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荫清 《地球学报》1994,15(1):27-38
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正岔矿床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十分丰富.主要有G型富气体包裹体、P型多相包裹体和F型两相气液包裹体。矽卡岩阶段(尤其是早期)以发育P型包裹体为特征,其内子晶种类多、体积大;成矿高峰期的石英-硫化物阶段F型包裹体最多,少数G型;成矿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包裹体数量少,主要为气液比小的富液相包裹体.通过包裹体的低温试验和成分分析得出,本区成矿液体有两类:①高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含CaCl3、MgCl3、KCl的NaKCl-H2O溶液,来自岩浆热液;②低温度、低盐度、低密度NaCl-H2O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大气降水占优势。成矿作用温度范围为180-640℃;矽卡岩阶段为280-640℃,成矿的最佳温度为260-400℃。成矿压力为5-20MPa,当流体沸腾、盐度为7-12WNaCl%、密度为0.5-0.8(g/cm^3)时对成矿最有利。  相似文献   

2.
江西武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内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文章对该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重点分析了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及其成矿意义。根据野外地质产状和室内岩相学特征,将武山矽卡岩型铜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分为气成-高温热液期和热液期,前者包括矽卡岩阶段和磁铁矿阶段,后者包括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该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可进一步细分为辉钼矿-石英和黄铁矿-黄铜矿-石英2个阶段。岩相学观察显示,包裹体类型有Ⅰ型含子矿物包裹体(L+V+S)、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L+Ⅴ)和Ⅲ型气相包裹体(Ⅴ)。气成-高温热液期的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不多,但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都有;而热液期的石英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众多,以Ⅱ型包裹体为主。从早期矽卡岩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热液经历了从高温(378~518℃)、高盐度[ω(NaCl_(eq))介于17.3%~45.1%)向低温(113~250℃)、低盐度[ω(NaCl_(eq))介于3.4%~11.9%]的持续演化。热液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和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其中,矽卡岩阶段的水-岩作用、沸腾作用与矽卡岩的形成密切相关,而成矿阶段的沸腾作用与混合作用可能是铜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研究表明,各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但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的体积质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滇东南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秧田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是滇东南老君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矿床由多个白钨矿体组成,以层状、似层状矽卡岩型矿石为主,矽卡岩矿物组合以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铝榴石+角闪石+绿帘石为主。南秧田钨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矽卡岩阶段,石英-白钨矿阶段和方解石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表明: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1~423℃,石英-白钨矿的均一温度为177~260℃,晚期方解石脉的温度最低,为173~227℃。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盐度w(Na Cleq)为0.18%~16.34%,石英-白钨矿的盐度w(Na Cleq)为0.35%~7.17%,晚期方解石脉的盐度w(Na Cleq)为0.35%~2.24%。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组分主要为H2O,还有少量的N2,只有在石英-白钨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组分除了H2O以外,还有少量的CH4。矿床从早期到晚期成矿阶段表现为一个降温的过程,说明钨成矿温度较宽泛。成矿期含矿矽卡岩的δ13CPDB值为-5.7‰~-6.9‰,δ18OSMOW值为5.8‰~9.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其次为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地层和大气降水,反映出典型岩浆热液交代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石英脉型与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流体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脉型与矽卡岩型是最重要的两类钨矿床,二者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均经历了同源碱长花岗岩岩浆分异演化至晚期形成的浆液过渡态流体,进而演化至热液阶段,但二者成矿地质特征不同,成矿流体的差异性明显。通过对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与杮竹园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的对比性研究,发现这种差异性自岩浆晚期阶段就开始了,热液阶段差异性更加显著。脉型钨矿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较单一岩浆来源,无明显外来流体的加入。与花岗岩相比,云英岩中的熔流包裹体气液部分含量更高,逐渐向流体包裹体演化。钨矿化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350~150℃,盐度2%~8%NaC leqv,变化范围小;流体富CO2,Na+/K+1,成矿环境偏酸性。除岩浆至热液演化过程外,热液阶段的演化进程不明显,没有经历明显的沸腾和系统的降温过程。包括花岗岩、蚀变岩、石英脉等,石英的δ18O值相似,成矿体系的水/岩比值较低。矽卡岩型钨矿的成矿花岗岩浆受碳酸盐岩同化混染的影响,Ca、S含量增高。与多成矿阶段相对应,成矿流体温度、盐度跨度大,均一温度550~100℃,盐度35%~2%NaC leqv。岩浆晚期阶段及矽卡岩阶段,发生于岩浆固结之前大规模隐爆作用,引起成矿流体的沸腾,进而导致流体的高盐度、低CO2、Na+/K+1。CO2的逸失提高了体系的pH值,弱碱性环境下发生广泛钾长石化,流体属岩浆水性质。退变质氧化物阶段,均一温度450~250℃,盐度15%NaC leqv,大气降水参与成矿体系导致温度、盐度迅速降低。流体中高度富含Ca2+,是导致大规模白钨矿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250℃,盐度10%NaC leqv,成矿流体中来自大气降水比例进一步增加,导致温度、盐度进一步降低,成矿环境向弱酸性转变。引起两类钨矿成矿流体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包括:岩浆性质略有不同;沉积岩围岩尤其是碳酸盐岩的影响;隐爆作用的剧烈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安庆铜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的成矿流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 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其演化过程,探讨了成矿机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矿床中的包裹体类型有Ⅰ型含子矿 物三相包裹体(L+V+S)、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L+V)及少量Ⅲ型气相包裹体(V);气成- 高温热液期的透辉石与石榴子 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相对较少,以Ⅰ型包裹体为主;而热液期的石英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大量发育,以Ⅱ型包裹体为主。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近似地看作不饱和的NaCl-H2O 体系。从早矽卡岩阶段至碳 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456.1~578.1℃)、高盐度(39.37%~54.58% NaCleq)向低温(112.3~312.4℃)、低盐度(7.59%~31.75% NaCleq)的持续演化。