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在这里介绍刘先林院士的先进事迹."九五"期间,我校启动了"211工程",聘请院士担任重点建设学科特聘教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刘院士.我们把学校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向他汇报后,他欣然同意来校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名鼎鼎的院士竟然这么朴素 说到刘先林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接受采访的人都是赞不绝口,对他充满敬意. 刘先林是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测绘界、在社会上都有很高的声望;他曾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现在还是名誉院长,地位也不算低.但是与他接触的人,谁都感觉不到他的名人架子,同事们长期以来都管他叫老刘.初进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尊敬地叫他刘老师,他说:"我们在一个单位工作,是同事,不用叫老师,叫老刘就行了."平易近人正是他的本色.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刘先林先进事迹采访团的成员.在和刘院士的接触中,特别是对40多个人的采访中,我一直想找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他身上的精神力量.经过反复推敲斟酌,我发现“矛盾“一词可能是最好的概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刘院士身上的三个矛盾.……  相似文献   

4.
正半山藏古道,樱顶掩重峦。院士踏花去,未知几时还。2020年3月15日,珞山春寒、樱花垂泪,当天下午新中国测绘领域一代奠基人,大地测量泰斗,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津生院士因病救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宁津生院士一生相许测绘事业,走南闯北测天绘地,躬耕杏坛培育经天纬地之人,80岁寿辰时,学子们尊称他为"大地之星"。而今,一代巨星陨落,生者为之悲恸。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悼文中写到"他是测绘学科的巨星,他的陨落是我们的巨大损失。对宁津生院士最好的悼念是传承他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最好的缅怀是光大他奋斗终身的事业"。自然资  相似文献   

5.
《测绘通报》2006,(2):75-75
夏坚白院士作为测绘教育与科技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测绘学科的开拓者、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他为中国测绘学科和测绘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铭记在每一个中国测绘人的心里.而支撑这一切成就的,正是夏院士身上那种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对于我们今天的测绘行业和测绘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值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教授80华诞,我们谨借此机会对宁津生院士表示衷心的祝贺!宁院士从教50余年,曾先后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求学、治学、育人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努力向学、科技报国的目标,一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陈述彭院士不幸仙逝的信息传来,我深感悲痛.回忆起9月30日我到北大医院探望陈述彭先生,当时他坐了起来,精神状态还可以,我们交谈了一个小时.11月7日又去医院探望时,他身体状况明显差了,更为消瘦.我把喻沧和我合著的140多万字的<中国地图学史>最后打样稿简要给他介绍,他非常高兴地翻阅书稿.因他曾答应写个序言,这次说:"序言写不了啦,我用毛笔给书题词吧".我告诉他我马上要去美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测绘学科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之卓教授不幸于5月18日逝世.这是我国测绘界、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为我国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而倍感悲痛! 我们悼念和纪念王之卓教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位老科学家、老教育家为我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来,把他开创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作为刘先林院士的同事,我有幸亲身体会他在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他的创新之志、报国之情.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作为刘先林院士的同事,我有幸亲身体会他在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他的创新之志、报国之情.……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刘先林先进事迹采访团的成员.在和刘院士的接触中,特别是对40多个人的采访中,我一直想找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他身上的精神力量.经过反复推敲斟酌,我发现"矛盾"一词可能是最好的概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刘院士身上的三个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一代地学宗师陈述彭院士于2008年11月25日在京仙逝,哀讯传来引起了我们无限的悲痛与思念。回顾他光辉执著的一生,为新中国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与国防建设,为科技人才的培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著作等身,淡泊名利,始终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是伟大的地学家,也是新中国测绘事业的积极支持者、导师和战友。  相似文献   

13.
徐红 《中国测绘》2021,(1):17-21
中国的北斗,是国之重器,建设发展的初心就是为了构建中国人自己的时空基准.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并向全球提供服务,一个面向国家综合时空体系建设的新时空服务体系正在构建,综合时空信息服务的巨大产业正在形成.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北斗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对北斗的寄语.他指出,...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中科院地理信息产业化论坛暨SuperMapGIS技术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开幕,包括中国GIS事业创始人陈述彭院士、GIS协会秘书长李根洪、中科院地理所所长刘纪远、遥感所所长、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广州地化所所长夏斌、总参二部计算所所长段毅、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郑立中等领导、专家以及部分SuperMapGIS国内外用户代表等共5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GIS协会秘书长李根洪代表GIS协会向大会表示了祝贺,祝大会开得圆满成功。刘纪远所长、陈述彭院士等发表讲话。陈述彭院士特别提到,他为国内G…  相似文献   

15.
徐红 《中国测绘》2022,(2):22-25
如果能够与蚂蚁沟通,定位蚁穴,岂不是可以不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鸟在天上飞,它们为什么不会碰撞"追尾"?……也许人们不理解科学家们这些脑洞大开的想法,也无法懂得他们科学探索的"奇妙世界",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探索出的"智慧"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的想法很有...  相似文献   

16.
他锲而不舍执著创新他品格高尚朴实感人他的拼搏热情为测绘而闪耀他的生命之火为祖国而燃烧他就是——测绘专家刘先林院士——题记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秋,是高俊院士80寿辰。60多年来,他始终工作在军事测绘的教学岗位上,为我军测绘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了测绘界知名院士和专家撰写论文,编成专辑以表示对高俊院士的祝贺。高俊院士1933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现任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原测绘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8.
"地理信息未来将面向服务发展,走向共享与智能服务,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日前在2012高校GIS论坛上指出.同时,他还表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政产学研用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述彭 《遥感学报》2009,13(S1):1-4
我们以“回眸历史, 展望未来”为题, 摘录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3 月出版的陈述彭院士的《石坚文存》中的有关章节, 列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30 周年所庆文集,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据悉 ,在 2 0 0 3年院士增刊中 ,测绘界的张祖勋教授、叶嘉安教授分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祖勋 ,1937年 6月生 ,江苏无锡人。现为武汉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委重大科研项目 ,为推动我国摄影测量的产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国际合作 ,1994年 9月在澳大利亚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1996年 ,又成功地开发了微机版 ,实现了摄影测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 ,他致力于将数字摄影测量的最新发展应用于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