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Ma51-2)亚段岩溶作用与储层孔隙演化规律,采用岩心观察、铸
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能谱等测试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Ma51-2亚段碳酸盐岩经历了3期古岩溶作用:(准)同生
期岩溶、表生期岩溶和埋藏期岩溶。受加里东中、晚期—早海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先后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表生
期成岩、浅埋藏成岩、中-深埋藏成岩阶段,相应地,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形成—缩减期、缝洞发育期、缝洞缩减充填期和裂
缝、埋藏溶蚀—充填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渤中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在沉积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改造,不同成岩作用改造使储层极为复杂,因此识别不同成岩环境对潜山储层预测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确定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正常海水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作用引起的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物性中等,储层非均质性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镜下特征,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包裹体分析表明虽然在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埋藏成岩环境下均有溶蚀作用发生,但对该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影响最大的是古生代-中生代期间大气淡水环境下的表生岩溶作用,构造运动导致地层抬升遭受长时间风化淋滤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而埋藏环境下溶蚀改造对储层物性改造有限;新近纪期间深埋环境下大规模胶结作用是本区奥陶系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第五段第四亚段(马五4亚段)储层经历了成岩环境为海底、早期大气淡水、浅埋、表生大气淡水和埋藏环境.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准同生白云石化、溶解、破裂和充填作用。储层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受控于岩相和成岩作用,尤其是表生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心、野外露头观察,采用薄片、扫描电镜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太原地区中奥陶世上马家沟组岩溶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以及成岩演化阶段和成岩作用对岩溶储层孔隙的影响及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上马家沟组主要包括含石膏角砾灰岩、砂屑灰岩、细晶灰岩、泥晶含生屑白云质灰岩、粉晶灰质白云岩、灰质角砾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等8种岩性,孔隙和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受到不同期次的压实—压溶、胶结充填、交代、构造破裂、溶蚀和重结晶等6种成岩作用的复合叠加;成岩演化划分为沉积—准同生成孔阶段(中奥陶世)→风化淋滤阶段(晚奥陶世—泥盆纪)→沉积充填阶段(石炭纪—早白垩世)→溶蚀改造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等4个成岩阶段;储层主要受白云石化、构造破裂、溶蚀等3个成岩作用控制,不同成岩作用影响优质储层的分布和发育。该研究结果为太原地区优质储层的勘探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显生宙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古生代裂谷系→晚古生代早期扩张、稳定沉积和成矿→晚古生代晚期会聚收缩→中生代闭合造山四个重要发展阶段。西秦岭铅锌矿成矿作用包括加里东准备期旋回、海西早期成矿期旋回、海西晚期富集期旋回和印支期改造迭加期旋回。成矿金属元素来源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热液对流房,经断裂构造作用而喷流,在适宜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形成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6.
致密砂岩油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长7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X线衍射和稳定同位素等方法,分析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并对孔隙度演化进行半定量恢复。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经历机械压实、绿泥石包膜、泥微晶方解石和亮晶方解石胶结、有机酸溶蚀、高岭石及蒙皂石向伊/蒙混层转化、少量微晶石英和石英次生加大等成岩作用。物性演化主要受机械压实、亮晶方解石胶结和有机酸溶蚀等成岩作用影响,但不同成岩作用在不同成岩时期所起作用存在差异。砂岩储层大致经历早成岩阶段A期(T_3—J_1末)、早成岩阶段B期(J_1末—K_1早)、中成岩阶段A期快速埋藏(K_1早—K_2早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缓慢抬升等4个孔隙演化阶段,孔隙度从35.0%的原始孔隙度一直演化至现今6.6%。该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油气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普光气藏储层流体的演化过程,对气藏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普光气藏储层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3期,即成岩早期(第Ⅰ期),成岩晚期早阶段(第Ⅱ期)和成岩晚期晚阶段(第Ⅲ期)。第Ⅰ期以气液水包裹体和液相水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为85~117℃,盐度(wB)为15.55%~20.43%,属于浅埋藏环境;第Ⅱ期包裹体类型有含沥青气相烃包裹体、残余沥青包裹体和气液水包裹体,含沥青气相烃包裹体及残余沥青包裹体是由液相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热裂解而成的,该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6~168℃,盐度为4.94%~19.95%,为中-深埋藏环境;第Ⅲ期包裹体主要为气相烃、烃-水包裹体和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3~250℃,盐度为4.48%~21.05%,属深埋藏环境。从第Ⅰ期到第Ⅲ期随着埋深的增加,均一温度依次升高,盐度大致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镇巴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储层发育相较于川中等地区差异较大。以川东北镇巴地区龙王庙组野外出露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分析等方法,分析镇巴地区龙王庙组成岩作用特征。结果表明:镇巴地区龙王庙组储集岩类型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颗粒灰岩和晶粒灰岩。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其中泥晶化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起保持性作用;溶蚀作用、早期白云化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破裂作用等起加强性作用;压实作用、充填作用、胶结作用等起破坏性作用。成岩阶段和成岩环境的演化过程为(准)同生成岩阶段的海水潜流环境、早成岩阶段的淡水潜流和渗流环境、中成岩阶段的浅—中埋藏环境和晚成岩阶段的中—深埋藏环境。白云岩为主要的储集岩,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点,主要受(准)同生期与早成岩阶段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的关键性控制。白云化作用程度低及早期胶结作用发育等因素,造成镇巴地区龙王庙组储集空间发育、物性差于川中等地区的。该结果为川东北地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对深化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分析、指导该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首次利用塔中北坡顺南5井采集的45个下奥陶统锶同位素样品,获得了该井对应深度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并与全球早奥陶世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同时根据前人建立的奥陶系87Sr/86Sr比值-年龄数据库换算出了年龄值,从而确定了该井下奥陶统鹰山组与蓬莱坝组的界线应位于井深6 950 m处,为深化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阶段及油气成藏过程认识不清。根据取心、测录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和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恢复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确定不同生烃阶段与构造演化的匹配关系,分析烃源岩生烃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建立两期生烃、两期调整的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二叠系风城组、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整体在侏罗纪开始成熟,分别于早白垩世、古近纪末期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现今多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二叠系烃源灶位于凹陷中心及前哨次凹,风城组、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强度最高分别为5.62×106、1.02×106 t/km2。两套烃源岩错峰生烃为研究区奠定持续供烃背景,与构造调整、多套储层共同控制研究区油气纵向立体成藏,早期生成的油气多向石西—莫北凸起等环凹高部位运聚成藏,晚期形成的高熟天然气在近源的前哨2井区聚集成藏,油气的多期充注及调整在研究区内形成4类油气藏——早期新生古储油气藏、中期次生调整油气藏、晚期中浅层高熟气藏和源内非常规油气藏,前哨地区、石西—莫北凸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该结果为盆1井西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