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对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及开挖方案应考虑周全,否则会对基坑的支护甚至整个建筑物的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结合断裂带上深基坑支护的工程实践,对该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地质条件、滑坡诱发因素、滑坡形成与发展过程等进行系统地研究,结合监测资料,揭示影响此类基坑的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对六枝电厂场地内有关建筑物地段展开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厂区的地质条件、岩溶及水文地质条件和场地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与分析,揭示了场地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工程地质条件对电厂后续施工及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1)场地覆盖层内孔隙潜水含水层水量较小,但对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会产生影响,场地为岩溶强烈发育区,但溶洞规模不大且分布在深层,对场地地基稳定性无影响; 2)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可将场地按工程地质问题分为一般岩土体变形区、超挖深基坑区、软弱岩土地面沉降区、岩溶发育区和地下水引起基坑边坡失稳区等5个区域; 3)在分区基础上详细评价场地中的基坑边坡工程,对场地最典型的#1运煤转运站深基坑边坡工程按不同放坡比和降雨条件做稳定性分析,结合施工场地放坡条件,认为该边坡需按照1∶1. 75的放坡比放坡,同时应进行专门的基坑支护设计,开挖时需尽量避开雨季并同时进行降排水,避免在基坑顶部附近堆砌弃土和建材设施导致基坑边坡上部荷载增加而出现边坡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3.
贵阳某地铁车站岩溶发育特征及突水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溶可诱发基坑涌水、涌泥等灾害,给在富水岩溶区及断层破碎带区域施工的地铁工程带来诸多难题。因此,调查车站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分析突水模式,对车站基坑的设计和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贵阳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岩溶涌水治理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借助三维地质模拟软件,对该地铁车站的岩溶发育特征和涌水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基坑岩溶发育特征及涌水突水模式,建立了岩溶、断层破碎带与地铁车站空间关系的三维地质模型。对类似地铁车站岩溶水文地质勘察及涌水防治方案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海燕 《地下水》2009,31(6):170-171
以西安地铁2号线深基坑开挖施工监理为例,对深基坑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了介绍。从深基坑施工的基坑开挖、支撑安装及制作、降水控制、监控量测结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深基坑安全监理控制要点,以解决深基坑的施工安全监理问题,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丁智  王达  王金艳  魏新江 《岩土力学》2015,36(Z1):506-512
由于影响深基坑变形的因素较多,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等条件的不同,对浙江地区(杭州地区居多)37个深基坑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统一归纳研究,分析了在浙江软弱土大背景下的深基坑侧移曲线与周边沉降曲线的特点,得出了基坑最大侧移量与开挖深度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软土深基坑的最大侧移点在开挖面以上4 m与开挖面以下7 m之间;抛物线形沉降曲线的最大沉降一般发生在距坑边0.5倍开挖深度处;最大沉降量、最大侧移量与开挖深度呈线性增长;最大侧移量与最大沉降量的关系受土质影响较大。进一步根据实测统计数据,结合软弱土基坑侧移曲线特点,提出了一种预测基坑侧移曲线的方法,该法预测基坑侧移量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地铁9号线在岩溶地区施工深基坑为例,研究岩溶地层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该车站基坑长259.7 m,宽18.7 m,深15.8 m。基坑深度范围内包括溶洞和砂层,溶洞地层富水、稳定性差、物理力学性质差,砂层厚0~15 m,有较大的渗透性,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和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结束时地下连续墙的最大侧向位移为12 mm,地面沉降的最大值为10.1 mm,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紧邻地铁枢纽深基坑变形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发云  褚峰  宋著  李永盛 《岩土力学》2012,33(3):657-664
对于紧邻地铁枢纽的深基坑工程,其开挖方式对基坑变形特性和施工安全控制有着显著影响。以上海某紧邻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其设计方案将该基坑工程划分为大、小基坑分别施工,重点研究大、小基坑的开挖方式对于围护结构及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针对“先挖大基坑,后挖小基坑”的开挖方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和隧道结构的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先挖大基坑,后挖小基坑”的开挖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所得结论对于类似的紧邻地铁隧道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冻土墙围护深基坑开挖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更社  张晶 《岩土力学》2002,23(2):129-132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冻土围护墙深基坑开挖施工,得出了基坑变形的基本性状以及在相同地质条件下,基坑变形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深基坑开挖冻土墙围护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志敏  屠毓敏 《岩土力学》2007,28(10):2178-2182
利用三维弹塑性模型研究了土钉基坑支护的空间效应,着重对深基坑工程中的阴角、阳角及分段分层开挖等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阴角能大大降低基坑位移和土钉轴力,其影响范围大于开挖深度,直立开挖面的阴角效应比放坡开挖面时的要大;阳角处的位移及土钉轴力明显增大,其影响范围延伸至3倍基坑开挖深度;分段分层开挖支护能充分利用土钉支护的空间效应,其影响范围接近于基坑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10.
