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珍珠养殖的生产最终目的物是珍珠,而养殖的直接对象则是形成珍珠的马氏珠母贝,所以,进行贝的合理养殖是个先决条件,养不出健壮的贝是不能插核育珠的,由采苗到成长需要三年,由插核到采收又要二至三年(指一般情况),在这个期间,马氏贝都养殖在海中,而海中这个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兹先将海水环境条件的水温、比重和流速三者的变化影响马氏珠母贝的活动,即外部生态与内部生理所表现的现象分析如下,以作管养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pfser1基因,探讨该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在天然免疫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生物矿化过程的关系。【方法】通过RACE技术获得pfser1基因的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fser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健康合浦珠母贝在被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G1655刺激后和在贝壳损伤修复实验中pfser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合浦珠母贝pfser1基因cDNA全长为1240 bp,包含103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功能结构域含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erpin家族保守结构域。pfser1基因在合浦珠母贝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外套膜边缘膜中表达量最高;大肠杆菌MG1655刺激后,该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在贝壳损伤修复过程中,pfser1基因表达先升高后受到抑制。【结论】pfser1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参与了合浦珠母贝的天然免疫应答过程,并与生物矿化过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及时进行企鹅珍珠贝的人工育苗,如何促使不太成熟的亲贝迅速成熟,是珍珠养殖过程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一九七○年九月曾将不太成熟的企鹅贝用注射氨海水的办法促熟,未得到预期效果。后来采用了变温刺激法进行促熟诱导催产,结果完全成功,且方法简单,在生产上容易收到预期效果。我们虽然选择了一些生殖腺比较饱满但卵子仍然不成熟的亲贝。镜检结果是70%以上的卵子为不规则型或长卵型,极少数为梨形或圆形;精子在氨海水的激化下,能活动的也很少。我们便将亲贝养在1.5×0.5×0.35米的水族箱内,水深15~20厘米。每个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对干露胁迫的响应,为马氏珠母贝健康养殖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对马氏珠母贝进行干露胁迫,探究温度对马氏珠母贝干露耐受的影响;筛选出马氏珠母贝干露胁迫敏感组和耐受组,比较两组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和植核后休养期存活率。【结果】(1)22~34℃条件下,马氏珠母贝干露耐受能力随温度升高及干露时间延长而降低;(2)22℃下,S组和T组的脯氨酸羟化酶(PHD)、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髓样分化因子(MYD88)、热休克蛋白(Hsp70、Hsp20)和凋亡抑制因子(cIAP)6个基因在干露过程中表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3)植核试验结果表明耐受组植核后休养期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结论】马氏珠母贝在高温环境下干露耐受能力降低,在适温条件下耐受组比敏感组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对企鹅珍珠贝稚贝、中贝和成贝在降低盐度的海水中存活状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水温20~23℃,以不同盐度梯度(8、12、16、20、242、8、30和33)的海水暂养稚贝并定时检查,在广东的四个海区,对盐度变化时中贝及成贝的养殖成活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盐度低于16的3个组,稚贝在60h内全部死亡,盐度20~24海水中,稚贝虽只有部分死亡,但活力较差;稚贝在14的海水中4h后转入正常海水,可全部存活,而超过8h后再移入正常海水的稚贝会陆续死亡;在盐度18海水中,稚贝一直未分泌足丝附着,而移入正常海水,6h就有小苗附着;大万山岛附近海域在雨季盐度可降至20以下,6~9月不适合养殖,而其它实验点可以通过深吊避免海水盐度变化造成企鹅珍珠贝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域蛋白(TRADD)基因,并分析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获得马氏珠母贝PmTRADD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PmTRADD基因在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与结论】PmTRADD包含5′非编码区101 bp,3′非编码区144 bp和开放阅读框(ORF)591 bp,编码19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mTRADD没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C端含有一个死亡结构域(DEATH)。将PmTRADD死亡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TRADD死亡结构域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不同物种的TRADD死亡结构域序列同源性较低。PmTRADD在马氏珠母贝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鳃组织中表达最高,肝胰腺次之,闭壳肌中基本无表达。  相似文献   

7.
