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物有效硒是评价土壤中硒对植物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缺少测试土壤有效硒的国家标准方法。本文采用了10种不同的化学浸提剂对土壤有效硒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各浸提剂浸提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NaOH(10.57%)> SOL-Se+EX-Se(8.10%)> AB-DTPA(6.79%)> NaHCO3(4.99%)> K2SO4(4.57%)> KH2PO4-K2HPO4(4.33%)> KH2PO4(3.05%)> SOL-Se(2.28%)> EDTA(1.40%)> NH4F-HCl(1.22%),其中KH2PO4、NaHCO3、SOL-Se、KH2PO4-K2HPO4...  相似文献   

2.
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自然硒和硒的系列矿物.硒矿物有自然硒、方硒铜矿、硒铜蓝、水硒铁石、硒银矿和难以定名的Fe-Se矿物,含硒矿物有含硒黄铁矿和含硒黄铜矿.自然硒分布广泛,成因上可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石煤"燃烧型.自然硒与方硒铜矿的矿物组合在高炭质泥岩中比较发育,而与硒铜蓝和方硒铜矿的矿物组合主要分布在紧邻断层面的炭质硅质岩中,水硒铁石及未确定的Fe-Se矿物主要见于富硒炭质页岩露头、废弃"石煤"堆和石窑的废渣堆.自然硒、水硒铁石和铜硒矿物的大量发育,表明不同氧化还原条件对硒的表生迁移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壤与农作物中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硒含量水平普遍较低,且空间分布不均,仅局部达到足硒水平.硒元素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且与有机碳、Al2O3、TFe2O3、Mn、P等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有机碳、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对硒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区土壤呈碱性至强碱性,富硒农作物并不严格产出在富硒土壤中.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要综合考虑土壤硒含量、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农作物硒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地理景观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壤与农作物中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硒含量水平普遍较低,且空间分布不均,仅局部达到足硒水平.硒元素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且与有机碳、Al2O3、TFe2O3、Mn、P等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有机碳、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对硒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区土壤呈碱性至强碱性,富硒农作物并不严格产出在富硒土壤中.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要综合考虑土壤硒含量、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农作物硒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地理景观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江西于都砂岩、泥岩成土母岩地质背景区,采集分析了61组水稻、花生样及其根系土样品,结果发现:水稻硒平均含量为0.062 μg/g,水稻根系土硒平均含量为0.39 μg/g;花生硒平均含量为0.051 μg/g,花生根系土硒平均含量为0.44 μg/g。此外,水稻和花生的富硒率分别为30.00%和16.10%,对应根系土硒含量超过0.4 μg/g的样品占36.07%。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土硒含量与TFe2O3、MnO、TOC、S、烧失量、N、CaO、MgO、Na2O含量呈正相关,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农作物硒含量与土壤总硒、有效硒、TOC、铁锰氧化物、钙镁氧化物、硫含量呈正相关,据此建立了富硒农作物的地球化学适生模型。研究表明,在成土母质为砂岩、泥岩的地质背景下,开发富硒农产品不仅要依据土壤总硒含量,还需考虑土壤有效硒、TOC、铁锰氧化物、钙镁氧化物、硫含量等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含NaCl和Na2SO4双组分盐渍土的水盐相变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渍土相变温度是判断土体中水分冻结与融化、盐分结晶与溶解的重要参数。不同盐分含量相变温度的差异,给盐渍土在降温过程中的水盐迁移过程及变形规律的模拟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通过降温试验,研究了降温过程中氯盐和硫酸盐综合作用盐渍土中水盐相变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盐量相同时,盐结晶温度随NaCl和Na2SO4比例的不同而不同。