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全球地质记录的比对,国际人类世工作组建议20世纪中期(约1950年)为人类世的起始时间,四海龙湾沉积物曾被列为“人类世界线层型剖面”的候选地质体之一。但在1950年以前,人类已较深刻地影响了四海龙湾周围地区的环境。通过重建四海龙湾沉积物900年以来的总有机碳、总有机碳和总氮的摩尔比(C/N)、稳定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和Ca/Ti,以及硅酸盐矿物主要元素Si、Al和K含量的历史序列,平均分辨率约为10年,以气候变化为背景,来探究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发现人类活动从1850年开始显著增强,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指标变化大体符合自然规律。1850—1950年指标的变化反映出快速增长的人口破坏了植被,导致风化加剧,地表环境的演变脱离了自然轨道,表明人类活动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但这段时期的变化只是局地信号;1950年后,C/N持续减小及δ13Corg持续负移,反映出在新的社会制度和先进生产力的条件下,四海龙湾周围地区的环境状态再次发生改变,这与全球地质环境的加速变化同步,可以支持国...  相似文献   

2.
时硕  吉俊熹 《第四纪研究》2022,42(2):397-411
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可以有效地区分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进而分析人类活动对三角洲演变的影响。文章对珠江三角洲洪奇沥水道附近2个钻孔(HP和MZ,它们的研究深度分别是18.00 m和45.00 m)全新世沉积物进行了AMS14C测年和全样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同时收集和对比了已有表层及钻孔沉积物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平原全新世地层中有机质来源以陆源输入为主,反映了半封闭的古珠江河口湾内径流作用强盛,陆架高盐水难以入侵。晚全新世、尤其是近2000年以来,δ13C迅速增大,反映了流域内C4植物贡献的显著增加,推测是珠江流域自汉代以来甘蔗种植业发展的体现,也证实了珠江流域近2000年以来农业活动对三角洲建造的影响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3.
由于土壤中有机质降解产生的CO2 和淡水成岩作用的影响,在蓟县早寒武世和晚元古代景儿峪组不整合界面处古风化壳中碳酸盐的δ13C值和δ18O 值明显偏负,从风化壳向下往原岩的方向,δ13C和δ18O 数值逐渐增加;此外,与风化壳上、下碳酸盐岩地层的δ13C和δ18O 数值具有明显的差别。上述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用于其它古风化壳剖面及地层不整合界面的判识。  相似文献   

4.
孙昊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20-1325
“金钉子”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是确定和识别全球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的界线的唯一标志,完整剖面层型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记载了大量宝贵的地质信息。本文以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为例初步讨论“金钉子”中关键化石的选择和古生物化石所揭示的全球范围内晚二叠世末期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豫北和鲁西地区寒武系苗岭统上部δ13C演化表现为下降趋势,芙蓉统下部δ13C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显著正漂移,这次δ13C正漂移出现在三叶虫Chuangia带内,可与世界各地芙蓉统排碧阶的δ13C正漂移(SPICE)对比。δ13C演化趋势与三叶虫、牙形石、浮游植物的繁盛与萧条表现出一定的耦合关系。苗岭世晚期三叶虫大规模绝灭时期,δ13C呈逐渐降低趋势,苗岭世末期新的三叶虫科大量出现时期,δ13C呈上升趋势。另外,海平面升降对δ13C演化具有明显的影响,海侵时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其δ13C呈逐渐增大趋势,高水位早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δ13C值,高水位晚期或海平面下降期沉积的碳酸盐岩的δ13C呈逐渐下降趋势。海平面变化是导致生态环境变化、生物群落演化、碳同位素组成演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古生代海洋碳同位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锦石  刘培伦 《地质科学》1995,30(4):338-347
本文给出对中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系统的碳同位素研究结果。对密集地采自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5个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剖面的681个样品作了碳同位素研究。所得到的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δ13C值长趋势演化的模式表明,从寒武纪(δ13C平均为-0.3‰)到石炭纪(3‰)和二叠纪(3.4‰)逐渐富集13C.此变化模式与古生代有机碳的埋藏数量有关,或许与大洋中脊体系的体积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执委会批准了由中、美、意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提议建立寒武系江山阶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的提案,以我国浙江江山县命名的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单位江山阶及其底界的"金钉子"正式在我国确立。这是继寒武系排碧阶和古丈阶"金钉子"之后,在我国确立的又一个寒武系的"金钉子",也是继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  相似文献   

