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对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台湾地区ML≥ 5 .0级地震 (9.2 1地震序列取ML≥ 5 .5级地震 )测定了Ms震级 ,并将福建台网测定的ML、Ms震级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测定的大震速报Ms震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2005年度闽台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均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弱,而台湾海峡南部的地震活动水平与上一年度相比则有较明显的增强。一、福建及其近海地区地震活动据福建地震台网测定,2005年1月至12月福建及其近海地区共发生ML2.0级以上地震49次(图1),其中2.0-2.9级44次,3.0-3.9级5次,最大地震为8月9日晋江海域ML3.6级。3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沿海一带(表1)。与上一年度该区域ML2.0级以上地震89次、最大震级ML4.5级相比较,2005年度福建及其近海地区的地震频次和强度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减弱。图12005年度闽台地区地震震中分布图(ML≥2.0)表12005年度福建…  相似文献   

3.
一、地震活动概况 1997年闽台地区及其邻近海域地震活动实况表明,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经短暂的平静又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发生了永安5月31日Ms5.2级地震。这次地震是1968年华安5.2级地震以来我省内陆地区最强的一次有感地震,也是华南地区今年最突出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4.
根据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福建及其邻近地区共发生 2 0级以上地震 92次 ,其中 2 0~ 2 9级 86次 ,3 0~ 3 9级 6次 ,最大地震 3月12日晋江海域 3 8级 ;台湾海峡地区共发生 2 0级以上地震 6次 ,其中 2 0~ 2 9级 3次 ,3 0~ 3 9级 3次 ,最大地震为 3月 13日海峡南部 3 3级 ;台湾地区共发生 3 0级以上地震 396次 ,其中 3 0~ 3 9级 2 75次 ,4 0~ 4 9级 10 1次 ,Ms5 0~ 5 9级 17次 ,Ms6 0~6 9级 2次 ,Ms7 0~ 7 9级 1次 ,最大地震为 3月 31日花莲海外 7 5级。2 0 0 2年福建及其邻近地…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省地震目录,选用6种对粤西地区有较好预报能力的测震学指标进行时间扫描分析和空间扫描分析,并对该区域地震分布与断裂位置、磁异常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算法复杂性AC值、地震调制比Rm值存在异常,空间扫描结果显示异常多数集中在阳江和北部湾地区,并根据ML≥5.0地震M-T关系和能量蠕变曲线,推测粤西地区2015年有发生ML5.0级地震的可能;地壳磁异常的展布方向与断裂方向一致,ML2.0级以上的地震多集中在弱磁及正负磁异常分界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26日北京时间08时56分,印尼苏门答腊西北海域发生了8.7级地震。震后不到3个月,即2005年3月29日,在原震区东南约200km处又发生了8.5级地震。这次地震是全球百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之一,也是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后全球发生的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7.
一、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特点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在地震区划上属于华北地震区东南边缘的下杨子地震小区(北迄盱贻——响水口断裂,西至郯城——庐江断裂南缘,南以宁波——皖南东西向断裂带与华南地震区毗邻,东达海域)。自汉代有地震记载以来至1986年上半年,震中位于本区的 Ms≥3的地震事件千余次,其中震中烈度≥Ⅵ度或震级 Ms≥4(2/3)级的地震共七十余次,最大地震海域部分为7级(1846年南黄海)、陆上部分为6(1/4)级(1624年扬州),最大地震烈度只有Ⅷ度(1624年扬州,1979年溧阳),在≥6级的20次地震中,震中在南黄海的就占了80%,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地震带5.12汶川地震余震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至10月12日12时,四川省汶川发生Ms8.0级地震后共记录到余震33 308次,Ms≥ 4.0级余震268次.采用GIS技术,对龙门山地震带上汶川、北川、青川3个县从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12时发生的156次Ms≥ 4.0级余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汶川、北川、青川3个县境内:①在东西方向上,若干余震点位的连线与纬线平行,Ms≥ 4.0级余震呈现纬向地带性特征;②Ms≥4.0级余震亦呈现经向地带性特征;③Ms≥4.0级余震点位在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连线形成了经纬交织的网格,在空间上呈现等间距网络状分布现象;④Ms≥4.0级的156次余震均发生在经纬交织的网络节点处及其附近,在空间上具有原地复发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对于该地震带的趋势分析和震情监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2001—2011年美国NOAA长波辐射数据为背景数据,利用涡度背景场法研究2010年9月3日新西兰南岛M7.1级地震前后卫星长波辐射数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当月在震中西南侧出现显著的长波辐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在全年各月及2001—2011年11年历年同月变化中都是最为显著的,认为其是本次地震的1次映震表现。用同样方法对区内2001—2011年11年间发生6次7.0级以上地震的长波辐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3次陆地地震发震前都检测到了长波辐射异常变化,而海域地震前则未发现这种现象。检索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仅有2次海域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8.7级地震和2010年1月12日海地7.0级地震)前有长波辐射异常变化的报道,而根据全球云量分布资料显示,这2个地震所发生的区域是全球洋面云量分布最少的2个区域,而新西兰地震发生的区域位于全球洋面云量分布最多的区域。因此,认为由于水汽和云层对地表红外辐射的强吸收作用,长波辐射捕捉陆地地震红外辐射异常变化更加灵敏,对陆地地震的映震效能要强于海洋地震。  相似文献   

