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蓝颖春 《地球》2015,(4):71-73
到2020年前后,中国规划的除西藏外的大部分水电工程将开发完毕,中国水电开发的重点将逐渐向西藏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西藏将成为国家水电开发重点地区。而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这几条江是国际河流,不归中国一国所有。国际河流的用水分水矛盾,往往是国际冲突的导火线。目前,中国和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国际协议来共同管理国际河流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5,(5)
<正>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同时也是中国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今天,长江开发的重心已经从三峡转移到金沙江江段及上游支流。由于流量丰沛、落差大,金沙江成为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首。金沙江干流落差达3280米,水资源蕴藏量为1.124亿千瓦,干流规划水电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约占长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的42%。2012年11月19日,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实现首批两台机组全部并网发  相似文献   

3.
王建燕 《地球》2011,(7):84-87
“中国水电正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未来五年,是能源需求大幅增长的时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时期,是贯彻节能减排的时期,也是水电发展崛起的时期。”谈起“十二五”规划中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中国水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开门见山,直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处于构造活动带,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的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问题一直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对约翰·杰克逊先生“中国西部地震灾害与水电大坝”中的一些问题做了针对性的讨论,对其文章的专业性和某些结论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中国西部地震灾害与水电大坝”的作者,引用的基础资料都是极小比例尺的图件,精度较差,不能作为精细论证的依据.构造板块学认为:构造板块的边缘地带,构造运动最活跃,板内次级断裂活动性就相对差些.我国西部除西藏处于板块碰撞的边缘地带外,四川、云南等大片水电能源蕴藏地属于板内构造,并非最活跃区.通过对近代地震工程学的发展和翔实的事例论证,说明他得出我国西部建坝是“灾难性后果的危险尝试”的结论是荒谬的.最后,对汶川大地震与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库诱发地震的发震相关因素和特点,确定出水库诱发地震数据库元参数和库结构,并通过资料收集初步建立起水库诱发地震数据库,它包含了全世界水库诱发地震震例1 31个、中国大Ⅰ型水库110座、中国大Ⅱ型水库200座和坝高达100m的水库70座,并具有快速查询、统计、图示等简单功能。在汶川M_S8.0地震发生后的第2天,应地震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给出了四川省及附近区域已建大型水库的基本信息及分布。可见,水库诱发地震数据库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地震快速对策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蓝颖春 《地球》2015,(4):58-60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在6.76亿千瓦以上,为世界之最,有"中国水电甲天下"之说。而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2亿多千瓦,占全国的约30%,居各省区市之首,可以说"西藏水电甲中国"。西藏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藏南和藏东,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其中,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资源最丰富,理论蕴藏量1.14亿千瓦,其下游的大拐弯地区更是堪称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在50公里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汇集了近7000万千瓦的水电可开发资源,相当于三四个三峡水电站。2014年11月,藏木水电站的成功投产,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的"第一桶金",也同时按下了"藏电外送"的"启动键",西藏电力由内需向外送的转折已来到眼前。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国后兴建了大批水库,到目前为止已知有9座水库蓄水后诱发了地震。这些地震水库都分布在中国东部(图1,表1)。中国最强的一次水库地震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在新丰江大坝附近,  相似文献   

8.
观点     
《地球》2013,(9):6
正长渔办: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近日,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长渔办")主任赵依民心情沉重地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特别是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地建设水电项目,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在6.76亿千瓦以上,为世界之最,有"中国水电甲天下"之说。而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2亿多千瓦,占全国的约30%,居各省区市之首,可以说"西藏水电甲中国"。西藏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其中,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资源最丰富,理论蕴藏量1.14  相似文献   

10.
张博庭 《地球》2015,(3):52-57
<正>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保护生态就是生态文明。不可否认,发展和保护历来都是一对矛盾,即使是科学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同样不可避免。但是,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因为有了"以人为本"的共同原则,则往往达到相辅相成的最佳平衡。因此,要想真正落实好积极发展水电的能源政策,调整好我国的能源结构,亟需根据《环保法》的变化,在"十三五"规划中用"生态文明"取代"保护生态"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简称金沙江水网),是中国第2个专门用于水库区地震前兆监测与研究为目的的企业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网的布设、观测网的技术构成、观测井与观测含水层的基本特征及试运行的基本结果,从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观测到的水位与水温多月、月、日动态特征,评估了其地震前兆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周建军  杨倩  张曼 《湖泊科学》2019,31(1):1-17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揭示三峡水库运行以来冬季下泄水温抬高5.32℃、夏初降低3.45℃、过程滞后30~43天,三峡水库冬季水温平均高于气温10℃,且随水库蓄水位和上游水库增加不断升高.长江是罕见的从高热河源流向低热潮湿地区的世界大河,干流三峡等大型水库流量大、库容大且基本没有温度分层,水库滞热、散热和下泄热量巨大,下游水温改变范围超过汉口.需要重视的两个宏观效应:一是超温大幅降低水库和下游水溶解氧(DO),影响程度已与长江平均化学需氧量(COD)等污染同数量级,加上加速COD等耗氧,水温升高的污染危害更大;二是水库冬季巨大散热,11-1月库区平均散热强度241 W/m2、总热功率2.43亿kW,下泄潜在热量3.16亿kW、超过天然1.73亿kW,水库散发和下泄热量相当于全国平均用电功率.2030年上游水电按规划全面建成后,冬季上游水库群还将附加吸热2亿kW(年热量2万亿kWh).DO是大坝对天然河流环境改变的重要方面,三峡支流库区现在连年水华、干流出现缺氧,水温升高进一步降低DO浓度和促进环境耗氧是当前库区和下游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冬季干热河谷输出热水、2030年后更多梯级水库吸热并通过河流转移到三峡水库,巨大附加散热量对周边环境、水资源、土壤墒情和局部气候影响需要认真研究.建议在干热河谷梯级水库大规模布局水面光伏(PPV).一方面遮挡短波辐射抑制下游三峡入库水温进一步升高,另一方面利用梯级水电巨大储能、调节优势与光伏资源,互补互助、集约和大规模开发西南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调节资源.本文研究显示PPV电量巨大和结构优势明显,是改善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和提升水电的发展方向,还可带动更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东风水利是电力站位于黔西部鸭池河上游,距鸭池河镇西南约2km的峡谷地带。该电站是贵州省开发乌江设计建立12级梯级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第二级高坝型大型水电站。水库于1994年4月蓄水,到1995年3月31日在水库大坝坝址及库区一带发生一次震感特别强烈的ML2.5的水库诱发地震,震中烈度达V度。  相似文献   