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流体沸腾作用和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其中,早矽卡岩阶段的水- 岩作用、沸腾作用与矽卡岩成岩作用有关,水- 岩作用,而石英- 硫化物阶段的沸腾作用与混合作用可能是铜矿形成 的重要机制。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气成- 高温热液期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而在热液期中石英- 硫化物阶段至碳酸 盐阶段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红岭铅锌矿是内蒙古东南部的大型代表性矿床之一.目前,对该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性质及演化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对其展开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矽卡岩期Ⅰ阶段石榴石中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SL)、气相-富气相(LV)及气液两相(VL)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Ⅱ阶段中石英颗粒主要发育LV和VL两种类型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矽卡岩期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的不均匀NaCl-H2O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发生过沸腾作用而导致铅、锌、铜等有用元素沉淀富集.石英-硫化物期Ⅲ→Ⅵ阶段中矿物均主要发育较单一的VL型包裹体,其中Ⅲ阶段热液均一温度较矽卡岩期明显降低,而盐度没有明显变化;Ⅳ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明显增高、盐度明显降低,反映了有新的高温、低盐度体系热液的加入;而Ⅴ→Ⅵ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及盐度逐渐降低,体现了一种不断与外来天水混合的演变趋势;整体上看,石英-硫化物期流体为简单的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流体包裹体C、H、O同位素研究表明,红岭矿床矽卡岩期Ⅱ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石英-硫化物期成矿流体源自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晚阶段逐渐演化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矿床S、Pb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成矿物质具深源特点.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铜峪沟铜矿床位于东昆仑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鄂拉山北西向构造岩浆带的复合部位。依据矿物共生组合、交代与穿插关系可将铜峪沟铜矿成矿过程分为3个阶段:矽卡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石英—方解石阶段。对不同阶段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液相包裹体(L型)、气相包裹体(G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其中矽卡岩阶段以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2℃~600℃,盐度为32.92%~73.97%Na Cleqv)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1℃~600℃,盐度为10.74%~21.68%Na Cleqv)为主。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6℃~381℃,盐度为2.74%~21.96%Na Cleqv)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7℃~419℃,盐度为4.49%~8.81%Na Cleqv)为主。石英—方解石阶段仅发育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3℃~201℃,盐度为5.25%~9.21%Na Cleqv)。计算得到流体压力、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37~132.2 MPa、0.53~1.17 g/cm3。成矿流体具有从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的演化特征。矽卡岩阶段发生了流体的混合作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发生了流体的减压沸腾作用导致了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晚阶段流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分析认为,铜峪沟铜矿为岩浆热液层矽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8.
赛博铜多金属矿位于西天山赛里木湖—四台海泉铜铅锌成矿带内,是该区域新突破的中-大型铜矿床.通过光薄片鉴定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得出,该矿床矽卡岩化发育,成矿期次可划分为退蚀变矽卡岩阶段(S1)、石英-硫化物阶段(S2)和石英.碳酸盐阶段(S3);包裹体类型为纯液相Ⅰ型、富液两相Ⅱa型、富气两相Ⅱb型、含子矿物Ⅲa型(含石盐子晶)和含子矿物Ⅲb型包裹体(不含石盐子晶);成矿流体显示初期以高温、高盐度,金属物质少量出现,成矿期大气降水混入,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沸腾、金属物质大量析出,再至晚期温度、盐度衰减并发育碳酸盐化的演化过程.C-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初始岩浆水为主,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S、Pb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为壳-幔混源.总体上,赛博铜多金属矿是形成于活动陆缘岩浆弧环境的典型钙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铜矿峪铜矿床位于中条山铜多金属成矿带,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基于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群包裹体成分和碳、氢、氧、硫同位素分析等研究,探讨铜矿峪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性质及其演化和成矿物质来源。铜矿峪铜矿床的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红钠化(石英-钠长石)阶段,钾长石-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和石英-铁白云石-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Ⅰ型)、含子晶包裹体(Ⅱ型)和CO2包裹体(Ⅲ型),还有少量的富气相包裹体(Ⅳ型)和液相包裹体(Ⅴ型),成矿流体系统早期为中高温、高氧逸度、富CO2的岩浆热液,中阶段经过流体沸腾、温度降低、氧逸度降低、CO2逸失等过程演化为还原性流体,使得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最后由于大气降水的不断加入和降温等过程,形成晚期的低温、中低氧逸度、低盐度、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6.5‰~-1.10‰,δD值变化范围为-99‰~-58‰)显示,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从以原生岩浆水为主,到晚期大气降水为主。9件硫化物样品δ34S值变化于1.1‰~4.8‰,平均值为2.44‰。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混合岩型铀矿是康滇地轴上最有希望取得找矿突破的铀矿类型,海塔地区的铀矿化即是该类型铀矿的典型代表。本文针对区内的长英质脉矿石、富晶质铀矿石英脉矿石和含矿热液石英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早期混合岩化热液成矿阶段为高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80~540℃,盐度变化范围为16.15%~23.18%NaCl eqv,是区内铀成矿的主要阶段;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20℃,盐度变化范围为5.56%~23.18%NaCleqv,是区内富铀矿的形成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测试表明,长英质脉矿石石英包裹体中以CH4、CO2为主,其次为H2O和N2;而富晶质铀矿石英脉及含矿热液石英脉石英包裹体中以H2为主,部分含有CO2、CH4、H2O。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混合岩化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与变质水的混合,而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11.
