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2年冬季兰州城市污染大气的辐射状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江灏  季国良 《高原气象》1995,14(2):151-156
利用1992年12月在兰州进行的辐射观测资料,特别是使用了以前未有的空中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季城市污染大气的辐射状况。分析表明,直接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较大,其中600m以下所占的比例尤为显著,最大可达42%,平均为24%,低层大气浑浊度比1980年稍有减小,但最大值仍较大;总辐射大气中的减弱主要集中在200-400m高底;低层大气的短波辐射加热率约为3.6℃/d;空中测得的城市反射率平均为0.1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大气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沈志宝  魏丽 《大气科学》2000,24(4):541-548
利用HEIFE地面辐射平衡观测资料和同期NOAA-11/AVHRR卫星遥感资料定量估算春季我国西北大气沙尘的辐射效应。大气沙尘减小地面净辐射冷却地面,对地-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效应均与地表反照率有关,严重浑浊的沙尘大气在沙漠为短波加热和长波冷却,在绿洲则相反,但净效应都是加热。文中给出了4月大气浑浊度系数约由0.1增大到0.6,在沙漠和绿洲上空沙尘层(850~600 hPa)内大气的附加短波、长波和净加热/冷却率。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大气浑浊度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3年8月~1995年5月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MS—120型太阳光度表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浑浊度的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上空的大气洁净,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其浑浊度状况与珠峰地区的绒布寺(5000m)及南极地区有相似的量级,但比城市地区要小一个数量级。(2)本区的大气浑浊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日变化不明显。(3)大气浑浊度不仅与地面大气状况(地面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因子)关系密切,而且还与测站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白建辉  王庚辰 《大气科学》1994,18(3):341-347
利用北京地区太阳辐射和其它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得到了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值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得比较好。最后给出了北京地区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对大气浑浊度的变化比对大气臭氧总量的变化敏感得多。  相似文献   

5.
采用1991~1994年6~8月本台地面、高空08时资料及每日逐时观测记录,选因子建立雷暴预报方程y=3.2x1-0.4x2-0.8x3+4.3x4。回报率78.7%,试报准确率80%。  相似文献   

6.
几种下垫面对紫外辐射的反射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陈万隆 《高原气象》1995,14(1):102-106
利用EPPLEY紫外辐射仪测量了6种下垫面对紫外辐射的反射率。初步结果是:(1)裸地、水泥地、草地、砂子和黑土的紫外反射率分别为2.4%,6.7%,2.1%,4.2%和6.6%,而新雪的紫外反射率为83.5%。(2)紫外反射率均小于太阳总辐射的反射率,尤其是前5种下垫面。(3)紫外反射率的日变化与太阳总辐射反率的日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7.
在膜接触器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一乙醇胺(MEA)溶液捕集混合气中CO2的操作性能,考察了气液流速、吸收剂和混合气的浓度等因素对出口气相CO2摩尔分数y(CO2)和总传质系数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操作条件,确定最佳操作方案.结果表明:y(CO2)随液速增大而减小,随气速增大而增大;总传质系数随流速增大而增大,气速的增大对总传质系数影响不明显;吸收剂浓度增大,混合气CO2浓度增大,总传质系数增大;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操作条件为液速70mL·min-1、气速06L·min-1、MEA浓度20mol·L-1和y(CO2)为10%,此时总传质系数为286×10-4m·s-1.  相似文献   

8.
太阳辐射在山谷城市污染大气中的削弱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我们在1980—1981年冬季,在兰州市相对高度差为625米的两个点以及郊区对比点同时进行了地面太阳辐射观测,测量了山谷城市上空污染大气,尤其是山谷中的严重污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太阳直接辐射在兰州市区污染大气中的减弱比在郊区大气中大得多,整层大气中的总减弱达72%,而在厚度为625米的河谷大气中的减弱约占整层大气中总减弱的41%。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是削弱太阳辐射的主要因子,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在整层大气中约占总减弱的66%,在河谷大气中则为96%。因此,地面上垂直于太阳光线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与大气浑浊度系数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以此建立了两个公式,在干旱地区,可以用它由大气浑浊度系数或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中的一个量计算另一个量。另外,本文还估计了冬季兰州上空河谷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及其辐射加热率,並讨论了污染大气对于地面辐射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利用2001年春季浑善达克沙地外场观测的辐射资料及大气辐射模式,对沙尘气溶胶的局地辐射强迫进行了分析和模拟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大气透过率日变化显著,晴天可达0.80以上,沙尘天气最低在0.01以下;白天沙尘的辐射强迫对地表有冷却作用,夜间起保温作用。观测期间,平均大气透过率为0.6,白天沙尘对地面向下长波辐射的平均强迫增加量为16.76 W.m-2,对地面净辐射能收支的平均强迫减少量为62.76 W.m-2;夜间地表长波辐射净损失量因沙尘作用减少,平均为67.84 W.m-2。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大气浑浊度的预测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福茂  马晓燕 《高原气象》1998,17(2):127-134
利用1993年8月 ̄1995年5月青藏高原王道梁地区MS-120型太阳光度表的预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浑浊度的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上空的大气洁净,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其浑浊度状况与珠峰地区的绒布寺(5000m)及南极地区有相似的最级,但比城市地区要小一个数量组。(2)本区的大气浑浊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日变化不明显。(3)大气浑浊度不仅与地面大气状况(地面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因  相似文献   

