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作升 《海洋科学》2008,32(3):95-95
胶州湾是中国北方海岸带上灿烂的明珠,美丽的青岛依托胶州湾得到孕育和发展,今天已成长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胶州湾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地质演化进程吸引了众多中外人士和科学家的关注,2006年6月由李乃胜、于洪军、赵松龄等著的《胶州湾自然环境与地质演化》新书,是迄今  相似文献   

2.
杨作升 《海洋科学》2008,32(1):97-97
胶州湾是中国北方海岸带上灿烂的明珠,美丽的青岛依托胶州湾得到孕育和发展,今天已成长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胶州湾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地质演化进程吸引了众多中外人士和科学家的关注,2006年6月由李乃胜、于洪军、赵松龄等著的《胶州湾自然环境与地质演化》新书,是迄今  相似文献   

3.
杨作升 《海洋科学》2008,32(5):21-21
胶州湾是中国北方海岸带上灿烂的明珠,美丽的青岛依托胶州湾得到孕育和发展,今天已成长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胶州湾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地质演化进程吸引了众多中外人士和科学家的关注,2006年6月由李乃胜、于洪军、赵松龄等著的《胶州湾自然环境与地质演化》新书,是迄今为止在这方面最为综合和系统的科学专著。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是黄海伸入内陆的一个半封闭型海湾,位于山东半岛的南岸,分内、外两湾,总面积为388.12km。湾内平均水深为7m,湾口及湾的中部为深水区,湾顶部为浅水区。湾口朝向东南,有一条宽约3km,水深30~40m的深水槽通往外海。湾内水深域阔,风浪不大,不冻不淤,是少有的天然优良港湾[2]。胶州湾是青岛的天然宝库,青岛市经济发展与之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胶州湾就不会有今天的青岛。1胶州湾及周边地质概况1.1区域地质地貌特征胶州湾在地质构造上处于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的过渡区。自太古代以来,长期处…  相似文献   

5.
山东东南海岸大致界于胶州湾与日照岚山头之间(图1)。对这一区间海岸地貌的研究,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尚无专题论文发表。仅在本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日人福地信世等对青岛及胶州湾地区的地质、地理作过论述;三十年代,我国地质学家叶良辅、喻德渊、王绍文的论文亦侧重于青岛附近的地质研究,而对本区海岸地貌的问题介绍不多。五十年代末,孙庆基等对胶州湾及青岛海岸地貌发表了专文。此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可运用于地质调查、城市空间拓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安全等多个领域,为城市地质工作提供更为宏观和直观的数据支撑。通过多期高精度遥感影像分析,建立了胶州湾地质单元遥感解译标志,重新厘定了胶州湾区域地质图,查明了环胶州湾人工填土分布及面积,初步估算出青岛市主城区0~10、10~30、30~50、50~100 m深度地下空间资源量,提出10~50 m是青岛市地下空间拓展的主要深度。遥感技术为城市地质问题解决和城市空间扩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青岛城市地质调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岛胶州湾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青岛胶州湾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基础,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质基础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影响,提出了青岛市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城市整体规划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岛胶州湾3.2级地震构造背景与控震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构造分析的方法 ,对青岛胶州湾 3.2级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和构造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胶州湾 3.2级地震主要受 NEE向郝官庄断裂和 NNW向大沽河断裂控制 ,并根据现代活动断裂的标志 ,对上述 2组断裂活动性特征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全新世以来青岛胶州湾中部沉积物中的矿物变化特征及对地质环境的评价,2004年6月在胶州湾中部进行了1个钻孔的连续取样,通过室内显微镜下对轻重矿物进行全样鉴定,根据各矿物组分在整个钻孔的分布特征及组合类型的不同,对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2-2013年MODIS/Aqua的Level 1B数据,经标准大气校正算法和叶绿素a浓度[chl-a]波段比经验算法(OC2M-HI),获得近12 a的胶州湾及青岛近海海域晴空的MOIDS/Aqua叶绿素a浓度。根据GOCI/COMS和MODIS/Aqua叶绿素a浓度产品在胶州湾及青岛近海交叉比较的结果[1],对2002-2013年的MODIS/Aqua[chl-a]进行了修正。基于修正后的MODIS/Aqua[chl-a]分析了胶州湾及青岛近海的叶绿素a浓度年变化特征。该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大致呈现北高南低,湾内高于近海的特点,且每年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近12 a的[chl-a]呈小的上升趋势,胶州湾的上升趋势大于青岛近海。胶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前,其附近区域叶绿素a浓度以0.47μg/L/year的趋势上升,基值为2.62μg/L;大桥开建及通车后,其附近叶绿素a浓度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基值明显增大(4.00μg/L)。  相似文献   

