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亚洲MAGSAT卫星磁测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使用的MAGSAT数据变量,磁测数据的筛选,卫星磁练习薄宾提取,以及卫星磁异常图的编绘。  相似文献   

2.
亚洲MAGSAT卫星磁异常冠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亚洲地区(15°S-60°N,55°E-160°E)MAGSAT卫星碰异常1°×1°网格值,使用冠谐分析方法,计算亚洲地区卫星磁异常的冠谐模型.球冠极点位于22°N,108°E;球冠半角为50°.该模型的最大截断指数Kmax=20,共有441个系数.根据冠谐模型,绘制卫星平均高度(400km)以及其他高度(300km和500km)的理论卫星磁异常图(△X,△Y,△Z).卫星磁异常的冠谐模型能表示磁异常的三维结构,为探讨岩石层结构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对GEOSAT测高卫星在中国近海区域(0°-35°N,105°-127°E)以及127°-135°E内6个ERM周期(1987年1月1日-4月12日)的地球物理数据记录(GDR)中的数据进行了编辑和预处理.根据卫星弧段的实际长度选取了混合轨道误差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技术对上升弧段与下降弧段交叠点处的不符值进行了平差计算.处理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方法可以大大地消除径向轨道误差的影响,使交叠点处的不符值由原来的56cm(RMS)降低到现在的24cm(RMS)在此基础上,构造出6个1°×1°的中国近海海平面及其平均海平面.该平面被称为"测高大地水准面"与美国Ohio州立大学的OSU91A重力场模型的大地水准面相比,两者具有同等量级的精度及一致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根据卫星磁异常(△X,△Y,△Z)的球冠谐和模型和地磁场的不谐模型,得到了卫星总强度磁异常(△F)的三维模型,计算出中国及邻近地区不同高度(h=0,100,200,300,400,500km)的卫星磁异常,绘制出相应高度的总强度磁异常分布图。讨论和分析了卫星总强度磁异常的分布特征,以及卫星磁异常随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欧洲及其邻区MAGSAT卫星磁异常冠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欧洲及其邻近地区 MAGSAT 卫星黎明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1°×1°卫星磁异常网格值。本文使用冠谐分析方法,计算该地区卫星矢量磁异常(ΔX,ΔY,ΔZ)冠谐模型。球冠极点位于33°N和26°E,球冠半角为40°.冠谐模型的截断指数为18。根据卫星磁异常冠谐模型和地磁场球谐模型 DGRF1980,计算卫星总强度磁异常(ΔF)的冠谐一球谐模型。根据卫星磁异常的理论模型,计算并绘制不同高度(300,400,500km)的理论卫星磁异常图。对冠谐模型和大磁异常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MAGSAT卫星矢量磁异常的矩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矩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及其邻域(φ=10°-60°N,λ=70°-140°E)由MAGSAT卫星获得的地磁矢量异常数据,求出了卫星高度400km处的矩谐模型.据此模型,绘出了高度400km处矩谐模型的理论磁异常图.结果表明,ΔX,ΔY,ΔZ图上有很强的区域磁异常特征,新疆地区天山、阿尔泰山、塔里木地区为很强的正异常,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则为负异常区,说明这些地区存在着很强的局部磁化.  相似文献   

7.
亚洲地区视磁化强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等效偶极源方法对MAGSAT卫星地磁总强度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亚洲地区地壳内部的视磁化强度分布图.该分布图基本反映了中亚和东亚地区地球深部磁性结构,表明视磁化强度异常分布与地质构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亚洲地区各地块上(哈萨克斯坦地块、塔里木地块、扬子地块、印度地块、中朝地块、青藏地块、印度支那地块和日本海地块等)都有独立的异常显示;盆地、平原和海盆为较低磁化强度区;高原和海岭为较高磁化强度区.同时,异常边界与断裂带、一些山脉和海沟相吻合.中国中部的南北构造带两侧异常差异明显:青藏高原与印度地区交界处异常梯度大,其两边覆盖着明显不同的磁化强度异常;郯庐断裂带为正负磁化强度异常分界,这条分界线还向西南方向延伸,与三江断裂带汇合.此外,在异常图上中国东南沿海的褶皱带界线明显.  相似文献   