马氏珠母贝在插核手术之前进行处理这一工作,大约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对马氏珠母贝在插核前进行处理的原因是:当时认为生殖腺丰满的珠母贝对插核有妨碍,而且插核的效果较差,容易产生污珠、尾巴珠和素珠,施术贝的死亡率也较高。因此,为了获得生殖腺不丰满的珠母贝进行插核,在马氏珠母贝繁殖季节还没有到来之前,采用抑制生殖腺发育的方法,而在繁殖季节则采用促进生殖腺发育及诱导排放精卵的方法进行术前处理。经过术前处理的马氏珠母贝,生殖腺少了,从而提高了插核的效果。这一观点一直延续到五十年代末期。  相似文献   

8.
我国得天独厚,在热带的南海栖息着不少大型的珠母贝,如大珠母贝(白蝶珠母贝)分布于西南沙群岛和海南岛的排浦以及东浦等地;珠母贝(黑蝶珠母贝)分布于西沙群岛的灯擎岛、海南岛的乐会县排港、万宁县大洲岛、陵水县新村港、铁炉港、牙笼湾、榆栋港、崖县鹿回头和马岭港口、(石匈)洲岛也有分布;企鹅珠母贝分布于西南沙群岛、海南岛沿海,北达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石匈)洲岛,东到大亚湾。  相似文献   

9.
用马氏珠母贝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Pm-miR-183的前体,长度76 bp,具有典型的茎环结构。成熟序列及前体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均显示较高的种间保守性。Pm-miR-183前体序列(Pm-pre-miR-183)的系统进化树分析,Pm-pre-miR-183与帽贝同源性较高。靶向关系分析,Pm-miR-183与矿化基因及免疫相关基因均存在靶向作用位点。实时荧光定量分析,Pm-miR-183在马氏珠母贝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注射Pm-miR-183mimics进行过表达,Pm-miR-183的表达量在套膜区(MP)中显著上调(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Pm-miR-183过表达会导致贝壳珍珠层生长出现紊乱。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二叠纹窗贝标本采自广西合山上二叠统合山组中下部深灰色含泥质生物碎屑灰岩,在串管海绵富集层位之上。二叠纹窗贝(Permophricodothyris Pavlova)从巴夫洛娃(1965)发表以来,除在泰国(Grant,R.E., 1976)和巴基斯坦(Waterhouse,J.B.and Sangat Piyasin,1970)有过报导外,中国境内这是首次报导。此属的特征是“腕螺的尖端指向铰合缘,螺环数多,可达28个,腕棒长达壳长的3/4,齿板及中隔板缺失;在生长层上微壳饰双筒型刺。”广西发现的为一新种广西二叠纹窗贝(新种)Permophricodothyris guangxiensis(sp.nov.)长大的腕螺指向铰合缘;主突起,中叶卵形凹坑,侧叶为微向两侧长瘤状突起,腹三角孔明显,有清淅的孔缘脊,无齿板和中隔板。对与之有关的Neophricadothyris和Squamularia等属的特征作了讨论,认为Neophricadothyris为Phricodothyris的同义名应废除,Squamularia的腕骨构造有待进一步研究,微细壳饰定属欠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法尼酸甲基转移酶(FAMe T)基因,并分析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获得马氏珠母贝FAMeT(PmFAMeT)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PmFAMeT在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与结论】PmFAMeT包含5′非编码区120 bp,3′非编码区968 bp和开放阅读框(ORF)1 536 bp,编码51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mFAMeT含有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域,并有WSC结构域、TSP1结构域和2个Methyltransf_FA结构域。将推导的PmFAMeT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FAMeT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不同物种的Methyltransf_FA序列同源性较高。PmFAMeT在马氏珠母贝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边缘膜、肝胰腺和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肠道及其养殖水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组成。【方法】采用2216E平板涂布法研究海区养殖马氏珠母贝肠道与养殖水体的可培养菌群种类及丰度。【结果与结论】马氏珠母贝肠道及其养殖水体的可培养细菌归属于2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3纲7目10科23属56种。属水平上,肠道中以弧菌属(74.7%)和假交替单胞菌属(18.7%)为主;养殖水体中α-变形菌纲的FJ943236_g属(40.7%)丰度最大,弧菌属(16.7%)相对肠道丰度较低。