随NaCl的加入,在Na+同离子效应的影响下,Na2SO4更容易结晶,但土体的冰和芒硝共晶点温度下降,使得冰含量显著减少,从而降低了孔隙溶液中固相的产生比例,起到抑制Na2SO4盐渍土盐冻胀变形的作用。当土中只含Na2SO4盐时,随Na2SO4浓度的增加,冰和芒硝共晶点的温度先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二次相变前冰盐的累积量是导致冰和芒硝共晶点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盐渍土三相共晶点温度随NaCl含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随着NaCl的加入,在发生三相共晶前,孔隙溶液发生相变的固相含量减少,从而使孔隙结构对三相共晶点的影响减小。此外,含有NaCl与Na2SO4双组分的盐渍土,水分和盐分可能以单固相、双固相以及三固相状态析出。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盐渍土的相变规律及物理性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霞石正长岩烧结反应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霞石正长岩是一种富含K2O、Al2O3、SiO2的矿产资源。在综合分析云南个旧白云山霞石正长岩物相组成的基础上,对以Na2CO3为助剂中温分解霞石正长岩中的铝硅酸盐矿物,提取碳酸钾和氧化铝的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根据热力学理论计算以Na2CO3为助剂,主要烧结产物为NaAlSiO4、KAlSiO4、Na2SiO3时的反应温度,结果表明理论上反应在800 K(527 ℃)左右开始发生。通过烧结反应实验,得到优化反应温度为800~850 ℃,霞石正长岩的分解率达95%以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烧结产物的主要物相为NaAlSiO4、KAlSiO4和Na2SiO3,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烧结产物的硫酸酸浸实验表明,硅铝分离效果良好,SiO2、Al2O3、K2O三者的提取率分别高达91.4%、92.2%、92.5%。与前苏联的石灰石烧结法相比,本工艺具有低能耗、低物耗和生产过程清洁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高压密闭罐溶样-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浓HNO3 HF混合液和浓HNO3液分别在高压密闭罐中消解土壤、沉积物、岩石和植物样品,6 mol/L HCL加热还原样品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的硒.使用该法对土壤标准参考物质GSS-4、GSS-5、GSS-6、GSS-7和植物标准GSV-1、GSV-3进行了分析,硒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一致.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在98.0%~101.4%,平均为99.8%.实测样品中的硒与中子活化分析(NAA)和氢化物-多接受杯质谱计(HG-MC-ICP- MS)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法平行样的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提高了硒分析的准确度和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9.
高硒环境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恩施富硒碳质岩和土壤样品中硒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硒连续化学提取的改进方案。化学操作上定义为7个连续步骤:水溶态(MQ水提取)、可交换态(0.1 mol/L的K2HPO4 KH2PO4,pH=7.0)、有机结合态(0.1 mol/L NaOH)、元素态(1 mol/L Na2SO3溶液)、酸溶性提取态(15%CH3CO2H溶液)、硫化物/硒化物态(1 mol/L CrCl2 HCl溶液)和残渣态硒(HNO3 HF H2O2混合消化液)。使用HG-AFS法检测了各结合态中的硒形态和总硒,上述流程提取硒加和与总硒间显著一致,平均回收率为99.2%,符合平行样品间变异系数低于10%的精度要求。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准确地揭示富硒地质样品中硒的形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盐渍土与盐溶液冻结温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刚  邴慧  卜东升 《冰川冻土》2019,41(3):615-628
通过不同降温方式的冻结温度试验,明确了降温速率对土体冻结温度的影响,并采用快速降温方法,测定了不同含水率的三种天然氯(亚)盐渍土和黄土的冻结温度,以及不同浓度Na2SO4、NaCl溶液和由溶液配制的黄土的过冷温度和冻结温度,分析了降温速率、含水率、含盐量、盐类对土和溶液相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降温得到的冻结温度值比缓慢降温得到的值偏低。当含水率低于盐渍土的塑限含水率时,水分是冻结温度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含水率大于土的塑限含水率时,天然盐渍土的含盐量对土的冻结温度起控制作用,Na2SO4含量控制含盐土的第一次相变,NaCl含量控制含盐土在低温下的第二次相变;低含盐量黄土含水率低于塑限含水率时,冻结温度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但当含水率高于饱和含水率时,冻结温度随含水率变化不大。含Na2SO4的土和溶液的过冷温度变化规律与冻结温度变化规律类似,且其温度差值较小,通过Na2SO4溶液的冻结温度试验,可近似得到同浓度下含水率为16%只含Na2SO4黄土的冻结温度。  相似文献   

11.
