算,近些年来,苏联煤炭产量的增长约60%是靠提高效率,而效率的提高,80%是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农业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及近期内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农业地球化学研究中有关植物营养元素,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作物吸收,土壤物化条件及影响,肥料施用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勘查地球化学在农业中研究应用的进展,评述了目前农业地球化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期内我国农业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