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9年9月16和17日,韶关各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表1),最大日雨量出现在乐昌市(136.8mm),达到大暴雨量级,乳源县桂头镇出现了山洪爆发等灾害。1 9910号强热带风暴发生发展过程 9910号强热带风暴是1999年9月11日由菲律宾一带生成的热带低压发展而成,13日移入南海,14日08时位于18.4°N、119.3°E,中心气压997hPa,以后向西北方向移动,移速14~16km/h,强度加强,并逐渐发展为强热带风暴。16日08时中心气压降至980hPa,位于22.1°N、114.4°…  相似文献   

2.
据1974~1991年6~8月间暴雨资料统计分析,08h700hPa低涡位于104~109°E、33~36°N或100~105°E、29~32°N时,正阳易出现暴雨;其间,共有暴雨日37个,低涡暴雨日25个,占总暴雨8的67.6%。为此,建立了低涡暴雨模式;首先消空处理,再筛选出一些物理意义明确且相关显著的预报因子,运用事件回归系数法建立低涡暴雨预报方程。经两年应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张冬峰  田淑欣 《山西气象》1994,(2):20-23,47
“93·11·18~19”暴雪分析张冬峰,田淑欣(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 雨情分析1993年11月18日~20日,南起32°N,北至45°N,在100°E~120°E内,出现了大范围罕见的初冬降雪天气。其中18日08时~19日08时,山西、陕西...  相似文献   

4.
9810号台风移动路径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海燕 《广东气象》2000,(Z1):34-35
1 路径概述 9810号台风10月18日0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9日14时发展为强热带风暴,20日08时加强为台风。从20日08时起,沿着副高边缘的东南气流向西北方向移动,横扫菲律宾。24日08时,台风中心移到南海中部海面,25日08时,移到19.0°N、115.7°E附近的海面开始北上。25日夜晚,由于受到冷空气的阻挡和西风槽的牵引作用,台风被迫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擦过粤东沿海海面。27日08时进入台湾海峡。2 路径分析 9810号台风从生成到西北移至北上,然后东北行擦过粤东沿海海面,最后…  相似文献   

5.
五月,是桂东北初夏季节(5—6月)降水高峰月,也是全年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的特点:主要表现500毫巴高空图上,在87—110°E、2 7—41°N有冷槽东移,700毫巴高空图上,在80—95°E、30—40°N有312线的高压脊或高压中心;地面图上,在南岑北部到长江一带形成准静止锋或锋生;本区上空为强盛的暖湿气流,当北方冷空气加强时,锋面就南移到本区,加上地形抬升作用,对流更强烈,造成降水范围广、强度大,有时甚至出现连续数日的大雨、暴雨或大暴雨成灾,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72,自引:9,他引:63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江淮流域降水出现类似某些夏季强梅雨期的降水过程,而且,江南的冻雨在历史上属少见。这次大范围冰雪天气过程的成因是由于欧亚大陆出现异常的大气环流。1月中下旬亚洲中高纬60~100°E地区的阻塞形势稳定维持20余天,里海以东地区长期维持一个切断低压系统,在这个切断低压下游地区有3次低气压扰动沿青藏高原向东移入我国上空;这时欧亚大陆20~35°N地区南支高空西风急流异常偏强,来自大西洋的大气扰动沿这条急流波导向下游地区传播,欧亚地区Rossby波列的下游发展效应显著。从1月16日开始到2月初,在20~40°N范围内,30°W、15°E和85°E(青藏高原附近)地区持续有高空槽发展,而在5°W、50°E和135°E(日本南部)稳定有高空脊维持。我国南方地区处于80°E的“南支槽”前,大量暖湿空气被输送到我国南方。此外,1月中下旬原来位于15°N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到20°N,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有利于将来自南海的暖湿空气输送到中国南部大陆。在这样稳定的异常环流形势下,当一次次从高原西侧过来的高空高位涡扰动移到位于华南上空的静止锋上时,诱发低层静止锋锋生引起一次次降水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暖湿空气沿着锋面抬升,在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形成了持久的温度高于0 ℃的逆温层(暖盖),使得在这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持续性冻雨天气。  相似文献   