Sulfate fluids are common fluids in nature, and their salinity studies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ore-forming fluids,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ore-forming element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posit types.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olubility of Na2SO4 and K2SO4 in hydrothermal fluids, however most of the literature reported experimental data were under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or the water supercritical region. A few data have been reported for the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region. Thermodynamic model is a useful method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hydrothermal geofluids, especially for mineral solubility. Pitzer interaction model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odel to calculate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hydrothermal fluids, but few work have ever been carried out to calculate the solubility of sulfate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ith Pitzer specific interaction model, using the literature reported density data of Na2SO4 and K2SO4 solution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pressure effect on Pitzer activity coefficient of sulfate and the standard partial molar volume change during sulfate dissolution process were evaluated and related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he standard partial molar volumes of Na2SO4 and K2SO4 calculated with these parameters agreed well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in the literature under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a thermodynamic model for Na2SO4 and K2SO4 solubility calculation with temperature up to 250 ℃ and pressure up to 40 MPa was developed. The model gave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solubility data. With this model, Na2SO4 and K2SO4 solubility was calculated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pressur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both the average activity coefficient and solubility product of Na2SO4 and K2SO4, but the solubility of Na2SO4 and K2SO4 decreased with pressure due to the larger change of the average activity coefficient with pressure. And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degree of such reduction became larger. The results herein can 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the compositional analysis of sulfate fluid inclusions.  相似文献   

12.
湖北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硒在渔塘坝富硒碳质岩层及其附近的土壤、废弃“石煤”堆中广泛发育。渔塘坝自然硒的空间分布与富硒碳质岩层密切相关,其纵向分布整体与富硒碳质岩层的走向一致,局部地段呈片状或环带状;横向上沿着富硒碳质岩层的倾向方向,从二叠纪茅口组的碳质硅质岩层到吴家坪组的碳质页岩层,自然硒的发现由易到难。渔塘坝当前的地质环境有利于自然硒的形成和保存,且一旦在表生环境形成后将会在特殊的地段发生次生富集。但是,自然硒形成的地质环境一旦被人类活动打破,暴露于地表的自然硒也能够发生迅速的氧化而再次迁移,进入河流和当地居民的食物链系统。因此,渔塘坝及恩施地区广泛分布的富硒碳质岩层为硒中毒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当荒地开垦或开挖“石煤”等人类活动为自然硒的氧化和迁移提供充分条件时,硒中毒的发生仍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调查及室内含水量和易溶盐分析试验开展了黄土边坡盐蚀剥落病害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盐蚀剥落病害按剥落形态可分为条带状、片块状及凹腔状盐蚀剥落;按地层岩性可分为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古土壤层及人工夯实黄土盐蚀剥落。试样含水量随着距边坡表层垂直深度增加而增大,含盐量随着距边坡表层垂直深度增加迅速降低且很快趋于稳定;阴离子CO32-和HCO3-含量随距边坡表层垂直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Cl-和SO42-含量随距边坡表层垂直深度增加迅速减小且很快趋于稳定;阳离子K+、Mg2+、Ca2+含量随距边坡表层垂直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Na+随距边坡表层垂直深度增加迅速减小且趋于稳定;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边坡表层易溶盐主要成分为Na2SO4和NaCl。边坡表层富集易溶盐Na2SO4和NaCl,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反复溶解和结晶作用是黄土边坡盐蚀剥落病害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陕南石煤储量大、分布广,开采和利用历史久远,因富含Se等微量元素而备受关注。