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是省内首次开展的农用地质量等别年度变更项目,在没有其他专项软件的情况下,利用ArcGIS中叠加分析工具来实现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中变化数据的提取。ArcGIS中叠加分析工具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赤峰市农用地分等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结合赤峰市耕地等级折算实践,以农用地分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外业调查收集农用地分等资料,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确定赤峰市耕地利用等级序列,采用利用等级—标准粮产量数学模型求算出赤峰市耕地利用等级、利用等级指数与标准粮产量对照表,得到赤峰市耕地等级折算系数,为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平衡、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 《国土资源通讯》2012,(19):50-51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和闻名中外的“水晶之乡”。近年来,东海县先后被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动态监测试点县和耕地质绩等级成果补充完善试点县,连续3次被农业部、  相似文献   

4.
李辉  吴启明  申朝永  刘芳  李婷  张峥 《测绘通报》2021,(10):150-153
本文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为试点,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分析评价耕地空间特征、农业物资运输配套设施空间分布、农业灌溉资源空间分布等因子对耕地生产效益的影响。然后从地理国情普查、耕地地球化学质量调查等成果数据中甄选影响因子,构建影响因子样本集,提出梯度距离概念,计算等级耕地经济效益权重,并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评价各因子对耕地生产效益的影响。最后从地理空间角度提出了提升县域农业生产效益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开展200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按照《土地管理法》“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的要求,为及时客观掌握全国2005年度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全面落实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将200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任务目标以200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继续按照2003年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见国土资发〔2003〕231号),对全国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6.
按照《土地管理法》“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的要求,为及时客观地掌握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全面落实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将200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ArcGIS软件将最新遥感影像和2015、2016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地类图斑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进行叠置分析(以江汉平原XX市数据为例),通过内业比对判读,提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疑似不符地块。结果表明,通过GIS的叠置分析,结合耕地后备资源等外部数据,能核实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图斑,保证划入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镇巴县耕地质量分等定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年镇巴县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在对已有的农用地分等工作确定的相关参数、分等因素及其权重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信息值进行补充和完善,确定镇巴县耕地质量等级,为镇巴县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水稻种植区.多年来,国土部门在洞庭湖区实施了“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等一系列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新增了大量的耕地.本文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年度变更数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分布数据和最新遥感影像,基本查明了2010年以来新增耕地的利用状况和耕作程度.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耕地总面积202378.97hm2,实际用于农作物种植的耕地169656.04hm2,农作物种植率83.83%;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耕地181720.0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96%;不规范利用耕地20658.90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27%.岳阳市的实际耕作程度最高,益阳市和常德市的农业结构调整程度明显高于岳阳市;岳阳市的耕地抛荒撂荒率最高,适于作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定量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制定与实施耕地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以自然等指数为空间变量,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耕地自然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变异系数、二元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耕地自然质量空间差异的主导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区耕地自然质量在200~900m尺度范围内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正相关HH型高等地明显聚集分布,LL型低等地面积较大且聚集性较低,负相关类型(HL和LH型)耕地无明显集中区域,零星分布。土壤有机质、表土质地和土壤剖面构型是影响耕地自然质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遥感影像与基准年数据对比获得变化信息是目前地表覆盖数据增量更新的主要变化数据来源,但现有方法不能直接更新地表覆盖矢量数据。本文设计了一种包含变化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类型信息的地表覆盖增量数据模型,发展了一种引入面/面二维交细分类型的地表覆盖矢量数据增量更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目标整体交、差结果的欧拉数的E-WID层次拓扑关系模型区,分析了地表覆盖矢量数据更新中的14种二维交细分拓扑关系类型;然后根据这些二维交细分类型,设计了9条自动更新处理规则。最后开发了一套基于根据二维交细分类型处理规则的地表覆盖数据增量更新原型系统,并用实际数据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系统讨论和典型概括耕地供需动态平衡特征和分析耕地供需平衡变化驱动因子的基础上 ,提出了多尺度概念下耕地供需动态平衡体系 ,并以监测变化、发现警情、明确警情、明确警度、寻找警源、明确警源、区内排警、区外排警为主线 ,从预兆量、行动量和结果量不同层面构建了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预警体系 ,并对多层警示指标 ,特别是对最终结果层的耕地总量失衡、质量失衡、均量失衡、时间失衡等的定量分析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RS/GIS手段,分析1984~2011年近30年研究区耕地资源在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利用数量发生了一定变化,总体上耕地面积减少,主要转向林地、建设用地以及草地;耕地资源在空间变化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为南部变化较大,中部和西部变化居中,北部和东部变化最小;各乡镇耕地相对变化率的总体差异不大,相对比较均衡。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区耕地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耕地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由于不同类型的耕地后备资源所具有的自然景观和土壤性质等条件不同,其评价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本文基于现有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和模型,在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评价项目基础上,依据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对开垦或复垦的不同要求,对每一类耕地后备资源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权重体系,并分别划分土地适宜性等级,以期为崇阳县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客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对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预检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针对更新调查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预检流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基础地形图数据的管理与自动化更新得到国土规划部门的高度重视。基于范围(图幅)的更新方法易于实现、效率高,但因重复更新无变化要素,容易导致历史数据库冗余。而基于要素的更新方法虽然只更新变化要素,但复杂的变化信息检测使其不适用于变化量较大的更新。针对当前更新技术无法自适应选择更新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地图信息变化量的地形图更新方法,即在选取更新方法前计算地图信息量变化率,以此作为更新方法的选取依据。以多组1:2000的居民地面数据为试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本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数据更新效率。试验发现,当变化率小于20%时采用基于要素的更新方法,大于55%时采用基于范围的更新方法具有更高的更新效率,而处于20%~55%时,两种方法的更新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对地形图更新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新型城镇化规划对土地整治同样提出了要求。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特征,解析了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需处理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机制,优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18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0、2000和2008年TM/ETM影像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了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太湖流域近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了该流域各种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18年内,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和耕地的大量减少;②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土地调查数据是国土管理的基础数据之一,日常变更频繁,变化复杂多样。本文通过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完成后,日常更新维护的工艺流程的分析,针对现状提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的原则、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截止2010年底全省用新的土地变更方式进行第一次更新,实现了对土地调查数据库准确有效地更新,为加快第二次土地调查整体进度和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勉县为例讲述了新一轮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中更新数据包的提取,此次工作是以2013年度为基期,结合以往的农用地分等工作经验,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叠加法提取更新数据包,全面更新耕地质量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