样品共有菌属为弧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肠道特有菌属为希瓦氏菌属和盐单胞菌属;养殖水体特有菌属主要为FJ943236_g、鲁杰氏菌属和Nautella。在种水平上,7个种为二者共有;马氏珠母贝肠道和养殖水体特异性菌种分别为18个和31个。虽然门水平上马氏珠母贝肠道中可培养细菌群落与其养殖水体中的细菌群落大致相似,但在属、种水平上二者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湾扇贝稚贝盐度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将168 h 50%死亡的盐度作为适宜生存临界盐度,将增长率为最佳增长率3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结果表明:在稚贝壳高4.38 mm±0.31 mm,水温25.4~27.8℃,pH值7.8~8.2下,墨西哥湾扇贝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23.6~35.7,最适生存盐度为26.0~31.3;适宜生长盐度为23.9~35.8,最适生长盐度为28.7~31.3。在盐度变化超出最适范围时,`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对低盐更为敏感,高盐比低盐对稚贝存活、生长、增重的影响小。当盐度为28.7时,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具有最高的相对存活率(100%)、壳高日增长率(0.116 2 mm.d-1)及体重日增长率(1.95 mg.d-1)。当盐度在最适范围之外升高或降低,稚贝的存活率、壳高及体重日增长率也随着降低。  相似文献   

1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表达可反映生物对环境压力的抗逆能力。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不同温度(18~34℃)、盐度(20~40)对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4种壳色群体GPX基因表达量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温度的一次、二次效应对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度的一次效应仅对黑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的二次效应对白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黑、红、黄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盐协同效应对黑、红、黄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温度的效应大于盐度效应。经响应曲面分析法和优化,得到马氏珠母贝的GPX基因表达量在适宜的温度、盐度范围内呈峰值变化,白、黑、红、黄等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分别在(21.4℃,30.1)、(24.8℃,28.5)、(25.2℃,30.5)、(25.1℃,29.7)等温盐度组合条件下达到最优(低)值(0.072、0.065、0.057、0.078),满意度分别为100%、100%、97%、100%。所建立回归模型方程的决定系数R2范围为0.971 3~0.995 8,校正决定系数R2范围为0.942 6~0.991 5,预测决定系数R2范围为0.713 9~0.968 0,模型拟合度高,模型恰当,可用于预测温度、盐度对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条件下,以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稚贝作为实验对象,设置10、12、14、16、18、20、23、26、29、31、33、35、37℃组和常温组(27.3~30.6℃,CK),研究珠母贝稚贝温度适应性。结果表明:10、12及37℃条件下,珠母贝稚贝存活12d、15d及48 h;稚贝适宜存活温度为15.3~33.4℃,最适宜存活温度为23~31℃,低温和高温敏感起始点分别为26和31℃;稚贝适宜生长温度为17.8~33.1℃,最适生长温度为29~3 1℃;温度对稚贝水层分布和生理产生影响,35℃时稚贝在水面以上的分布显著高于其他组,10~14及35~37℃组稚贝活动、摄食能力差,16~33℃稚贝运动、摄食能力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雷州半岛自然生活条件、养殖条件下的野生贝和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养殖贝主要污损及寄居生物。结果表明:大珠母贝主要污损及寄居生物共46种,其中自然生活条件下野生贝的污损及寄居生物有24种,养殖条件下野生贝的污损与寄居生物42种,养殖贝的污损及寄居生物有31种;根据附着或寄居部位可将大珠母贝污损及寄居生物可分为4种类型:贝壳表面附生型、贝壳层寄居型、贝壳内侧寄居型、外套腔寄居型;海绵、缨鳃虫、龙介沙蚕、长鳃树蛰虫为贝壳表面附生型主要种类,砗磲江珧虾为外套腔寄居型种类,对大珠母贝危害较小;石蛏、开腹蛤、厥目革囊星虫、有盾海扇虫、才女虫、钻穿裂虫为贝壳层寄居型的主要种类;吻蛇稚虫为贝壳内侧寄居型,对大珠母贝危害较大。