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仲书 《气象》1984,10(10):44-44
文靖子及文苏同志都建议将noweasting一词译为“现时预报”,我认为这种译法不妥。 首先,按汉语习惯,现时指现在,即正在出现的实况;预报是指对未来情况的推测和估计。预报的时效再短.也是对未来某一较短时段情况的预测。而现在时情况,即正在出现的实况是个需要预报的。所以,“现时”和“预报”这两个词还不能放在一起使用的,就象“实况”和“预报”不能放在一起使用一样。  相似文献   

2.
文苏 《气象》1984,10(10):44-44
关于nowcasting一词的译法,在国内各种气象书刊上确是出现过许多种。我完全同意本刊今年第6期文靖子同志文章中的意见,不译“短时预报”、“超短期预报”、“临近预报”、“实况监测”和“现时广播”等,而译“现时预报”较妥。 经与有关专家讨论后,我们气象出版社在编辑加工由K.A.Browning主编、周凤仙等翻译的专题讨论会论文选集“Nowcasting”译稿时,就译为“现时预报”(理由已在该选集的“译者的话”中说明了,这里不重述了)。另外,气象出版社正在组织编写的《大气科学辞典》中,也拟采用这个译名。这样译是否恰当还要听听更多同志的意见才能确定。 目前,各气象书刊上对不同时效天气预报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对著(译)者、编辑和读者都带来了一些麻烦,确实急需统一。怎么统一?我认为1983年世界气象组织第八届基本系统委员会通过的定义,应该作为统一的标准。这个定义(1983年7月出版的WMO No.617) 是:  相似文献   

3.
文靖子 《气象》1984,10(6):44-44
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天气预报的时效,一方面越来越长,另方面越来越短,nowcasting一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目前,在国内各种气象书刊上,nowcasting一词的译名,已见到的至少有六种:短时预报、超短期天气预报、临近预报、实况监视、现况广播和现时预报。究竟哪一种比效准确、恰当,更接近于原文的涵义,是很值得探讨的。 K.A.布朗宁在他编辑的“Nowcasting”专题论文集(1982年出版)中指出,“nowcasting”这一术语是在70年代中期美国切萨皮克湾地区的强  相似文献   

4.
这是县站预报中一张真正的天气图——云天观测图。翻开1982年8月21日我站的天气预报簿,一个红字刺心地跳入眼帘——评分为“0”。作为一个预报员看到这个“0”,是多么的寒心啊!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对这一次预报上的失误,我们是十分后悔的,悔不该的是:  相似文献   

5.
朱从亮 《气象》1978,4(4):21-21
《气象》1975年12期“谈谈我县的春旱预报”一文中用了“立春在腊月春旱,在正月不旱”的谚语;1977年11期“秋尾暖与倒春寒”一文中又有“当清明在农历二月,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8月中旬…;当清明在农历三月,则最冷时段往往出现在3月上、下旬…”的说法。我认为这种用节气的阴历日期来做预报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6.
高翔明 《气象》1982,8(2):14-14
MOS(模斯)预报即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是一种动力-统计学预报方法。它将数值预报模式输出的资料样本和某一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样本用各种统计技术推导出预报方程,然后用数值预报的结果作预报因子,进行气象要素预报。就当前国内外预报技术水平来说,它是将大尺度数值预报转化为局地要素预报的较有效的一种预报方法。它考虑了数值预报的偏差,以及地方性气候特点,而且对模式的更替也不太敏感。它可以吸取一些数值预报的物理量场作为预报因子,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等)近几年都已把它投入业务使用,用它来为地方台站提供“指导预报”,我国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研究。随着传真机的普遍使用,县站也有条件利用气象中心发布的数值预报资料来作局地天气预报,这促使县站预报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地向客观化、定量化迈进。1981年我站开始接收日本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低压型制作降水过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低压型制作降水过程预报张玲(栾川县气象局·471500)“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看天象,报天气”的一种经验总结,反映了冷空气活动的150天韵律关系。我局经过长期预报实践验证发现,单站气象要素时间剖面图上的双低压...  相似文献   

8.
大—暴雨是三度空间各种要素场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从分析每日08~s 500mb 温压场关键区指数着手,配合单站指标,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预报单站未来24小时大—暴雨的多元回归方程。由于大—暴雨出现前24小时气象要素呈现“量变到质变”的明显转折,把起报日建立在这一关键时刻,在汛期短期预报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预报思路:环流背景,不稳定能量贮备及源源不断地水汽供给是产生大—暴雨的重要条件。我  相似文献   