8.
红色碳酸盐岩是华南奥陶系的一种具有紫红—砖红色调的代表性沉积岩,其中可能蕴含特殊的古环境信息。湖南湘西三百洞地区具有一条出露良好、厚层为主的红色碳酸盐岩剖面,主要发育于大湾组和牯牛潭组内,文章对该段地层采集了355件碳、氧同位素和Mn、Sr元素分析样品,以及10件牙形刺化石样品进行研究。根据牙形刺样品约束,大湾组底界可能大致相当于弗洛阶顶界,大湾组和牯牛潭组界线在达瑞威尔阶中下部,牯牛潭组顶界大致相当于达瑞威尔阶顶界。据显微薄片鉴定、δ13C-δ18O相关性分析和Mn-Sr元素评估,推断样品受到成岩作用影响不大。355件同位素测试样品显示三百洞剖面的δ13C和δ18O均为低幅高频振荡,δ13C在-0.38‰~1.67‰之间,δ18O在-9.34‰~-7.21‰之间,其中可与全球对比的同位素事件有大坪阶底部碳同位素负漂事件(BDNICE)和达瑞威尔阶中部碳同位素漂移事件(MDICE),可以间接对比的有达瑞威尔阶下部碳同位素负漂事件(LDNICE),此外还有2...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测定了青藏高原北部13个地点101份草本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 结果发现, 植物叶片δ13C值的分布范围在-29.2‰~-23.8‰之间, 平均值约为-26.89‰, 明显低于全球高海拔植物叶片δ13C值(-2.6‰) ; 而植物叶片δ13C值随海拔和经、纬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它同类报道相似:随着海拔的升高和经、纬度的降低, 植物叶片δ13C值呈现升高趋势. 叶片δ13C值也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土壤含水量越高, 土壤温度越低, 植物叶片δ13C值越小, 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具统计学意义. 初步分析表明, 大气压力 (CO2分压)和温度的协同变化导致了叶片δ13C值随着海拔变化的分布格局, 而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是引起叶片δ13C值的经、纬度效应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正"金钉子"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金钉子"一旦在世界某个地方"钉下",该地点就变成了一个地质年代的"国际标准",对照它,便可以对应标出其他岩层的"年龄",是年代地层统一的"度量衡"。2018年6月21日,由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提议的寒武系第三统(苗岭统)及第五阶(乌溜阶)共同底界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的提案,得到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批准:将寒武系第三统苗岭统)第五阶(乌溜阶)的剖面和点位"钉在"贵州剑河县八郎村附近的乌溜一曾家岩剖面(坐标:108o24.830'E,  相似文献   

11.
本次研究对华南扬子地区下志留统布拖组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布拖组的δ15N和δ13Corg值由布拖组下部至上部逐渐升高,其中布拖组下部沉积物的低δ13Corg值与全球范围内强烈的火山活动有关,低δ15N值与缺氧海洋条件下的生物固氮作用有关,而布拖组上部沉积物的高δ15N值则与扬子海逐渐富氧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早志留世布拖期强烈的火山活动引发的生产力升高和海洋底层水体缺氧,导致了深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和浅水地区灰岩、泥灰岩中有机质的富集,而布拖早期持续的海洋缺氧则可能抑制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后生物的复苏。  相似文献   

12.
白云石的成因受到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现今在实验室中能够利用微生物合成高有序度的白云石,但天然白云石的成因与原始沉积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并未完全揭示。本研究选取鲁西地区馒头组含白云石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初步判断该地层白云石成因并重建白云石地层的古沉积环境,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白云石含量在本套地层中的均值为52.45%。Sr/Cu值(均值为23.59)与Ga/Rb值(均值为0.17)指示其整体表现为炎热干旱的古气候特征。δ13C值(均值为-1.56‰)与δ18O值(均值为-6.68‰)指示本套地层为海相沉积,推测古水温平均为23.5℃,古氧化还原特征表现为弱还原至常氧化的平稳过渡。灰岩地层δ13C值平均为-0.80‰,而白云岩地层δ13C值平均为-6.52‰,存在轻碳的明显富集,结合宏观叠层构造,判断白云石为生物成因。本研究中白云石沉积环境中的古气候、古氧化还原条件、古水温和古生产力特征与白云石发育情况存在明显耦合,为白云石生物成因提供了相关依据与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寒武系全球排碧阶及芙蓉统底界的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2003年2月批准了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的建立全球排碧阶和芙蓉统底界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提案,以我国地名命名的“排碧阶”和“芙蓉统”两个全球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底界的全球层型正式确立,这是寒武系内所确立的第一个“金钉子”。排碧阶和芙蓉统分别是寒武系的首个全球阶级标准单位和首个全球统级标准单位。排碧阶和芙蓉统的共同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位于湖南花垣排碧附近的四新村,底界划在该剖面花桥组底界之上369.06m,与球接子三叶虫Glyptagnostus retuculatus的首现一致。芙蓉统的建立,取代了长期使用的非正式年代地层单位“上寒武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质学者和古生物学者通过十几年的研究,以"三山(江山、玉山、常山)地区"奥陶系为主攻目标,通过野外考察,共采集化石3000余件,各类岩石样品100余件,确认奥陶系年代地层单元的主要化石门类──笔石和牙形刺同时完好的发育和保存,为全球罕见。常山黄泥塘剖面具备竞选奥陶系达瑞威尔阶"金钉子"剖面的必备条件。1993年,国际工作组联合考察,一致认为该剖面为达瑞威尔阶唯一的候选层型剖面。1997年4月国际地科联一致通过,常山黄泥塘剖面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中国第一个“金钉子”剖面──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  相似文献   

