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叶城县柯克亚乡阿曼夏村、依格孜亚村属于泥石流灾害易发区域。采用高密度电测深法,选用WDJD-4型集中式高密度电阻率仪进行数据采集,并布设8条高密度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约100~250 m,点距4~5 m,共计点数192个,控制勘探深度30 m以内,完成高密度电测深质量检查点36个,通过了解勘查区内泥石流沟地下岩(土)体的电性特征及其在地下空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结合地质、钻探和探井等资料推断其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岩性以及空间分布情况显示,第四系厚度最大可达28 m,位于沟口堆积区Ⅲ号剖面北部,多数区域以5~10m为主,区域分布规律为自西向东逐渐变薄,岩性以卵砾石为主,部分剖面夹杂砂土、粉土。为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6)
吉朗德村位于新疆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地处山区,属于泥石流多发区,泥石流灾害点位于该区域。为查明该区域泥石流地质灾害情况,依据地质设计要求,采用高密度物探法探测了勘查区内泥石流、洪水冲沟物探剖面位置处地下15m以内地层电性特征及波速特征,了解其电阻率与波速变化特征,从而划分电性层及波速层,进而推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并划分其与基底分界面,在勘查区内共完成WT2~WT6共5条高密度剖面,点距1~5 m,完成高密度勘探点165点。勘查结果表明:WT3~WT6线以50Ω·m等值线作为物探推测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底的分界线,推测WT3线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在0~6 m,WT4线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在0.5~7 m,WT5线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在2.5~11 m,WT6线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在0~11 m,WT2线受地形限制,高密度布设长度有限,该剖面反演深度最大2.5 m,电阻率值在50~220Ω·m之间,通过对比面波推断解释成果,误差在0.2~2.0 m之间,其结果基本符合要求。研究成果为该区域地质灾害专项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手段,结合水质调查取样,对山东寿光市咸水入侵过渡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典型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剖面的视电阻率进行分析,初步确定10Ω·m作为该区域咸淡水分界线的视电阻率指示值,并初步推断了咸淡水过渡带的咸水区、咸淡水过渡区及淡水区的位置。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高效、省时、成本低等优点,可以配合其他方法,作为大范围咸水入侵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正演冻土模型,验证了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于冻土监测的可行性。对高密度电阻率法装置进行特殊处理,将其应用于对季节性冻土的监测,并进行了七个月份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季节性冻土监测中可行;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电阻率反演剖面,可以看出表层土壤在季节变化中有明显的结冻、解冻行为;并可估算出冬季冻土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电法评价岩溶地下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高密度电法对第四系土层进行了勘查,利用所得到的高密度电阻率反演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切片,形成等深度的高密度电阻率勘查反演电阻率平面分布,推断地下水的空间活动规律。对利用高密度电阻率勘查推断地下水的空间活动规律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进一步认识地面塌陷和预防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装置形式和异常特点,利用井下高密度电法技术对西山煤电运煤通道东曲段底板下沉区域进行探测。探测采用高密度直流电法温纳装置,布置电极总数64路,电极距5m,剖面总长度320m。对采集的数据通过基于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反演,获得电阻率成像断面色谱图,结合已知异常地质体的电性特征,对矿井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解释结果表明运煤通道东曲段底板存在一个低阻异常区,且上下连通,应作为底板水防治的重点区域。该结论已得到钻孔验证。  相似文献   

7.
三维高密度电法用于工程勘查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三维高密度电法在工程上的应用,大都采用二维数据反演,通过三维成图软件把视电阻率剖面连成三维视电阻率分布立体图,而很少将三维数据拼接在一起,通过三维软件反演。结合管线探测,对真三维高密度电法进行了探测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为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将高密度电法技术引入到新疆磁海地区某铜多金属矿点详查工作中,应用长剖面测量技术,获取长测线的高分辨率数据。通过对不同数据质量的测量电阻率的反演RMS值进行研究,验证子剖面连接法的可行性;对长剖面数据进行连接的具体流程进行规范化,为实际工作提供重要指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区分矿区0~180m深度范围内与成矿有密切关系的下寒武统双鹰山组的电性结构特征,进而指导地表探矿工程的开展,达到浅部间接找矿目的。  相似文献   

9.
滑坡是影响路桥安全的重要隐伏地质灾害。地球物理方法作为一种无损高效的勘察方法,可有效查明滑坡体内部的地质构造及滑面等特征。本文以张榆线崇礼隧道出口段滑坡为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剪切波速测试,并结合钻孔资料对滑坡体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滑坡体视电阻率值和剪切波速值具有明显的垂向差异性,一定程度反映了该滑坡体岩土体性质、密实度、含水率的垂向差异性,综合分析认为视电阻率值和剪切波速值较高的强风化流纹岩顶面为潜在滑面。在此基础之上,基本确定了滑坡体由冲洪积体和坡积物组成,附着于流纹岩体之上,横向长度达300 m,纵向长度260 m,滑坡体厚度达20~30 m。同时,根据高密度电阻率三维剖面分析,认为滑坡体底部滑趾处为剪出口位置。最后,基于滑坡体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滑坡体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0.
油气管道的建设施工有时必须穿越河流,本文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于水上油气管道工程勘察。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水上施工的注意事项;讨论了数据预处理及反演过程,实现了长剖面数据的一次性反演;实际工程实例介绍了水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