11.
极地海冰异常对我国夏季大气环流和降水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分别进行了南极和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大和偏小的数值试验,对6-8月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我国夏季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南极或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大,则我国夏季风变弱,特别蝇使得南亚高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减弱。南极海冰面积偏大使得我国黄河-长江-带地区降水减少,北极海冰面积偏大,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减少,模拟结果与统计分析相一致。可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3年10月,1995年5月和1997年4月在农业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34°47′N,116°23′E)所进行的近地面污染气体(SO2,O3,NOx)和气溶胶的观测结果,给出了这些微量气体的浓度平均概况及随时间和季节变化的一些特征,这三次观测表明,小张庄大气环境质量是持续好的,地面O3浓度主要取决于地面总辐射强度控制下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小张庄大气气溶胶粒子99%是  相似文献   

13.
运用LAPGCM模式证实了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强迫遥响应是激发全球大气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进而着重考察候平均偏差结果的时间序列,并且通过带通以处理,特别分析了响应场中30-60天低频振荡的重要特征,发现:大报对南极冰减退的响应是一种具有30-60天周期的低频遥响应。强迫场中的重要成分是30-60天季节内振荡,并且具有同实际大气中的低频振荡相类的垂直结构以及传播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大气沙尘对地气系统和大气辐射加热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沈志宝  魏丽 《高原气象》1999,18(3):425-435
利用HEIFE地面辐射平衡观测资料以及NOAA11/AVHRR卫星测量资料,三算我国西北大气沙尘对地-气系统和大所中辐向 热率的影响。1991年2月下旬-5月中旬11天的计算表明,春季大气沙尘的辐身躯效应与地表状况有关;在高地表反照率的沙漠上空,大气沙尘的短波辐射效应为减小行星反照率增暖气-气系统,同时吸收太阳辐射增暖大气大气顶射出长波辐射对大气沙尘的变化并不敏感,但大气尘尘增加大气的长波冷却;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991年长江淮河流域洪涝时期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指出江淮流域旱涝与东亚低纬度到高纬度经极地再到大西洋低纬度一线的EAA波列密切相关。进而,讨论了EAA波列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黑潮地区和亲潮地区海温的反位相变化可能是形成EAA波列的原因之一。1991年6-8月大气环流的模型类似于EAA波列。  相似文献   

16.
白爱娟  方建刚 《气象科学》2003,23(2):176-184
通过对陕西省近50a来冬季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气象要素变化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指出:陕西省冬季降水量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持续偏少,尤其是在90年代,但是减少的趋势不显著;冬季气温从1975年开始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90年代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是陕西省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81和1982年夏半年高原地区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1和1982年5—9月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100hPa高度场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典型的“西涝东旱”年(1981年)、“西旱东涝”年(1982年)5—9月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频振荡是显著的,南亚高压活动与此密切相关;1981和1982年南亚高压活动的低频振荡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东西方向基本上呈反位相变化;这些事实对于认识四川盆地夏季旱涝异常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沙尘起沙、输送、干沉积和湿沉积过程的气溶胶输送扩散模式.并和中尺度气候模式RIEMS相连接研究了1998年1月、4月、7月和1997年10月的沙尘起沙、输送、干沉积和湿沉积的过程。计算1998年1月、4月、7月和1997年10月气溶胶浓度及其分布.并和这四个月份的平均起沙分布以及北京、郑州和南京的实例沙尘分布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起沙多发生在春季.同时春季也是我国沙尘强度最大的季节。沙尘在我国西北的沙地和沙漠地区起沙后.向我国的东南方向输送.在输送过程中沙尘浓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近地层湍流特征及其在扩散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刘衡  蒋维楣 《高原气象》1998,17(4):390-396
利用1994年9月北京市郊325m气象观测塔在47m和120m两层高度上的湍流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城郊粗糙下垫面上近地层湍流特下量,湍流尺度和不同层结下的湍谱,得出了近地层的一些湍流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文中设计了一个二维完全弹性的积云团数值模式 .模式中考虑了水平均一和时间定常的大尺度抬升速度的影响 .大度抬升速度只对热力学方程和水汽守恒方程有影响 .积云团的启动方式采用冷池和随机扰动相结合的方法 .文中对一个给定温湿层结和大尺度抬升速度情况下 ,就不同扰动结构、水平环境切变、模式区域大小和冷池强度等进行了 1 1个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 ,在不同扰动结构、是否有水平环境风切变、模式区域不同以及不同云型谱时 ,给定温湿层结和大尺度抬升速度下的积云团活动使得温湿层结向着同一温湿层结调整 .这说明大气由于积云团活动达到准平衡状态 ,这个准平衡状态主要依赖于初始温湿层结和大尺度抬升速度 .这与 Betts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假设相一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