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联系民族县域旅游发展实际,建立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资源-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由1个目标层、3个维度层、15项Ⅰ级指标和65项Ⅱ级显性指标组成,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层级指标权重和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下Factor模块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为典型实证对象,对评价体系进行了定量检验.结果表明:在资源维、经济维、环境维和3维度综合评价中黔东南州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与各自旅游资源空间禀赋、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环境发展、旅游综合发展的实际状况均相符,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信度、较强的普适性和推广性,评价方法科学.  相似文献   

2.
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逐步由旅游景区散点式开发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过渡.少数县域通过对旅游产业系统性分析,进行了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和实施尝试,对县域旅游产业提升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目前,旅游发展规划大多还停留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运营层面,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相关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通过对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特征、规划内涵和实施进行分析,探索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途径,为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河南县域交通与经济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德友  陆玉麒  樊新生 《地理研究》2013,32(11):2092-2106
通过建构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 年和2008 年河南省各县域单元的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进而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评价、比较与分类。研究表明,2003-2008 年期间河南省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区域分异现象还较为突出。县域交通优势度由2003 年的沿主要交通干线带状分布向团块状连片分布态势演进,中原城市群地区县市交通优势度高于外围地区,平原地区县市交通优势度高于山区县市;而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西部普遍高于东部,山区资源县市高于平原农业县市。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耦合作用强度普遍较高,并呈明显的增强态势,但多数地区交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度还有待提升,大多数县市交通发展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如何在既有的交通优势条件下推进河南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实现河南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疆喀什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已有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喀什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构建的“喀什金三角”14个文化旅游景区(点)进行评价,选择出各景区(点)最优开发模式;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6种开发模式的内涵,提出了各景区(点)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由于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为喀什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县域乡村韧性测度及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城乡变化剧烈,乡村地区面临的风险加剧,如何有效提升乡村韧性,成为亟须探索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乡村韧性分析框架,对1996-2016年河北省县域乡村韧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演变过程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综合韧性经历了从小幅提升到明显增强的演化过程,且县域间乡村综合韧性差距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主导因素影响下,县域乡村综合韧性总体呈现以"阜平县—平泉市"一线为界,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2)县域乡村综合韧性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先弱后强的变化态势;县域乡村综合韧性正向集聚程度呈现先强后弱的趋势,邻域单元韧性的差距则有所扩大.该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乡村韧性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乡村韧性的测度方法,弥补现有研究尺度的不足,并为明确乡村的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提升乡村地域系统的韧性潜力、推动乡村治理路径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地方节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指标进行选取并尝试构建.后运用德尔菲法和模糊打分法进行评价打分,确定权重.最后以福建邵武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论表明县域节庆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包括资源禀赋、环境水平和开发条件三大部分,且比重依次递减.强调节庆旅游资源开发要注重其文化内涵的挖掘.邵武作为县域经济的典型,可在文化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对节庆旅游业态的选择和旅游产品的设计来是实现更全面而深刻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五华县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赵莹雪 《地理科学》2003,23(2):223-229
在阐述山区县域农业复合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建立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函数, 弥补了目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反映可持续发展协调性方面的不足。运用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及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五华县对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下的制约因子,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民族旅游地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利用三角图法分析了区域旅游景观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旅游景观的认知倾向,并选用条件价值法测算了旅游景观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黔东南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自然景观类型,生态环境良好;以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为主的自然人文资源特点,与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认可;2006年全州旅游景观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87亿元,其中占64.06%的存在价值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用重要区域邻近度替代区位优势度,对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及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工具,并用修正后的模型,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关联。江西省交通优势度呈现北高南低、设区市周边县域高、交通干线沿线高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整体偏低且发展不均衡、主要中心城市和工业城市及交通枢纽地区偏高、沿交通干线尤其是铁路干线较高的特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呈线性相关,有4种组合类型:极化型、滞后型、超前型、落后型。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从点(增长极)、线(发展主轴)及面(重点区域)3个方面发展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0.
县域畜禽养殖场空间布局规划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更好地进行城郊畜禽养殖场的空间布局规划,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城郊畜禽养殖场空间布局规划适宜性评价影响因子及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县域畜禽养殖场空间布局规划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实现了以地块为单元的县域畜禽养殖场空间布局规划适宜性评价。研究表明:大兴区大部分区域属于禁养区和不适宜区,但有占总面积的34%的土地适宜发展畜禽养殖场,且适宜区域充分考虑了畜禽养殖场对环境污染影响,符合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吉林省粮食大县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7年和2012年吉林省粮食大县县域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吉林省粮食大县的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粮食大县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发生变化,中等发达县域比重减少,而欠发达县域比重增加;而且各类型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发达县域人均GDP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而中等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远落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导致差距存在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程度、资源禀赋条件、区位因素以及政策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化肥利用率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7  
据全国各县近10年的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数据,并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的变化,求出相应不施肥产量和通过施肥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并以上述结果为基础计算出该地区化肥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化肥施用的地区差异明显,施用量较集中范围是180-270kg/hm^2和90-180kg/hm^2,部分地区的化肥施用已经过量;单位化肥的粮食产出率主要集中在10-30kg/kg,化肥利用率大多集中在15%-35%,且与化肥施用量有关,按地区统计,高施肥量区化肥施用明显过量,平均达339kg/hm^2,是全国平均用量(262kg/hm^2)的1.29倍,中施肥量区单位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为252kg/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施肥量区则仅为178kg/hm^2,是全国平均的67.8%,我国单位化肥的生产效率及化肥利用率均以低施肥量区最高,分别为17.5kg/kg和39.8%,中施肥量区为13.7和36。  相似文献   

16.
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土地经济系数的设置意义和目标,针对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提出并分析比较了统计指标法和分区样点法等思路及其数学处理方法。其中统计指标法中的农业产值消耗法基础数据来源可靠、便利,便于操作,计算结果较好,符合土地经济系数含义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福建省19个经济欠发达县为对象,选取14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PCA)与聚类分析(CA)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类型研究,分析、总结出3类经济欠发达县的特点,并据此分别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