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对比、抗干扰分析、年变规律分析以及对深井地电阻率水平测向与垂直测向近两年的变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两种观测方式,各有其特点.在观测精度上深井地电阻率高于浅层地电阻率,但是与浅层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相比仍需继续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对比、抗干扰分析、年变规律分析以及对深井地电阻率水平测向与垂直测向近两年的变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平凉台深井观测系统,其次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平凉深井地电阻率和地温观测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温与地电阻率为正相关,表现为固定周期形态变化的关系。讨论了地电阻率观测装置与地表影响因子的关系,当地面电阻率观测系统改为井下观测或新建深井观测系统时,该方法和理论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参考,起到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建设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电阻率观测表现出干扰种类多、幅度大等特点。为了有效抑制地表干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开始在国内外得到应用并逐步发展。以往研究表明,地电阻率观测受台址条件、气温、降雨等因素的影响(钱家栋等,1998;张学民等,2009;张国苓等,2013),在地震前兆异常提取中有一定困难。深井电阻率观测试验表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能够有效抑制季节性降雨等产生的年变及地表干扰。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平凉台井下观测系统,对平凉台井下地电阻率年变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地电阻率与降雨量、地温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凉台井下地电阻率测值具有明显的年变规律,表现为"夏低冬高"的形态,其中南北向测道的年变化较东西向测道更显著,高值多出现在3月,低值多出现在8月,且东西向测道有滞后的现象。地电阻率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较高,季节性降雨是导致其产生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电阻率与浅层地温的相关性较好,而与深层地温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1 观测背景 深井地电阻率观测在消除地表干扰、季节天气变化影响等方面效果良好(刘昌谋等, 1994),是当前地电阻率观测的发展趋势.广东新丰江和平地电台于1992年起开展深孔布极地电阻率观测,并在几次显著地震前观测到明显的异常变化.2015年3—5月,该台地电阻率测值出现显著异常变化,怀疑为测区钻孔施工对电阻率测值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为深入了解地电阻率变化的异常机理,在现场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收集数据资料建立测区电性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对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探讨钻孔施工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幅度与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冕宁台新旧观测场地电阻率数据曲线形态、完整率、连续率、月精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新场地三个测向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信噪比和相对变化量都优于旧场地浅地表观测数据质量.对新场地深井地电观测系统试运行期间的典型干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台地电阻率的干扰源主要有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和观测系统故障.  相似文献   

8.
采用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ZD8MI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四0四台的观测数据,分析各测道的年变化特征,发现随着观测极距的不同各测道年变特征也不同;通过不同极距实验观测和年变化模拟分析表明,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而深层的变化相对较小,四0四台的年变化是由浅层介质电阻率随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不同测道的年变形态受浅层不同深度介质电阻率的变化出现相位差异。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深度范围的地电阻率观测,对定量识别表层非震干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山东省三个地电台的资料,分析了地电阻率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变观测条件、提高观测精度、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测深井电阻率法”,可能是地电在今后地震预报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地电阻率观测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不仅与测量设备本身性能有关,还与观测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性条件、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变化等有关,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地电阻率测值发生改变.