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伟民 《地质论评》1983,29(5):437-438
无论是沉积环境或地层古生物方面的研究,对研究早侏罗世处于东部(川东、鄂西、湘西)冲积-海缘湖盆,与西部(滇东)内陆湖盆之间的黔北地区甚为重要。近年来在该区已查明具华南地区早侏罗世特征性的双壳类——祁阳蚌动物群,主要产在“香溪群”上部(以中部含煤层为界),亦见于自流井群下部(马鞍山段之下)。更有意义的是在这套含祁阳蚌地层中,还采获到类似湖南雨母山鱼群和大量的禄  相似文献   

2.
藏北羌塘盆地独雪山地区,在原先认为不整合于早侏罗世火山岩系之上的“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中, 新近发现了一套早侏罗世淡水双壳类祁阳蚌(Qiyangia)组合,表明羌北盆地存在早侏罗世沉积地层,其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粗碎屑岩→灰岩→细碎屑岩夹灰岩,下侏罗统与中侏罗统为连续沉积。据此资料,该区侏罗系目前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及地层的对比认识存有问题,文章对此套早侏罗世沉积的岩石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讨论, 指出雁石坪地区的侏罗系岩石地层系统作为等时的地层单位运用于羌北盆地北西部并不适宜,羌北盆地已有的地层系统格架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 1980年作者在西藏林周、申扎地区发现了石炭纪冰海相沉积地层。林宝玉在《地质论评》1981年第27卷第 4期曾作过报道。但该文称其为“与冰水有关的沉积”,时代属“中石炭世永珠群上组”。作者通过详细室内研究,认为该区冰海相地层的形成,不是“与冰水有关的沉积”,而是属冰川-海洋相(简称冰海相)复合成因的产物。同时申扎地区冰海相地层不但在中石炭世有广泛分布,在下石炭统、上石炭统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4.
郭书元  詹伟  王强 《古地理学报》2014,16(3):335-346
丽蚌动物群的分布受气候和地理环境控制,研究地层中的丽蚌动物群可以恢复当时的古环境。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全新统共发现13种珠蚌科(Unionidae)的化石,属 Lamprotula-Cuneopsis-Unio 组合,称为白洋淀丽蚌动物群。该动物群与长江中下游流域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周围水域的现代丽蚌动物群和山东王因、河南西水坡中全新世丽蚌动物群相比,虽然分异度低,但其组合特征相似,同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动物地理区,生活于亚热带湿热气候下的河湖环境中。推测白洋淀丽蚌动物群的生活时代应为中全新世早期,当时北亚热带和东洋界的北界应在白洋淀以北的京津-河套一带。  相似文献   

5.
首次在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地区“下拉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阶的高舟牙形石。这表明在该地区下拉组中至少有一部分是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晚三叠世诺利阶地层,这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江让组。更重要的是,剖面中江让组之上含植物化石的碎屑岩地层可能是区域上广泛分布的敌布错组。江让组高舟牙形石的发现对敌布错组及其所含植物群的时代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
张采繁 《地质论评》1981,27(2):130-140
湘东早侏罗世地层,既有海相,也有陆相,是我国南方同期沉积发育较全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关于这套地层的地质时代是有争论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湘赣地区早侏罗世地层较发育;另一种认为湘赣地区早朱罗世地层缺失。笔者根据近十多年断续的野外调查,以及对《湘东早侏罗世植物群》一文的整理,发现上述地区的地层中,86个植物属种没有一个是晚三叠世分子。值得注意的是,高家田雄叶蕨不但见于湘东广大地区,而且层位稳定。众所周知,锥叶蕨一属在世界各地均见于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阎竹斌 《地质论评》1985,31(2):101-110
小秦岭地区系指陕西蓝田坝河—洛南洛河—线以北,关中渭河以南,豫西熊耳山以西的广大山区。区内早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层序清楚,接触关系明显,蕴藏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研究早前寒武纪地层较理想的地区之一。自1965年以来,我们在该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于原秦岭区域地质测量队所划太华群“下”部(实际属上部,下同)铁洞沟组之下,发现了一套变中基性火山岩夹片麻岩和石英岩及其底部的角度不整合面,新获得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确定了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地层的存在,为建立小秦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划分与  相似文献   

8.
<正> 长江三峡东部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以往统称“香溪群”,主要分布于黄陵背斜东西两侧的荆当盆地和秭归盆地。六十年代前后,多数地质工作者以含煤沉积韵律为依据,把秭归、荆当两盆地的“香溪群”各自分为上、中、下三个煤组,并以此进行地层对比。近些年来,不仅在秭归盆地“香溪群”下煤组,而且在荆当盆地“香溪群”中、下煤组都发现大量的晚三叠世动、植物化石,尤其是海相双壳类。从而,“香溪群”的划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依此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9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通知,正式授予禹州市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禹州市位于嵩箕地块南部,地貌上处于伏牛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二叠纪地层出露完整,发育最佳,层位连续,保存良好,不仅形成了著名的“北型南相”含煤地层,而且古植物化石含量极其丰富,河南中北部地区分布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共发现古植物化石约130属540种,  相似文献   

