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流磁测量作业中一般通过填写纸质记录表记录和检核观测数据,存在作业效率不高和不便数据存储、传输、存档和后续调用处理等问题。为此,在分析电子记录可行性的基础上,利用VS2008,在WM6平台开发流磁测量PDA记录软件。应用表明,该项工作对改进已有观测技术、优化数据管理方面,具有实践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震》1982,(1)
野外测量作业记录与计算工作紧张而繁杂,在记录与运算过程中往往出现差错,造成大量返工。处理数据时,由于缺乏先进的计算工具,因而影响计算成果的准确性。国家地震局测量大队、第二测量大队、综合流动观测队学习广西测绘局的先进经验,结合本专业  相似文献   

3.
就流动地磁观测如何应用 PC—1500计算机代替手工记簿-实现记录方式的“变革”,提出一种新的记录软件。该软件的全部源程序均采用 BASIC 语言编写,其主要功能包括:①记录野外地磁观测数据,计算各种均值、桩位差、仪器差,并判断是否符合地磁规范要求。②数据的打印与存储。  相似文献   

4.
三通道无线振动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一种采用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振动数据采集系统。在测量端使用低频拾振器拾取振动信号,并用模数转换器实现振动参数的模数转换,精度可达19.5mV。数字振动参数以无线的方式发射出去,在接收端应用远程可视化编程系统接收采集数据。系统对振动信号的采集及时准确,无线技术使得信号传输方便;远端可视化控制系统使振动数据采集、过程监控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5.
海洋磁力测量中多站地磁日变改正值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刚  刘雁春  卞光浪  于波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10):2613-2618
研究了海洋磁力测量多站日变改正值的计算方法,采用多站同步实例分析了加权平均法和函数拟合法在海洋磁力测量地磁日变改正中的应用,探讨了适合海洋磁力测量特点的多站日变改正值计算方法.结论表明:加权平均法和函数拟合法是多站日变改正值计算的有效方法.忽略经度效应的影响,采用纬距加权或纬度坐标拟合,可以改善加权平均法或函数拟合法效果.海洋磁力测量日变站大多建在测区附近的沿岸,导致多个日变站网的图形结构较差,建议采用纬距加权平均法.  相似文献   

6.
范文成 《地球》2012,(4):168-170
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地形测量项目,阐述采用静态GPS在精化大地水准面基础上实现首级控制测量,RTK实时布测图根,以及采用RTK辅以全站仪进行地形数据采集的新型地形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井-地三维电阻率成像技术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了在钻孔中放置供电电源、在地面进行测量的井—地三维电阻率成像数值模拟方法,将其空间分辨率与地面常规电法勘探进行了对比.详细研究了方法的仪器特性及其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测网布置、装置形式、记录点、采样密度及供电点的深度位置等相关内容,并从中得总结得到了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8.
小型快速绝对重力仪采用经典的自由落体测量原理,要求能对获得的时间距离信息进行快速可靠的采集和分析.本文在小型快速绝对重力仪设计结构基础之上,设计了一种数据采集、分析软件,旨在提供图形化界面,实现数据获取分析的可视化管理.基于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平台提供的多线程机制,完成了对绝对重力仪的控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分析和结果显示等功能.与FG5自带软件对比表明,该系统可视性好、实时性强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9.
电磁成像数据采集板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多年应用EH4系统的经验,采用最新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六通道电磁成象数据采集板的功能设计.本文阐述了电磁成像数据采集板设计的思想和实现方法,并介绍了采集板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GTSN数据处理(DP)软件系统具有对GTSN数据采集系统(DA)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提取、加工、回放和记录到磁带上等功能。主要用于对台站系统的日常操作管理及系统运行状态的监视。系统主菜单是整个系统最主要的工作界面,当系统正常工作时,主菜单的第一行,将以每秒闪烁一次的方式显示数据采集的国际标准时间。如果,数据采集的国际标准时间停止闪烁,即表示数据采集停止、须对系统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1.
受供电和数据传输方式的影响,十堰地震台测震系统数据断记时间较长,数据质量较差。为此,采用3路交流供电自动切换辅助2路直流供电方式,为仪器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力供给,并采用一主一备有线光纤传输解决微波单线传输的弊端。为验证解决措施的有效性,选取该台2009—2020年测震记录,统计SEED格式波形记录数据断记时长,结果发现,在2013年进行整改以来,数据断记现象减少,断记时长明显缩短。选取该台2015—2021年测震系统仪器更换以来的数据记录,分析地方震、近震、远震和极远震震相特征,发现该台记录地震波形清晰、可靠。可见,该台数据断记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检验,测震系统运行质量得到提升,可为国内同类测震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PDA形变台站电子手簿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PDA掌上电脑具有携带轻便、电池持久耐用,操作简单等特点,利于建立形变台站野外观测基本操作平台.按照有关规范及标准的要求,采用PDA硬件平台,在windowsCE软件支持下,利用Microsoft eMbedded Visual Basic编程环境,通过wince sdk工具模块,实现基于PDA的形变台站电子手簿系统(CaisBook PDA1.0).采用电子数据防伪技术,建立了完善形变台站水准电子记簿软件,可代替手工记录.  相似文献   

13.
1.前言在地方性微弱地震的观測中,通常总是采用高灵敏度电流計記录地震仪借照相紙感光方法进行記录。但是采用电流計記录方法有它的弱点:首先,仪器的放大特性,在向更高的放大倍数,較寬的頻率特性方向的改善,受到了种种技术条件(如磁鋼強度等)的限制。其次,在高灵敏度电流計記录地震仪中,摆与电流計間的耦合系数口σ2不得不做得很大,因之无論在仪器的理論分析或实际測定它的工作常数,都增加了困难。  相似文献   

