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由于受极端强降雨天气的影响,宁镇地区山前缓坡发生多起中型-大型滑坡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蠕滑,规模较大,而滑移距离较小,一般小于30 m,该类滑坡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不良社会影响。为此,本文针对这一典型山前缓坡新型滑坡地质灾害,运用岩体结构控制论和优势面理论对其滑坡体地层结构及滑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主要发生在山前缓坡地段,滑坡体具有特殊的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特性,受到强降雨作用时,在坡体内容易产生暂时性承压水,在其浮托力的作用下缓坡主要产生顶托破裂和剪切破坏,并随降雨产生间歇性蠕滑。  相似文献   
2.
王鹏斌  阎长虹  万佳佳  郭建强  娄志会  郭书兰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16-67120016
近年来,因门架式抗滑桩具有较高的能效比,可以更为经济地实现有效加固,因而在大型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中被广泛使用。门架式抗滑桩的设计参数选取是实际工程中的难点,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设计参数的选取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对门架式抗滑桩的加固机理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桩土的耦合作用。然后,基于加固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以及潜在滑移面的形态演变,对桩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门架式抗滑桩的显著特点是在联系梁作用下桩体结构的受力协调,本文重点量化分析了分级堆载情况下门架式抗滑桩体结构的受力协调性,特别是利用荷载分担比来量化分析前后排桩的受力协调性,根据其在不同设计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得出桩体最佳桩间距和桩排距范围分别是3D~5D和3D~4D(D为桩径);最后,建立了最佳桩体设计参数条件下桩顶位移与堆载之间关系的指数函数方程。这一研究将为门式抗滑桩的设计与变形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极端强降雨天气的增加,南京地区多处山前缓坡发生规模较大的山体滑动,这与传统认为的山前缓坡相当于反压马道,有利于山体整体稳定的观点不一致。通过分析南京游子山山体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这是典型的降雨诱发型滑坡。从滑坡场区的地层岩性、地貌特征、降雨条件以及工程活动等方面对该缓坡的滑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山体自然边坡具有独特的地层结构特征,山体上部岩石裸露,地形陡峻;中下部广泛覆盖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坡度较缓,形成山前缓坡。缓坡的表层以细颗粒土为主,中下层以粗颗粒土及碎石土或风化岩体为主,形成特殊的"二元地层结构"。在强降雨极端天气条件下,山体上部裸露岩体裂隙发育,利于降水入渗,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山体中部受降水作用容易发生圆弧滑动;山体下部缓坡容易形成"暂时性承压水";在暂时性承压水和中部滑体下滑力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运用GeoStudio软件对山坡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边坡体中上部首先达到极限平衡状态,随着下部暂时性承压水顶裂坡脚土层厚度较薄地段,山体中下部发生整体滑动,有效验证了其滑坡的形成机制。该研究成果对南京地区类似滑坡灾害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门架式抗滑桩具有较高的能效比,可以更为经济地实现有效加固,因而在大型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中被广泛使用。门架式抗滑桩的设计参数选取是实际工程中的难点,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设计参数的选取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对门架式抗滑桩的加固机理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桩土的耦合作用。然后,基于加固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以及潜在滑移面的形态演变,对桩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门架式抗滑桩的显著特点是在联系梁作用下桩体结构的受力协调,本文重点量化分析了分级堆载情况下门架式抗滑桩体结构的受力协调性,特别是利用荷载分担比来量化分析前后排桩的受力协调性,根据其在不同设计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得出桩体最佳桩间距和桩排距范围分别是3D~5D和3D~4D(D为桩径);最后,建立了最佳桩体设计参数条件下桩顶位移与堆载之间关系的指数函数方程。这一研究将为门式抗滑桩的设计与变形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阎长虹  郭书兰  郭建强  娄志会  万佳佳  于健伟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1-67040001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快和经济的转型,一些矿山逐渐被禁止开采,废弃矿山的残垣断壁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的自然风貌及生态环境,而且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目前,废弃矿山的综合修复及再利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江苏省近20年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道路,建设了南京冶山矿山公园、牛首山佛顶宫、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特色景点,形成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开发现状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以旅游价值识别要素、开发模式及景观营造方法为核心的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同时给出了目前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品牌建设、旅游管理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促进废弃矿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超  