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青岛冷水团强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冷水团盘踞于山东半岛东南部近海的深底层。它是南黄海西部海域中的一个突出而重要的水文现象。青岛冷水团的存在和变动不仅使南黄海西部的环流结构和水文状况趋于复杂,而且还影响山东近海渔场春汛渔期的早晚和鱼群的集散程度(郑东等,1983;张元奎等,1989)。 目前,对青岛冷水团的温、盐特性及其成因早已有研究(郑东等,1983;张启龙等,1996;Zhang et al.,2002),但有关青岛冷水团的长期变化特征尚未见报道。作者在已有研究结果基础上,利用1959~1995年间的水温资料,对青岛冷水团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青岛冷水团的认识以及为该海域海洋水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渤海沿岸流季节变化对青岛冷水团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岛冷水团位于青岛外海海域,具有独特的温盐结构和生消规律,对近海水文和周围渔场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世界海洋数据库(WOD2013)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放航次的黄海断面观测资料,及ROMS区域海洋模式,对青岛冷水团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冷水团3月初现,4月形成,5月达到鼎盛,6、7月逐渐与黄海冷水团融合,8月开始衰减至10月消亡。渤海沿岸流秋冬季为北风驱动的正压流,其携带的山东半岛北岸的低温水为青岛冷水团的形成提供水源;春夏季为冷水团密度环流,输运到青岛冷水团和黄海西侧冷水团之间的低温水促进了两水团的融合,加快青岛冷水团的消亡。  相似文献   

3.
青岛冷水团强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岛冷水团盘踞于山东半岛东南部近海的深底层。它是南黄海西部海域中的一个突出而重要的水文现象。青岛冷水团的存在和变动不仅使南黄海西部的环流结构和水文状况趋于复杂,而且还影响山东近海渔场春汛渔期的早晚和鱼群的集散程度(郑东等,1983;张元奎等,1989)。  相似文献   

4.
黄浩  陈学恩  林璘 《海洋与湖沼》2019,50(6):1191-1200
本文基于现场观测资料并结合FVCOM三维海洋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2010年青岛冷水团生消过程和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东南海域的中层冷水是青岛冷水团的雏形,于4月中旬演变为青岛冷水团,位于青岛东南外海40m以下的盐度锋面中;刻画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过程:5月青岛冷水团的北部底层水并入南黄海底层冷水中,构成南黄海的西部冷中心;而南部水团面积大幅减小,温盐特征大幅上升;6月上旬,青岛冷水团完全被南黄海底层冷水吞并,青岛冷水团完全消亡;揭示了青岛-石岛近海反气旋涡、黄海冷水团锋面密度环流对青岛冷水团的作用,前者是青岛冷水团存在的动力机制,后者加剧了底层海域的水平热量交换,促使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  相似文献   

5.
青岛是世界上有名的海港城市,也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基地。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国占绝对优势,青岛的海洋工作是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对外开放中开创新局面。本文就青岛对外开放中海洋工作的现状和前景作些探讨。一、青岛沿海特征和海洋工作的现状 1.青岛的环境特征和海洋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含磷洗涤剂废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域的富营养化,在近海产生赤潮、在淡水水域则发生藻华及蓝藻污染事件.近年来我国水域富营养化污染严重,赤潮发生率、污染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表1).  相似文献   

7.
以近海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2000中国青岛海洋国际论坛,于7月30日至31日在青岛隆重举行。论坛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举办。青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在陆地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今天,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向人类展示了广阔的开发前景,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近海由于靠近人类生活密集区,是人类开发海洋的最集中的地带,加之近年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领域,使得近海这一区域的资源开发过度,有的地方出现了破坏性、毁灭性的消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因而,加强近海资源保护,实现近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海洋开发与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青岛近海浒苔的污染与预防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青岛近海发生的浒苔污染事件,文章叙述了青岛市预防及治理浒苔污染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浒苔污染的成因。提出应采取有效方法彻底解决近海水质的富营养化,才能预防浒苔污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青岛-石岛近海反气旋中尺度涡旋存在证据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整理的历史实测海流和温盐资料显示出青岛-石岛近海水域全年都存在着中尺度反气旋式涡旋运动.利用二维数值模式,首次模拟出该涡旋的存在,并对这一涡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吻合良好.数值计算表明:在冬季盛行风的作用下,山东半岛南岸出现减水,迫使北上的黄海暖流中的一部分向西北方向延伸,在到达山东半岛近海后向右转向,形成东北向沿岸流,这样,与绕过山东半岛大约沿40~50m等深线南下的黄海沿岸流作用,在青岛-石岛近海形成一个中尺度反气旋涡旋.夏季由于偏南风的作用,致使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浅水区域海水都向东北方向流动,与沿黄海冷水团锋面南下的黄海沿岸流相作用,由于流速切变也形成了上述涡旋.  相似文献   

