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祁连山中东段基于CAP方法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徐辉  姚军  代炜 《山西地震》2010,(1):25-29
利用甘肃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计算了2001年至2009年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的37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格点搜索法对这37次地震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具有分区特征,N38°以北地震以走滑型地震为主,N38°以南的地震以走滑型及走滑兼逆冲型为主。主压应力主要有两个优势方向NE和NEE向,仰角大多数小于30°,说明作用力以水平作用为主。通过与哈佛大学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对比发现,该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与强震震源机制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哈佛大学与USGS给出的1998年8月2日新疆伽师6.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不同,利用Snoke开发的利用P、S波初动和P、S波的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程序对这次强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重新计算,同时也计算了8月27日6.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与哈佛大学和USGS的结果对比以及余震分布的分析,表明结果是合理的,同时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格林函数库可以降低在矩张量反演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获取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速度。运用此方法对2008年11月10日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的地震序列中ML≥2.0的98个余震进行了震源机制解,在小震矩张量反演中克服了模拟资料无法准确得到小震震源机制解的缺陷,初步探索了运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确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并对计算结果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利用P波初动资料求解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48,自引:18,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查阅国家地震台网、各省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以及IRIS数据中心给出的一些国际台站的数字波形记录,读取P波初动方向,利用格点尝试法计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MS)特大地震以及其后发生的部分强余震(44次)的震源机制解.这组震源机制解是对哈佛大学已公布的9个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大柴旦周围40余个地震监测台站记录到的P波初动及部分S波初动等信息计算了2008年以来大柴旦50余次M3.5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合理的得出了46个震源机制解,通过与哈佛给出的结果分析了两次6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同时讨论了中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特性,并对区域的应力场进行了估算,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结果,为该区域的地震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福建台网采用16个台湾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选用适合台湾地区的地壳模型,通过CAP方法计算2018年2月台湾花莲海域4次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验证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将该计算结果分别与台湾中央气象局、美国地质调查局、Global CMT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福建台网反演的震源机制解与全球其他台网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明确台湾区域构造动力学环境,也为福建台网日常化产出台湾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打下基础,还更加丰富福建台网对台湾地震的产品产出。  相似文献   