14.
袁立明 《地球》2012,(1):132-135
水电开发与地质灾害之间关系的讨论早已是甚嚣尘上,支持水电开发与反对水电开发的两方争论已久,都不能说服对方。2011年《地球》杂志第5期(总第181期)刊登的“再争怒江建坝”系列文章,讨论的焦点就是关于水电开发与地质灾害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水电开发是否能够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还是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潜在隐患?结果仍然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5.
江维薇  肖宁  肖衡林 《湖泊科学》2023,35(1):236-246
近年来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愈发引起关注,消落带植被在固岸护坡、水土保持和截污过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金沙江流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由于地处偏远,现有研究较少,因而对其水库消落带适生植物及其种间关系尚未明确。通过结合生态位理论和种间关系分析方法,包括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强度系数AC、种间关联指数OI、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揭示金沙江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种间内在联系以及群落演替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将优势植物划分了3种生态种组,为本区域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筛选及其科学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金沙江流域水库消落带共记录植物19科36属37种,频度≥20%的优势物种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土荆芥(Chenopodium...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1,(5):23-25
这次针对怒江地质问题的争论,并非首次。 2003年9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北京主持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这次会议后来被认为是“打响”了反对在怒江建设电站的“保卫怒江第一枪”。  相似文献   

17.
李艳琴 《地球》2011,(5):17-19
怒江建坝之争再起波澜。 “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不仅可以保证水坝建设的安全性,而且还会有助于降低西南地震高发区地质灾害的威胁。”针对当前“怒江是否适合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的争论,4月15日下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接受《地球》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的野外现场调查与相关资料收集,分析了四川省水电水利工程的破坏情况。在汶川地震震中区和高烈度区内,其危害性程度明显比当地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烈度高Ⅰ~Ⅲ度,暴露出在当地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受限于历史地震记录时间短、无法预测出超过历史地震最高震级的上限,严重低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危险性,酿成当地水电水利工程遭受很大损坏,坝体普遍出现裂缝、渗水、局部坍塌等情况,甚至有些水库出现溃坝险情。因此,在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中应加强活动断裂的鉴定工作,可以利用古地震或地震规模与最大震级关系等来弥补历史地震资料记录时间短的缺陷,以提高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进行兴建水库,开发油田与矿山以及大型地下爆破等工程日益增多,诱发地震的事例已遍及全球。其中水库地震的强度最大,已达到震级6级强,这不仅影响到水库水电能源的充分运用,而且造成人畜的伤亡,房屋,建筑的破坏,如果由此酿成水灾。将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更大的损失,因此最受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斌  李哲  李翀  陈永柏  郭劲松 《湖泊科学》2019,31(5):1479-1488
目前准确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已成为气候变化研究和政策制定的关键.在IPCC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的概念性框架下,国际水电协会汇总分析了全球223座水库的CO2和CH4研究成果,构建了G-res Tool,其可以用于评估已建或待建水库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温室气体净通量.本文介绍了G-res Tool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模型框架,利用模型内置数据库中所涉及的中国长江上游12座典型水库数据进行初步应用分析,12座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平均值为88.17 g CO2e/(m2·a),在全球约7000座水库中所处水平为11.67%,处于低阈值范围.在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分析结果中,其他非相关人类活动产生的水库温室气体通量(UAS)在蓄水后总通量(Post)中所占比重远高于蓄水前温室气体通量(Pre).长江上游水库蓄水后的CH4和CO2通量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量相当.通过将G-res Tool模型蓄水后的温室气体通量评估结果和所涉及到的12座水库中已发表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G-res Tool具有简便、适用面广等特点.但G-res Tool毕竟仍为经验性模型,其基本原理和模块设计上的内在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并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个案水库而言,长期跟踪观测与机理研究仍是未来减少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不确定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