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洼东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山东龙口洼东煤矿软岩巷道支护实践,通过主要含煤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软岩岩层的工程地质特征研究,指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量明显增大、返修率高,成为影响巷道层位及其支护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符合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和力学机制特点的联合支护方法取代单一支护。研究结果对软岩巷道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矿软岩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大量新煤田的开发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软岩问题已成为煤矿生产和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作者在做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主要软岩矿区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物质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软岩的物质组成与工程地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揭示了软岩工程地质性质极差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软岩支护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煤矿软岩的粘土矿物成分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矿软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取决于其物质组成,特别是其中的粘土矿物成分.本文按成生时代和粘土矿物组成特点,把煤矿软岩分为3种类型,并分别讨论了其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水理性质.最后,对软岩的变形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归纳了煤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非均一性的表现形式,从地质工程角度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认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非均一性与软岩及其环境的非均一性和工程因素有关,是这些因素导致巷道软岩力学行为过程与支护结构体系力学行为过程不相适应、非耦合之故。文中总结了相应的控制对策,指出多种对策的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强调要正确使用这些技术对策,必须首先对巷道工程地质进行细致研究,要全面掌握巷道工程地质条件,掌握软岩的力学行为特征。强调支护设计要遵循大变形岩土工程设计的思想与原则。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上公山隧洞TBM掘进过程中遇到的诸如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软岩大变形、岩溶、地下水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详细地介绍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晋焦线小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沛 《西北地质》1997,18(4):54-57
依据晋焦高速公路小煤矿采空区地质、采矿和工程地质特征,对小煤矿采空区上方的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评价了这些小煤矿采空区对拟建高速公路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采空区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某高速公路下伏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论述某高速公路下伏砦脖煤矿采空区地质、采矿和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进行了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定性与定量地分析与评价了该煤矿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煤矿采空区的变形尚未完成, 对拟建的高速公路将产生很大的危害, 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煤矿软岩变形力学机制与支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作者运用现代工程地质学和近代力理论研究巷道的稳定性控制,总结,提出了软岩的定义,煤矿软岩的特点,煤矿软岩的基本力学属性,软岩巷道变形力学机制和软岩巷道支护的对策等一系列新理论,通过对12软岩煤矿的支护实践证明该理论体系软岩巷道支护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第三系软岩的典型地层剖面,论述了第三系软岩的沉积韵律建造和沉积旋回特征;运用颗粒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热分析,论述了软岩的粒度成分、主要矿物成分;通过物理力学实验,获得了软岩水理性、膨胀性和主要力学性质指标,证实第三系软岩具有与第四系松散土体相似的工程地质性质,属于极低强度的岩石.第三系软岩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是进行软岩工程设计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瑶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遇到了较多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论述隧道围岩基本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变形破坏以及隧道水害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云雾山隧道是宜万铁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之一,针对该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加速了工程进度和保证了工程质量,对以后相似隧道的施工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埋长大隧道围岩分类评价的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国内外深埋长大隧道规模的增大和工程项目的增多,其围岩分类,评价愈显重要和迫切。深埋长大隧道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施工前期勘探工程量少,控制程度低,勘夺分类,评价极为困难。在总结当前隧道围岩分类,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了深埋长大隧道围岩分类,评价的实现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页岩的不良工程性质和围岩分级依据为基础,探讨公路隧道页岩浅埋段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优化组合。通过比较国内外现有的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以TSP法和双频激电法为主,根据工程项目的等级适当考虑采用探地雷达作为补充的一套组合方案,而在某些特别复杂地段建议采用水平钻探加以验证。应用这套方案,中南大学在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的关口垭隧道进行了一次科研试验,对预报结果进行详细的处理和分析后,给施工单位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后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试验成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给予了施工正确的指导,基本达到了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冷水河谷隧道浅埋段和地理地质背景入手,在分析河水渗漏通道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河水流量观测资源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冷水河谷浅埋段存在较大规模的河水渗,建议施工中采用高压注浆止水。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深埋隧洞地应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部地应力的测量一直是工程界难题之一。由于研究手段和测试技术的限制, 深部地应力很难测到, 或者部分数据不理想。本文将BP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地应力场研究, 选取深度、岩芯密度(天然密度)、岩芯弹模、岩芯的三轴抗压强度(10MPa围压)、岩芯的声发射地应力测值、岩芯裂隙率6个参数作为地应力预测研究的主要指标,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秦岭深埋隧洞地应力测量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 并对深部的地应力做了预测。结果表明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埋隧洞地应力大小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引水隧洞工程中热应力对围岩表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是岩石热学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热应力由温度变化造成,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热应力的周期性变化,热应力周期性作用导致岩石的疲劳破坏。以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为例,分析隧洞围岩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根据热应力交变作用特点,提出岩石的疲劳破坏判据,并利用这个判据分析热应力作用下隧洞围岩表层的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17.
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在国内外已有较系统的研究,但对软岩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治理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问题。通过对回龙宫隧洞的地质环境分析及有限元数值计算,阐明了红层隧洞围岩的膨胀变形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在此类围岩中修建水工隧洞的过程中,防止围岩变形破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雷锋  孟华 《四川地质学报》2002,22(Z1):29-30
介绍了组合钢支撑技术在石棉镇龙电站隧洞塌方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探索出了该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隧道地下水动态监测是隧址区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对涌水量、涌沙量、隧道内水压力的综合分析,获取隧址区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为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茅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围岩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介绍了大茅隧道岩石三轴实验和地应力测量结果,分析了隧道围岩体应力作用特征。作用于该区的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量值不大,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这与该区主要断裂为压扭性的力学性质及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是一致的。最后结合该区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及其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