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7月3日下午,别林斯高晋站(俄罗斯站)站长来到长城站,请求长城站组织人员沿长城湾寻找捷克站两名失踪队员的踪迹。我猛然想起,4月中旬,捷克站那位瘦高个小伙子为了寻找他的同伴“大胡子”曾来过长城站,他从高频电话中得知“大胡子”在贝宗王站(韩国站),如果天气好将从贝站返回,才放心地走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他们。根据俄站了解的情况,其后他们又去过巴西站、韩国站。5月14日他们划着小船离开韩国站之后,整个乔治王岛上就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2.
王自馨 《海洋世界》2005,(10):41-44
饮恨雷岛经历了昨晚长城海湾的风雪之夜,奥立格虽疲惫之极,却因出艇搜救未果而久不能眠。清晨7点51分,他突然接到韩国站呼叫,通报长城站在沙坝一带海岸发现遇险小艇物品,并请求加强对阿德雷岛一线继续搜寻。于是他分析了韩国人员在昨夜恶劣暴风雪中翻艇落水可能的过程,很快设想了自己下一步营救计划。8点30分,一辆改装的苏式装甲运兵车,装载着一支由俄罗斯队员为主的7人搜救队,急速向阿德雷  相似文献   

3.
杨威 《海洋世界》2006,(9):36-41
“雪龙”船上过大年之一——年前的“雪龙”船上最热闹由于各自承担的考察任务不同,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44名队员在监守的4个岗位开展工作。25名队员在长城站,11名队员在南极上货糊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剩下大部分队员分散在中山站和“雪龙”船上。也就是说,在风雪南极,22次考察  相似文献   

4.
临危授命中韩两国原本在地域政治和民族文化上,素有历史渊源。自建站以来,世宗王站一直与长城站还有俄罗斯站的关系十分密切,走动很是频繁。我不由得想起曾发生在中、韩、俄三站之间的一段“三国演义”故事。那是2年前第18次队期间,韩国站站长郑豪诚,热情好客,多次同时邀请中国长城站站长董利和俄罗斯站站长奥立格做客世宗王站。我作为董站长的顾问兼翻译,陪同前往。  相似文献   

5.
到长城站的第一个月,感觉还是挺新鲜的。每位队员都有自己负责的一块工作或科研项目,站长有时会召集全体队员一起完成一些集体任务,像厨房大扫除、站区捡垃圾等。晚饭后除了值夜班的队员,其他人就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了。我们一般在站区周边走一走,大伙称之为饭后“遛弯儿”。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举行了落成典礼,会上宣读了国务院的贺电,当天晚上国家副主席乌兰夫还亲自打电话向全体南极考察队员表示热烈祝贺.长城站原计划为夏季考察站,但因该站现已具备了越冬条件,便决定将它从夏季考察站改为常年越冬站.建站从1985年1月开始,仅用了45天时间便胜利建成,建站速度  相似文献   

7.
思源 《海洋世界》2008,(10):20-23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的建设参考了我国已有的长城站、中山站的建设,特别增加了中继站。因此,建设内容包括:生活区、科研区、后勤区、冰芯钻探区、应急保障区、中继站、站区工程作业和运输专用机械交通设备等。南极内陆站的建设规模主要根据科考队员的人数、科考内容及特殊的建设方式(主要是集装箱式建筑)确定的,总建筑面积556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中说:“长城站根本不在南极”。读者纷纷询问:“长城”站不在南极怎叫“南极考察站?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读者:  相似文献   

9.
南极长城站大风天气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澳大利亚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南太平洋天气实况分析图,分析了长城站2005年12月~2006年11月的大风天气。分析认为:长城站的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4~10月;气旋是造成长城站大风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存在“单一气旋型”、“北高南低型”、“南高北低型”、“东高西低型”和“西高东南低型”五种大风类型,其主要风向分别是NW/SE,WSW-WNW,ENE-SE,NW-N和SW-WSW,最后给出了长城站冬、夏季节大风天气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们来到了另一个大厅,大厅被一堵玻璃大墙严严实实地挡住。张博士说,里面是特别实验室,是严格限制出入的禁地。张博士无奈地说道:“很抱歉,里面是敏感区,咱们是进不去了,不过我们可以看图像资料和照片。”张博士把我领进了资料室,落座后,张博士说:“咱们先看看国内克隆技术的发展概况。”画面上出现  相似文献   

11.
张林 《海洋预报》1993,10(2):40-50
本文以中国第六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站观测到的气象资料与历史资料对照分析,介绍了长城站的天气特征,如气旋的来源、移动规律,海雾的特点,降水情况,特别是夏季的降水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1990年长城站的天气状况。 总结了长城站气压、风、气温、云、日照、降水及蒸发等项目的观测工作。对关城站的天气预报工作也作了总结,特别是极地气旋的预报和各天气要素的预报方法。并以1990年1月16日营救遇暴风雪的考察队员预报为实例,介绍了一次成功的预报。  相似文献   