8.
Sq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IGY/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磁台站的资料,计算出每-UT小时的S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对S电流体系UT变化和经度效应的分析研究表明,S外源电流体系的空间图案没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涡焦点的地理纬度与磁赤道有密切关系,其变化范围,北半球为25°-35°N,南半球为30°-42.5°S.外源电流总强度的平均值为229kA(北半球)和173kA(南半球),其变化范围为±50kA(北半球)和±40kA(南半球).S内源电流体系的图案和强度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体系焦点纬度有类似于外源电流系的变化.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太平洋地区,内源电流体系的总强度明显小于大陆地区的内源电流强度,表明这些大洋地区上地幔电导率低于大陆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和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慎西地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观测资料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0-1992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仪器动力学特征及惯性和海潮负荷,进而确定慎西地区潮汐基准参数为:δ(01)=1.166±0.001,δ(M2)=1.163±0.000,△ψ(01)=-0.38±0.08,△ψ(M2)=-  相似文献   

10.
卡日.  L 《内陆地震》1994,8(4):368-372
利用地磁数据进行地震预报卡日莫娃L.,科斯卡耶娃G.,马斯科诺夫S.,马卡连柯S.(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阿拉木图)ABOUTEARTHQUAKEPREDICTIONBYGEOMAGNETICDATA¥KarimovaL.;KurskeyevaG....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2007年期间在菲律宾境内测量的74个点的地磁场数据,利用球冠谐和、泰勒多项式两种方法建立了2005.0菲律宾及周边地区地磁基本场模型,得到了菲律宾地区X、y、Z、D、I、H、F七个分量的分布.两种模型反映的同一地区的地磁场分布形态基本类似,只在拐点的舒缓度、等值线平滑度等方面存在区别.在8°N左右,X、...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本文根据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利用球冠谐和分析方法,计算出中国地区地磁剩余场的冠谐模型,地磁剩余场△X,△Y,△Z的模型均方根偏差分别为106.9,89.7,137.6 nT.提出由地磁场的国际参考地磁场和地磁剩余场的冠谐模型组成的联合模型作为中国参考地磁场的模型,它能较好地表示中国地磁场的分布.以地磁场的联合模型为正常背景场,计算出三分量磁异常的冠谐模型,并分析了磁异常的基本特征,它将为深入研究中国岩石层结构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国际地磁参考场(1980 IGRF,n=8)低纬磁力线经验公式和模式电离层,结合海南岛三亚(18.24°N,109.5°E;磁纬7.04°N)观测到的哨声资料,对磁纬10°N以下哨声的路径纬度和临界截止纬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北半球陆地上48个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90模式,考察1985年1月6~7日F2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日变化的纬度剖面和经度效应. 结果表明,在亚洲地区的20°N~30°N内,F2层赤道异常“喷泉效应”产生的NmF2“北驼峰”最高,其最大值出现在中午,或稍迟时间. 30°N ~50°N区域内,NmF2的白天峰值幅度逐渐下降,峰值时间移至午前约10:00 LT. 更高纬度(50°N~62°N )台站上,中午前后NmF2出现双峰,傍晚有谷值,夜间又再次抬升. 欧、美地区的低纬台站很少,但借助IRI 90模式分析可发现,在270°E经圈上,“喷泉效应”造成的“北驼峰”幅度最小,而且随纬度增大时,NmF2白天幅度下降也不明显,即纬度剖面的经度效应非常显著. 对中国、日本地区台站资料的小范围经度差异分析表明,在驼峰区的90°E~140°E内,各站NmF2无明显差别;但在中纬地区30°N~50°N内,中国西部上空NmF2白天变化幅度较大,且较为陡直,而中国东部和日本台站上空则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15.
比较赤道异常北峰北坡上磁纬靠近但经度不同台站的f0F2月中值的差别,比较中国东部电离层垂测站链与日本垂测站链的f0F2月中值的差别,可以研究东亚地区赤道异常随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赤道异常北峰在日本扇区的强度大于中国东部地区;反之,夏季赤道异常北峰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强度大于日本扇区,并且两个扇区北峰结束的纬度冬天低于夏天.  相似文献   

16.
东亚赤道异常区电离层CT诊断──实验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国际上第一个低纬电离层层析(CT)探测台链于1993年11月建成,并开始数据采集.该CT台链沿120°E子午圈由6个卫星信标差分多普勒接收站组成,北起我国上海,南至菲律宾的马尼拉,纬度覆盖范围约20°.该台链专为电高层赤道异常区电子密度大尺度结构CT成像而设计,其目的是监测研究赤道异常形态与动力学、电离层等离子体泡、行优以及暴时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过程等重要的赤道与低纬区电离层现象.本文介绍该低纬电离层CT实验的有关技术问题,包括接收台站布设、实验设备、数据采集软件和数据预处理方法.文中还给出利用CT技术,由实测斜电子含量数据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二维分布图像的几个实例.结果表明,利用低纬电离层CT台链可以有效地监测电离层赤道异常及其它低纬电高层电子密度大尺度结构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