如何快速、准确、科学地识别以上致变因素,从中提取地电阻率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及时科学处置异常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沈北新区地震台为例,探索性地进行了地震台观测地质环境评价,并以2020年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为例,初步分析了地电阻率异常影响因素,以期为深井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处置提供参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甘肃平凉崆峒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地质构造背景、场地布设、观测方式等基本情况,通过对井下水平与垂直观测数据曲线的动态变化、观测精度等对比分析得出,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年变化与地表有较大的差别,井下观测大大削弱了年变幅度;垂直观测较水平观测数据变化平稳、年变幅度较低;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可作为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宁地电台在原址开展地电观测抗干扰保护工程,采取缩短极距和电极深埋来减轻地铁和蔬菜大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安装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并讨论深井观测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试运行1年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发现采用深井观测可减少干扰、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地电阻率测区中位于地表的金属导线和局部电性异常体对观测产生的干扰形态和幅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低阻干扰源位于影响系数为正的区域时,将引起地电阻率观测值的下降变化,位于影响系数为负的区域时,将引起观测值的上升变化,高阻干扰源对观测的影响与之相反;2)地表干扰源影响的动态特征表现为,在浅层介质电阻率较低时对观测的干扰幅度要大于浅层介质电阻率较高时;3)对于正常年变的测道,低阻干扰源位于影响系数为正的区域时引起年变幅度增大,位于影响系数为负的区域时引起年变幅度减小,高阻干扰源对年变形态的影响与之相反;对于反常年变的测道,干扰源对年变形态的影响则与对正常年变测道的影响相反;4)金属导线对观测的干扰幅度受自身电阻率和横截面积影响:电阻率越低干扰幅度越大;有效横截面积越大干扰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从前兆观测资料的年变规律着手,选择了江苏前兆观测台网中资料精度较高、年变周期显著的新沂地电阻率和南通短水准两个手段5条测向1990—2002年的观测资料,建立它们的年变周期模型,与实际观测进行对比研究,结合震例,分析其年变畸形的预测效能和映震特征。结果表明:有正常背景年变规律的测向,可以建立年变周期模型,一旦实际观测出现了偏离年变周期模型的变化,就往往是地震前兆异常的一种反映,如果出现与理论值相差60天以上的异常变化时,其预报效能明显提高,可作为一项中短临异常指标进行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5.
阳原地震台短极距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建设为"冬奥会保障晋冀蒙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河北分项.目前本项目已经完成全部土建工程,根据阳原地震台井深井地电阻率装置的建设,总结了电极制作、电极安装、回填等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实施过程.检测数据和试运行期间观测数据表明,阳原地震台短极距深井地电阻率建设符合电磁学科观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境内地电阻率正常变化的研究,发现ρ_s值具年变规律,这是由于测量体积内表层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干扰所致.为便于分析、提高观测精度,认为加大供电极距、深埋电极可以排除年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选取宝昌地震台2020年至2021年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从观测系统稳定性、环境干扰抑制能力等方面综合对宝昌台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进行质量分析和效能评估。结果显示,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质量高。对比地表地电阻率,井下地电阻率对金属管线网、基建工程等地表干扰和浅层温度干扰均有较好的抑制,为直观识别异常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江宁台附近地铁可能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较大,通过提取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夜间数据来分析其变化并探讨机理。结果表明:①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具备一定地表浅层抑制干扰能力,主要干扰源为地铁;②夜间1~3时数据突跳与地铁不定期维护有关;③井下地电阻率观测NS(AB=1000m)和NS(AB=200m)2018年10月开始出现快速下降变化后,江宁台周围地震强度明显增强,认为该变化与S340公路金属护栏无关;④井下地电阻率长趋势下降变化与周围深井水位变化一致,反映了周围区域应力调整的变化;⑤井下地电阻率观测EW(AB=200m)在安徽无为ML 4.1地震前出现的"U"型变化与新建S340公路无关;⑥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共观测到5次"U"型变化,认为与地震有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和平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概况和台站附近新丰江水库区的地震活动,分析了深井地电阻率数据变化,总结了在6次M 4.0级以上地震发生前深井地电阻率的异常特征。深井地电阻率在中强地震前存在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的变化,不同的异常形态可能和地震震源机制解有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建成的新疆昌吉深井地电阻率综合观测台站,介绍了台址踏勘和场地测试结果;分析了观测、研究、实验、对比多种需求,依据需求设立了相应的观测分量;讨论了深井观测特有的装置自身一些技术指标的测试功能,给出了接地电阻、线路绝缘测试方法,弥补了当前深井地电阻率观测中的两项现实需求。此外,借助本台站具有的场地条件,完成了近场干扰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