9.
回顾一年来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和服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非常必要的,现一吐为快。初夏干旱早知道头场暴雨服务好农家无闲月,春忙夏更忙。春播之后,三夏天气如何?这是领导和群众都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局早在去年4月15日制作下发的“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中就分析出“6月上—中旬有初夏少雨干旱时段发生”,紧接着又在5月19日下发的“三夏天气专题预报”里报出:5月底—6月初有2到3天短时  相似文献   

10.
韩正芳 《气象》1978,4(4):20-20
读了余修平同志《对当前县站预报的几点看法》一文,使人感到此文言之有物,观点明朗,对县站预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比较全面,体会比较深刻。该文指出:“在天气气候概念的基础上,对于各项预报指标的天气学意义比较明确的前提下,用这些指标作、为因子,进行必要的统计处理,建立必要的预报方程(或公式),就可以取得比不分析预报因子的物理意义所作的统计预报效果好得多”。可见,该文并没有否定统计方法的作用,而是各取所长。同时,我理解,该文也从另一方面提出了一个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问题。这点我是非常同意的。  相似文献   

11.
马振华  周凤仙  李泽椿 《气象》1983,9(9):30-32
一、引言 临近预报(Nowcasting)又称现时预报或短时预报,是指在局地天气预报中及时地应用当时的气象资料而作的加强观测和预报。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0—12小时周期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而其中0—2小对周期的预报为其特例,称为Nowcasting。它包括对当时天气的详细描述和2小时以内的外推预报。但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所涉及的范围,将包括提前12小时的超短期预报,即既包括线性外推方法,也包括考虑天气系统的发展和衰  相似文献   

12.
长期天气预报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所选预报因子是否符合长期天气过程的基本理论,是否对预报对象具有“真正”的指示意义。但对同样的预报因子,预报方法选择是否恰当,也会直接影响预报效果。因此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数理统计预报中,预报因子的选择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预报因子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所建模型的可信程度和预测的效果。从统计角度看,目前已经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因子选择方法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其中一般简单相关系数普查和逐步回归筛选是最常用的,可称之为信息扩展和信息浓缩的许多新的理论也已广泛应用到因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思路 根据天气学原理和预报员的经验进行天气分型,每型下由数值预报输出产品、天气实况资料选取预报因子,并利用点聚图、多因子组合做“线性化”处理,进而建立“MOS”预报方程。这是把天气学方法,数值预报(其中包括完全预报和“MOS”预报)、人的经验结合起来,取各方之长,融为一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台风预报程序表(以下简称程序表)是实现预报方法客观定量的初次尝试。它集中地概括了我站台风预报改革成果,将分散的各种台风预报方法和工具,归纳在一览表内,使之有条不紊,便于实际应用。程序表的制造分为“一警”、“二警”两部分(详见表一),每部分从环流形势、气候概率、资料图表和台风天气四个方面,选取效果较好(机率一般在70%以上)的预报图表,按台风进入“一警”、“二警”两部分分别设  相似文献   

16.
朱精福 《气象》1980,6(12):15-16
一、问题的提出 雷暴大风的预报包括风力和风向两个项目,风力的预报意义是明显的,但风向预报也是不能忽视的。当得知有雷暴大风侵袭时,避风处的选择就要根据风向来定。 但由于目前预报雷暴出现的准确率还不高,预报雷暴大风更缺少办法,因此气象台、站在预报服务时往往使用某一固定用语。例如上海地区每逢预报“局  相似文献   

17.
陈富年 《气象》1978,4(5):34-35
看了《气象》上“怎样做好县站预报”的讨论文章和山东莱阳站“点面结合,预报本站大一暴雨”一文,很有启发。现将我站暴雨预报中点面结合的一种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参加讨论。此方法所用资料为1959—1976  相似文献   

18.
近来,对县站是否作长期预报问题有些争论。 有人说,“今后可以充实加强省、地两级的长期预报业务,县站只对大台发布的长期预报进行补充订正”。我是不同意这种主张的,因为县站如果不再制作长期预报,就难以对大台的长期预报进行补充订正,也就不能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MOS”方法是通过数值预报量与实际预报量的统计关系而作出的一种客观的、定量的预报方法,其预报效果决定于预报因子的挑选和预报数学模型的构造。但在大量的数值预报要素场且有众多的预报对象的情况下,要迅速地、客观地选择出与预报对象相关密切的因子,建立出预报方程,必须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然而,目前国内电子  相似文献   

20.
1986年7月,我局承担了国家气象局业务发展司下达的“我国南方地区分片、分点指导预报方法研究”的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制成功“短期天气分片、分点客观指导预报系统”,太仓和常熟两个战点站研制成功“二次解释客观预报系统”。1987年4—7月投入业务使用.结果表明,市台指导预报和县站二次解释预报提高了预报质量和能力,减少了重复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