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面临海洋,海域广阔,沿海经济区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比整个陆域面积约大10%,福建作为一个海洋省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本省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据初步统计,我国等深线10米以内的浅海可养殖面积达2000多万亩;福建省约有300多万亩,但目前已利用的仅30多万亩,只占10%。再者,福建海岸线曲折蜿蜒,长达3300多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  相似文献   

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5):66-66
福建海域面积13.6万km2,比全省陆地面积大约12%左右,海岸线3324km,居全国第二,海洋是福建国土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决策的推动下,福建省海洋经济获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海洋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2005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预计达2144.6亿元,比2000年增加约1105.8亿元,年均增长15.6%;海洋经济增加值达924亿元,比2000年增加约463.3亿元,年均增长14.9%,比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4.1个百分点。2005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海洋省份,可作业的海域面积13.6万km2,大陆海岸线3324km,大潮平均高潮时面积大于500m2的岛屿有1546个,沿岸有大小港湾125处。海洋港口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矿产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水化学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在全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中是名列前茅的,是名符其实的海洋资源大省。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海洋在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广大群众的海洋国土意识也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福建省沿海23…  相似文献   

4.
石晓雨  余静  曾容  杨璐 《海洋通报》2022,(2):232-239
借鉴国际上流行的EBSA、KBA等成熟的评价准则,选取福建海域为研究对象,从遗传、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4个层面构建海洋生态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软件开展综合分析、集成,确定福建省海洋生态重要性评价结果,分析出福建省海洋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7个区域,近岸包括福宁湾、闽江河口、泉州湾、围头湾和东山湾,远岸包括莆田外海和东山外海两个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区。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以及其他沿海省份开展相关保护格局优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典型海洋灾害时空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是受海洋灾害影响较重的省份,风暴潮、海浪及赤潮等灾害频发,针对单一灾种特定灾害动力过程的研究较多,但针对各主要灾种灾损特性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整合了《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福建省海洋灾害公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对近6年福建省3种典型海洋灾害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福建省海洋灾害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造成福建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损失的84%,赤潮灾害次之;人员死亡(失踪)完全由海浪灾害造成。风暴潮损失年际变化幅度较大,8、9月损失占全年76.4%,福建沿海南北部地区受灾较严重,中部地区受灾较轻;海浪灾害人员死亡(失踪)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是冷暖交替的1-3月份及9-10月份,损失共占到84.6%,空间分布上与风暴潮有相似性;受气象条件影响,4-6月为赤潮灾害频发期,发生起数占总数的95.9%。分析结果为沿海各区市组织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的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是著名的国际港口旅游风景城市。厦门的发展与海洋密切相关,“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城市沿海域周边布局。市域面积1699平方千米,常驻人口约353万;海域面积约39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海洋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据统计,1995年福建省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达410亿元,增加值近220亿元,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200亿元的10%左右,占滨海26个市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其区域经济发展,文章根据2001—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福建省海洋经济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海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趋于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福建省海洋经济对全国、福建省和福建省沿海城市经济的贡献逐步扩大,平均贡献率分别为0.87%、25.6%和30.45%;福建省海洋经济在GDP、产业结构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效应均较强,对区域经济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福建省应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主要抓手,具体包括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建立健全陆海统筹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6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2011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共完成了全海域约8000个站位的监测工作,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240余万个。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但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公报》显示,2011年,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基本稳定。海洋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近岸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在福建近岸浅海区域共采集479个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了52种化学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碳等指标。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标准,对底积物中Cr、Cu、Pb、Zn、Cd、Hg、As等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岸浅海基本为清洁区,约占70.8%;连江以北闽东海域为Cr、Cu超标的轻污染区,约占26.7%;九龙江口—厦门西港海域为Pb、Zn超标的重污染区,约占2.5%。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陆域狭小,却是我国拥有海洋面积最辽阔的省份:其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1/10,法定所辖海域约占全国海域总面积的2/3。为了实现"海洋大省"的建设目标,首先建立海南省海域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组成:基础信息层、信息综合层和应用服务层;系统的主要功能:海域使用的申请审批、海域使用确权登记、证书打印、存储与更新、查询与检索、模型分析、产品制作等。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海洋大省之一,海域辽阔(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还大1.46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海洋资源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海洋开发能使福建的大门真正开在海上;海洋开发,有利促进海峡两岸交往与合作,促进流通,发挥统一祖国的桥梁作用;海洋开发能使沿海成为“山海合作、振兴福建”的基地;开发海洋国土,将更有利于福建省人  相似文献   