12.
忍禁不笑     
恩怨分明一位律师在临终前把一张写有:“感谢您的最后送行,咱们的仇怨总算了结了。”的纸条交给夫人: “一定要把它贴在我的棺木上。”“你与所有的人都有仇怨吗?”律师: “不,只是眼中没有泪水的人才能看到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极科考站附近气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听  魏立新  李珵 《海洋学报》2017,39(5):44-60
本文基于欧洲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采用雷丁大学的气旋自动识别与追踪算法,建立了1979-2013年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以及泰山站划定的统计区域内气旋数据集。基于这套数据,分析了3个站区附近气旋的气候特征,包括:气旋数量、空间分布、强度、加深率等,并研究了达到爆发性发展的气旋的时空特征。分析表明,长城站以及中山站气旋数量均有增加趋势,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泰山站气旋数量的减少趋势达到显著性水平。3个站区的气旋统计表明,长城站统计区域内气旋活动最频繁,且爆发性气旋活动相对较多;中山站、长城站气旋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具有季节变化,气旋数量夏季较其他3个季节偏少、偏弱;泰山站气旋活动最少,并且大部分影响到该站的气旋都处于消亡阶段,气旋的强度较弱,故气旋活动对该站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4.
中韩两国原本在地域政治和民族文化上,素有历史渊源。自建站以来,世宗王站一直与长城站还有俄罗斯站的关系十分密切,走动很是频繁。  相似文献   

15.
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考察支撑平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在南极建有长城和中山两站。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经1986年、1992年和1996年的几次较大扩建后,目前站区总建筑面积约3400m^2余。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站区总建筑面积约2700m^2余。两站建筑设施主要包括:生活栋、科研栋、通信栋、气象栋、发电栋、车库、综合库、食品冷冻、冷藏库等。为了保障考察站的正常运行,两站除配备了供电、供水、取暖、通信等系统外,还建有油料储备供应系统、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水陆交通运输工具和工程机械等。长城站已运转了20年,中山站也已运转了15年,为了能满足我国南极考察事业发展的需要,计划在“十五”期间对南极两站进行逐步实施改建和增建部分建筑和考察设施。  相似文献   

16.
海洋安全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工程的发展,海难事故频发,为了提高我国的海上搜救(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MSAR)成功率,借助决策支持方法和系统展开搜救行动十分必要.在对海上搜寻理论方法与搜救决策支持系统的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首先通过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极地考察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极地考察20年来先后在极地建成“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成为我国开展极地多学科考察研究的现场基地,科学考察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在成绩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在支撑,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世界各国极地考察实践证明,后勤保障在现代极地考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极地考察就是展示后勤保障能力。中国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极地考察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极地的储运能力、生存能力、环保能力、应急能力、信息能力和维护能力。已在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这个大系统中,把不同的业务领域分解为多个单元,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第四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越冬队极地海洋气象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文义 《海洋预报》1993,10(2):24-32
本文介绍了中国第四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站进行气象考察期间,从获得的每日四次现场气象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了1988年长城站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特点。 利用长城站现场气象观测资料及接收到的地面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开展了对长城站地区天气预报工作。并总结了影响长城站地区天气系统和出现的天气及影响长城站地区的气旋路径。对今后有关人员作好站区天气预报和科学考察工作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下旬,终于要出发去南极了,这时距离冬训已经过了9个月了。这一年“雪龙”船只去中山站,不去长城站,于11月18日启航了,所以我们要坐飞机过去。是的,长城站那时已经通飞机了,但从智利到南极这一段,是要坐智利空军的飞机。  相似文献   

20.
一、任务和条件 1989~1990年度的第六次南极考察工作是围绕一船两站进行的。任务规定极地号船载人和物资由青岛港出发,横越太平洋至智利瓦尔帕来索港,再沿智利内水道南下,穿越德雷克海峡到达长城站;在那里完成长城站补给和局部地区调查任务后,直驶中山站,卸下最后一批建站物资;然后返航,经澳大利亚西部海域、南海、东海和黄海,再回到青岛港。诚然,极地号船去长城站和中山站均不是首次,从我国出发去长城站已有两个航次的经验,而径直去中山站则是第五次南极考察的任务,它基本上围着澳大利亚东、西海岸转了一圈。第六次考察任务有别于前几次,航线也更加复杂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长城站至中山站的一段,对我国船舶来说,是从未驶过的航线。而这段航线却要经过开阔的、多风暴活动及流冰的南大洋。该航区内又全无可供避风的港口,国际往来船舶极少。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