7.
陈继锋  蒲举  罗仁昱  李青梅  陈晓龙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049-1054,1064
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地区发生了8.5级大地震。100年来,海原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仍然较高。利用甘肃、宁夏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三分向宽频带数字波形资料,基于CAP方法(Cut and Paste Method)反演了宁夏海原及周边地区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M>3.0的16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海原地区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及走滑兼逆冲型为主,主压应力P轴主要集中在NE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有较好的对应。通过与哈佛大学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P波初动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对比发现,该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与强震震源机制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比较可信,表明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结果也可以较好地用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未来随着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建成,地震台站密度的大幅增加,地震定位精度与台站分布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对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及结果的深入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盈江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Brune震源模型,得到盈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利用两次地震事件的相同台站的震源谱参数(零频振幅)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据此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聚类分组,并收集和对比地震序列已知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发现每组内震源机制解P轴的相关性较好,且相关系数越大,P轴的方位角就越接近。将盈江地区划分为三个研究区,联合震源参数的应力降和聚类分组中每组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研究地震序列发生过程中应力的释放水平和应力场方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阶段震源机制解类型的变化和转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孕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且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在时间段上的集中并向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转换的现象可能是发生强震的标志。震源机制解分组类型和对应类型的地震的应力降有一定依赖关系,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接近的地震应力降高,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差距较大的地震应力降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9.
2008年盈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相关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菲  刘杰 《地震》2014,34(2):22-34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盈江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 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Brune震源模型, 得到盈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 利用两次地震事件的相同台站的震源谱参数(零频振幅)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 据此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聚类分组, 并收集和对比地震序列已知的震源机制解结果, 发现每组内震源机制解P轴的相关性较好, 且相关系数越大, P轴的方位角就越接近。 将盈江地区划分为三个研究区, 联合震源参数的应力降和聚类分组中每组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研究地震序列发生过程中应力的释放水平和应力场方向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不同阶段震源机制解类型的变化和转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孕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并且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在时间段上的集中并向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转换的现象可能是发生强震的标志。 震源机制解分组类型和对应类型的地震的应力降有一定依赖关系, 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接近的地震应力降高, 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差距较大的地震应力降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0.
以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Ms6.3级地震余震数字地震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利用单台三分量波形资料计算余震的震源机制。收集整理大柴旦Ms6.3级地震公认的震源参数结果和青海区域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资料,以大柴旦Ms6.3级地震的震源参数作为约束,计算理论地震波来确定该区域的地壳速度模型。以此模型计算ML≥2.0级余震震源机制解。共收集160个余震资料,最后确定了85个余震震源机制解,其中最大震级为朋。4.7,最小震级为ML2.0。进行单台与多台联合矩张量反演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所确定的结果相差不大。实际计算表明,在观测资料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运用单台数字地震波观测资料可以较好地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安宁河断裂中断层泥七类SEM微结构类型,揭示了微结构类型的组合方式。首次应用微结构组合特征,讨论了断层粘滑与稳滑的两种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晋中南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陕西长安、山西代县和太谷等地工业爆破的资料采用时间项法研究晋中南地壳结构的初步成果。文中首先结合长安爆破观测资料的总结,对时间项方法作一介绍。为使用太谷等缺乏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对时间项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使对于那些未有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亦能用于确定时间项。使用上述爆破和各台记录的初动到时获得了晋中南地区的界面速度为7.95±0.04公里/秒,求得了41个点的时间项,取莫霍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v0=6.4公里/秒反演求得了各点的莫霍界面深度,并对所得的结果结合晋中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及部分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物质分异的角度讨论了板块俯冲带及大陆地壳内某些地震成因机制问题。认为由于构造的活动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在深大断裂带附近的上地幔或玄武岩层顶部容易产生分异的底辟构造。这种构造上隆引起的垂直作用力可促使地面产生同步隆起和侧翼相对下降,地震的震源往往位于底辟构造的侧翼或顶部。一般由底辟构造形成的垂直作用力与水平向区域构造应力场叠加成为一种叠加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15.
临震电磁波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震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的现象,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震后,一些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我省一些中强震震前也曾出现过不同表现形式的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现象。如1970年10月29日金湖4.2级地震前约2小时,震中区一鱼场工人发现收音机受到强烈干扰,震后即恢复正常;1974  相似文献   

16.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黄土地基震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黄土地基的震陷量预测,定量地研究了黄土地基地震沉陷特性与场地条件、基础形式、土动力特性等因素的相关关系,为黄土地基基础的抗震增稳设计与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北地震带北段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桂培  李渭娟 《地震学报》1990,12(2):176-185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采用单层地壳模式反演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壳厚度.根据艾利均衡假设,进行均衡补偿归算.编制莫氏界面图和11均衡异常图.根据地壳构造特征,划分六个地壳构造区.对天水-文县间立交构造格架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地壳构造、均衡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潘海生 《华南地震》1994,14(2):44-48
新丰江地震目录数据库录入了1960—1969年新丰江水库区的地震目录共计31300条。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震中位置由直角座标转换为用经纬度表示,具有地震目录检索和统计2大功能,并针对新丰江地震的分区研制了专用软件模块。该系统采用模块化分层结构,增加了软接口,为系统的扩充和拓展打下了基楚。  相似文献   

19.
山西的一些断陷盆地是华北地震区内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在详细研究每个6级以上地震的震中部位、烈度等震线特点、时间序列特征、发震构造走向后得出:在同一盆地内,6级以上地震原地重复发生,而且震级相近,时间间隔较短,发震构造走向正交或斜交,发震构造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水系分维的构造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甫岗  王海 《地震研究》1990,13(4):389-395
本文运用分数维几何学,研究了河流水系分维与地壳里向运动、活动断裂格局及运动学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地壳垂向运动控制大型河流主干的总体形态;2)活动断裂格局复杂、水平运动强烈的地区,水系分维值高;3)走滑断裂较斜滑断裂对水系发育的控制强烈,而后者主要起到对水系的分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