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论云南易门地区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易门式凤山铜矿床为例,应用刺穿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解剖了控矿刺穿体的识别标志、物质组成、类型、内部结构、构造岩分带等特征。通过控矿刺穿体与非控矿刺穿体的对比研究,建立了控矿刺穿体的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从构造刺穿体→灰白色硅化白云岩→青灰色白云岩,依次出现刺穿体岩相带和构造蚀变岩相带,即火山角砾岩相带→含火山岩、板岩角砾岩相带→强铜矿化灰白色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碎裂白云岩相带→弱硅化白云岩相带。其中强铜矿化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硅化碎裂白云岩相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与矿石构造亦呈现水平分带规律:黄铜矿+斑铜矿(少)组合,块状、网脉状构造→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少)组合,稠密浸染状、脉状构造→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少)组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星点状构造。  相似文献   

2.
四川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叶庆同 《矿床地质》1991,10(2):107-118
呷村矿床是我国的一个典型黑矿型矿床,产于德格—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中。成矿作用发生在酸性火山活动间歇期和末期,碳酸盐岩盖层形成之前。成矿时代为199.2—200Ma。有上、下两个矿带:下矿带和上矿带下部为脉状、网脉状铅锌矿,围岩蚀变和蚀变分带围绕着矿脉发育;上矿带上部为块状银多金属矿层和块状重晶石矿层。温压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发生在中—低温条件下,成矿时内压力较大,成矿流体属以海水为主的混合流体,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活动。温度、压力、硫逸度和氧逸度等条件变化决定了矿化分带和围岩蚀变分带。该矿床具有海底火山喷气-沉积成因,其成矿模式可与日本黑矿类比。  相似文献   

3.
岩浆成因矽卡岩的某些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在矽卡岩型矿床中有两种矽卡岩,一是由渗滤-扩散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另一种是由充填作用形成的脉状矽卡岩。脉状矽卡岩具有以下特点,表明属岩浆成因:1)呈脉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楚截然,在易于交代的大理岩中也一样;2)脉状矽卡岩中可含有类似花岗岩的矿物组合,并可出现伟晶岩囊,有时可见脉状矽卡岩与脉岩过渡;3)存在粗晶矽卡岩矿物的囊状体;4)发育气孔状构造和豆状构造;5)有流动构造;6)自身熔离现象十分普遍;7)在矽卡岩脉中常见由重力分异和挥发组分向上集中而形成的垂直分带现象;8)脉状矽卡岩常与矿浆成因的铁、铜矿体和由富含挥发分的硅浆成因的含钨石英脉相共生或过渡;9)脉状矽卡岩中已发现熔融包裹体。  相似文献   

