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洛宁铁炉坪银铅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时然 《河南地质》1995,13(1):9-14
本文通过对铁炉坪银,铅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划分出6种基本蚀变类型,3种蚀变带。各蚀变带以矿体中为中心对称分布,各带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并指出由蚀变作用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岩石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变化相一致,成矿与围岩蚀变相辅相成,还指出了围岩蚀变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幼平 《贵州地质》1993,10(2):155-162
本文通过对贵州独山锑矿区围岩蚀变的研究,认为借助于围岩蚀变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该区锑矿的预测找矿。文中阐述了围岩蚀变的物化作用是该区锑矿化的先决条件,将围岩蚀变的演化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围岩蚀变在空间的分布可分为三个带——中心带、过渡带和外缘带,最后归纳出围岩蚀变类型、强度等五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杨勤娟 《广西地质》2013,(9):30-32,36
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不同类型的矿床围绕花岗岩体呈带状分布,由于围岩岩性、空间位置不同,围岩蚀变呈现多样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文章对大厂矿田围岩蚀变地质特征——蚀变带特征,以及蚀变与不同岩性围岩和岩体的空间关系、蚀变带与矿床的关系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元岭金矿蚀变破碎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元岭金矿三条蚀为破碎带一般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的对比研究,并借鉴邻近矿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特征,本文阐明了元岭蚀变破碎带矿化的有利构造部位,总结了蚀变破碎带特征与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蚀为元素为中低温组合,矿化蚀变愈强则参与元素的种类愈多,数量愈大,围岩性质对矿化蚀变有一定的影响,围岩中的易迁移亲铜元素的亲硫铁族元素对矿化有利,据此,为进一步成矿预测,评价蚀变破碎含矿性提供  相似文献   

5.
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围岩蚀变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烈善  彭省临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3):151-155,160
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围岩蚀变一般较弱,主要蚀变类型以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绢云母化为主;围岩蚀变与容矿岩石类型及其岩性组合密切相关,化学组分的变化因围岩的性质而异;金矿化强度与围岩蚀变强度和蚀变组合复杂程度成正比,金矿体出现在蚀变中心部位或蚀变分带的内带.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金矿带围岩蚀变发育广泛,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叙述了该矿带主要围岩蚀变类型和特征,以蚀变分带、蚀变种类、强度,以及围岩岩性和控矿构造关系、蚀变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等方面探讨了矿带围岩蚀变的产出规律。指出黄铁矿化是区内直接找金标志,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为区内间接找金标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金青顶金矿床地质、蚀变岩石类型、蚀变矿物、蚀变岩岩石化学、痕量元素地球化学、蚀变岩石英包体的物理化学、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确定了主要金矿体、主要成矿阶段的围岩蚀变岩的分带特征.研究了围岩蚀变岩带的形成机理,建立了壳源深熔花岗岩-热液流体-碱酸交代作用的蚀变岩带形成模式.指出了围岩蚀变岩带的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8.
塔斯特金矿床产于华力西中期深源岩浆侵入的二长花岗岩中破碎蚀变带内。该矿围岩蚀变发育,蚀变类型较多,并以较强的磁铁矿化和绿帘石化为特征。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从中心向两侧蚀变带常呈对称状分布,并往往有多期蚀变叠加。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化受蚀变带的规模和强度控制。  相似文献   

9.
河北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坪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预测了矿区可以找到新矿体的区段,并认为接触带应是矿化中心地带。合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钾长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岩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花山花岗岩体中金矿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蚀变模式。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认为在豫西寻找金矿床,应拓展到花岗岩体中。  相似文献   