10.
首次在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地区“下拉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阶的高舟牙形石.这表明在该地区下拉组中至少有一部分是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晚三叠世诺利阶地层,这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江让组.更重要的是,剖面中江让组之上含植物化石的碎屑岩地层可能是区域上广泛分布的敌布错组.江让组高舟牙形石的发现对敌布错组及其所含植物群的时代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中国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旧石器时期(20~ 12kaB.P.)的重要遗址,出土有大量的蚌器.本文对两处遗址旧石器晚期地层(大约20~19ka cal.B.P.)出土的两件蚌器表层残留物中的淀粉粒进行了提取和鉴定.在可鉴定的202颗古代淀粉粒中,几乎全部来自小麦族和黍族,很可能是小麦族冰草属(Agropyron)、山羊草属(Aegilops)、小麦属(Triticum)和大麦属(Hordeum)中的某些植物,以及黍族狗尾草属(Setaria)的某些植物.中国现有上述几个属的小麦族植物,除了小麦、大麦和黑麦等被人类种植的物种以外,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西北、甘青地区以及西藏等温干的地区.仙人洞和吊桶环出土蚌器上的古代淀粉粒组合暗示了末次冰盛期江西北部可能存在以禾草为主的草本植物群落.蚌器表面淀粉粒残留验证了蚌器具有收割植物的功能.蚌器表面淀粉粒保存几率的差异也证实了不同埋藏环境对淀粉粒残留物保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较为封闭的遗址环境中器物表面的淀粉粒可以得到更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12.
皖南地区广泛分布着溪口群浅变质岩地层,尽管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在皖南溪口群采集的43件样品中发现较丰富的陆生植物孢子(Spoers)20余属,50余种,其中具有地层意义的孢子有15属25种。这些孢子组合可与中国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及新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带相比较,也可与西欧、东欧和北美地区晚泥盆世法门阶(Famennian)孢子带对比,其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相当于西欧晚盆世晚期法门阶(Famennian)。  相似文献   

13.
燕长海  赵荣军 《云南地质》2006,25(4):396-396
卢氏-栾川地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属华北地层大区,跨越晋冀鲁豫地层区和秦祁昆地层区,分别属华熊地层小区和秦祁昆地层区南部、北部,主要分布地层为太古宙太华岩群,中元古界熊耳群、高山河组、官道口群,新元古界栾川群。矿产以铅、锌、钼、钨、银为主,著名的南泥湖矿田即位于本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钼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  相似文献   

14.
从软体动物分布谈淮河及长江下游第四纪地层和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长江下游广大地区地势平坦 ,河、湖、港发育 ,第四纪地层出露良好 ,可分为平原区、丘陵区二种类型。第四纪时 ,本地区气温适宜 ,雨量充足 ,河湖密布 ,沼泽宽阔 ,优越的生态环境适合软体动物生存和繁衍 ,因此软体动物属种数量繁多 ,分布广泛。在淮河及其两岸丽蚌 (L amprotula)、矛蚌 (L anceolaria)、曲蚌 (Arconaia)很昌盛 ,长江下游南岸金坛、宜兴蚬科 (Corbiculidae)化石堆积厚可达 1m以上。  相似文献   

15.
浙江白垩纪恐龙与恐龙蛋化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表明,全省有9个白垩纪陆相红层盆地产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至今已发现有4科5属5种恐龙骨骼和7科11属24种恐龙蛋化石。浙江省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和金衢盆地的东阳、衢州、龙游、金华、浦江、兰溪一带,主要产于天台群的赖家组,衢江群的金华组、衢县组。永康、南马、新昌、嵊州、仙居、诸暨、湖山等地永康群朝川组、方岩组中也有较丰富的恐龙化石。依据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盆地内地层中的分布、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和相伴生的其他生物群特征等分析表明,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赋存地质时代以晚白垩世为主。此外,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浙江的广泛分布表明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温暖,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是恐龙及其他生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6.
川西南地区前震旦系群、组级地层单位的命名与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期在查阅有关川西南地区地层资料时,发现过去有不少内部或公开出版的书刊和专著中,在记述川西南前震旦系群、组一级地层单位的命名与沿革时,有一些“张冠李戴”的现象,特就所掌握资料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怒江以西的腾冲地区中—上石炭统勐洪群及下二叠统出露完整,富含苔藓虫化石,与(蜓)、珊瑚、腕足类共生。笔者将本区早二叠世早期地层暂名为“观音山组”。该地层富含Hex agonella为主的苔藓虫动物群,经鉴定,计有11属22种,其中新种20个;属冈瓦纳区系。这一动物群的发现,对认定本区当时系冈瓦纳大陆的范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8.
《地质论评》1982,28(6):562-564
地层古生物浓中国中生代海水进退和双壳类区系陈金华 中国非海相晚中生代微体生物群(介形虫、抱粉) 地层苏德英、李友桂、余静贤、张望平 从含祁阳蚌(Qiy::n:ia)地层试谈贵州北部下侏 罗统划分肖伟民 鲁西南及苏北中生代陆相地层王仁农 西藏聂拉木县土隆村三叠纪牙形石田传荣 北京西山门头沟群双壳纲化石新发现 杨守仁、廖明和 被子植物起源及早期演化的抱粉学意义 王宪曾、周山富 下扬子区青龙群分区及沉积环境分析陆彦邦、 韩树菜、方景爽、周海渊、王栋、周永祥、袁 修润、齐振德浓根据同位素年龄讨论侏罗、白里纪火山岩  相似文献   

19.
辽吉下二台群、呼兰群中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辽北—吉中下二台群、呼兰群中,发现了奥陶纪昌图动物群。昌图动物群与早寒武世清河镇动物群有密切的演化关系,化石得10属14种(其中3新属、9新种、2未定种)。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对地层时代,奥陶纪生物地层,以及中朝扳块北侧构造地层地体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范健才 《云南地质》1993,12(4):383-406
云南省怒江以西的腾冲地区中一上石炭统勐洪群及下二叠统出露完整,富含苔藓虫化石,与蜓、珊瑚、腕足类共生。笔者将本区早二叠世早期地层暂名为“观音山组”该地层富含Hexagonella为主的苔藓虫动物群,经鉴定,计有11属22种,其中新种20个;属冈瓦纳区系。这一动物群的发现,对认定本区当时系冈瓦纳大陆的范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