自然生活条件下野生贝主要危害种类为石蛏、开腹蛤、厥目革囊星虫、才女虫、钻穿裂虫,养殖条件下野生贝主要危害种类有石蛏、开腹蛤、厥目革囊星虫、有盾海扇虫、吻蛇稚虫、才女虫、钻穿裂虫;养殖贝受寄居生物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马氏珠母贝接头蛋白CIKS(PmCIKS)在马氏珠母贝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PmCIKS基因cDNA全长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该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PmCIKS基因在马氏珠母贝7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PmCIKS基因cDNA全长为1 987 bp,其中5′UTR长为228 bp,3′UTR长为148 bp,包含24 bp的ploy A,开放阅读框(ORF)为1 611 bp,编码536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约为61.3 ku,等电点为7.01。物种间CIKS有较高的保守性。PmCIKS在马氏珠母贝肝胰腺、性腺、闭壳肌、鳃、血细胞、外套膜和足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室内控温控盐条件下,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印尼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稚贝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温度条件中,12、13、14℃低温区为致死温度,稚贝100%死亡分别耗时6、9、12d;15、16、17、18℃低温区及常温组(26~28℃)存活率分别为41.11%、78.91%、91.10%、94.43%和96.67%;受寒致死温度为15.12℃,低温敏感起始点为16℃;36、37、38℃高温区为致死温度,全部稚贝死亡分别耗时8、3、2 d;常温、32、33、34、35℃高温区组存活率分别为96.67%、93.32%、88.91%、73.40%和14.31%;受热致死温度为34.35℃,高温敏感起始点为34℃;存活率在低温端下降更迅速,稚贝对低温更为敏感。在盐度条件中,盐度12低盐组,5 d内稚贝100%死亡,盐度42、45的高盐组,全部稚贝分别在18 d和4 d内死亡,其它盐度组保持存活;适宜及最适生存盐度分别为16.3~39.5和24~33;适宜及最适宜生长盐度分别为13.1~37.8和27;低、高盐敏感起始点分别为盐度21、36。  相似文献   

19.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全球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生物及环境变化,包括温度上升,气候从干旱过渡到潮湿,海平面快速的海退-海进以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等。相关地质及地球化学方法对全球各地质剖面进行的大量研究认为,中部大西洋岩浆省(CAMP)的密集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_2及其他火山气体的排放最有可能造成生物灭绝及环境变化。同时,大量轻质碳的输入也扰乱了全球碳循环,造成碳同位素值在该时期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次数的负偏移。目前,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研究主要依据生物地层学(如菊石和孢粉化石带的划分),结合地球化学(如碳同位素标定、元素分布分析),综合数据建立地质模型等方法进行。中国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还很薄弱,主要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缺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总结国际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尤其是研究方法,对中国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虾、鱼、贝、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及水质生物调控系统 ,该系统包括对虾养殖、鱼类养殖、贝类养殖、大型海藻栽培等 4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 ,1个水处理区及 1个应急排水渠。通过在封闭循环系统内不同池塘中放养生态位互补的经济动植物 ,对虾池水质环境进行生物调控。结果表明 ,循环系统内虾池水层悬浮物数量、COD值、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单养对虾池明显降低 (t检验 ,P <0 .0 1)。养殖后排放水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E <1)。投入每千克对虾饲料生产0 .6 6 7kg对虾 ,同时生产 0 .0 37kg罗非鱼、0 .738kg牡蛎、0 .4 37kg江蓠 ,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该养殖模式还具有防病性、环保性、高效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