13.
《海洋信息》1998,(11):11-12
山东省濒临黄海、渤海,陆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1997年人口8785万人。共辖17个市地、139个县市区,其中沿海有7个市地、36个县市区。海岸线北起与河北省交界的大口河口,南到与江苏省交界的锈针河口,全长3121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沿岸有326个海岛,岛陆面积136平方公里,岛屿岸线总长737公里。毗邻海域面积近15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相当;其中水深一20米以内浅海面积2.9万平方公里.滩涂(潮间带)面积3200平方公里。全省有县属以上海洋科研单位39个,其中国家级7个。拥有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名,约占全国的40%。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是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两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1989年以来我国海洋灾害类型、危害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9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资料,综合分析了危害我国沿海的海洋灾害类型,主要有海洋气象灾害、海洋水文灾害、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生态灾害4种类型。我国海洋灾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海洋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年际变化很大;广东省、福建省和浙江省是我国海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台风风暴潮影响范围广,灾情严重,风暴潮灾害带来的损失巨大;赤潮灾害有所上升;大型海洋溢油事件有上升趋势,形势严峻;海啸灾害发生次数少等。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优势和希望, 全市国土"七海二山一分田",海岸线曲折绵延,拥有湄洲湾北岸、平海湾、兴化湾南岸三大港湾和湄洲岛、南Et岛两大宝岛以及“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全市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336千米,海岛157个,湄洲岛、南日海岛岸线分别为36千米和71千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80年代,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进入90年代发展更快,其年均增长率高达28%。1994年,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为1400亿元,到本世纪末,预计可达2500亿元左右。近10多年来,福建省同全国沿海省市一样,海洋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全省海洋主要产业的产值突破了100亿元大关。但是,与有些沿海省份相比,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还不高,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比较慢。作为我国主要海洋省份之一,其海洋主要产业产值在全国海洋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偏低。为此,必须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在改造和加快传统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和升级,使之成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高效、高产、优质产业。  相似文献   

17.
实施“科教兴海”战略 发展海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丰富的资源优势 福建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之一,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 051公里,拥有大小岛屿1 202个,大小港湾125个,有可建天然深水良港6个,滩涂面积2 068平方公里。近海分布着五大渔场,有海洋生物3000余种,已知鱼类752种,其中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域面积多12%,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近年来,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福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值此《台湾海峡》创刊10周年之际,让我代表主办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海洋学会、福建省海洋湖沼学会向广大读者、作者、各级领导和海洋出版社对本刊的支持、关心、帮助以及历届编委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台湾海峡》是1982年3月10日经批准创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海洋科学学术刊物。初创时为半年刊,1987年发展为季刊。10年来共出版发行了10卷30期,合计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等各类文章467篇,约450万字,其中属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的有343篇,占论文总数85%以上,另有一些非区域性的及方法技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与环境保护、海洋生物与水产学、海洋地质与地震学,充分反映了《台湾海峡》区域性综合性海洋科技期刊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利用CCR与BBC模型,借助2014年《中国海洋科技统计年鉴》,研究了沿海11个省份科技投入效率问题。经过研究发现,福建、辽宁、上海和天津的海洋科技经济效率值没有位于前沿面上,其他沿海各省份均位于前沿面上,且规模经济报酬不变;在没有位于前沿面上的四省份中,辽宁规模报酬递增,其他三省份规模报酬递减;辽宁海洋科技投入指标方面冗余率相对较高,且产出不足率较低;改善海洋科技投入和产出率后,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改善方面,天津和上海具有50%以上的空间。最后,结合沿海各地区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