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风场、三维海流场数值预报结果作为输入强迫,建立了赤潮漂移扩散数值预报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模块。模块基于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通过数值模拟技术以及GIS、WebServices等信息技术,实现"提交预报请求—数值模式计算—预报结果可视化—预报产品生成"自动化赤潮漂移与扩散预报工作流程。该预报模块具备数据预处理、人机交互参数输入、数值模式计算、预报结果可视化和预报产品制作功能。以长江口附近海域历史赤潮为例进行后报试验,预测了赤潮藻团在风与流场共同作用下的漂移路径变化,结果与实际监测情况一致。该模块的业务化应用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赤潮预报系统,将成为赤潮防灾减灾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许昆灿研究员主持的“赤潮快速评价与厦门海洋赤潮预警预报模式研究” ,经过二年多的努力 ,取得了如下重要进展。该研究根据赤潮预警的要求 ,从众多赤潮响应因子中 ,研究出一种可客观反映赤潮生物量的赤潮评价模式。该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于运用系统论观点、统计学原理和海洋生态学理论 ,使评价简便、快速 ,且有望实现现场评价 ,因而可为赤潮预警预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模式的研究成功尚可大大提高赤潮监测效率。该研究根据对赤潮发生机制的深刻认识和对自 1 986年以来厦门海域赤潮监测资料和有关历史资料的系…  相似文献   

3.
赤潮综合集成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赤潮灾害日益严重的情况,文中提出了赤潮综合集成预警系统设计方案与实现流程。该系统包括预测预警信息系统、预测预警决策系统以及预测预警应急系统三部分。该预警系统的建立,将可以有效的预测赤潮的发生从而降低赤潮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和探讨了几种赤潮快速预警的技术,介绍了这几种赤潮预警技术在863项目赤潮重点监控区监控预警系统和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中赤潮监测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实现高精度、高时效的赤潮预警,达到了减少赤潮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和探讨了几种赤潮快速预警的技术,介绍了这几种赤潮预警技术在“863”项目“赤潮重点监控区监控预警系统”和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中“赤潮监测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实现高精度、高时效的赤潮预警,达到了减少赤潮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在赤潮预测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不但具有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两者的优点,又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将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算法应用在赤潮的预测预警中,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具有有效的赤潮预测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应用微型围隔生态实验探讨了浮游植物多样性与表观增氧量(AOI)的关系及其在赤潮预警与评价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在赤潮发生过程中,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以AOI计)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H'与AOI呈密切的负相关关系,优势度D2呈密切的指数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以赤潮预警与评价的AOI参考指标为依据,利用H'和D2与AOI的相关模式,提出了赤潮预警与评价的H'和D2的指标值,赤潮预警的H'和D2指标分别为0.72和0.36,赤潮判别的H'和D2指标分别为0.66和0.51。  相似文献   

