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及地震破坏损失预测的发展 ,指出了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 ,如缺乏震害经验的建筑物地震易损性估计、采用地震动参数进行建筑物地震易损性估计等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理论计算的易损性估计方法 ,给出了对于不同地震动建筑物出现或超越不同状态的概率 ,将多层砖房的理论易损性估计结果同实际震害资料进行了对比 ,并对经正规设计但缺乏震害经验的高层建筑地震易损性进行了估计。另外 ,本文也着重研究了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作为地震动输入参数时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蔚 《华南地震》1997,17(4):73-77
通过对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质构造,场地工程地质环境,砂土液化判别以震害预测的综合研究,进行了区内的场地地震易损性分析。根据计算出的地震易损性指数,结果表明,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震害程度不同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东省水系分布抽样定位代表性大型、特大型桥梁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调研,着重了解这些大桥的基本属性和使用现状,同时借鉴四川汶川地震震害资料分析桥梁震害特点,进一步对所调查的桥梁做群体地震易损性分析,从而给出主要病害成因,提出完善桥梁设计理念和防震措施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区建筑结构震害风险,即场地地震危险性与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卷积,本文以典型框架结构为例,对其震害风险进行研究。依据抗震设计规范,分别按照6度、7度和8度设计3个3跨10层框架结构模型,采用动力增量分析方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对其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同时,基于我国地震烈度概率分布特点,应用MATLAB软件生成符合极值Ⅲ型分布的地震烈度,并将其转化为地震加速度峰值,联合地震易损性结果评估模型震害风险。通过划分震害风险等级,为建筑结构抗震防灾对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对汶川地震灾区范围内的铁路和公路系统桥梁震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2种系统梁式桥梁破坏部位震害分布特征及破坏等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铁路系统桥梁破坏曲线呈"X"形,公路系统桥梁破坏曲线呈波峰状的"X"形,同等地震作用下,公路系统桥梁震害损失比铁路系统桥梁震害损失大,公路系统桥梁抗震性能比铁路系统桥梁抗震性能差;基于桥梁震害统计得到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2种系统梁式桥梁破坏的易损性矩阵,采用贝塔分布函数拟合得出2种系统梁式桥梁地震易损性曲线及分布函数参数,结果表明:2种系统梁式桥梁在低强度地震作用下均以完好、轻微破坏为主,在高强度地震作用时,铁路桥梁以中等破坏为主,公路桥梁则以严重破坏及毁坏为主。研究成果可为地震灾区震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和平 《华南地震》2022,(1):147-152
为阐明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对周期较长的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符合我国现行设计规范的三个不同设防水平的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了其在近、远场地震下的地震易损性差异。结果表明:近场地震作用的速度脉冲效应将放大钢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并增大其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不确定性;相同地震强度下,近场地震作用的速度脉冲效应将增大钢框架结构的损伤破坏概率,且周期较长的低设防水平钢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更易损伤破坏;鉴于近场地震对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的显著影响,建议评估钢框架结构的震害风险时,应针对近场和远场地震作用分别建立易损性模型。  相似文献   

7.
高和平 《华南地震》2022,(1):147-152
为阐明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对周期较长的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符合我国现行设计规范的三个不同设防水平的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了其在近、远场地震下的地震易损性差异。结果表明:近场地震作用的速度脉冲效应将放大钢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并增大其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不确定性;相同地震强度下,近场地震作用的速度脉冲效应将增大钢框架结构的损伤破坏概率,且周期较长的低设防水平钢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更易损伤破坏;鉴于近场地震对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的显著影响,建议评估钢框架结构的震害风险时,应针对近场和远场地震作用分别建立易损性模型。  相似文献   

8.
