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佑一 《地球》2012,(4):87
可可西里是一个天堂。天堂里万物生机盎然。可可西里又是一座地狱。地狱里是人类对藏羚羊的无情杀戮。在这里,生命链条的最低端,即是覆盖着可可西里的草甸。躺在上面,你可以听见毛茸茸的苔草在嬉笑。它们轻轻地钻进你的衣服,骚挠着你的皮肤。抬起头,晶亮的蔚蓝天空甚或没有一丝云彩,让人眩晕的日光毫无遮拦地逼视着你。如果你平视,幸运的话,不远处就会有一组带着铮铮金属感的犄角,它们撑起两道完美的弧  相似文献   

2.
可可西里记     
藏敬 《地球》2012,(4):88-91
藏青色的高原,绵延起伏的山岭,成群的藏羚羊和野牦牛肆意奔跑,苍茫的青天,秃鹫呼啸着飞过,那是一种震撼的美,是英雄长眠的地方。有这样一群人,曾经日夜巡逻在可可西里。他们朴实、粗犷,有时甚至显得木讷。而正是这群人,在可可西里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影片《可可西里》,曾经让多少人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可西里蒙语为"青色的山梁",被誉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  相似文献   

3.
陈晨  张莹  焦翠兰 《地球》2012,(4):92-96
流沙还是流言通过诸多电影和纪录片,流沙成为人们对可可西里特殊地貌的印象要素。但是,流沙到底在可可西里是否存在?又能否嗜人呢?按照一般描述,流沙是大自然所设计出的最巧妙机关,它可能藏在河滨海岸甚至邻家后院,静静地等待人们靠近,让人进退两难。在公元1692年时,牙买加的罗伊尔港口就曾发生过因地震导致土壤液化而形  相似文献   

4.
董得红 《地球》2021,(2):40-45
提起可可西里,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那里是“万山之祖、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更让世人惊叹的是,那里是无人区,海拔在4600米以上,那里的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人类无法长期生存。那里却生活着数以万计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白唇鹿和棕熊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5.
臧敬 《地球》2012,(4):110-119
(一)"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夜空的寂静。一束机车的强光打过来,母藏羚羊倒在地上抽搐着,鲜血顿时蔓延开来,染红了一地冰碴。一个老人默默无声蹲下身子,熟练地剥开羊皮。白雪皑皑的远山冷峻无息,三个枪手抄着手走了过来,笨重的靴子踩在冰碴上沙沙作响,透骨的冷将哈气都快凝成了冰。"日的,还有羊崽子!"一个枪手看着老人剥开的羊肚子,带血的小生命在蠕动着。"嗯,叫他也过来。"领头的人平静地招呼了一声。年轻的枪手押过一个双手被反绑,嘴角淌着血的汉子,跪在地上,母羚  相似文献   

6.
臧敬 《地球》2012,(4):97-99
2012年2月17日,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公司物化探分公司青海项目部3名队员在可可西里地区作业时失踪。目前,由各方组成的1000多人的搜救队,已在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进行搜救,依然没有新的线索。失踪区域:赤布张措湖3名陕西地质人员失踪的区域是在可可西里的赤布张措湖,这里海拔4900米至5500米,西距青藏公路温泉兵站300多公里,南部属于唐古拉山脉,存在大量现代冰川。此次地质调查的区域高寒,最低温度-37℃;氧气含量不足50%,属于严重缺氧;是典型的大陆高原气候,也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8.
娜仁图雅  包明 《地球》2009,(4):56-59
巍巍贺兰孕育神奇秘境,茫茫戈壁托起飞天梦想,沧桑历史谱写不朽篇章,金色大漠铸就广袤天堂。  相似文献   

9.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腹地,自有仪器记录以来,共发生Ms≥6.0级地震8次,是海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场所之一。本文根据对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活动断裂的野外考察,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该区五条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动力学特征。对该区地震活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活动断裂为继承性全新世活动断裂,多发育着史前和现代地震破裂形变带,是该区的主要发震断裂。其中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活动断裂带是现代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地表出露有1988年4月5日唐古拉Ms=7.0级地震的破裂形变带,长达9公里。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的野外考察,未发现国外报道的1973年7月16日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火山活动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臧敬 《地球》2012,(4):100-103
可可西里,是中国保留的最后一块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牧民和测绘队员初次造访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野生动物居然目不识丁,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雪豹、棕熊……这些精灵们在距天空最近的广袤土地上成群结队呼啸而过,俨然,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者。仅仅二十年光景,曾经如同非洲草原般壮阔的野生动物景观已经荡然无存,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风沙、是荒凉、是满目疮痍。自1984年起,每年有三至四万人踏入这块圣地,盗猎者、淘金者统统涌入,大批的藏羚羊、野牦牛、野驴成了猎杀对象及食物。在短短的十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鲸鱼湖、雄鹰台、双泉子火山岩中含有辉石岩包体, 其主要矿物为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 辉石的化学成分与国内外幔源包体——橄榄岩和辉石岩中的类似, 与麻粒岩中的明显不同; 辉石温压计计算结果表明, 辉石形成的温度为1101~1400°C(平均为1250°C), 压力为3~6 GPa(平均为4.6 GPa), 推测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150 km.  相似文献   

