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育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在课改推进过程中,各级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频繁举行,为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规律等方面的研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一些课堂教学现象也令人深思:各类公开课,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注重了教与学的互动研究?怎样消除在公开课实践层面上的观念误区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地理教师如果在认识和观念上理不清、把不准,就不可能有效地深化地理课程改革。以下是笔结合教学实践对一年来所听四十余节地理公开课中的一些教学细节作出的肤浅反思。  相似文献   

2.
我们听了一节高一地理的公开课,讲的是海水运动,教师的授课非常成功,但课下调查发现,学生议论较多的话题是,南、北半球同为西风漂流,但性质却不同,讲课时,教师只是一带而过,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表现为暖流性质,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则表现为寒流性质,学生对这一说法,极感兴趣,又不太理解,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特点,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一时间成为教师出示公开课的首选教学方式。我也运用多媒体出示过好多节公开课,想不到用惯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旦离开这副“拐杖”,我竟然不知该如何处理了……  相似文献   

4.
宋立荣 《地理教学》2011,(14):12+50-12,50
今年4月1日,我在本校执教了一节人教版“俄罗斯”公开课并荣获一等奖。这节课受到了许多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好评,我也收到了很好的建议和批评。为了分析总结和提高,也为了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体会,我认真地进行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5.
刘琴 《地理教学》2011,(9):15-17
“黄河的治理”一课是初中地理一节公开课的课题。和之前所有的公开课一样,准备的过程忙碌而快乐。然而,课前的准备工作却让我越来越感觉到头皮发麻,精神紧张:1、准备收集材料,足足做了40张幻灯片(内容涵盖面大,包括四个大方面的内容);2、学生的情感准备有空缺(南方学生对黄河的陌生和未知,导致对黄河难以融入感情)。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去校外听区级公开课,讲的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框题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课堂上老师神采飞扬,传授知识思路清晰;手中的鼠标点击频率也相当快,图片一张替换着一张。身为专业地理教师的我,有的答案还没思考完整,但同学们的反应却完全不同:个个对答如流,师生配合相当默契,讲课环节进展十分流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个个佩服同学们的反应。离授课结束还有几分钟,老师出了几道练习题,目的是检测本课学生的掌握情况,但结果只有几个同学能做出答案,气氛很沉闷,  相似文献   

7.
罗明军 《地理教学》2019,(8):55-57,64
人为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缺乏整体认知,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过于狭隘和局限。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作者应邀到初中上了一节"《海底两万里》中的地理想象力"的世界名著阅读与欣赏公开课。该课从距离、位置、航线等空间想象,日期、地质年代等时间想象,以及景观描述等环境想象三大地理视角,解读了《海底两万里》中的地理想象力,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一次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人口的空间变化即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人教版教材用较大的篇幅多处加以阐述。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空间变化一节中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原因、目的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国际、圉内人迁移,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城市化从推力和拉力分析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原因。此外教材还在三峡百万移民、民工潮、清朝末年移民实边等多处涉及。教材内容很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分类、编码,并对18节中学地理公开课和研究课中的相关教学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地理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努力改进课堂评价的方式,在课堂上较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呈现师生互动的倾向;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讲解行为是地理课堂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课堂中学生主动发起的行为很少,学生的接受式学习行为多于产生式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0.
李仲元诗选     
贵阳花溪 机霞榴火满花溪, 水澹云轻燕影低。 懒与淑人争秀色, 茗廊静处听黄鹂。  相似文献   

11.
李万龙 《地理教学》2014,(17):48-51
正2013年11月20~21日我有幸作为江苏省的代表参加了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的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作为第3小组的评委听了12节课,课题是"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如果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我所听的这12节课,不用说,这些课都是好课,正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主编雷鸣在点评中所说的,这些课反映出上课的老师们在五个方面十分用心。一是对讲述内容的准备非常用心;二是教师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方面非常用心;三是教师对  相似文献   

12.
正"不"是一种否定,更是对新事物的一种推进,它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否定过去的勇气,需要大胆尝试的魄力,需要创造新事物的坚定信念。高三要上一节公开课,恰逢在高三第二次月考之后赶上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部分的内容。还沉浸在月考反思的我,感悟到了学生身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思维定势!这次关于地球运动的月考题非常简单,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不好?看看这道题对我们的震动: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源区典型草本植物根系抗拉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对于泥石流源区的生态修复和物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植物根系的抗拉力学特性是影响植物护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泥石流源区植物根系的抗拉特性,以都江堰市锅圈岩泥石流源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重要值计算确定了源区典型草本植物并进行抗拉强度试验。研究表明,锅圈岩泥石流源区主要分布有寒芒、节节草等对恶劣环境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它们的根系平均分布深度在30 cm以内;根系抗拉力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抗拉力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根径0.50 mm时,抗拉强度与根径也表现出幂函数关系;当根径0.50 mm时,部分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值波动较大。不同植物根系的平均抗拉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铁杆蒿(106.24 MPa)、节节草(非节点处,30.79 MPa)、草地早熟禾(28.69 MPa)、小飞蓬(20.20 MPa)、多头苦荬(18.77 MPa)、寒芒(老根,14.87 MPa)、节节草(节点处,12.67 MPa)、寒芒(新根,8.29 MPa)。泥石流源区草本植物的根系抗拉力学特性良好,对稳固浅层土体和泥石流物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彩霞 《地理教学》2010,(21):26-28
评课背景 2009年11月23日,扬州市教研室对我校进行视导,我们和专家组成员一起听了马老师在七(5)班执教的“多变的天气”一课。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的第一节。  相似文献   

15.
张华 《地理教学》2000,(11):39-40
要使一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这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我听了多节由不同教师讲授的“长江”这节课,有一种导入形式我至今记忆犹新。教师在学生入座后不动声色地打开录音机播放“长江之歌”。美妙动听的音乐刚响起时,只有个别人小声哼唱,其他人或整理文具或小声交谈。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土壤”一节内容不是高一地理的重点,但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构成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因此,教材安排“土壤”这一节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住在城市的学生对土壤太陌生了,也许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水泥地。所以,如果在讲课过程中,一味地由教师讲,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听,于是,我改变了“土壤”这一节的教学方法,没想到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红霞 《地理教学》2010,(13):57-58
我一打开这张家乡地图投影,同学们立刻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哇,我找到我们乡镇了!”“我找到我们学校了!”“我还找到我们村庄了,哈哈”……我在旁边听着他们的话,突然想到这节课可以换种方式学习,于是我对学生们说:“我们这节课和以往不同,同学们可以先看图,然后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最后老师来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可为校内外同行、新老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并且是地理学科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学问题”等提供“讨论和剖析、借鉴和研究”的载体,因此,地理“公开课”是中学常规管理和教研组活动的重要抓手,它也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最常用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的把握不准,对新理念的解读有误,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10月13日,笔者为宿迁市的地理同仁们上了一节课改公开课,课题是鲁教版的"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并作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讲座,获得了同仁们的一致好评。现就公开课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作一个简要回顾,意在抛砖引玉,在更大范围内与  相似文献   

20.
在讲“地震”一节内容时,我这样开头;前两年,咱们运城地区发生了一敬地震,当时我正在家里备课,突然感觉桌凳摇晃,但墙壁无损,我不由得脱口而出:4级地震。约过了半个小时,地区电视台告知刚才发生了4级地震。同学们听了喷喷称奇,又感到有点儿神秘莫测。我则告诉他们,今天咱们学习了“地震”这节课后.你也能做出这种予报。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然后组织同学认真学习,当讲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