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麻田磷矿是多因富化的复成矿床。本文对成矿环境及沉积分异,火山喷发,热液交代,次生淋滤等室化因素做了分析论证,并提出多因素(沉积,热液,淋滤),多阶段(原生沉积成岩后生次生淋滤)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磷矿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地质作用为主要依据 ,将中国磷矿分为内生磷矿床、外生磷矿床和变质磷矿床三大类。中国内生磷矿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及黑龙江等省 ,可分为六种类型 ,其中超基性 -碱性 -碳酸盐类磷矿颇具远景。中国外生磷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五省 ,它们在形成时代、大地构造、沉积环境、岩石组合类型及生物作用等方面都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是中国最主要的磷矿床。中国变质磷矿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的东北部、华东地区东部、华北及东北地区 ,早元古代晚期沉积变质磷矿最具代表性。中国磷矿可分为 8个成矿区 ,16个成矿带及若干个聚磷矿区。在此范围内可以圈定出不同类别的预测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根据地矿部“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河北北部低品位磷矿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成果整理而成。文中概述了我国磷矿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及尽快开发北方低品位磷矿资源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新方法、新工艺、新药剂”对罗锅子沟磷矿综合开发利用的明显效果,还对尾矿的深加工利用和矿山经济效益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5.
锦屏磷矿翻卷褶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锦屏磷矿的构造研究,作者提出锦屏矿区构造为一翻卷褶皱,并用“通用座标系”方法求解了翻卷轴线的产状,恢复了翻卷前的构造位态。表明其构造与区域构造的一致,同时也解释了两翼不同矿体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6.
7.
经过了50余年的持续增长,全球磷肥和磷矿市场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下行趋势,属必然发生的理性回归,其根本原因为市场误导出现的产能过剩。磷块岩产量主要受制于磷肥消耗量,二者存在高度正相关性。目前条件下,全球磷肥和磷块岩年消耗量的极限分别约为38.9Mt和172.49Mt,未来一个时期,年消耗量走势分别在各自的极限值上下波动。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宏观层面进行布局和指导,企业不应盲目"跟风",以避免出现"周期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李双喜 《地质与勘探》2022,58(6):1196-1208
本文对苏北地区锦屏组磷矿石及地层样品进行了岩相学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磷矿初始沉积环境和源区特征。磷矿类微量元素富集Ba、Pb、U、Sr,贫Th、Ta、Nb、Ti;REE配分曲线为LREE富集型,Ce负异常,表明成矿环境为陆缘海,且成矿过程受深海热水沉积和生物作用影响。Sr、Nd同位素初始值判断磷灰岩物质来源为年轻的地壳物质。绿片岩类微量元素富集Rb、Th、K,贫Th、U、Ta、Nb、Sr、Ti;REE配分曲线为LREE富集型,判断其原岩为陆源碎屑岩。(混合)片麻岩类微量元素富集Pb、Th、K,亏损Ba、Ta、Nb、Sr、Ti;REE配分曲线为LREE富集型,具地幔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海州式磷矿床沉积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超美  熊老孝 《化工地质》1994,16(4):239-246
  相似文献   

11.
对昆阳磷矿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体中稀土元素总量在50×10-6~250×10-6之间,以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为特征,Y含量在30×10-6~155×10-6之间,稀土元素总量与胶磷矿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重砂矿物查找结果显示,昆阳磷矿中缺乏独立的稀土矿物。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胶磷矿中,碳酸盐相和硅酸盐相中稀土元素含量极低。LA-ICPMS测试结果表明,胶磷矿单矿物中稀土元素总量在280×10-6~420×10-6之间,而白云石单矿物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均低于10×10-6。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昆阳磷矿中的稀土元素应主要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  相似文献   

12.
陶湾磷矿是近年来在锦屏、新浦磷矿这新发现并勘探的中型矿床,其可选性指标通过与相邻老矿山类比确定。近期浅部抗采选表明,勘探期间所定陶湾磷矿选矿指标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的磷矿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矿床类型以元古宙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为主,分布集中在五大区域,开发利用条件较好。虽然湖北的磷矿资源勘查近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资源利用合理度欠缺、磷化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及产业集中度低等原因,对磷矿开发和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制约。磷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建设磷矿开发及磷化工产业集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勘查部署上,要根据成矿条件、空间富集规律和勘查开发现状,统一部署,分类开展工作;在产业布局上,以宜昌、保康、荆襄、黄麦岭4大磷化工基地为主体,新建鹤峰、黄梅磷肥基地,打造"一圈多点"式产业集群;在产业关联上,新建磷矿产地与现有磷化工基地之间形成以老带新、以新助老、空间互动的产业格局;在产品分工上,支持现有磷化工基地内的骨干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14.
陶湾磷矿是近年来在锦屏、新浦磷矿附近新发现并勘探的中型矿床,其可选性指标通过与相邻老矿山类比确定。近期浅部坑采试选表明,勘探期间所定陶湾磷矿选矿指标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16.
试谈织金磷矿的综合利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家仁 《贵州地质》1999,16(3):253-258
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磷矿床和相关矿种的利用工艺,提出了一条较全面地利用织金磷矿石有用分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及地质背景条件与磷矿特征,秦岭地区划分4个成磷区,即华北、秦岭、扬子与摩天岭区。磷矿主要形成于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其间发育着不同岩石,构成各种类型矿石。磷矿的形成与陆源物质、有机质及铀矿关系密切。磷矿层处于“继承陆源碎屑”建造或“造海蒸发岩碳酸盐”建造中,特别是两种建造过渡带。矿床形成在地壳比较平静时期与造海运动关系密切。在扬子区北缘磷矿床通常赋存于“古地形高地”或“水下隆起”周围,常呈带状。扬子地台区北缘(摩天岭区)比华北地台南缘对子磷矿床形成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建立的梅树村阶方案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中已正式采用(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四川早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层分布十分有限,而寒武纪梅树村期大规模磷酸盐沉积成矿作用形成有昆阳式、汉源式、清平式和宁强式等矿床类型,其中,汉源式磷矿为梅树村晚期形成。  相似文献   

19.
扬子地区磷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扬子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磷矿分布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0%~2上。扬子地区主要的含磷层位是晚震旦世的陡山沱阶和早寒武世梅树村阶。扬子地区在晚震旦世的陡山沱期和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具备极佳的形成磷矿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磷质来源丰富,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形成了大型磷矿带和磷矿聚集区。滇东北寻甸-东川-会泽-带、川西南马边-雷波-会东一带、鄂西神农架和黄陵背斜西部是寻找大型磷矿和富磷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