7.
9906号台风登陆后异常路径及其造成黑龙江省暴雨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999年8月1~5日欧亚大陆高空形势特点、地面天气形势、T106数值预报产品以及1~5日逐时红外、水汽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分析,得出9906号台风登陆谱笥成为低压后径直向北偏西方运动这一异常路径的成因及其造成黑龙江省暴雨的物理机制,尤其对变性后的台风云系结构及演变特征和它的特殊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31日08时,南海中南部形成一个南海低压,8月1日02时加强为热带风暴(9710号),此后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不断加强,至8月2日08时加强为台风,8月2日20时左右在香港登陆之后扫过深圳、广州到粤北进入湖南。其特点是:强度较强,移动方向较稳定,移速较快,降水非常明显,且最强降水和大风区出现在其路径的右侧地区,令广东、香港的海陆空交通受到严重的影响。1 天气背景简析1-1 地面形势分析8月1日02时,冷锋在华北至重庆、昆明一线,9710号热带风暴在南海生成并向偏北方向缓慢移动。08…  相似文献   

9.
10──20天准双周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CMWF1983年7月1日至9月12日逐日200hPa纬向风场资料,用复经验正交方法讨论了10-20天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10--2天振荡有三个显著区域: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赤道90°E附近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80-100°E,22-32°N之间。(2)源于较高纬度地区的振荡与源于赤道附近地区的振荡在105°E,17—23°N附近同位相相遇,在90°E,20°N附近反位相相叠加,振荡相互削弱,在25°N附近同位相相遇。(3)从振荡位相来看,中南半岛东南部、马来西亚北部、菲律宾以西区域的振荡向北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印度半岛;20°N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振荡很少能传播到80°E以东30°N附近地区;位于90-95°E,25-27°N之间的振荡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振荡可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相似文献   

10.
邓芸 《广东气象》1998,(2):32-33
1996年6月21~25日,惠州市出现大范围暴雨,暴雨落区自北向南移,21日只是出现在北部的龙门,22日移至中部博罗和惠阳.23日20时至24日20时出现大范围暴雨,最大日雨量落在南部的惠东县,24小时降水量达282.4mm.这次暴雨过程从时间上是连续的,但影响系统却有所不同.21~22日北部的降水主要是小槽东移和位于广东北部的静止锋摆动所造成的,而23~24日全市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则由于500hPa低涡东南移,带动冷空气南下,使静止锋锋生,结合低空急流的影响所引起的.本文从19~26日的高空、地面形势,结合本站要素和物理条件、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分析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风廓线、NCEP资料和MODIS卫星遥感反演结果等多种资料,对2008年青岛奥帆赛期间(8月12—14日),在不同环流形势下海风锋触发的对流性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风锋与中低空切变线叠加易使局地辐合加强,出现对流天气;当同时有地面静止锋南压时,海风锋则缓慢向内陆推进,在交汇地区产生对流天气;当有大尺度天气系统过境时,前期海风锋触发对流,北推发展与系统性天气相结合,后期若高空槽发展较强则是一次典型的系统过境过程,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2.
“94·6”特大洪灾天气预报服务综观杨望月,苏荣在(广西气象台南宁530022)前言1994年6月12~17日,由于受地面静止锋、高空槽、低涡共同影响,桂北、桂中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大暴雨天气,5天总雨量超过500毫米的有融安、融水、罗城、临桂、河池...  相似文献   

