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志  王双绪 《地震学报》1998,20(2):150-157
讨论了小波分析在地壳垂直形变测量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采用基于样条函数的多分辨分析及其相应的B小波,推导了适合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分析的平面二维小波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条B小波计算了河西-祁连山地区1971~1995年的多期垂直形变观测资料,所得结果如下:①小波多分辨分解可有效地分离地壳垂直形变的不同空间波长成分,使我们更清晰地看清垂直形变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我们研究地壳垂直形变不均匀性与地震活动关系的一个有力工具;②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一阶、二阶小波分解结果主要与地质构造一致,说明了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是断层活动;③河西-祁连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东南部较强烈,与1986年青海门源 6.4级、1990年甘肃景泰6.2级和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河西地区地应力加强和地震活动有关,而西北部运动较弱,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小波分析在地壳垂直形变测量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采用基于样条函数的多分辨分析及其相应的B小波,推导了适合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分析的平面二维小波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条B小波计算了河西-祁连山地区1971~1995年的多期垂直形变观测资料,所得结果如下:①小波多分辨分解可有效地分离地壳垂直形变的不同空间波长成分,使我们更清晰地看清垂直形变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我们研究地壳垂直形变不均匀性与地震活动关系的一个有力工具;②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一阶、二阶小波分解结果主要与地质构造一致,说明了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是断层活动;③河西-祁连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东南部较强烈,与1986年青海门源6.4级、1990年甘肃景泰6.2级和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河西地区地应力加强和地震活动有关,而西北部运动较弱,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3.
国家地震局正在组织力量编制我国第一本现代地壳运动图集。其中的地壳垂直运动部分已决定采用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图来表示。水平运动是一个二维问题,如何采用适当的方式在图上表示出来存在有不同看法。本文提出采用应变(速率)等值线图来表示水平形变的设想,给出了全部计算公式和实例。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地壳形变与构造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壳形变是通过各种垂直形变图及水平形变图的编制,了解和研究地壳最新构造运动的活动方式和强度。与新构造时期相比,它的活动方式有正向运动、振荡运动和反向运动。不同地区活动强度有明显差异,而且水平运动均大于垂直运动。地震时的地形变基本上为继承性活动。地形变是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地震多发生在形变速率大、差异活动明显、不同方向形变带交汇区的附近地带。在地震的蕴育、发生过程中,地形变明显地出现阶段性。在地形变测量中,排除干扰提取真正的形变信息,是当前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1981年元月24日道孚6.9级地震发生在道孚宽谷盆地之中,地形变测量资料显示了地震时震中区的地面剩余形变与盆地的地形、地震烈度分布及余震深度分布相吻合。可能说明了盆地的形成与地震破裂活动密切相关。一、地震形变 1980年11月——1981年2月,紧挨地震前后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复测的震区垂直形变能较好地代表6.9级地震的震时形变(图  相似文献   

6.
采用富里叶分析法,从中国西部地区20多年的地壳生趣形变资料中提取区域性趋势倾主息,并对宁夏海原5.7级地震,四川西部道孚6.9级地震和青海门6.4级地震震区近场垂直形变场的区域性倾斜信息进行了分离和提取、推导出了用富里叶级数表示的梯度公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分数维的概念及方法,对京、津、唐地区1968─1975年的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复测成果数据处理后的结果进行了分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的分数维明显降低,地壳的有序性增强。本文认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分数维能够明确地揭示地壳的有序程度,是一种较好地利用形变测量资料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时军 《地震研究》1994,17(1):56-60
本文应用分数维的概念及方法,对京、津、唐地区1968-1975年的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复测成果数据处理后的结果进行了分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的分数维明显降低,地壳的有序性增强。本文认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分数维能够明确地揭示地壳的有序程度,是一种较好地利用形变测量资料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率梯度与强震危险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郢珍  张立人 《地震地质》1992,14(3):237-244