8.
赤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它不仅破坏海洋渔业生产、恶化海洋环境、影响滨海旅游业,而且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重复率高、成本低廉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赤潮监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C++语言建立了一套赤潮遥感监测系统。该系统能自动接收和处理遥感数据,并利用赤潮水体的光谱和固有光学量特征自动提取赤潮信息。在实际业务化应用中,该系统被国家监测部门采用,在2013年4月至9月东海赤潮高发期间,该系统制作了55期赤潮遥感监测产品,用于指导船舶现场监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利用本系统对近年来东海发生的27次大型赤潮事件进行了发生位置和面积的提取,并与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系统对大部分赤潮范围的识别有较好的效果,对赤潮识别准确度大概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9.
水质浮标监测作为一种在线监测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研究和探讨了浮标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建设,介绍了水质浮标在"863"项目"赤潮重点监控区监控预警系统"和青岛奥帆赛场的实际应用情况,水质浮标在赤潮快速监测预警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多个数据库和数值模型,研发了中国近海海上溢油一体化预测预警系统。系统将溢油预测结果与GIS平台相结合,同时集成了溢油模型、环境敏感资源信息、应急设备和队伍信息数据库,为溢油应急提供溢油敏感资源及应急资源的日常管理,实现溢油漂移预测结果与敏感资源图的叠加耦合,达到对环境敏感资源的快速预警。作为该系统研究中的第二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的可视化和业务化应用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赤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它不仅破坏海洋渔业生产、恶化海洋环境、影响滨海旅游业,而且还会影响人类健康。东海是我国赤潮灾害的“高发区”,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均明显高于其它海区。遥感是赤潮监测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光谱曲线可以看出,赤潮水体和非赤潮水体光谱曲线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呈现出2个吸收峰和2个反射峰,而后者不具备该特征。基于光谱差异,本文提出了1种新的赤潮提取算法:Rrs555/Rrs488>1.5且Rrs678-Rrs667>0。该算法能有效地确定卫星数据中赤潮的位置,与公报的赤潮位置吻合得较好。因此,该算法适用于卫星数据的东海赤潮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布设在广西区钦州湾的GX11、GX13两套实时在线监测浮标, 研究钦州湾2016年5月发生的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赤潮前后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赤潮的暴发与消退受水文气象因素影响, 当寒流过后, 出现风速降低、气温迅速回升, 尤其是气温呈现昼夜温差小的天气状况时, 应重点监控实时在线浮标监测数据的变化。赤潮过程中pH、溶解氧浓度、叶绿素浓度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并高于正常范围, 三种环境要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当实时在线浮标监测中发现pH、溶解氧浓度、叶绿素浓度呈现较明显联动的强烈波动, 并且数值相对正常范围迅速升高时, 可进行赤潮预警及布置现场调查; pH、溶解氧浓度、叶绿素浓度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作为预警环境要素, 为赤潮预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平潭近海海域2013—2019年水文、水质及气象数据的主成分结果, 筛选出5个气象因子和4个水质因子作为输入指标, 以藻密度为输出指标, 分别演算了KNN (K-nearest neighbor)、RF (random forest)、GBRT (gradient-boosted regression Trees)以及Bagging (bootstrap aggregating)4种赤潮预警回归模型。对2013—2019年的802 组海洋监测数据归一化处理后, 随机选取80%的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 剩余的20%作为模型验证数据。其中, 以风速、气温、海平面气压、叶绿素a浓度组合为输入指标时, KNN回归模型演算结果的精度较高(R2=0.624, RMSE=0.821μg·L-1, MAE=0.836μg·L-1)。在没有叶绿素a浓度监测指标的海域, 构建了以叶绿素a浓度为输出指标, 气温、日照、风速、AOI(apparent oxygen increase)组合为输入指标的BP神经网络赤潮模型, 该模型也具有较好的预警精度(R2=0.651, RMSE=0.062μg·L-1, MAE=0.033μg·L-1)。本研究结果可为平潭海域的赤潮预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天深  蓝文陆 《海洋通报》2016,35(2):201-208
利用位于广西廉州湾的自动监测浮标从2010年开始监控到的水华监测数据,分析水华发生前后溶解氧、pH、叶绿素等数据变化,结合气象、浮游植物密度数据,探讨不同赤潮藻增殖过程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为赤潮机理及预警预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廉州湾水华的叶绿素自动监测数据高值范围为24.5~77.0μg/L,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浮游植物密度接近赤潮爆发的阈值。自动监测浮标能捕捉并监控到水华发生全过程,其长时间高频率的观测资料可有效应用于水华及赤潮的预警预报。不同藻种水华的自动监测数据变化具有差异性,在进行水华预警时应综合考虑叶绿素、溶解氧以及pH的变化。气象因素是水华诱发的因素,降雨过后,气温突升,风速小于等于三级时,可结合自动监测网络监测数据,发布水华预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水淡化预处理系统中关于原海水水质要素动态监测较少的现状,本文提出并设计实现了基于海面多要素浮标的原海水水质同步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海洋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并建立B/S架构综合信息分析系统,实现原海水溢油、浊度、PH等参数的实时采集、分析与预警。根据2022年5月青岛胶州湾定点观测试验数据,研究建立了区域悬浮物浓度检索模型,并进一步探讨近岸水体中悬浮物浓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浮标系统运行稳定,所采集的海洋环境信息准确有效;水体内悬浮物浓度日变化的平均范围在2.94~8.54 mg/L,呈现双峰结构。  相似文献   

16.
浙江海区赤潮生物监测与赤潮实时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赤潮生物细胞密度法及其增长速率和其它理化的环境要素 ,并结合卫星遥感实时监测 ,对浙北海域的夜光藻等引发的赤潮进行了试验性预警和实时预测 ,为预防和减少赤潮灾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象山港海域的开发和管理活动需要准确、高效、可靠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水质的自动、连续监测和数据远程自动传输,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在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赤潮预警预报、海洋污损事件应急监测、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表观增氧量在近岸海域赤潮快速评价与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和氧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出了"表观增氧量(AOI)"概念,并研究了赤潮发生期间,海水中表观增氧量与赤潮藻细胞密度的相关模式及其在赤潮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表观增氧量可较准确、客观反映赤潮生物量,可作为具有光合作用能力藻的赤潮评价指标.判断赤潮发生的表观增氧量标准为2.0mg/dm3,预警值为0.5mg/dm3.本研究推荐按AOI值将赤潮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为2mg/dm3≤AOI≤5 mg/dm3,中度为5mg/dm3<AOI≤10mg/dm3,重度为AOI>10mg/dm3.用表观增氧量评价赤潮,具有简便、快速、可信等优点,在赤潮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邹晓梅  林广发  陈志彪 《海洋科学》2018,42(11):110-117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异常的重要指标。本文收集1986~2017年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事件,基于GIS技术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2年来,闽三角海域赤潮发生98次,赤潮高发区在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和泉州湄洲湾海域;闽三角海域赤潮年际发生次数呈波动变化,一年中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8月;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及旋链角毛藻是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优势种,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有毒赤潮事件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闽三角海域赤潮时空特征,为该区域的赤潮风险分析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水环境信息管理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软件工程原理和系统工程分析法为指导,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系统体系结构的介绍。阐述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实现,重点介绍了专题地图和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块的实现及其在实际水环境监测和决策中的应用。该研究的总结为:系统基于SuperMap Object组件技术、数据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以Visual Basic为平台集成专业模型与GIS于一体,实现了模型辅助水环境的评价和决策,并以直观的图形界面显示,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