10.
1996年5月3日在包头市西部(109.6°E,40.8°N)发生Ms6.4地震。呼和浩特市及陕西和山西北部强烈有感。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为百万以上的城市,给包头市及邻区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认真分析研究这次地震的前兆异常及其特征,对全面认识包头西Ms6.4地震的成因机理有其重要意义。一、包头西Ms6.4地震的主要形变前兆异常内蒙古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测量共有三处测点,均分布在包头市的东部地区(图1)。这三处测点在包头西Ms6.4级地震前均有异常变化。其变化是:  相似文献   

11.
王玉莹  佟晓辉  孙威 《地学前缘》2003,10(2):501-502
能否捕捉到临震前兆信息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营口地震台连续记录的SW应变监测仪在辽宁岫岩Ms5 .4级地震中获取的资料表明 ,岫岩地震主震前的前震序列在受力加载中发震 ,震后呈现出继续受力加载状态 ;主震后的余震序列呈现出卸载状态下发震 ;在临近地震主破裂时应变方向和幅值的变化尤为明显。(1)岫岩地震序列概述 :1999年 11月 2 9日中国辽宁省岫岩发生了Ms5 .4级地震 ,震中位于 4 0°32′N ,12 1°4 8′E。该地震发生在 1975年海城 7.3级地震余震区东南端的延长线上。 1999年 11月 9日岫岩地区开始出现前震序列 ,震中分…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巴颜喀喇断块的最新活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区之一。最近十多年来,在青藏高原中部连续发生了1997年西藏玛尼Ms7.5级地震、2001年青海昆仑山Ms8.1级地震、2008年3月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和5月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它们相继发生于青藏断块区巴颜喀喇断块四周边界活动断裂带上,是该断块最新活动的结果。发生于断块南北边界断裂上的3次地震都是走滑断裂错动的结果,发生在断块东南端的汶川地震则是挤压逆冲断裂的产物,而西北端的于田地震则呈现出张性特征,它们共同反映青藏断块区巴颜喀喇条状断块向东南方向滑动的最新活动。自1900年以来,青藏断块区和巴颜喀喇断块的强震活动表现出多期活动和区域性转移的特征,20世纪早期Ms7.0级以上强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在青藏断块区北部边界构造带,中期转移到高原南部喜马拉雅板块边界构造带和断块区南部断块,最近十多年来则在巴颜喀喇断块及周缘边界断裂上活动。青藏高原这种块体活动和地震活动与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对亚洲大陆的推挤作用相关,因而,青藏高原和巴颜喀喇断块的强震活动与澳-印板块边界苏门答腊强震活动相对应。目前苏门答腊地区强震活动仍在继续,因此,近期对巴颜喀喇断块及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强震活动和强震危险性仍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3.
福建顺昌地震塌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顺昌2007年3月13日发生ML4.9级地震,数日后,震区元坑镇福峰村出现地面塌陷。通过现场勘察和访问,查明了震后地面塌陷形态特征和规模,了解到其附近曾发生过多起地面塌陷现象。在分析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和地貌地质条件基础上,研究震后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认为震后地面塌陷是地震诱发岩溶塌陷引起的,数十年来出现的地面塌陷均属岩溶塌陷,岩溶塌陷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在盆地内或低洼缓坡地带,上覆较厚的第四纪覆盖层。  相似文献   