15.
《国际年代地层表》中显生宇所有的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和元古宇的部分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都已经或将要由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定义。这是研发一个完全连续的、既无重复也无间断的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等级系统的唯一途径。文中回顾了过去近50年在国际地层委员会倡导和推行下"金钉子"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简介了"金钉子"概念和由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建立"金钉子"的程序;同时简要回顾了中国科学家研究"金钉子"的历史和卓越成就,包括竞争"金钉子"中的失利和收获10枚确立在我国的"金钉子"。  相似文献   

16.
湘西罗依溪剖面包含有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表决通过的、确定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底界的球接子三叶虫Lejopygelaevigata的首现点位,是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GSSP的候选剖面。野外按0.25—0.5m的样品间距,对该点位附近的碳酸盐岩采取了264件碳、氧同位素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寒武系第三统Drumian阶上部δ13C值呈恒幅波状演化、波动范围较小,δ18O波动强烈、幅度较大;而第七阶下部δ13C值跳跃强烈、幅度较大,总体表现为高值,δ18O值波动减弱、趋向低值;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底部的候选GSSP正好处于δ13C值由恒幅波动向剧烈跳跃的转折处。第七阶早期δ13C值、δ18O值及海平面三者之间存在较好的耦合关系,表现为海平面上升到最高位置、δ13C值较高、δ18O值较低,造成耦合的原因可能为全球气候变暖,大量淡水流向海洋、海域扩大,初始生产率提高,较多12C为生物所摄取,导致海水中13C的浓度相对升高,沉积的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δ13C值。同时,由于最大海泛期洋流活动频繁,对江南斜坡带沉积作用有一定影响,致使碳酸盐岩沉积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科联)最近以全票通过的表决结果,批准把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的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建立在中国贵州剑河。国际地科联秘书长、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Stan Finney日前签发了国际地科联的批准书(图1)。这是我国所获得的第11个"金钉子",标志着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对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共同底界"金钉子"的长达20余年的研究、选择已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8.
张云峰  王清晨 《地质科学》2007,42(3):570-578
对济阳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原岩及孔洞缝中充填方解石进行了C、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孔洞缝充填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比原岩偏负。奥陶系三山子组和马家沟组孔缝中充填的方解石C、O同位素演化有很大区别,前者的δ13C和δ18O值均为负值,δ13C向较高负值偏移,δ18O值向较低负值偏移;马家沟组八陡段孔缝充填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也多为负值,δ13C向较正值方向偏移,δ18O值向较高负值偏移。奥陶系碳酸盐岩孔缝充填方解石形成于大气淡水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次生孔洞可能主要形成于早期表生阶段,裂缝形成于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方解石主要充填于埋藏环境中。次生孔缝的主要形成时期早于油气大量运移期,对古潜山油藏的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9.
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作为全球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国际参考标准,它的确立对地层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从"金钉子"确立的程序和条件的角度综述了古生物学、化学地层学、磁性地层学3类层型界线识别标志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及目前"金钉子"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传统方法在"金钉子"确立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在完善传统方法的同时尝试引入定量地层学方法,将生物带的建立由实物化向数字化、虚拟化转变。此外还尝试性提出了海洋"金钉子"的设想,为新生代地层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彭善池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鸿飞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汪啸风研究员编著的专著《中国的全球层型》于今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金钉子"(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简称GSSP)是划分和对比年代地层的全球唯一标准。该书介绍迄今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的、在中国建立的10枚"金钉子",并展示中国地层古生物学家近20年来在地层学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专著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