为了研究陕南石煤中的元素对其分布区水中元素含量和富集程度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理,共采集并分析了岚皋县北部佐龙镇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石煤出露区和开采区的天然水样35个。研究结果表明:石煤分布区的水质大部分较好,参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卫生标准(WHO)可知适于饮用的水样占总水样的62.86%。其中以Se含量高为特征,有11个水样中的Se达到中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2018)规定的含量标准(10~50μg/L)。水样pH值为6.72~8.34,呈近中性或弱碱性;所有样品均为淡水,溶解性总固体平均值为39.22 mg/L;水化学类型主要以Ca-HCO3和Ca·Mg-HCO3为主;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水中Se主要来源于石煤风化以及水-石煤相互作用导致的元素溶出,富硒石煤是当地水中Se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认识淄博市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探讨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元素在颗粒物中的分布与分配特征,对颗粒物中元素的来源进行分析。于2015年冬季和夏季期间分别布设45个和16个采样点采集悬浮颗粒物(TSP)、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颗粒物和18种元素(或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物中冬季TSP、PM10及PM2.5的质量浓度均值高于夏季;PM10和PM2.5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其中冬季PM2.5质量浓度是标准限值的1.96倍。2)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差别显著,As、Cd、Cr、Cu、Ni、Pb、Zn等多数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PM2.5中,且PM2.5约占PM10的65%(冬季)和73%(夏季)。3)颗粒物PM2.5中Al2O3、CaO、Fe2O3、K2O、MgO等氧化物主要受土壤扬尘控制;As、Cd、Hg、Pb、Se、Zn等元素主要源于人为污染;Se的富集因子最高,反映了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煤;Co、Cu、Ni、Na2O受土壤扬尘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而Cr具有混合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冻土单轴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蔡正银  吴志强  黄英豪  侯伟 《冰川冻土》2015,37(4):1002-1008
新疆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咸寒区, 渠基土在冬季的冻结引起了输水渠道衬砌的破坏. 为了解冻结状态下渠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在常应变率条件下对新疆北疆季节性冻土区的含硫酸钠渠基土进行了多种条件下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结果表明: 单轴抗压强度随温度的降低线性增加; 单轴抗压强度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 与氯化钠盐渍土不同, 硫酸盐渍土的单轴抗压强度随着硫酸钠含量的升高而增大, 并且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王美华 《现代地质》2022,36(3):941-952
为系统研究石煤矿山周边耕地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浙江省常山县辉埠石煤矿山周边耕地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144件、农产品甘蔗样20件、土壤垂向剖面土壤样6件、岩石样5件和地表水样3件。通过样品Se、有机质、As、Cd、Cu、Pb、Zn、Ni、Hg、Cr等元素含量指标测定和统计,探究了该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区内表层土壤硒含量主要集中于0.47~1.34 mg/kg之间,平均含量0.87 mg/kg,远高于浙江省平均值,且硒含量高值区与辉埠石煤矿的走向一致;硒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89.58%的土壤样品和65%的甘蔗样品达到富硒标准,但存在土壤和农产品Cd等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生态风险。土壤硒含量均值在寒武系下统荷塘组最高(1.31 mg/kg),奥陶系中—下统最低(0.64 mg/kg);旱地硒均值略高于水田,但差异不显著(p>0.05);硒含量均值高低变化为粗骨土>石灰岩土>水稻土>红壤。研究认为,土壤硒含量受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和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含石煤层黑色岩系和碳酸盐岩等富硒地层是形成富硒土壤的主要因素,小部分与矿山开采等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六盘山地区是研究华北板块西部大地构造背景的关键区域。在研究区内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采集了20件样品,应用全岩分析和ICP-MS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主、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做出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样品中Al2O3/SiO2值介于0.17~0.31之间,平均值为0.25;K2O/Na2O值介于0.77~73.77之间,平均值为9.78;Al2O3 /(Na2O+CaO)值介于0.49~96.00之间,平均值为15.68。上述含量和比值与样品成分成熟度、元素迁移、热液流体影响和风化程度有关。部分元素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物源及环境的变化。稀土元素值总和(ΣREE)变化较大(132.16~394.47μg·g-1),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UCC)极为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等特征。结合UCC标准化曲线、La/Yb值、GdN/YbN值、La/Th值和Hf含量,认为直罗组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岩石,混杂了少量古老沉积岩和基性岩或者特殊矿物,且后太古界地层提供主要物源。微量元素构造背景判别图揭示研究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的物源区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物源可能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和A-CN-K图反映源岩经历了较强的风化作用,但不同区域之间的风化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