4.
红海VMS铜锌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的卡拉塔格地区,矿床上部发育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下部为不整合的脉状-网脉状矿体,块状矿体上盘火山岩盖层中也发育少量铜矿化。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矿物交代次序、脉体穿插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类型,精细划分了矿床的蚀变分带和成矿期次。矿床(含盖层)从浅到深依次发育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碳酸盐化、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碳酸盐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块状硫化物矿体、绿泥石-黄铁矿±绢云母化和绿泥石-石英-绢云母化。红海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VMS成矿期、后期热液叠加期和表生期,其中VMS成矿期可细分为黄铁矿阶段、黄铜矿-闪锌矿阶段和重晶石阶段,后期热液叠加期可细分为钠长石化阶段、绿泥石-绿帘石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主矿化期及蚀变特征与典型VMS矿床类似,但同时还表现出许多海底交代作用的特征。后期热液在矿体上盘火山岩中所产生的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石英-黄铜矿-斑铜矿脉、石英-碳酸盐脉等蚀变和矿化,与斑岩矿化系统的青磐岩化类似,表明红海矿床后期可能受到斑岩系统的叠加,矿区具有斑岩铜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Zn-Pb-Cu-Ag矿床,其形成于与岛弧裂陷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末期,产于岛弧裂谷带内的酸性火山岩系中。矿床由下部网脉状矿和上部块状矿组成,具“双层结构”金属分带和蚀变分带特征,矿体与喷气岩-喷气沉积岩密切伴生。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形成特定的矿物共生组合。本文在已往研究基础上,拟就成矿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热演变历史,探讨矿床金属分带、蚀变分带机理和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侯增谦 《矿床地质》1991,10(4):313-324
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Zn-Pb-Cu-Ag矿床,其形成于与岛弧裂陷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末期,产于岛弧裂谷带内的酸性火山岩系中。矿床由下部网脉状矿和上部块状矿组成,具“双层结构”金属分带和蚀变分带特征,矿体与喷气岩-喷气沉积岩密切伴生。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形成特定的矿物共生组合。本文在已往研究基础上,拟就成矿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热演变历史,探讨矿床金属分带、蚀变分带机理和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哈日扎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铜、铅、锌、银复合矿床,为研究该矿床矿化蚀变规律,在总结成矿地质背景和VI矿带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探讨斑岩-热液成矿特征,分析深部找矿远景。研究表明,NW向断层控制的构造破碎带及岩石节理、裂隙是矿区主要储矿构造,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体由浅及深含矿脉逐渐变宽大,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类型主要以银、铅、锌矿石为主。脉状矿底部出现青磐岩化-泥化-硅化蚀变分带,并出现黄铜矿,具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列。利用广域电磁法测量在脉状矿深部1 200~1400 m呈“囊”状低阻体,因此,深部寻找斑岩铜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用微束分析和微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山东金伯利岩中沂蒙矿(系列)、蒙山矿(系列)、桂红石、Zr-REE-Ti氧化物、钛铁矿(富镁)、钙钛矿和亚铁板钛矿的成分、产出特征和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包括:①镁钛铁矿-尖晶石的固溶体分离及伴生的交代作用──沂蒙矿的形成;②蒙山矿的熔融交代作用及其形成的亚铁板钛矿;③斑点、微脉交代充填作用及其形成的柱红石、Zr-REE-Ti氧化物等新矿物相。通过研究,总结了上地幔中与氧化物矿物相关的一些显交代作用的规律,提出了上地幔中不相容元素的显交代作用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这些为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总成分目录和机理作出了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福建霞浦大湾铍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霞浦大湾铍钼矿体主要产于晚侏罗世南园群鹅宅组与赤水组火山碎屑岩接触带附近的裂隙带中,辉钼矿石英脉呈脉状、铍矿体呈似层状分布在脉状辉钼矿体两侧,围岩蚀变具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特征,以中-高温面状蚀变为主,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和裂隙构造关系密切,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铍钼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0.
青海同仁县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欢 《地质与勘探》2010,46(5):872-879
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西段,矿床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为三叠纪南部大洋俯冲的岛弧带。矿区由主矿区和周围几个矿点组成,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三叠统隆务河群和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多金属矿化主要与矿区南部一个多期侵位的复式花岗岩岩体有关。主矿区以钨、铜矽卡岩矿化为主,分布在岩体北西部附近围岩地层中,同时发现在岩体中有裂隙矿化、石英脉型矿化和浸染状矿化几种型式。主矿区具有典型的成矿分带性特征,表现在成矿元素分带、成矿蚀变分带和成矿构造分带。据此建立了矿床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蚀变-流体填图揭示,铜陵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喷流沉积含矿岩系中普遍存在块状硫化物矿床,上部为层状块状硫化物矿层,下部为浸染状、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体,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自下而上矿石具有垂直分带性:硅质矿石、石膏矿石、黄铁矿矿石、黄铁矿-重晶石矿石和菱铁矿.铁质燧石矿石。矿石发育胶状和莓球结构,微细层纹状-马尾丝构造。矿石成分以黄铁矿和菱铁矿为主。矿床发育一套独特的热液气爆角砾岩不规则网脉和相互连通的虫管状.树枝状-姜块状黄铁矿管道系统,矿化形式为弥散式多喷口席状矿化,厚度一般不超过100m。  相似文献   

