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通过设置陷阱来考查学生的判断、辨析、迁移、综合运用等能力,已经成为地理高考试题的一种新的考查方式。一些题目表面上看似不难,但是考生得分却很低。仔细分析研究后发现,命题者故意在这类题目中布下了一个个"陷阱",考生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设置思维定势的陷阱,则是"陷阱中的陷阱",杀伤力最强。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
隐性信息是相对于显性信息而言的,指试题中那些不直接给出的解题信息或者根据某些显性信息经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解题信息。设置隐性信息,暗布陷阱,往往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但任何隐性信息都有一定的信息载体,也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思维策略,平常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还是能够轻松地挖掘出试题中隐藏的信息,顺利解答的。下面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三种挖掘隐性信息的思维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雄  刘晓翠  何红 《地理教学》2019,(12):49-50,54
递进式设问是地理试题命制中常见的设问方式,这种设问方式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思维和学科知识的完整性,有利于检验其知识掌握程度。但是学生如果解答初始问题时遇到障碍,则会影响后绪问题的作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跟随问题的惧怕心理,最后可能会主动放弃此类问题,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心理的体现。因此,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如何规避习得性无助陷阱是对命题人命题艺术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试题是地理教学评价的载体,受命题者知识背景和命题技术的限制,试题命制常存在缺陷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命题者要深刻理解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的逻辑和结构,准确把握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掌握适当的命题技术,才能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本文结合实践案例,从考试目标设定、文献资料选择、信息筛选、问题创设、参考答案设置的角度,探讨命制科学考查地理学科素养试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理综合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及提出任务要求,实现对考生地理学科能力差异的测量。试题问题情境的创设、知识考点的选择、问题探究的思维操作和设问指向的要求是影响试题难度的主要因素。本文以近年浙江省高考地理综合题的难度统计为基础,分析影响地理综合题难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试题难度控制的命题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宏 《地理教学》2014,(23):52-53
高考试题是优质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对其进行分析是认识、把握高考的有效途径。每年不同的高考试卷中会出现相同类型的试题,表明这类试题是高考的热点和高频考点,对高考备考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认识。对相同类型试题分析的有效方式是通过比较,发现共性,找出差异,深化认识,从而有效指导教学和备考。一、试题的比较例1和例2分别是2014年高考地理福建卷和安徽卷中的试题,试题类型同为主观题。  相似文献   

7.
李钢 《地理教学》2012,(3):26-28
试题所含信息通常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前者呈现方式较直接,与试题的设问目标的直接关联性比较明显,提取这类信息的方法比较符合传统的、一般的思维套路,通常不容易被忽略;后者呈现方式较为隐蔽,一般与试题设问目标只有间接的关联性,提取这类信息的方法与常规方法不同,或因其存在的位置属于一般人的思维死角,通常很容易被忽略。  相似文献   

8.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12,(13):25-27,37
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往往比较抽象,且许多试题还通过各种图形进行问题设置或者无图考图,这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长期以来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怵点”,而学生如果能够熟练的利用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律,则能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有关难点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
2022年高考地理福建卷第17题选取我国横断山区的高程图以及旱灾与环境要素关联图,依托真实的人地关系情境,问题设置方式新颖,考查学生对关键能力的掌握与必备知识的运用,落实核心价值,渗透学科素养。本文通过分析该试题,提出综合题解题思路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师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11,(11):56-57
中考地理试卷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主干知识,贴近教学实际。试卷主要考查初中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也是重点和难点。二是难度适中,注重能力,梯度明显。地理试题难度适中,题目内部及题组之间均设置了一定的梯度,试题平和。三是以热点为背景,综合题没有回避所谓的“热点”。试题的设置不是“就热点考热点”,而是以热点区域或热点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热点区域的综合地理特征、人地关系,坚持中考命题的一贯原则。今年地理中考主要有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一、学会与原高考题对话——用高考题来学习、归纳答题规范与试题对话就是与命题者对话。高考题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说明原创而成。不管是材料的来源,还是题目的设计,乃至答案的设置,都能体现命题专家的研究方向和思维过程。可以说,高考题是命题专家思维过程的结晶,因而试题材料的选择,题目的设计,答案的设  相似文献   

12.
陈琦 《地理教学》2023,(1):51-5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难度是对考试命题改革的新要求,需要以真实情境为载体,鼓励学生多维、综合、发展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实现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科学测评。本文基于真实情境命制的试题,从背景立意、材料选择、问题形成、答案编制等角度探寻综合题命题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地理试题中的关键词 地理试题中的关键词分为三类:中心词(地理概念)、中心词的限定词、答题方式的指令词。准确把握试题中的关键词,是顺利解题的保证。试以下列试题为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学入学共通考试是适应日本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测评课程目标落实情况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本文以2023年日本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地理B试题为例,通过对试题内容与结构的分析,从主题情境、试题类型、试题材料、能力考查四个维度评估日本地理试题对改革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根据《学习指导要领》中的学科目标,本文结合典型试题探讨了目标素养在日本地理试题中的考查方式与命制思路。最后,本文总结日本地理试题的题型设计、情境设定与能力考查特点,以期为我国地理试题命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海良 《地理教学》2021,(11):38-42
当前,中学地理的试题课多处于"教师讲题、学生听题、不会做题"的尴尬处境.从个问题到类问题是一种新型的地理试题案例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从个问题到类问题的试题案例课的教学模式和操作路径的研究,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改变低效的学习方式,摆脱题海战术,让试题教学成为新时期中学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高考地理试题不断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不断增多,设置新情境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或事物,要求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综合分析。面对新课程新理念和新高考新试题,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在平常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开拓创新、勇于尝试,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再培养与再提高。基于可行性与有效性的考虑,笔者重点思考常态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如何创新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社会需求的提高,对高中生的辨析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在高考命题中越来越突出。辨析型开放综合题日趋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此类试题如何设置、有什么特点、应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呢?笔者对这一问  相似文献   

18.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难点就是探究式教学,探究情境怎样设置、探究问题怎样呈现、探究过程怎样进行,是我们开展探究式教学时必须面临的问题。那么仔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尤其是今年的新课程高考试题,会对我们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扶贫视角出发,选择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为研究案例区,构建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和社会事业5个维度的村域的空间贫困陷阱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测度村域产业扶贫面临的空间贫困陷阱,利用核密度方法分析5个维度上空间贫困陷阱密集影响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绘制村域产业扶贫的综合空间贫困陷阱地图,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为实现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精准帮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地理高考试题的设计正进行着一些稳步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试题设计越来越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例如,2003年上海市地理高考试题中有一题要求考生分析长江年均输沙量下降的原因和对长江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类试题既考了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不是一门单纯依靠记忆就能学好的课程。这类试题对于引导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关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有关人类发展和环境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开拓思路,使地理高考试题更多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现特另举一些试题例子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