11.
山西原平狐狸山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狸山金矿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矿区围岩蚀变发育广泛,类型有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分带明显,且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围岩蚀变受韧性剪切变形影响,金矿化与围岩蚀变的主要期次同时形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野外11条勘探线剖面,72个钻孔岩心的地质编录和室内500多块薄片的系统观察,将岩背锡矿围岩蚀变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蚀变带,即黄玉石英化带,绿泥石黄玉石英化带和绢云母石英化带,并对各蚀变带主要蚀变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蚀变岩氟含量很高,热液中氟的存在有利于Sn,W,Cu及REE的迁移和富集,含氟流体是导致蚀变岩Sn,W,Cu的富集和REE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胶东15个金放床围岩蚀变带内30个云母类矿物的地质产状,空间分带,与矿化关系地质调查基础上,着重对各类型金矿床蚀变带内云母类矿物进行了单矿物提纯,矿物化学定量分析,物理性质鉴定,X光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晶格常数计算,形成条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确定了蚀变岩带内有9种云母类矿物,5个矿物化学-多型系列,新鉴定出5种云母类矿物,绿鳞石(Celadonite),铁绿鳞石(Ferian Celadonite),铁铝绿磷石(Ferian-Alumino Celadonite),铝绿鳞石(Alumino Celadonite)和伊利石(Illite),总结了云母类矿物各系列的演化特征,查明了金矿床各蚀变-矿化带内所出现的云母类矿物晕,指出了各云母类矿物晕的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围岩蚀变与成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蚀变岩石的元素含量特征及蚀变分带研究入手,认为硅化和钾长石化岩石的钼含矿性最强,硅化和钾长石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围岩蚀变始终伴随着钼成矿作用的每个阶段,且不同的成矿期和成矿阶段、不同的围岩,其蚀变类型不同;矿床蚀变分带明显,由岩体中心向外侧依次为钾长石化-硅化带(强蚀变带)、硅化-绢英岩化带(弱蚀变带)、硅化-青磐岩化带,强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弱,其蚀变作用的强弱与钼矿体的品位高低相对应,确定硅化和钾长石化是该区最有效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00-102
对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规律,并认为韧性剪切强应变带是矿化中心地带。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岩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床是以钼为主伴有铜铁的大型矿床 ,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相互对应和相互依存 ,自岩体向外依次为 1钾硅酸盐蚀变带 ,2矽卡岩蚀变带 ,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床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分析 ,探讨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7.
韩长寿 《河南地质》2001,19(2):120-124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拆离断层附近陡倾斜破碎带中,矿体定位明显受控于拆离断层、文中分析了不同成矿阶段、围岩蚀变和含金破碎带产状变化对矿化富集的影响,根据矿化和主要蚀变类型的对称分布特点,认为拆离断层是金矿的直接导矿构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乌拉山金矿带113含金石英脉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及各带的常量元素(K、Na、Fe、Si),成矿元素(Au、Cu、Pb、Zn)的分布特征,用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讨论了元素组合特征和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在乌拉山地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沽源-红山子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床蚀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章着重对沽源-红山子地区几个典型铀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蚀变期次及蚀变带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山子铀矿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发育碱性蚀变,主要包括钠长石化、赤铁矿化和绿泥石化;其它铀矿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则发育酸性蚀变,主要包括水云母化、硅化和萤石化。蚀变带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U与Pb、Zn、Mo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而与Cu的相关程度较低;蚀变带岩石出现Cd、Sn的含量异常。  相似文献   

20.
赵玉社  张彬 《西北地质》2014,(2):156-163
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金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北东缘之喀拉通克岛弧带,莫勒迪尔巴斯陶复向斜北东翼的北西端萨尔布拉克-阿克塔斯断裂带中;矿体受次级断裂萨尔布拉克韧性剪切带控制,具明显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特征;矿石类型属于蚀变岩型金矿,蚀变主要有毒砂化、黄铁矿化、硅化。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区金矿属于早期变质热液形成矿胚,随后有多期地热事件发生,地下热水(液)发生多期蚀变叠加形成金矿床;总结了地层岩性、构造、褐铁矿"铁帽"、围岩蚀变和地球化学异常4个方面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