刘庭金  周书扬  蔡仁贤 《岩土力学》2014,35(Z2):370-378
受邻近的深基坑施工影响,某地铁出入口结构出现了整体倾斜、变形缝部位水平错位以及密封胶和衬垫板脱落等严重病害,可能危及到行人安全。为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类似的地铁安全保护工程实践提供参考,详细介绍该出入口结构病害事故案例:主要包括相关工程概况,如出入口结构、南侧深基坑的设计和工程地质条件;归纳总结了出入口结构的主要病害情况;综合出入口场地周边的施工情况、出入口结构和基坑位移监测数据、地连墙施工和基坑开挖的三维模拟分析、地连墙施工扰动预应力锚索的概念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水位下降诱发出入口结构沉降的计算分析,探讨了诱发出入口结构病害的主要原因;从地铁保护角度出发,总结了事故教训。  相似文献   

11.
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坑工程是一涉及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工程,基坑工程往往是在城市中心地带建筑密集区进行,基坑工程的建设,不仅受周围环境的限制,也对周围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基坑开挖中环境岩土工程地质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基坑开挖中环境岩土工程地质现象的主要类型,探讨了这些类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环境岩土工程地质现象变异的危害,并提出了基坑开挖中预防环境岩土工程地质现象发生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某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模拟了基坑开挖的不同阶段,分析不同工况下基坑及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并对不同施工方式下基坑变形和受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分析表明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需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控制基坑变形和受力,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郑东新区CBD2号地下公共停车场深基坑工程采用桩锚支护技术,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土方开挖、降水、支护结构施工以及基坑监测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这种支护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在上跨隧道的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常引起下卧隧道发生结构变形,限制隧道的隆起变形成为基坑施工控制的关键。详细介绍了该类工程的特点,包括交叉形式、隧道变形特点、常见控制措施等,对近期国内发生的39例类似工程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了隧道纵向最大隆起变形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隧道最大隆起变形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类工程中工程地质对隧道的隆起变形影响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越差隧道的隆起变形越难控制;开挖深度、基坑面积、基坑形状同样是影响隧道隆起变形的重要因素,基坑开挖面积及深度越大,形状越不规则,隧道的隆起变形越大;在软土地区,当基坑开挖面积及深度较大时设置抗拔桩能显著减小隧道的最大隆起变形。  相似文献   

15.
王洪新 《岩土力学》2016,37(Z2):433-441
相比于宽基坑,狭窄基坑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小的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相同挖深时窄基坑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可适当减小。目前设计采用的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没有考虑开挖宽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导致狭窄基坑设计偏于保守。为保证窄基坑滑裂面也能够形成,通过移动滑动圆弧圆心方法,使滑裂圆弧通过围护墙底和基坑底与对侧围护墙的交点,以该滑裂面计算的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 值可以考虑基坑宽度的影响。基于该理念,根据宽窄不同,把基坑分为不同种类,分别对应不同的Ks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基坑足够宽时过渡到现有规范方法,保证与既有规范的统一,在狭窄基坑时, 。计算分析表明,在基坑设计时忽视尺寸效应,片面强调插入比是不科学的。由于仍然采用传统的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的滑裂面形式,计算方法没有过大变化,适合在基坑设计和施工中推广应用,文中方法为狭窄基坑减小围护插入深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董建忠  黄飞 《探矿工程》2015,42(12):34-38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特点并结合工程周边的环境情况,对处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浙江建设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的技术。并通过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为类似深基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长江下游地区地下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其基坑呈现开挖深、规模大、形状复杂等特点,由于这一地区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其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难度非常大。本文以南京江边某特大型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例,探讨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重要作用。该地下交通工程为地下三层结构,最下层连接过江隧道,上部两层连接附近场馆和多条地面道路,基坑开挖深、深度变化大、形态异常复杂。该工程位于南京青奥中心西侧,靠近长江岸堤。这一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近地表主要为新近沉积的软土,且厚度较大,下部为河床相砂性土,地下水丰富,且多为承压水,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这里主要针对这一特大型基坑工程的核心区,分析其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结合基坑功能及形态对其基坑范围内土层从平面及剖面上进行分区和分层,以此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优化分析,提出采用放坡开挖(上部)和地下连续墙(下部)相结合的支护设计方案,有效解决大型异形基坑群施工技术难题,而且施工速度快、建设成本低。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类似特大型异形超深基坑的支护及施工设计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潘春宇 《地质与勘探》2024,60(2):356-366
“地下复合支撑”是通过在基坑坑底布置加固水泥土将坑底工程桩与基坑支护桩墙相连形成复合受力体。基坑开挖时,复合受力体共同受力抵抗变形,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并抑制坑底土体隆起。本文提出“地下复合支撑”概念及其设计理论,分析坑底加固面积置换率、固化剂掺量、加固深度等关键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为“地下复合支撑”投入工程实践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参考。基于工程实例,针对原支护体系给出地下复合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案,验证新型复合支撑的可行性,体现其对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坑底隆起变形控制的优势。同时,按照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减少基坑内支撑的道数,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