11.
青岛港具有建成华北国际航运中心的条件。胶州湾沧口水道在地质地貌、基岩埋深、海岸工程及经济诸方面具有建深水大港的优势条件,开发利用港口资源将会更快地促进青岛向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结合胶州湾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沉积物、水动力、泥沙运动方面的区域背景及近年来淤积情况,分析海上新城的建筑方式,参考青岛海洋规划方案和经济技术能力,提出桩基式海上新城的构想。运用经验公式对桩基的冲刷深度和范围进行预测,讨论了桩基式海上新城构思对胶州湾淤积现状的改变和对青岛市发展的影响,认为青岛胶州湾建造桩基式海上新城是未来海洋利用和未来新兴城市的发展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青岛港具有建成华北国际航运中心的条件。胶州湾沧口水道在地质地貌,基岩埋深,海岸工程及经济诸方面具有建深水大港的优势条件,开切利用港口资源将会更快地促进青岛向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岛港湾海岸区第四纪地下卤水生存环境与富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港湾海岸区发现可利用卤水资源是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研究的又一次重要进展。青岛港湾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虽然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却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水文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港湾海岸区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青岛胶州湾沿岸含卤岩系结构特征在中国北方沿海具有典型性,故命名为“胶州湾型”  相似文献   

15.
青岛海湾大桥,又称"胶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特大跨海大桥。它起自青岛主城区海尔路,跨越胶州湾海域,经红岛到黄岛,全长41.58千米.  相似文献   

16.
一、胶州湾的环境状况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西南岸,地处青岛市行政区界的中部。海湾东部为崂山山脉,西南部为胶南丘陵地区,西北部为胶莱冲积平原,东北部为即墨盆地,东南向与南黄海相联。由此形成胶州湾及连接青岛陆域的地貌形态为:东西两翼地势高、中间低,并以星点丘陵过渡的马鞍形,胶州湾则位于鞍底。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浅层地震探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测量方法。该法用于陆地区域已卓有成效地解决水文、矿产地质及工程地质等方面问题,在国内外也有大量论著。但是,在浅海及港湾工程建设方面运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进行测量,还未见报道。 1976年以来,在拟建山东省海湾水库(青岛胶州湾红岛水库)及滨海港口选址(石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种海水中痕量苯的富集与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用国产高分子微球GDX-502 为吸附剂,富集海水中痕量苯后,热解吸,用冷阱浓缩,再热解吸,然后直接进行色谱测定。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且灵敏度高。该法已在青岛胶州湾沿岸及小青岛附近表层水苯含量的测定中进行过验证。  相似文献   

19.
青岛城市地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岛是黄海环胶州湾的一颗璀灿明珠,是一座闻名于世、风景秀丽的滨海城市,也是我国北方海岸带上重要的港口、旅游城市。海岸带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地带,是人类频繁活动、生产建设与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域,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了解青岛城市及其海岸带的地质环境特征与演化规律,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综合治理,以便有效地抵卸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青岛城市的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的实际状况和自然属性出发,探讨了海洋地质在由海洋科学城向海洋产业城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城市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应用MIKE21建立胶州湾平面二维潮流模型,对青岛胶州湾大桥建设前后胶州湾内的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青岛胶州湾大桥建设对周边海域的潮位、潮流、潮通量等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通过胶州湾大桥两侧的连续实测海流、潮位资料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趋势基本符合,说明该模型能够较精确地反映胶州湾大桥建设前后的潮流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大桥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阻流作用并减小了过水断面,从而对周边海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胶州湾整体潮流场改变较小,影响范围限于桥位南北1.5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