14.
大量地震监测模拟记录图纸面临腐烂和损坏,模拟记录资料数字化是挽救此成果的一种办法,在模拟记录图纸中,代表时点的纵轴线存在直线轴和曲线轴2种类型。为实现地震监测模拟记录图纸数字化,分析并提出轴线、记录曲线的数字化解决方法,基于Matlab实现影像读取、图像旋转、轴线匹配、曲线跟踪、数值转换、导出"时点—测量值"数据表等功能,并通过实例展现模拟图纸数字化成果,为验证成果的可靠性,将数字化与人工读取成果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Seismic recording systems without a telemetry system have often been affected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ed spikes or bursts, which lead to strong data distortions combined with the correlation process of the vibroseis method. Partial or total loss of the desired seismic information is possible if no automatic spike and burst reduc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field prior to vertical stacking and correlation of the field record.¶Currently,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modern telemetry recording systems, the most common noise reduction methods in vibroseis techniques (e.g., spike and burst reduction, diversity stack) are already applied in the field to reduce noise in a very early state. The success of these automatic correction methods depends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recording situation,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storting noise and the parameter justification by the operator. Since field data are usually correlated and already vertical stacked in the field to minimize logistical and processing costs, no subsequent parameter corrections are possible to optimize the noise reduction after correlation and vertical stacking of a production record.¶The noise reduction metho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uses final recorded and stacked vibroseis field data at the correlated or uncorrelated stage of processing. The method eliminates signal artifacts caused by spikes or bursts combined with a standard convolution process. A modified correlation operator compresses the noise artifact in time using a single trace convolution process. After elimination of this compressed noise, re-application of the convolution process leads to a noise-corrected replacement of the input data.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 is shown with a synthetic data set and a real vibroseis field record. Furthermore, several thousand records from a 2-D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ject could be corrected with good results using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6.
芦俊  石瑛  杨春颖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8):3310-3323
针对裂缝各向异性介质,本文提出一种非正交假设下的矢量波场分离方法.本文首先对多分量地震勘探中常见的波型泄漏现象进行了数学描述,提出在纵、横波波场分离的同时应该考虑恢复纵、横波的矢量振幅.为了对裂缝方位角与各向异性系数进行定量预测,本文将矢量波场分离拆分成三个步骤来实施:第一步,用Z、R两分量的仿射坐标系变换分离ZR平面内的P波投影与SV波;第二步,用ZR平面内的P波投影与T分量的仿射坐标系变换分离P波与SH波;第三步,用纯净的SV波与SH波的成像剖面分离快慢横波,并预测裂缝发育参数.模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纵、横波波场分离方法能够获得完整的矢量振幅信息,并提供裂缝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孙艺璇  徐国林 《地震学报》2023,45(1):107-115
受窄频地震仪平坦响应范围影响,窄频速度记录存在低频成分失真问题,导致地震记录可用范围受限。针对此问题,本文推导基于拉普拉斯变换和双线性变换的传递函数,实现由窄频地震记录向宽频地震记录的校正,并以日本Hi-net速度记录为例进行验证,将校正后的速度记录与同台KiK-net加速度积分所得的速度记录予以对比。结果显示,原始速度记录在低频处存在失真,而校正后的波形与KiK-net加速度积分速度记录波形一致,这表明改进的传递函数能有效地解决原速度记录中的低频成分失真问题,有效地拓宽了低频可使用范围,而且相较于Nakata校正速度记录方法,以本文给出的传递函数校正的速度记录在振幅和波形等方面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矿产资源勘探的发展,地震勘探采集环境越来越复杂,接收到的反射地震记录中常常包含大量的干扰,从而造成野外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面貌复杂、有效信息难以分辨,这对提取和利用地震记录中的有效信息造成了障碍。传统数值模拟的记录一般不具有包含各种成因的随机干扰噪声背景,虽然理论记录的处理效果都很好,但却很难处理实际低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截至目前,地震勘探随机噪声模拟方法少有成形理论可以参考,对地震勘探随机噪声特性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理想化和局限性。许多研究在进行噪声模拟时,添加的是在后续叠加处理时一般都能消除的白噪声,不能接近实际资料的处理。本文基于随机函数的典型分解理论,在用Marmousi模型记录的基础上,根据CMP道集的相干特性计算出可加性随机干扰,这种随机干扰因为与CMP道集记录具有类似的相干性而更接近实际地震资料的干扰背景。此方法可以指导地震勘探的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地震数据的后期处理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2021年5月21日21时21分至22时32分,云南漾濞先后发生了M5.6级、M6.4级、M5.0级和M5.2级地震,位于大理的某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了这4次地震的结构动力响应,观测数据同步性好,数据质量高。该高层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26层,地下1层,三分量加速度测点共8个分别位于建筑的第1层、4层、7层、10层、13层、17层、20层和25层,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燕郊数据中心。本文对结构台阵的观测记录进行了初步分析,绘制建筑结构观测楼层的三向绝对加速度及其傅里叶幅值谱,检验数据同步性和质量,通过滤波和积分得到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移,利用功率谱方法分析得到频率响应函数,并利用复模态指数函数方法得到两水平方向前三阶模态频率和振型。通过4次地震结构模态频率和振型的初步对比结果表明:主体结构基本完好,这与现场调查结果吻合。该结构台阵获取的前震、主震和余震反应记录,为后续开展深入的模态参数分析、地震损伤识别以及研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振动特性和抗震性能提供了宝贵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