14.
矿山地震是矿山开采诱发的一种地震活动,为矿山开采的伴生动力地质现象之一。抚顺煤田矿震事件频繁发生,1968年12月开始对矿震作监测记录,截止2002年12月31日,共记录到ML>0级的矿震81522次。其中ML>3.0级64次,最大震级为ML3.7级。研究预测,抚顺煤田矿震的最大震级可能达到ML3.9~4.2级。当发生ML4.2级极值矿震时,极震区的烈度将超过Ⅶ度。文章依据以往矿震调查资料及地震烈度衰减理论,推导出抚顺煤田矿震烈度衰减模型,用该模型预测了极值矿震事件发生时的影响范围。有望为矿山及矿山城市减灾防灾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ML9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强度是100a来全球非常罕见的。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浪高近10m,波及到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地区10多个国家,造成近30万人遇难。地震使印度尼西亚、泰国的部分岛屿发生了地形变化。海啸在受灾国留下了大片的盐碱地。苏门答腊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在2004-12-26集中释放出来。导致了这次地震海啸的发生。地震海啸灾害本身规模巨大,发生异常突然,再加上受灾地区人员密集,缺乏海啸灾害逃生的知识和经验。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海啸预警系统,是造成这次灾害巨大伤亡的原因。中国从台湾-海南岛一线的海区,存在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因此应不断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沿海地区建设工程的防灾抗灾标准,加强防波堤建设以及采取恢复红树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预防潜在的海啸灾害。  相似文献   

16.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Ms 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触发1700多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点,同年,该省又发生了Ms 6.6级景谷地震和Ms 6.1级盈江地震。笔者在对鲁甸等3次地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研究了鲁甸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首次提出了地震“干滑坡”的概念,并从震级、地形地貌、活动构造、人口密度等多个方面对比了鲁甸地震、景谷地震和盈江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异同点。主要结论有:(1)鲁甸地震后新增地质灾害数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分布在水系的深切峡谷区,表现为“干滑坡”特征;(2)大型、特大型崩塌滑坡灾害点主要受活动断裂控制;(3)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地貌高程和微地貌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4)鲁甸震区的地形坡度明显大于景谷和盈江震区,地形坡度是鲁甸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5)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区的断层、河流、阶地和城镇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地质环境载体,震后房屋选址、重建规划不仅要注意房屋抗震问题,还应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贵州数字地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已经建立并运行14个数字地震监测台站。根据地震仪器的性能对贵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采用震级排序法进行理论计算,并利用2008年全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实测地震资料进行了检验。结论为贵州大部分地区能够监测≥ML2.1级地震,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ML1.9级地震,西部≥ML2.3级地震,北部地区监测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1999年福建及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震活动概况1999年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在经历了1998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相对平静之后,今年下半年地震活动显著增强,相继发生惠安海域48级地震、福州38级震群和水口库区32级震群活动,地震活动继续呈现强弱交替起伏变化的特征,显示该区地震活动仍呈较强态势。东南沿海地震带目前处于二十世纪以来第Ⅴ个地震活跃幕的后期阶段,估计中强地震活跃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二、地震频度和强度据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1999年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共发生ML≥20级地震132次,其中20≤ML≤29级地震123次;30≤ML≤39级地震16次;40≤ML≤49…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Mw9.0级强烈地震,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设在陕西汉中地区的体应变仪记录到了完整的应变数据.通过采集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发生时的同震变化以及地震前后固体潮异常变化过程,分析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应变固体潮的趋势性异常及畸变等各种异常现象,并...  相似文献   

20.
工作区范围为东径122°——122°30′,北纬30°40′——33°,大致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一致,并包括了部分近陆浅水海域。本区自公元401年有地震记载以来,共有地震记录424次,其中5级以上16次,4-4~3/4级50次,3-3~3/4级166次,3级以下192次,最大震级为6级。区内地震均为浅震,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南黄海海域、东太湖——苏州——吴江——昆山一带、平望——松江一带及长江口口外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