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0、0.02%、0.05%、0.20%、0.50%的褐藻酸寡糖,饲喂体质量(17.61±0.16)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70 d,研究褐藻酸寡糖对大菱鲆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褐藻酸寡糖处理组的肠道微绒毛长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皱襞高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杯状细胞大于对照组(P0.05);2)饲料中添加褐藻酸寡糖对大菱鲆肠道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0.02%和0.05%褐藻酸寡糖实验组中的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褐藻酸寡糖对饲料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以及脂肪消化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菱鲆饲料中添加褐藻酸寡糖可增大肠道杯状细胞,促进肠道脂肪酶活性,但对肠绒毛长度,皱襞高度,淀粉酶、蛋白酶活性,表观消化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16、20、24、28、32、36、40等盐度和pH 7.0、8.0、9.0等pH水平下细角螺(Hemifusus ternatanus)成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随盐度升高,细角螺的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盐度28和32时的耗氧率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盐度降低,排氨率在盐度28~20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2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盐度1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出现死亡。pH 7.0时细角螺的耗氧率低于pH 8.0(P0.01)和pH 9.0处理组(P0.05);pH 9.0组排氨率高于pH 8.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氮比值显示,细角螺在适宜条件下更多依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维持机体代谢,在盐度和pH胁迫条件下消耗机体的蛋白质来维持机体生理代谢需要。细角螺可适应一定范围的盐度和pH变化,盐度16可能是其生长存活的最低盐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南东部外海海域鱼类群落特征,比较其与近海海域鱼类群落的差异,为海南外海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群落参数和环境-生物的冗余分析(RDA,Redundancy analysis)研究2019年春季(4月)、秋季(9月)水深86~380 m的海南东部外海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与结论】春、秋季共调查到鱼类312种,隶属于26目96科195属。优势种组成方面,春季为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和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秋季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黄鳍马面鲀、深水金线鱼和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macracanthus);春秋季共有优势种深水金线鱼和黄鳍马面鲀的优势体长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黄鳍马面鲀为秋季(80~105 mm)大于春季(60~85 mm),而深水金线鱼则反之。渔获量季节变化明显,秋季多样性特征指数平均值略高于春季。RDA结果表明,水深、pH、水温、溶解氧和盐度在春、秋季对鱼类资源量(质量密度,kg/km2)空间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58.34%、53.94%。水深(P=0.003~0.004)和pH (P=0.017~0.002)在春秋季均对鱼类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盐度仅在秋季有显著影响(P=0.013),在春季则无影响(P=0.860)。海南东部外海海域鱼类种类组成、资源量优于海南近海、雷州湾、大亚湾和北部湾海域;在渔业资源开发过程中,除应关注主要经济种类种群水平上的捕捞产量外,更应关注群落水平上种类多样性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盐度5、10、15、20、25、30条件下,以全人工配合饵料饲喂龙虎斑[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60 d,研究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5~20组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盐度25、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0组的增长率最高,为55.08%,盐度15组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30%/d,盐度和龙虎斑生长速率的回归方程为K=0.000 09 S 4-0.006 S 3+0.131 S 2-1.055 S+4.832(R 2=0.984);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5组的摄食率最高,为1.64%/d,其次为盐度10组,为1.60%/d,饵料系数在盐度15组最低,为0.820,其次为盐度10组,为0.827。因此,龙虎斑在低盐度条件下生长比高盐度快,摄食率高,饵料利用率高,最佳生长盐度为10~15。  相似文献   

5.
研究钝吻黄盖鲽(Pleuronectes yokohama)幼鱼鳃的Na~+/K~+-ATP酶(NKA)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在低盐(6、18,分别记作S6、S18组)胁迫下的变化规律,探讨其适应盐度的规律,以及抗氧化机制和非特异免疫能力。结果显示,S6组和S18组鳃的NKA活力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1 d时最大(P0.05),S6组7 d时开始下降,而S18组在3 d时开始下降。肝脏的SOD和CAT活力均先升后降,其中SOD活力S6和S18组均于7 d时最大(P0.05),14 d时S6组活力较S18组大;CAT活力S6和S18组均于7 d时最大(P0.05),在14 d时降至初始水平。肝脏ACP活力S6、S18组均于3 d时升至最高(P0.05),14 d时S18组降至对照组水平,而S6组则低于对照组(P0.05);AKP活力S6和S18组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在3 d达到峰值,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胁迫影响钝吻黄盖鲽幼鱼的NKA、抗氧化酶和非特异免疫酶,S18组对盐度胁迫的适应能力更大。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25、50、100、200和400μg/L的3-甲基胆蒽(3-MC)对斑马鱼进行水浴染毒,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各染毒组和对照组活鱼的肝、鳃、心、肠和肾,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一定剂量的3-MC能导致肝细胞变性,胞浆内出现脂肪滴,严重时肝细胞坏死解体,界限模糊;心肌细胞萎缩坏死;肠粘膜上皮细胞纹状缘不整齐,有的脱落;鳃丝结构异常,鳃小片表面粗糙,上皮细胞不完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界限不清,管腔内均质红染。供试斑马鱼的病理组织变化与3-MC的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thgii)受精卵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研究不同温度(18、21、24、27、30℃)、照度(1 000、2 000、3 000、4 000 lx)和盐度(15、20、25、30、35、40)对围氏马尾藻受精卵成活率和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氏马尾藻受精卵在21℃下成活率最高(89.3%),与其他温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在1 000 lx下的成活率最高,为89.3%,与其他照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对于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30的盐度组成活率均较高(86.3%)。培养前10 d,21℃组的幼孢子体平均长度最大(P0.05),15 d时24℃组平均长度超过其他温度组(P0.05);在培养前15 d,1 000 lx照度组幼孢子体生长速度最快(P0.05),20 d后3 000 lx组孢子体平均长度超过其他照度组(P0.05);在15~30盐度范围内,幼孢子体均生长较好,且各盐度组间平均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将莫荷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urolepis hornorum)幼鱼养殖水体盐度从淡水渐变至12、18、24、30(每天提升6)等4个目标盐度,利用间歇式呼吸仪分析幼鱼在目标盐度下5、10、15、20 d时的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前期,莫荷罗非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盐度处理组均在5 d时升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下降时间、幅度与外界盐度有关。盐度12、18组幼鱼耗氧率10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20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30组幼鱼耗氧率则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稳定;幼鱼排氨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各盐度处理组幼鱼排氨率呈先上后下降的变化,盐度24、30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下降并维持在对照组水平,盐度12、18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于20 d时低于其他盐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荷罗非鱼幼鱼适应新盐度环境后,盐度18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最低,与盐度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盐度处理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等渗点在盐度12~18之间。不同盐度条件下,氧氮比值介于18.810~24.216间,氨熵介于0.083~0.108间,表明莫荷罗非鱼幼鱼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9.59.8 g)的急性毒性及对部分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实验中,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01.88、190.57、171.09、159.2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5.92 mg/L;在亚急性毒性实验中,当红鳍东方鲀分别在5.3、10.6,15.9、21.2 mg/L亚硝酸盐氮中暴露4周时,其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均被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亚硝酸盐氮会对鱼体的抗氧化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添加质量分数为0.00%(对照组)、0.02%、0.05%、0.20%、0.50%褐藻酸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的基础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7.61±0.16)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10周,研究AOS不同添加量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液学指标、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4个不同添加量组中,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2%、0.05%、0.20%组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0.05%、0.20%组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AOS组肝脏中的酸性磷酸酶活力以及超氧物歧化酶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毒试验发现,大菱鲆幼鱼对腹水病的疾病抵抗力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AOS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液学指标并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建议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