13.
9713号台风特点及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713号台风是由南海热带低压发展加强而成。根据台风生命史划分原则,9713号台风生命史划分为:①形成期,即从8月20日14时出现热带低压到21日08时加强为热带风暴时段;②发展期,从8月21日08时起到21日23时形成台风时段;③成熟期,从8月21日23时到22日17时;④衰亡期,从8月22日17时到台风填塞。本文通过分析9713号台风生命史各时期的红外云图特征,探求其形成、发展、维持、衰亡和移动特点。1 9713号台风特点1-1 移向、移速、强度变化9713号台风在形成期向西北方向移动,发…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梅雨锋降水的大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陶诗言  卫捷  张小玲 《气象》2008,34(4):3-15
2007年6-7月在华南、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先后出现东西走向静止锋暴雨,引起粤东和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了这3个地区静止锋暴雨的动力学、热力学结构的异同点.2007年7月引起淮河洪涝的主要强降水是7月8-9日的暴雨,分析了引起这场强暴雨的大气环流特征以及梅雨锋深厚的锋生过程和气旋生成过程.主要结论为:(1)华南前汛期降水、长江梅雨期降水以及淮河强降水出现时东西向静止锋在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结构相同,可通称为"梅雨锋".(2)2007年淮河静止锋暴雨的出现,是由于中国东部上空有深厚高空槽发展,诱导梅雨锋上气旋生成过程和深厚的锋生过程.气旋生成过程和锋生过程使梅雨锋上出现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了致洪暴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舟山市1998年一次梅汛期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成因。分析表明:副高的快速西伸可引起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和地面静止锋的北抬、加强,从而导致暴雨的形成。这对梅汛期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1999年6月30日洪灾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直接造成杭州市1999年6月30日洪灾前夕的暴雨过程之环流形势及物理成因.分析表明6月29日的暴雨过程是"6·30"洪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次暴雨是中低层切变、低涡及地面静止锋的波动引起的.同时,冷空气从东路扩散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辐合、上升运动加强所致.  相似文献   

17.
杨福全  杨大升 《气象科学》1996,16(3):197-205
利用水平平滑滤波方法对不同等压面上大尺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年7月1日--5日的暴雨过程中,从高层到低层青藏高原北部有一急流中心,急流中心位于40°N附近。管次暴雨过程直接对应的急流中心位于29°N附近。1-5日这两个急流中心均稳定少动且中心风速比常年大。大范围降水区中的强暴雨中心和中低层的流场、风场辐合区以及低压中心吻合较好。低坟面上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项的区域平均值对700hPa中尺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FNL 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TBB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9年5月24—26日发生在贵州的1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地面维持热低压影响,无冷空气影响,是典型的暖区暴雨;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线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天气尺度背景,地面辐合线是触发对流的重要因子;暴雨发生前大气呈现动力和热力不稳定的结构特征;24日夜间地面辐合线在贵州中部地区稳定维持,触发中β尺度对流单体生成,并发展形成中α尺度系统,对流发展旺盛,伸展高度较高,影响范围广。25日夜间辐合线移动较快,触发的中β尺度对流单体组织性较弱,没有形成中α尺度系统,造成的暴雨局地性强;暴雨与水汽通量散度梯度的大值区、TBB≤-52 ℃的冷云区和TBB梯度大值区对应较好,TBB≤-65 ℃的区域有利于大暴雨产生。  相似文献   

19.
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多层递阶周期分析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是全国多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热带气旋对海南岛的影响利弊共存,台风暴雨带来大量降水可缓解旱情和增加水库蓄水量,同时也给全岛各地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灾害。因此做好热带气旋影响个数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1 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概况  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指中心进入越南沿海,沿15°N向东至15°N与114°E交点处,由此沿114°E向北至21°N与114°E交点处,再折向23°N与112°E交点处,然后沿23°N向西至105°E的区域。影响海南岛的热带…  相似文献   

20.
9908号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雨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芸 《广东气象》2000,(Z1):40-42
1 概 况 9908号台风8月18日由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发展而成。形成热带风暴后以20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穿过巴林塘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20日14时发展成强热带风暴后突然西南折,20时后又抬头转向西北移,以后移动路径较稳定;22日11时发展成台风,中心风力33m/s;22日17时左右在深圳东部地区登陆。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23日08时在佛山减弱成低气压。 受这个台风影响,惠州市各地出现了暴雨至大暴雨。从22日08时至25日08时,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大多为300~40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