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自2012年以来,浙江省"自上而下"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旨在推进学校选修课的开发与建设。为了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习选修课,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各种举措,其中在高考命题上大力提倡降低考试的难度,给广大的一线教师和学生一个积极的信号,不要把时间投入到"难、怪、冷"的题目中去,要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上。从2013年的地理试题上看,这种信号得到了充分的释放。笔者于是通过今年的题目,力图去寻找命题者为降低难度所作的努力之方法,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相似文献   

2.
盛丽芬  江晔 《地理教学》2006,(11):33-36,32
2001年SNP(新加坡国家印刷集团)泛太平洋出版社专为中学较高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互动的地理(选修课)》教材。与其说该教材是紧扣学生即将面临的普通教育文凭普通级和初级水平的考试,不如说是力图将学生塑造成令人满意的合格的社会国民。本文试分析该教材特点,以期给我们的地理课程教材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徐兆兰 《地理教学》2010,(23):14-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因此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要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科各门课程的学习;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促使学生全面而富于个性的发展;要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相似文献   

4.
张红 《地理教学》2014,(16):32-35
浙江省的课程改革促使了地理教学的变革,地理选修课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作业的布置、评价的形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区别很大。利用“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地理选修课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选修课改革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作业和考试过程中.经常发现知识错误。为纠正错误,强化教学教果.我采取了要求学生建立知识错误题库的办法,实践证明有效。为清晰可见.重点突出.题库的编排可采用列表的形式.内容包括出现错误的知识点、错误原因、订正以及依据四十方面,现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6.
彭南根 《地理教学》2013,(14):59-61
正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不管是师资力量、学生生源,还是学校的教学设施都无法与一些城里的重点高中相比,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生活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开展校本选修课活动过程中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必须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自己去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选修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立足于我县丰  相似文献   

7.
高峰 《地理教学》1998,(1):36-37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地理试卷的讲评是检验巩固地理考试的辅助手段,也是归纳综台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每经过一次考试都能获得最大收获呢?教师的试卷讲评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选修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地理教学》2010,(15):15-16
“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向社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影响着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与高考。地理选修课的设置更是这一理念的着力体现。据此并回顾两轮的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选修课的实施应特别做好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地理考试是地理学习的延伸,也是目前地理学习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高中新课改一年来,老师在探索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渴望学习地理方面花了不少气力,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考试、渴望考试。《普通高中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应“关注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考试“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中国教育,必须大胆着手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此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重视。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纷纷开设大量选修课以满足学生求知欲,注重课堂教学结构和内容的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科学观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1.
张明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7):38-43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球上的大气”是考试重点和难点,其知识点关联性很强。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主要采用线索法,层层推进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陆敏 《地理教学》2005,(4):26-27
在地理双语课作为选修课出现时,如何转变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进行各种地理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亲自感受某种地理现象,或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课程标准、考试手册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而言,虽然课程标准、考试手册也是学习的基本依据,但教材毕竟是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对教学的评价提出“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相结合”。这些评价方式无疑能够更客观、更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但是,尽管用考试的办法来评价学生具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尽管谈起考试教师和学生都很无奈甚至有些厌烦,但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将依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考试的办法促使学生复习、快速掌握知识,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考试不仅要坚持,而且需要改革,考试和命题改革应该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本文就命题角度谈谈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5.
李功爱 《地理教学》2010,(23):19-19
2010年上海市高中地理水平考试试卷的第八大题由三部分组成:一段关于登封观星台的文字描述、两幅图(观星台布局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四个关于地球运动的小问题,共10分。该题取材视角宽阔,将历史、天文、地理结合了起来,使学生在做试题的同时又接受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考试结束后,许多学生对此题议论纷纷,互相讨论本题的思考过程和答案,  相似文献   

16.
对“综合科目”考试所针对的综合能力,当前并没有统一解释,许多学校将综合知识的任务留给学生自己完成,综合科目成了各科目的简单拼合,这其实与综合科目考试所要实现的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不相一致的。在综合科目考试所指导的教学改革中,地理学科能提供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般性知识,更是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独特的思想和方法,也就是空间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地球运动"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难点,学生觉得该知识点抽象,又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原因,不少教师与学生认为考得少甚至不考,是不是可以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复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积极意义。课本上寥寥数语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功夫花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上,而不是仅从考试的角度教学生生搬硬套。下文以正午太  相似文献   

18.
能源分类的方法很多。且与前后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各类考试中成了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但不少试题资料。甚至一些省级会考指导书,常常出现有关这一内容的错误命题,从而产生了对学生学习的误导作用。特摘录几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19.
面对巨大的备考压力,如何在后一阶段,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并在高分层人数实现零的突破,我决定在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入手。如是在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检测中,我大胆地改变了传统的“考试中不准学生交头接耳”的惯例,在考试进行90分钟后,我对学生说:“今天是我们第二轮复习的考试,我希望从这次考试开始,我们的成绩会大踏步地提高,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质的飞跃。从今天这次考试开始,我决定后30分钟全班同学分成6个组进行讨论,我希望通过你们的相互探讨,齐心协力,能提前发现答题中的错误,对选择题进行最优选择,对综合题组织出最精练、最条理、最恰当的语言来,运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每组最后交上你们最优秀的答卷1份,我很期待你们交上的这份答卷会是满分,同学们有信心吗?”。  相似文献   

20.
正莺 《地理教学》2012,(7):13-15
地理是一门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实用学科,教授学生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球万象、自然人文等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但由于考试体制的缘故,长期以来学生和家长主观上不够重视,把其视为"副科",应付了事。2010年上海市全面恢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更是首当其冲,成为高一学生的必考科目之一。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新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