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研究区古河道成因、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电测深法结合水文地质钻探对区内古河道进行勘探。电测深曲线及其一维反演表明,古河道呈现相对高阻特征,平均厚度23 m。从电阻率这一综合电性参数的角度分析了探测范围内古河道的空间分布特点:整体呈河流相沉积,岩性以细砂、中粗砂和砂砾石为主。电阻率图像反映的古河道空间特征与钻孔资料揭露的古河道特性基本一致。本次勘探工作重建了研究区第四系地质剖面,为后期古河道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激发极化方法在岩溶区找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常规直流电法相比,激发极化方法,具有多参数的显著特点,利用ρs、η、J、D等参数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判别岩溶连通性解决岩溶区找水问题.并运用实例加以说明,提高岩溶区找水的物探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湖南郴州万华岩景区上游岩溶古河道的存在性,丰富景区岩溶洞穴科普知识以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索性地应用高精度磁法、高密度电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EH4)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景区上游进行了探测研究,其结果发现几处磁、电异常部位,并结合区内岩溶垮塌地貌形态、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及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认为景区上游存在岩溶古河道,同时确定出岩溶古河道的剖面位置及平面走向。整个研究思路表明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岩溶古河道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梅花乡ρs平面图在物探推断的NE向与NW向构造复合区内的异常特征为ρs变化率大,形成变化率异常区。梅花乡岩溶发育具极不均匀性,深部的强岩溶发育段含丰富地下水,但ρs断面图的异常特征不能显示强岩溶发育段,而二次导数断面图Ds负极值区与高密度电法ρs断面图中ρs变化率异常区与强岩溶发育段密切相关。综合分析激发极化ηs曲线、偏离度R曲线、半衰时Ts曲线的异常特征,可以提高岩溶富水性的准确度。分析钻探资料可知:ρs变化率异常区即是富水地段;强岩溶发育段深度与Ds负极值区或高密度电法ρs变化率异常区推断的深度较为吻合;对应含水破碎段ηs>1%,而由偏离度极小值或半衰时极大值推断的深度与主要含水层的深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预测沁水盆地西缘某矿区煤层古河道冲刷带,开展了地震波数值正演模拟,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波阻抗反演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手段,研究了煤层古河道冲刷带分布的特征。后期钻孔验证表明,利用地震资料预测煤层古河道冲刷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王培建 《铀矿地质》2021,(1):96-104
磁矢量三维反演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磁反演技术,能三维显示地下不同磁性体的空间展布,国外在磁性矿产勘查方面应用效果明显,开展该方法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可为寻找隐伏铀矿提供方法技术参考。文章简要介绍了磁矢量三维反演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选择龙首山铀成矿带中段新水井-芨岭地区的航磁数据分析其在碱交代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并利用二连盆地锡林浩特地区的航磁数据探索其在古河道型铀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将该技术应用于深部铀矿勘查的前景。结果表明:在碱交代型铀矿勘查中,磁反演结果可以较好地定位深部岩性界面这一有利找铀环境的空间位置;在古河道型铀矿勘查中,磁反演可以分辨出局部隆坳格局,缩小寻找深部古河道发育有利地段的范围。磁矢量三维反演可为寻找深部有利铀成矿环境提供地球物理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氧化程度较深的(铅)锌矿体,由于矿石结构、物性发生较大变化,激电效应大为减弱,常规激电中梯无ηs异常,sρ虽有异常反映,但由于中梯装置取得的sρ值精度较差,往往不能满足推断解释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缅甸卡拉沃锌矿区找矿方法试验研究,总结出使用偶极剖面法-对称四极电剖面-电测深等综合电阻率方法确定矿体(脉)位置及空间分布形态,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包含TE和TM极化模式信息。在二维地层结构条件下,这两种极化模式获得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相互关系与地下电性结构有关。当低阻体或断裂等地质构造存在时,两种曲线存在明显的组合规律。在探测深大断裂工作中,综合利用两种模式的视电阻率曲线及其组合规律信息,可以排除浅部低阻体的影响,确定隐伏断裂的位置。本文研究了浅部低阻体和断裂地层结构模型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将其用于深大断裂处的实测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解释,地质效果较好。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说明利用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的特征可以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解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视电阻率结合转换相位数据对频率测深近于远区资料进行 Bostick 反演,并在 PC-1500机上实现。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速度快、计算方便,可在野外及时处理实测资料,并能绘出ρ(H)-H 曲线图,结合所给参数及转换相位曲线的变化规律自动判层,解释结果可作为直观的定性或半定量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平层状介质的直流电阻率测深理论早在二十年代就已建立,但直到六十年代出版的量板仍以二、三层曲线为主.多层曲线只能借助三层或二层量板再加辅助量板图解来进行解释,方法繁琐,使用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六十年代后期,国外开始利用电子计算机解释电测深实测结果.国内只是在1976年以后才予以注意.有些单位也取得了一些结果.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用最优化方法对输入的实测曲线进行反演自动解释,要求实测曲线误差小、圆滑、利用前支能外推ρ_1,用后支能估计ρ_N.然而实测曲线往往不易达到这些要求.如果对曲线作过份的人为处理,又必然混入较大的误差信息,影响解释的正确性.本文介绍正演解释方法原理、编制程序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HDY-402型三频补偿式航电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获得的实测数据,通过反演计算,将实测的航空电磁场数据转换成反映地下地质体的视电阻率(ρs),根据ρs值的差异及分布趋势,以1:200000地质图为先验条件,对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进行了岩性构造填图,显示了该技术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晓红 《安徽地质》2013,(4):295-298
在分析固有光学参数和表观光学参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提高悬浮物浓度的反演精度的算法。本文算法细化单位散射系数曲线的斜率s’值,并将bbp(λ)×bρ(λ)视为一个一定数值范围内的变量,其中b’bp(λ)为波长A处的悬浮物后向散射概率,bρ(λ)为悬浮物的单位散射系数。以太湖为实验区,进行了水体野外实测,获得了遥感反射率、吸收散射系数、后向散射系数、悬浮物浓度等必要参数。利用本文改进算法反演悬浮物浓度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22.58%,均方根误差为13.12mg/L,均小于已有研究中将涉及的相关参数看做单一定值时,取得的平均绝对误差(44.78%)和均方根误差(31.57mg/L)。  相似文献   