12.
边家大院矿床成因类型根据目前勘查成果认为是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脉状铅锌银矿床,主要矿化产于砂板岩、闪长岩中。平面上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有斑岩型锡(钼、铜)矿化→隐爆角砾岩型锌(铅、银)矿化→脉状充填型银(铅、锌)矿化;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隐伏的石英斑岩脉(体)是本矿床成矿热源中心,也是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脉状铅锌银矿体受低次序密集裂隙(断裂)带的控制,并与岩脉、岩脉群密切相关,以脉状充填形式产于其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和手段,对尕尔穷铜金矿的矿石组构、矿物成分、成矿温度、成矿期及成矿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成分以氧化物、硫化物及硫盐矿物为主,自然元素矿物、金-银系列互化物次之,发现了自然元素矿物自然铁、自然铋和铜锌合金矿物,工业铋矿物-辉铋矿。矿石具块状、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以结晶结构、交代结构为主。成矿温度以高—中温为主。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为83.2-87.1 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86.87-87.29 Ma。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夕卡岩化、硅化。成矿过程具多期多阶段的特点,其中岩浆期后热液交代作用是主要的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夕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多彩铜铅锌矿床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段青海省南部的治多县,是目前该地区新发现的唯一一个与古特提斯火山作用有关的大型矿床。矿体产于晚三叠世巴塘群火山岩地层中,直接赋矿围岩为英安质凝灰岩。矿区内主要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等蚀变,矿化类型以块状及浸染状铜铅锌矿化和纹层状及星点状铜矿化为主,其次为细脉状铜铅锌矿化等。蚀变矿化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分带性,以白云石-重晶石固结壳为界,下盘依次出现硅化-重晶石化-块状及细脉状矿化带、硅化-黄铁矿化-稠密浸染状矿化带、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稀疏浸染状矿化带、硅化-弱绿泥石化带、绿泥石化带。上盘则多为成矿后中低温蚀变组合,如弱硅化-弱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成矿演化上,矿床经历了3期主要成矿作用:火山沉积-气液矿化期、海底喷流热液矿化期及表生期。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矿化分带及成矿演化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多彩铜铅锌矿床与日本黑矿及同一构造带的"三江"中段川西呷村VMS矿床极为相似,属于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5.
长坡锡多金属矿床原生带状分布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自下而上呈似层状→细(网)脉状、裂隙脉状。矿石组合类型在三层矿体中明显不同,矿石中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分带明显;蚀变受岩体控制呈水平分带,容矿构造与矿体对应由下而上为层间(面)破碎带→细裂隙带→张裂隙带的“三层楼”式。其成矿机制与地壳扩张形成深大断裂及挤压应力形成的逆掩断层和层间裂隙等构造因素密不可分。泥盆系地层的岩性特征和物质成分及岩浆活动的叠加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和良好的地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东坪钨矿床是近年在赣北地区新发现的首个超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幕阜山地区东坪-香炉山钨矿找矿远景区东部。矿床赋矿层位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安乐林组浅变质岩系,北东向断裂及其两侧的次级裂隙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容矿构造,隐伏的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成矿岩体,与区内钨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石英脉状硅化;两个矿带的钨矿体均产于成矿岩体外接触带,呈现了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典型的"五层楼"分带特征,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黑钨矿矿石;明确了构造和岩浆岩等主要控矿因素;总结出地表微细裂隙云英岩化-黄铁矿化蚀变带、含硫化物石英细脉带、石英脉、重砂及地球化学异常为区内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华南钨矿在产量和储量上均居世界首位,其中以脉状钨矿床分布最广,储量最大。对脉钨矿床的研究也最深入,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就总结出了脉钨矿床垂向“五层楼”式形态分带模式,即从上到下分为五个带:线脉带→细脉带→薄脉带→大脉带→消失带。据此规律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实践中也发现,线脉带深部不一定都有矿。为了解决线脉带深部含矿性评价及寻找  相似文献   

18.
张吉宽 《黄金地质》2000,6(3):70-76
经过对4个金矿区带的系统调查研究。发现脉状热液金矿由早而晚具有磁黄铁矿-石英、黄铁矿-毒砂,黄铁矿-石英大脉、金-脉状黄铁矿、金银-多金属硫化物、金银-碲化物,黄铁矿-石英-碳酸盐7个阶段,矿床之间的差异只是成矿阶段系列发育的完整程度和成矿阶段发育的强度不同。在矿床、矿带和矿田范围内,都具有由上而下,由早而晚的金矿化垂向相对分带,Au,Cu,Zn,Pb,Ag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箭猪坡矿床是丹池成矿带上以锑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床。近年通过老矿山找矿勘查项目,首次发现了石英脉型锡矿体,锡以锡石为主。通过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矿石稀土元素、氢氧同位素及硫同位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成因。通过与大厂锡矿田垂向分带的对比,推测箭猪坡矿床浅部所揭露的脉状铅锌锑矿体及钻孔中揭露的石英脉型锡矿体,仅相当于大厂矿田上部脉状矿[中低温脉状(锡石)硫化物矿床矿带],中深部的中高温—高温矿带、隐伏花岗岩体尚未揭露,箭猪坡矿床找矿空间宽,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20.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赋矿的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的代表之一。针对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不清的现状,基于矿区内1884 m、1944 m、2004 m、2064 m中段1∶200矿化-蚀变岩相学填图,精细解剖了蚀变类型、强度及蚀变岩组构,总结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元素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揭示了不同矿化蚀变带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从铅锌矿体中心向赋矿围岩的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中等硅化+白云石化角砾状铅锌矿石相带(Ⅰ带)→中等硅化+白云石化网脉状铅锌矿化相带(Ⅱ带)→强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细脉至星点状黄铁矿化相带(Ⅲ带)→方解石化+炭质+黄铁矿化相带(Ⅳ带)。基于成矿元素、特征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矿化指示元素在不同蚀变带中依次具有Pb-Zn-Cd→Pb-Zn-Ag-Cu(Sb)→Ag-Cu-As-Sb→As-Sb的水平分带规律,总结了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该矿床深部找矿勘查和同类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