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水金矿发育长大于2km、宽约40~300m的断裂破碎蚀变带,本文从围岩蚀变的类型及特征、期次及组合、空间分带性、蚀变规模与金矿化的强度等方面总结了大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塔斯特金矿床产于华力西中期深源岩浆侵入的二长花岗岩中破碎蚀变带内。该矿围岩蚀变发育,蚀变类型较多,并以较强的磁铁矿化和绿帘石化为特征。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从中心向两侧蚀变带常呈对称状分布,并往往有多期蚀变叠加。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化受蚀变带的规模和强度控制。  相似文献   

3.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赋矿的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的代表之一。针对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不清的现状,基于矿区内1884 m、1944 m、2004 m、2064 m中段1∶200矿化-蚀变岩相学填图,精细解剖了蚀变类型、强度及蚀变岩组构,总结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元素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揭示了不同矿化蚀变带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从铅锌矿体中心向赋矿围岩的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中等硅化+白云石化角砾状铅锌矿石相带(Ⅰ带)→中等硅化+白云石化网脉状铅锌矿化相带(Ⅱ带)→强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细脉至星点状黄铁矿化相带(Ⅲ带)→方解石化+炭质+黄铁矿化相带(Ⅳ带)。基于成矿元素、特征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矿化指示元素在不同蚀变带中依次具有Pb-Zn-Cd→Pb-Zn-Ag-Cu(Sb)→Ag-Cu-As-Sb→As-Sb的水平分带规律,总结了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该矿床深部找矿勘查和同类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00-102
对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规律,并认为韧性剪切强应变带是矿化中心地带。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岩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金矿带围岩蚀变发育广泛,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叙述了该矿带主要围岩蚀变类型和特征,以蚀变分带、蚀变种类、强度,以及围岩岩性和控矿构造关系、蚀变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等方面探讨了矿带围岩蚀变的产出规律。指出黄铁矿化是区内直接找金标志,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为区内间接找金标志。  相似文献   

6.
河北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坪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预测了矿区可以找到新矿体的区段,并认为接触带应是矿化中心地带。合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钾长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岩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韩长寿 《河南地质》2001,19(2):120-124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拆离断层附近陡倾斜破碎带中,矿体定位明显受控于拆离断层、文中分析了不同成矿阶段、围岩蚀变和含金破碎带产状变化对矿化富集的影响,根据矿化和主要蚀变类型的对称分布特点,认为拆离断层是金矿的直接导矿构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乌拉山金矿带113含金石英脉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及各带的常量元素(K、Na、Fe、Si),成矿元素(Au、Cu、Pb、Zn)的分布特征,用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讨论了元素组合特征和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在乌拉山地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灵山沟金矿围岩蚀变带特征的研究,阐明了灵山沟金矿围岩蚀变以碱交代为主,成矿热液为壳源深熔花岗岩浆演化期后热液,并指出围岩蚀变的发育程度与金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产于碎斑流纹岩中的铀矿化蚀变为例,对居隆庵铀矿床蚀变分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将该区蚀变分成5个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有明显的规律;常量元素(Ca、Mg、K、S)、微量元素(Cu、Pb、Zn、As、Sb、Th、Mo、W、F)和稀土元素(REE)有明显富集;亲硫元素是铀成矿作用的指示元素;成矿过程至少经历了两次热液活动;成矿流体具有还原性和深源性。  相似文献   

11.
高松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赋存于下白垩统安山岩等中基性火山岩中。矿体受围岩中断裂破碎带的控制,呈脉状产出。矿区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冰长石化、伊利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等。根据蚀变矿物组合和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围岩蚀变由近矿至远矿分为3个带:强硅化-冰长石化带、硅化-伊利石化-冰长石化带、伊利石化-青磐岩化带。对各蚀变带进行了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元素迁移定量计算和图解等方法详细估算和拟定了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与蚀变矿物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安山岩蚀变过程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特别是硅化、冰长石化和黄铁矿化蚀变阶段。根据围岩蚀变形成过程与成矿之间的联系,探讨了高松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杨金沟白钨矿床围岩蚀变及组分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以杨金沟白钨矿床主要赋矿蚀变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种类蚀变岩石中主要氧化物和成矿元素特别是W、Mo和As的迁移和富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合近矿蚀变围岩稀土元素组成及其变化特征研究,初步揭示了杨金沟白钨矿床中钨矿化富集、成矿流体演化与围岩蚀变和元素组分迁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花山花岗岩体中金矿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蚀变模式。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认为在豫西寻找金矿床,应拓展到花岗岩体中。  相似文献   

14.
刘幼平 《贵州地质》1993,10(2):155-162
本文通过对贵州独山锑矿区围岩蚀变的研究,认为借助于围岩蚀变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该区锑矿的预测找矿。文中阐述了围岩蚀变的物化作用是该区锑矿化的先决条件,将围岩蚀变的演化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围岩蚀变在空间的分布可分为三个带——中心带、过渡带和外缘带,最后归纳出围岩蚀变类型、强度等五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鄯善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00-102
对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规律,并认为韧性剪切强应变带是矿化中心地带.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岩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赵利青 《贵金属地质》1997,6(3):214-220
金矿化作用伴随围岩蚀变,且多受断裂控制,反映地球化学上出现某些元素的异常晕,在已发现了一定矿(化)体并掌握一般控矿特征的地区,利用已有工程,经科学的组合采样(主要在蚀变带范围内连续拣块采样)分析有关指示元素,总结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地球化学预测模式(从元素异常特征或线金属量,地球化学指标或元素比值,逐步回归方程估值等三方面)对已知矿(化)体及外围异常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研究,这就是蚀变带元素地球化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水热蚀变过程中不活动元素确定蚀变岩质量变化的方法,对6122铀矿床不同标高蚀变岩的物质组分迁移变化进行了定量计算,探讨了围岩蚀变垂直分带性和成矿流体性质。研究表明,6122铀矿床矿化围岩蚀变过程中TiO2为不活动组分;围岩蚀变垂直分带上存在“土酸下碱”的特征;成矿流体为富含Na^ 、P的碱性流体。  相似文献   

18.
沽源-红山子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床蚀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章着重对沽源-红山子地区几个典型铀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蚀变期次及蚀变带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山子铀矿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发育碱性蚀变,主要包括钠长石化、赤铁矿化和绿泥石化;其它铀矿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则发育酸性蚀变,主要包括水云母化、硅化和萤石化。蚀变带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U与Pb、Zn、Mo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而与Cu的相关程度较低;蚀变带岩石出现Cd、Sn的含量异常。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阳山县石寨矿区隶属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属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矿化带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蚀变带、不同岩性地层接触界面或地层中断裂破碎带内,兼有内接触带和外接触带2种蚀变矿化带。由岩体→接触带→碳酸盐地层,矿化分别为弱黄铁矿化、弱方铅矿化→强黄铁矿化、强方铅矿化、强闪锌矿化→弱黄铁矿化、弱方铅矿化;蚀变类型由岩体自变质的钾化、硅化、绿泥石化蚀变过渡为接触带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石榴子石化,再到含碳酸盐地层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表现出显著的蚀变-矿化分带性。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野马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国端 《矿产与地质》2004,18(5):432-435
野马泉金矿产于志留系库布苏群浅海一次深海相含火山碎屑的泥砂质沉积建造中,含矿围岩为破碎蚀变的闪长玢岩脉,矿带长约20km,矿体沿走向呈透镜状或脉状,断续分布,矿化受构造及岩体联合控制。主成矿期发生于脉岩形成后的构造破碎及岩石蚀变阶段,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