13.
野外最常见的脉状地质体几何参数(长、宽、延深、倾角、走向等)多,其ρ_s或η_s的理论公式复杂,至今还没有导出求深度的理论公式.根据模型实验资料,我们总结出利用中梯装置测得的ρ_s曲线来确定高阻岩(矿)脉上顶深度h的实验公式,对公式的应用作了讨论,并将它推广应用于中梯装置η_s曲线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该课题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物探所承担的煤炭科学基金项目。针对电磁频率测深ρ_ω视电阻率曲线因受地表电性不均匀体的影响,使ρ_ω曲线产生上下平移的“静态偏移”现象,严重影响频率测深成果的地质解释,提出利用转换相位参数进行“静态偏移”校正的方法,使频率测深资料反演解释更趋合理。该法相位曲线直接由视电阻率曲线转换而来,也可实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识别巴彦浩特盆地火成岩,首先利用高精度重磁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初步确定火成岩的平面位置和深度,然后利用钻遇火成岩的已知测井资料,建立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在地震剖面上标定出火成岩并分析其波组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火成岩的精细识别.研究表明,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是提高反演解释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下荆江河段古河道演变过程及特征,利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历史地形图、1954年航片、1968年美国KH-4B军事卫星影像及2016年国产GF-1卫星影像,结合古籍资料,全面分析了下荆江古河道的演变特征并反演了其明万历年以来400多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下荆江河段的古河道横向摆动频繁,受河道坚硬岸坡和人工护岸工程约束,空间上为20~32 km的古河道平面摆动带,形态上分为沿主泓线侧向渐变式摆动和河道突变迁徙两种古河道类型,它们是反演下荆江河段古河道的定位依据.历史上,下荆江塑造经历了漫流、支汊分流、单一顺直河道形成和曲流演化发展等复杂过程.明弘治年间,曲流主要出现在监利-城陵矶段,石首至监利段仅微弯;明末清初,东港湖弯道和濠河弯道均自然裁弯取直,下荆江蜿蜒型河道已全面上溯到石首境内,并形成了一系列河曲弯;19世纪中叶,下荆江的河曲发展突出表现在横向移动、河曲颈变窄、凹岸环流侵蚀后退、凸岸堆积淤高推进等特点.此后,下荆江没有出现大的变迁.下荆江河段近代河弯的演变模式有凸岸淤积推进、凹岸崩坍后退型,凸岸撇弯切滩、弯顶消减型和心滩漂移并岸、凹岸串沟过流型.河流的本身作用是其演变的主要原因,但人工修建大堤与大规模围垸是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讨论了强化垂直聚焦测深法(简称聚焦测深法)的视电阻宰表达式,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代换该法的简单装置及其观测方案。其次,详细分析了利用线性滤波法计算的聚焦测深法ρs理论曲线,指出了似增层性质及多种因素对ρs曲线的形状和特征点极距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聚焦测深法在地质效能上不具有定勘探深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电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积分值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则制 《物探与化探》1989,13(4):312-314
在电测深区域调查工作中,为能充分利用资料,解决更多的地质问题,本文提出由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积分值(以下简称ρs积分值)这个概念。认为ρs积分值与ρs值具有相似的电性意义,可同ρs值一样进行定性解释。同时,还可用ρs积分值计算涌水量,编制区域涌水量分布图等,用于评价区域性水  相似文献   

19.
通常都采用电阻率测深法进行工程的无损检测和堤坝隐患的探测。尽管探测对象介质电性较均匀,但一般埋深都不大,所以探测时电极距也不大,观测到的ρs曲线也很短,无法运用量板法或计算机反演来保证解释的精度。电测深反射系数(K)  相似文献   

20.
Belfer  I 《物探化探译丛》1997,(A02):6-10
采用了综合方法,包括相关反演,层析成像和异质同形成象,以确定地下上部不均匀体的位置。此方法既利用折射波,也利用绕射波。折射波可以作为在放炮记录上的初至波被观测出来,在相关反演中利用折射的走时,以编制低频率度-深度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