应用确定形变速率梯度值的方法,探讨了速率梯度与构造活动、地震活动的关系。利用《中国现代地壳垂直形变速度图》经数字化处理后,给出了中国现代垂直形变速率水平梯度等值线图,将高形变速率梯度区与强震发生地点进行了对比,并指示出了未来10~20a的内强震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地区1962年3月19日发生 Ms=6.1的地震.地震前后,库坝区分别布设了水准测量网和三角测量网.形变测量具有精度高、测期密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不动点的处理,得出新的形变场并讨论了它的特点;根据各相邻期的三角测量结果计算了各三角形的主应变;依据地震时的应变对一次5.3级的地震的发震断层作了反演.结果表明,地壳水平形变与新丰江水库地区4级以上地震有明显的关系,垂直形变与这些地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及其与强震时空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80年代以来的川滇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区域垂直形变测量资料及部分大区域GPS测量资料,认为该时间域内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处于相对弱状态,并直接导致了自1981年道孚6.9级地震后至今川滇地区6级以上地震基本上未沿主边界断裂展布,且具有准顺时针旋转迁移的分布特征。基于此,认为未来几年内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的重点应是川滇地区中部。最后根据现今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和地震分布特征提出了川滇地区活动地块时段性划分的概念,并给出了初步的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流动形变测量资料,对北天山地震带的地壳形变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北天山地震带地形变具有趋势性、同步性、阶段性,水平形变量大于垂直形变量,并且北天山地震带的地壳活动方式继承了新构造运动。同时,对北天山地震带上的地形变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也做了探讨,认为地震前后,地壳在垂直形变方面具有“N”字形变化模式,并指出北天山地震带在地震过程中有一形变衰减波存在。 本文分析、处理了自1971年至1986年以来的北天山地震带上十几条跨断裂流动水准测线资科、1982—1986年的水平形变网资料,以及乌市跨断层形变台站的部分地道水准测量资料,力求揭示它们所控制的断裂带及地区的形变过程、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找出其中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场及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若柏  洪汉净 《地震学报》1995,17(2):148-155
应用华北地区30余年的精密水准资料,用统一的方法进行同网形、同起算点的平差计算,得出了1965-1975,1975-1979,1979-1983,1983-1988年度的垂直形变速率图;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地壳垂直形变的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壳垂直形变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周期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推断,这一现象可能与区域应力-应变场的微动态活动有关;最后对垂直形变场与地震预报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在地壳垂直形变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笃信  刘文义 《地震》2000,20(3):82-86
论述了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分析地壳垂直形变场,处理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的实测资料,结果显示,地壳垂直形变场的第一典型场对中强以上地震发震地点的判定有重要意义;而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时间权系数能够表示区域地壳运动的相对强弱,它可以作为区域地震危险性判定的时间判据。  相似文献   

15.
综合介绍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GPS观测得到的国内外10多次6—9级,不同构造、不同类型的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震例: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9级巨震、2013年芦山7级,直至2020年6月墨西哥7.4级地震和7月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等。利用GPS连续观测站区域参考框架水平位移时间序列和水平位移场,特别是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的研究证明,同震水平位移是研究地震前兆形变存在的关键;利用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同震垂直位移及同震水平位移向量的分解,揭示地震弹性回跳真实方式;提出了符合GPS观测和岩石破裂试验结果的地震压-剪弹性回跳模型;根据已有震例,提出预报不同震级地震的可能性和监测临震前兆形变的GNSS站布设设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条件观测平差理论,对辽宁地区历年来施测的水准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期平差处理。绘制出各个时期的地壳垂直形变图,它直观的反映了地面垂直形变的空间分布情况,用以研究垂直形变场的演变过程。根据我国“九大”地震区水准资料显示的地壳垂直形变特征,探讨了地震发生的可能规律,从近年来水准资料反映的地壳形变,对辽宁地区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唐山7.8级地震的地壳垂直形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后的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了这次地震前后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的特点。结果表明,在震前震中区地壳运动有一个长期缓慢运动-活跃-“平静”-发震的过程。地震前后的地形变资料表明,地壳形变与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震后形变与以往强烈地震的震后形变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的编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祖胜  尤晓青 《地震》1996,16(3):232-238
应用地壳形变资料观测未来强震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地震容易发生在变形高梯度带上,文中归纳并提出了具体计算和编绘“地壳垂直形谱速率梯度图”的方法,主要有网格法、函数拟合法及图解法。讨论了3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并给出了用图解法编绘的“全图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薄?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第10卷4期登载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杰切斯(RobertC.Jachens)撰写的题为《地壳形变研究中的重力测量》的文章,文中谈及地球重力场的重力测量与地壳形变的研究,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祖胜  杨国华 《中国地震》1996,12(4):347-357
应用最新的全国垂直变形速率图和各地区不同年代的形变图。编绘相应的形变速率梯度图,计算了若干跨断层测量台、点资料的低通滤波残差及其一阶和二阶差分。结合在相应空间和时间域内所发 生的强震,讨论了地壳形变与强震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