阎长虹  郭书兰  郭建强  娄志会  万佳佳  于健伟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47-67041156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快和经济的转型,一些矿山逐渐被禁止开采,废弃矿山的残垣断壁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的自然风貌及生态环境,而且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目前,废弃矿山的综合修复及再利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江苏省近20年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道路,建设了南京冶山矿山公园、牛首山佛顶宫、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特色景点,形成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开发现状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以旅游价值识别要素、开发模式及景观营造方法为核心的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同时给出了目前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品牌建设、旅游管理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促进废弃矿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宁镇地区山前缓坡地带发生多起中-大型滑坡,该类缓坡具有特殊地质结构,即下部为透水性较好的碎石土、砂砾类土,而浅表地层为透水性相对较差的黏性土。强降雨条件下坡体内容易形成暂时性承压水,在暂时性承压水浮托力的作用下引发间歇性蠕动。本文根据宁镇地区山前缓坡的地层结构特点,对其构建了相应的水文地质模型,讨论了极端强降雨条件下缓坡中上部和中下部区域的受力特征,并基于Janbu法推导出缓坡的稳定性系数公式,最后以镇江跑马山边坡为例进行稳定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暂时性承压水对缓坡不同部位的影响差异较大,从本质上解释了缓坡发生滑动破坏的机理及传统极限平衡方法求得的安全系数不准确的原因。这一认识可以为宁镇地区山前缓坡稳定性评价及滑坡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许多重要的软土工程譬如基坑、路基工程在破坏后需要快速修复,磷酸镁水泥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这一现代建设的要求,但不同地区软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同,而有机质的含量对固化土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磷酸镁水泥加固不同有机质含量软土的加固规律,本文通过向烘干后的软土中添加腐殖酸,人为制备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样,并取相同条件下PO水泥加固软土作对比,通过相关力学试验得到以下规律:两种水泥在加固不同含量有机质软土的过程中,加固效果都会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磷酸镁水泥在快速修复和凝结方面明显优于PO水泥,但磷酸镁水泥中长期加固有机质软土的效果却不及PO水泥。同时利用SEM试验对得到的规律进行了解释并分析其微结构演化特征。该研究成果独到地分析了有机质含量变化对磷酸镁水泥加固效果的影响,证明了磷酸镁水泥可以应用于软土的抢修工程建设中,对加固软土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长江下游地区地下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其基坑呈现开挖深、规模大、形状复杂等特点,由于这一地区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其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难度非常大。本文以南京江边某特大型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例,探讨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重要作用。该地下交通工程为地下三层结构,最下层连接过江隧道,上部两层连接附近场馆和多条地面道路,基坑开挖深、深度变化大、形态异常复杂。该工程位于南京青奥中心西侧,靠近长江岸堤。这一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近地表主要为新近沉积的软土,且厚度较大,下部为河床相砂性土,地下水丰富,且多为承压水,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这里主要针对这一特大型基坑工程的核心区,分析其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结合基坑功能及形态对其基坑范围内土层从平面及剖面上进行分区和分层,以此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优化分析,提出采用放坡开挖(上部)和地下连续墙(下部)相结合的支护设计方案,有效解决大型异形基坑群施工技术难题,而且施工速度快、建设成本低。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类似特大型异形超深基坑的支护及施工设计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京猪头山滑坡属于典型的覆盖层滑坡,2003年5月边坡发生缓慢变形失稳,没有对周围造成很大的危害,故未引起足够重视,2016年6~7月间受强降雨的影响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滑动。研究发现,该滑体的地层具有特殊地质结构,在强降雨条件下会产生暂时性承压水,在其承压水的渗透力及浮托力作用下,其稳定性将会大大下降,因此该滑坡的再滑动与降雨密切相关。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滑坡变形过程与降雨时长及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猪头山山前缓坡的稳定性随降雨时长和降雨强度增大逐渐降低,且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其滑坡面的位置位于坡体填土层的下部,较好地揭示了猪头山降雨型滑坡形成的机理以及滑坡再滑动机制。这一研究为所在地区的降雨性滑坡预报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