吉林老岭地区正岔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岭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铅锌、铜、金等有色金属成矿区带,正岔铅锌矿是该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夕卡岩型矿床,具有多阶段、成矿物质双重来源等特征.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生代岩浆源和古元古代海相火山-沉积源.而含矿流体中大气水与岩浆水不同比例混合的性质,表明该矿床的“胚胎”可能在元古宙已经形成,并为火山喷发的间隙期或火山喷发向海相沉积转化过程形成.受到中生代岩浆侵位热作用使得原始“胚胎”活化、并进一步富集成矿.综合区域成矿背景,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建立了地物化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陕西旬阳淋湘金矿床成矿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淋湘金矿床产于南秦岭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粉砂质千枚岩、千枚岩,金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褐铁矿,矿床的同位素特征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表明:淋湘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造山带围岩地层,属容矿岩石为沉积岩中的浅层渗滤同生热盐水型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3.
吉林正岔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正岔铅锌矿床具有多源、多期、多阶段成矿的特点,成矿主要与燕山期花岗斑岩体有关.对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理等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具有双重来源--地层源与岩浆源,成矿水源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热源为花岗斑岩的活动,成因类型为层控夕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若尔盖铀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兵 《矿物岩石》2002,22(4):47-51
若尔盖轴矿床位于西秦岭铀成矿带下志留统硅岩和灰岩建造中,在分析不同类型地层、岩石、矿石及矿物中的碳、硫、铅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探讨成矿物质及成矿介质溶液的来源。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及深部,成矿水溶液具岩浆水及深循环水混合特点,且成矿期含矿热液在围岩地层中又发生过叠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锡矿山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活动性微量元素,硅化作用及元素存在相态和淋滤率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其成矿流体来源于深循环大气降水,是一种中低温,低盐度的弱碱性流体,成矿物质来自于前泥盆系地层,主要是震旦,寒武系地层,区域地层可能经受过大规模的流体运移作用。得出了锡矿山锑矿是由深循环大气降水林滤基底地层的成矿物质后形成含矿流体沿主断裂向上运移至浅部,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锑沉淀成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石能学  李旭俊  张树鹏 《云南地质》2011,30(2):134-137,129
矿体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石,微细浸染状结构。低温汽水热液与浊积岩层中的钙质交代,运移至北西西向断层次级破碎带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王绍明  涂国府 《云南地质》2009,28(4):374-379
矿区金、铜、钼矿化与碱性斑岩相关,向阳组碎屑岩是主要矿源层及赋矿地层,北东向响水断裂控矿,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及层间断裂为储(容)矿构造。多种条件耦合成矿。  相似文献   

18.
云南西盟锡矿阿莫矿段控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矿体产于蚀变片岩中,矿床形成严格受有利地层岩性、构造和蚀变等地质条件的控制,矿床应属岩浆期后气成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四、胶东群的地质时代,各岩组时序及基底构造问题沈阳地矿所余汉茂1983年在栖霞桃村至十八盘一带,采选了胶东群化山组地层中锆石试样5个,送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作铀—钍—铅同位素年龄测定,其结果见表3。表3之锆石年龄为一致年龄。作Pb—Pb等时线,得年龄值为2662.5±21.9 22.3百万年(见图16)。作阿仑斯—韦瑟里尔(两阶段)一致曲线模式图(见图17),得上交点年龄2675±17.2 9.6百万年,数据点集中在上段,铅略有丢失,但不影响Pb-Pb等时线。两者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下交点误差大,无地质意义。故胶东群化山组的成岩年龄为2675±17.2 9.6百万年。  相似文献   

20.
平江黄金洞金矿田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克富 《湖南地质》2000,19(4):237-240
黄金洞金矿田的成矿特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的断裂中,并具多阶段成矿及主要成矿阶段叠加富集之特点。根据该矿田金矿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本文指出在其北部地域具有良好的找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