12.
吴贡  ;黄宝印图 《地球》2009,(3):37-39
祖国北疆有个神奇的地方,火山奇观石海荡漾,神泉圣水养生天堂;龙门翠柏石阵天降,万载冰河洞内飞霜;五大连池,人们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美德INDEPTH IV合作项目2007—2009年间布置于青藏高原中、北部140个宽频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天然地震数据,经过接收函数成像处理,获得了3条穿过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清晰的壳幔结构图像.结果显示柴达木南缘莫霍面位于约50 km深度,羌塘地块、可可西里地块、东昆仑造山带莫霍面位于约65 km深度,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以北约50 km存在莫霍面深度突变.在可可西里和柴达木岩石圈地幔之间观测到北倾界面,这可能是可可西里岩石圈向北俯冲到柴达木地幔之下的证据.可可西里地块地壳内宽缓的负转换震相带是低速带的反映,其向北挤入到东昆仑山下发生挤压增厚,可能是东昆仑山隆升的原因;由于刚性柴达木岩石圈的阻挡,物质向东改向,则可能是该地区向东旋转的构造应力场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亚洲岩石圈地幔在东昆仑—柴达木交界处向南俯冲,据此,我们提出了新的东昆仑造山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7,(8)
<正>说起可可西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无人区,这里海拔均在5000米左右,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缺淡水,环境险恶,被称作"生命的禁区"。近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可西里成为我国第51项世界遗产。至此,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已有12项,与澳大利亚、美国并列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5.
陈钰  刘兴起 《湖泊科学》2016,28(5):1123-1133
湖泊是风成沉积的理想载体,利用扫描电镜分析石英砂的表面微结构特征,可以用于判断石英颗粒被风或水流搬运的相对距离和湖泊的水动力条件,从而判断其沉积环境与演化历史.库赛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是青海省沙尘天气频发的地区之一,为进一步证实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的风成成因,以库赛湖沉积年纹层为研究对象,结合青藏高原北部典型沙丘沉积、库赛湖冰面风成沉积、典型河流沉积和库赛湖湖滨相水成粗颗粒沉积样品,利用扫描电镜对上述沉积物石英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并统计35种特征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库赛湖地区典型风成物石英颗粒表面具有圆形轮廓、中低浮雕、翻板、新月型撞击坑、球根状边缘、直形阶梯、弓形阶梯、碟形坑等微形貌特征;典型水成物石英颗粒表面具有V型撞击坑、小型和中型贝壳状断口、少量溶蚀坑等微形貌特征;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石英颗粒表面具有圆形轮廓、低浮雕、翻板、新月形撞击坑、球根状边缘、碟形坑等明显风成特征,与研究区风成物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相似,而与研究区典型水成物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差别很大.因此,库赛湖年纹层中的粗颗粒层是由风成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库赛湖KS-2006孔(深637cm)沉积岩芯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沉积物粒度变化的研究,恢复了该地区近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历史.结果表明,该地区近4000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干湿变化,干旱时段出现在3900-3590cal aBP、3320-2630cal aBP、1720-1420cal aBP及1100-840cal aBP期间:湿润时段出现在3590-3320cal aBP、2630-1720cal aBP、1420-1100cal aBP以及840cal aBP之后小冰期有效降水升高的相对湿润时期.区域对比分析表明库赛湖地区近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受亚洲季风影响;同时,该地区存在明显的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的三次降温事件记录.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0,(2):19-19
马尔代夫,一个印度洋上的小岛国。国土由26组珊瑚环礁、1200多个珊瑚岛组成.绵延长达900千米,平均海拔只有1.2米。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个天堂岛国正面临“消失”的危险。为此,政府不得不做出将旅游业的部分收入积累起来。用于到临国购买新土地,以安置全国38.6万居民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臧敬 《地球》2012,(1):140-141
2011年12月17日,达尔问自然求知社鸟兽学院组织召开了《内蒙边境——黄羊的黄泉路》的主题会议。主讲绿野方舟团队从中蒙边境带回最新的黄羊受害调查资料,以《徘徊在地狱与天堂之间的黄羊——我国黄羊种群数量及威胁调查原因》为研究课题,讲述了中蒙边境上黄羊生存现状,与社会各界关注动植物环保的热心人士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刘奎峰 《地球》2012,(9):62-63
邦妮·伯内特和她的丈夫杜鲁门是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斯特劳兹堡的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在宾夕法尼亚东北部的布拉福德县拥有第二个家。对于伯内特夫妇而言,这是他们度假放松的地方。这里景色优美,因此,他们常常带着一家人来到这里游泳、嬉戏,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是天堂。2009年,距离他们122米的地方启动了一个天然气的开采项目。有一天,当伯内特一家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几万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7,(8)
<正>泰国是我们的邻居,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国家,同时又是旅游的天堂,这里不仅孕育了淳朴善良的人们,还拥有美食、海岛以及独特的文化。到泰国旅游,有两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美丽的"沙美岛"和"普吉岛",那里有面粉一样细致的海沙、清澈的海水,还有棕榈树、椰子树构成的热带丛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