11.
海洋文化与青岛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玉明 《海岸工程》2002,21(1):40-44
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受海洋影响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青岛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丰富的海洋文化遗存给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预示着海洋文化内涵丰富的海洋旅游将成为青岛新世纪旅游的热点,同时也推动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发挥海洋旅游产业在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近海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2000中国青岛海洋国际论坛,于7月30日至31日在青岛隆重举行。论坛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举办。青岛市市长王家瑞主持开幕式,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市委书记张惠来致欢迎词,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崧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3.
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使青岛近海出现新景观,大批鸥鸟冬季飞临这里,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便呈现人类与海鸟和睦共处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4.
青岛及近海海雾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刁学贤 《海洋预报》1992,9(3):45-55
本文在资料整理统计的基础上,对青岛及近海海雾的特征、成因和分布作了分析探讨,初步得出了在一定天气形势下,适宜成雾的海洋气象条件和海雾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和2010年11月分别在青岛近海6个站位和胶州湾9个站位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连续提取法分离和测定其主要成分和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易还原态的重金属受铁锰氧化物体系显著影响,其中镍的迁移过程基本受控于该体系,有机结合态的铬和钡迁移变化受有机质一定影响,其他形态重金属主要受外源输入影响。Pb和Cr存在显著富集,相对其他金属污染较明显。Pb的生态风险最高。胶州湾东部,尤其是李村河口附近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不稳定性都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山东环境科学学会海洋专业委员会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24至28日在青岛召开。68位正式和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16位同志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以胶州湾的污染调查研究为主,从污染源调查、水体评价、污染生态学的研究、污染物在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综合治理方案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3年对胶州湾东部和青岛前海2008年奥运赛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碳和硫化物的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As除外)高含量主要分布在团岛污水处理厂,大港出口北侧至李村河口沿岸一带。作者通过与胶州湾周围岩体、地层和松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比较以及重金属与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的相关分析,证明了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并且重金属与硫化物的物源不尽相同。作者发现由于胶州湾的潮流作用模式使胶州湾东部排入的污染物向西扩散的可能性削弱,是胶州湾东部污染严重的一个自然因素。同时由于胶州湾东部的部分污染物经由沧口水道搬运到青岛前海的退潮三角洲区域而出现局部高值区,其中沉积物中的Cr和Cu已有超标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核工业的不断发展,核能的广泛利用,影响环境和人类安全的放射性物质向海洋排放的数量日趋增加。研究海洋自净能力,保护环境,防止海洋放射性污染,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解青岛近海放射性状况,我们于1983年9月—1984年10月对该海区进行了放射性状况调查研究。从而,基本上掌握了~(60)Co,~(90)Sr,~(106)Ru,~(137)Cs,U和Th在海水、生物、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这一调查研究,将为制定海水放射性容许标准,为估算该海区的纳污容量,为放射性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对保护环境,保护海产资源,维护人民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覆盖的多波束测深、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等声波探测数据,分析研究了青岛近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其声学反射特征,编制了青岛近海灾害地质图。青岛近海灾害地质主要有:活动断层、潮流沙脊、活动沙波、海底滑坡、出露基岩、礁石、埋藏断层、侵蚀沟槽、潮流三角洲和埋藏古河道等。根据其危害程度和成因对该海域的灾害地质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形态特征、空间分布、成因机制及对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和现代水动力等地质环境因素对青岛近海灾害地质形成和分布的影响。通过对青岛近海灾害地质研究,可为该地区海洋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系统整理的历史实测海流和温盐资料显示出青岛─石岛近海水域全年都存在着中尺度反气旋式涡旋运动.利用二维数值模式,首次模拟出该涡旋的存在,并对这一涡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吻合良好.数值计算表明:在冬季盛行风的作用下,山东半岛南岸出现减水,迫使北上的黄海暖流中的一部分向西北方向延伸,在到达山东半岛近海后向右转向,形成东北向沿岸流,这样,与绕过山东半岛大约沿40~50m等深线南下的黄海沿岸流作用,在青岛─石岛近海形成一个中尺度反气旋涡旋.夏季由于偏南风的作用,致使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浅水区域海水都向东北方向流动,与沿黄海冷水团锋面南下的黄海沿岸流相作用,由于流速切变也形成了上述涡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