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伽利略”号太空探测器1990年12月在地球上空拍摄的地球气候全貌的图片,最近由美国有机机构公布于众。图片清晰显示了各大洲及陆地地质、地貌和气象有详细状况,是人类来自太空的有关地球地理状况最为细致的图片。  相似文献   

2.
<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而在20天后紧随而来的是"全国土地日"。两个主题日,表达的其实是一种相同的愿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需要更多地呵护与关爱,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从1974年提出"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开始,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活动已经在全球举办了38年。这38年,当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是人类依靠科技进步大发展的37  相似文献   

3.
正生命的存续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天气、水文、资源等自然要素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从人类文明社会开始,民间就有了对天体现象的观测。中国人对天象的探索从未停歇:古代,从神农氏尝百草、张衡发明浑天仪、沈括笔下的《梦溪笔谈》,民间流传的诸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等农谚,均为人们观察气象得出来的经验;现代,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改变了人类获取地球系统数据和对地球系统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4.
从浩瀚太空遥望地球,地球就像"一颗白里透蓝的玻璃球",蔚蓝的海洋,褐色的陆地,绿色的草原,银色的河流,朵朵白云飘浮在上空,流动出一幅清丽而柔和的画卷。然而,随着现代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也在人类自以为是的征服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遭受到了空前的戕害:黄沙漫漫吞食了曾经的莽莽林海,河床龟裂取代了往日的青山绿水。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地下水位下降、海平面升高、破坏性风暴增多、生物种类锐减……在长期掠夺资源之后,人们终食恶果--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  相似文献   

5.
贺刊词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信息时代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2 0世纪 ,地球科学进步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人类开始脱离地球可以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 ,并将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形式存储、管理、分发、流通和应用。今天 ,GIS经历了 3 0  相似文献   

6.
正据说,从太空观看地球,在中国的腹地,可以看到一块形状神似人胃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被地质学家们亲切地称为"地球胃"。有学者研究认为:在汉语词典里,"胃"又叫"肚",意为"肉身中的田土",即胃是人身上的"国土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胃"便是"地球体"上的"土地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绵延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是漫长旷远、瑰丽多变、物产丰饶的海岸带。海洋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球演化的历史,也是海陆作用的历史;沧海桑田,海岸带是地球历史演化百科全书。探索海岸带地质过程、认知海岸带地质作用,是人类认知自然、享受自然的重要历程,同时也是人类审视自身行为、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8.
赵凡 《国土资源》2008,(4):22-27
2008年是国际地球年。2008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年"和"日",道出了人类共同的心声:认识并且爱护地球。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发出认识地球的声音,已经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全社会人人要参与的行动。地球科学知识,不是附加品,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山海经》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反映了先民们对地球面貌及万物生长最初的认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地球46亿年的起源以及经历的漫长气候过程已经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然而,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在太空中回望自己的家园时,他们第一次才惊讶地发现——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故土——地球,才是一棵蔚蓝色的星球。  相似文献   

11.
这是作者发表的有关"化学地球"系列科普文章之二,第一篇"地球化学元素图谱与衣食住行"发表在本刊2016年第3期。该文发表后,被大量转载,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热心读者在对文中有关化学元素起源的探讨中,关于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形成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还指出2017年人类第一次观测到中子星合并产生引力波事件,进一步证实了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是通过中子捕获形成的。因此,作者在此篇中补充了这部分内容,对化学元素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很好的介绍。尽管地球基因(或称地球化学基因,亦称地球化学DNA)的概念提出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人们对地球微观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只有像绘制人类基因图谱一样,绘制出地球化学基因图谱,才能逐步解开地球系统的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密码。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发起了"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联合6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共同绘制地球化学图谱,相信后续有关"绘制地球基因图谱"等系列内容的探讨与解读,将会给读者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下的定义,太空里一些小行星和彗星的碎片,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叫做流星,如果这些碎片没有烧完坠落到地面就叫做陨石.陨石是来自太空中另外星球的客人,是"地外来客".地外来客本是发生在宇宙间天体运动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应用中心研究员李春来说,地球每天会"接收到"约80吨的地外太空物质,小汽车大小的小天体落入地球的频率约为每月一次.  相似文献   

13.
<正>林草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而草原则有"地球皮肤"之称,与森林、河流等其他类型自然资源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生态屏障。不同国家发展阶段、社会制度、林草资源类型各异,相应的林草资源管理体制也大不一样。但是,从维护地球生  相似文献   

14.
正自古以来就有种说法,叫做"上天容易入地难"。2012年8月6日,美国"好奇"号探测器历时八个多月飞行大约5 500万千米飞抵火星,圆满完成了一系列科学探索。然而,对于我们脚下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人类至今所能抵达探测的深度不足13千米。用"步履维艰"来描述对地球深部的探索,最恰当不过。时至21世纪,中国人已掌握太空卫星精准对接技术。但是,今天我们介绍是的另一项"对接"  相似文献   

15.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豁然开朗100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地球信息科学是进入全球化、网络化与知识经济的21世纪之新兴学科。它是一门融合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信息科学、全球信息网络,乃至多维可视化等的应用基础科学,是综合研究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新学科、新领域。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融合与高新技术交叉发展的产物,是面向太空以地球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各种对地观测系统,需要"上天、入地、下海"采集数据进行挖  相似文献   

16.
<正>桃花吐蕊,杨柳婆娑,在这片草长莺飞的春光里,我们再次迎来了世界地球日这个地球与人类共同的节日。而今天,每年一次、已经持续了48次的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则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我们眼中的地球,是如此美丽。春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时,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冬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然而,在现实的另一些视觉中,地球也伤痕累累:森林锐减、洪水肆虐、沙漠扩张、污  相似文献   

17.
地球日,人类的感慨日;地球日,人类的行动日;地球日,我们共同的生日…… "当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地球母亲把我们抚养.我们吮吸着地球母亲的乳汁,却常常把她遗忘.今天我们怩醒悟,地球母亲不再悲伤……"在这第3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唱这歌,为地球母亲亲切祝福和祈祷!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整个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正以更大的强度和深度向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地球攫取更多的资源,同时却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陆地资源的越来越匾乏,使人类的目光开始转向海洋和太空,尤其以海洋为重点,其中海岸带和近海又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亚太地区沿海各国瞩目之焦点,再联想一下当前我国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争端问题,便不难领会海岸带之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固体地球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元。目前,地球内发现的矿物种属已经超过5 400余种,新矿物的发现属于矿物学领域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素有"矿物学奥林匹克"之称,是一个国家矿物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为人们认知与利用矿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春暖花开景色新,谷雨催耕水拍田。在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经历的漫长岁月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仍将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