土坝的地震易损性和震害速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搜集了我国近年来几次大地震时处于5~10度地震区内的180座水库土坝的震害资料,经分析后把影响震害的因素定为坝高、“水深比”、地基条件、地震烈度;震害等级取为“严重”、“较重”、“轻微”、“完好”。分别给出了适用于地震危害性评估时表示土坝地震易损性的震害概率矩阵,和适用于用确定性方法快速评估震害等级的表达式。最后给出了某土坝用两种方法进行震害评估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汶川地震等6次典型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调查资料,采用基于震害数据调查的经验分析法得出了川西地区农居建筑基于地震烈度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并采用房屋震害矩阵曲线化分析方法转化计算得出该地区基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地震易损性矩阵。通过分析该地区5类农居建筑的破坏概率和对易损性指数的计算分析,得出不同结构农居建筑的抗震性能排序和抗倒塌能力排序,即穿斗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好,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差,其余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顺序依次是未设防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砖石结构。同时,穿斗木结构的抗倒塌性能最好,然后依次是未设防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而土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是抗倒塌性能最差的2种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易损性和地震损失与地震加速度谱值的关系(上)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与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接轨,克服目前以烈度为依据的震害预测方法中的缺陷,这项研究提出了以地震加速度谱值为输入参数的建筑物易损性分析和地震损失估计方法。这些内容分上、中、下三篇介绍。本文是其中的上篇,介绍了砖砌体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方法;这一方法可以根据我国2001年颁布的以峰值加速度为参数的新地震区划图给出的加速度和特征周期或根据地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估给出的反应谱,估计这类结构单体和群体在未来地震中可能发生的震害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月25日哥伦比亚西部发生6.0级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文章概述了这次地震的情况,内容包括;震源参数,破坏和伤亡,救援情况,发震背景及地震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4日11时56分在河北省文安县(东经116.3°、北纬38.9°)发生5.1级地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和山西均有震感。本文作者在地震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其他大陆地区5级左右地震的人员伤亡和震害情况,探讨了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损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We introduce a general decision analysis procedure based on stochastic dynamic programming in the post‐quake aftershock environment. The damage sustained by the building due to the mainsheet, the time‐varying aftershock rates and the potential for further damage progression in the post‐quake environment are all factor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his procedure enables the optimal decision after the mainshock to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 minimization of expected financial losses, subject to a constraint on a minimal level of individual life‐safety, using a consistent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to explicitly quantify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variable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崔秋文 《华南地震》2000,20(1):79-85
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南投发生7.6级地震,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台湾全岛大范围停电,火车停驶,通讯、公路、航运中断,股市和汇市停市,许多学校和单位停课或停止上班,水库大坝断裂,强余震不断,震灾区上百处起火。本文对这次地震的灾害特点、救灾和国际援助情况、地震构造、对及台湾的地震研究和观测、主要研究机构等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月28日拜城5.5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其选择性破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7月28日拜城发生5.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该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秋立塔格断裂。在拜城农贸市场发现,地震在人工改造地形条件下,有选择性破坏现象。拜城地震迁移与伽师地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尼勒克地震滑坡的统计分析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尹光华  李军  张勇  杨章 《内陆地震》2001,15(1):56-63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对1812年新疆尼勒克地震的滑坡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认为尼勒克地震是一个典型的倾滑型地震,产生的地表破坏主要是地震滑坡,而且滑坡规模大,数量多,分布集中,其规模和分布密度与烈度成正比,有由震中向外变小、变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和生命线工程震害、次生地质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介绍了本次地震发震构造、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及破坏机制,并对地震中突出的黄土滑坡震害开展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总结归纳了此次地震中的断层效应、山体放大作用和边坡效应等震害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灾区灾后重建和今后我国的抗震设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常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误差较大,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地震勘探解释的需要.本文在对地震属性进行模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LLE算法对地震属性进行非线性降维,然后利用小波BP网络对物性参数进行非线性反演,建立了一个具有自适应、复杂非线性的地震属性储层反演模型.以某工区为例进行计算,并对其精度进行检验,获得明显优于常规方法的地质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章  张勇  李军  尹光华 《地震学报》1985,7(4):434-444
本文根据现场考察,航片解译和历史记载资料,对1812年3月8日尼勒克地震的震级及地震地质背景进行了讨论。根据地震主断裂带的展布和运动特征与喀什河断裂带相一致等特点,指出1812年尼勒克8级大震是喀什河断裂作右旋逆冲的结果。 喀什河断裂是一条控制伊犁盆地北界和喀什河河谷的活断裂,它错断了喀什河阶地和古尼勒克沟,有着明显的新活动性。在震区还发现了一些古地震遗迹。对比1812年地震陡坎和古地震陡坎角度变化情况,对断层运动速率进行了估计,并估算出喀什河断裂带发生M8地震的重复周期为800——1600年。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地震及其对核电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MS7.2地震具有两个引人瞩目的重要震害特点,一是造成十数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二是造成台湾第三核电厂紧急停机。本文首先介绍了该地震地震参数厘定、震源机制、发震构造背景、地震动特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介绍和讨论了该地震对台湾地区核电厂的影响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