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949年前中国的两个地震研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1949年前中国从事地震研究工作的2个系统。主要介绍了在蒋丙燃和竺可桢2位先生先后领导下由王应伟和金咏深等所做的工作。着重介绍了《近世地震学》和这一论著的主要观点。第2个是地质系统,介绍了翁文灏先生以及他在《锥指集》中对地震发生和预测方面的各种论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对地震的注意力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地震活动上,以致使波士顿地区的地震潜在危险至今一直主要地成为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然而,新英格兰地区,包括马萨诸塞州,是美国报道的地震活动史最长的地区之一。一些地震的记述,可见诸于该地区一些首次探测者的日记和杂志。这一450年的地震活动记录包括一些已足以引起破坏的重大事件。1755年11月的《波士顿县杂志》,对有关1755年安恩  相似文献   

3.
前言     
正值张奕麟先生80寿辰,谨祝他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张奕麟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加入了地震科学研究的行列,在50多年的地震职业生涯中,他发奋努力、不辞辛苦、不断开拓,在地震仪器的研发、地震台网的建设、地震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地震台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为我国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这领域中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据塔斯社华盛顿1988年10月5日报道,今后20年内在美国东部很可能发生一次强烈地震。美国国家地震研究中心领导人凯特尔(Robert Ketter)在星期二(1988年10月4日)召开的地震对策讨论会上发表了这样的预报。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中,他提到了孟菲斯(田纳西州)、查尔斯顿(南卡罗来纳州)、波士顿和纽约等地名。他认为,在某一具体地区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不大,但是在美国东部某地于2000年以前发生一次地震的可能性约75—95%,而在2010年以前,这种可能性几乎是100%。美国国土上一次最强烈的地震于1811—1812年发生在孟菲斯地区。1886年,查尔斯顿的居民感到了一次强烈的地下震动。在上个世  相似文献   

5.
为了表彰华盛顿地区华盛顿咨询组组长弗兰克·普雷斯毕生对公共服务事业所做的模范性工作,美国地震学会理事会决定授予他首届公共服务奖。普雷斯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了他地震学家的生涯(194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教于加州理工学院。3年后由于他在地震学、地震波传播、地壳与地幔构造以及月球组份等多个方面所做的科学贡献而被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7年他担任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1965年到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普雷斯教授的科学领导能力得到大家的公认,很快他被调到适合的公共服务领域,加入肯尼迪总统科…  相似文献   

6.
李善邦先生(1902—1980)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1990年4月29日是他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地震工作者深深怀念这位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地震事业的先行者。现将秦馨菱先生的怀念文章和李善邦先生六十岁生辰写给子女的信一并发表,以表我们对李善邦先生的无限怀念。  相似文献   

7.
引言 张奕麟先生是我国现代地震台网观测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致力于现代模拟和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技术研究,为推动我国地震观测技术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就他在北京八条线遥测地震台网、国家地震局768工程,以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等科技项目中,发挥的历史作用做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8.
《反褶积》(Deconvolution)一书,由德尔夫特技术大学的安东·齐奥尔科夫斯基(Anton Ziolkowski)著,由美国波士顿国际人类资源开发公司于1984年编辑,并由德·雷德尔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一本专谈地震反褶积问题的书。正确地运用反褶积方法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能获得较符合实际结果的关键之一,本书就是阐述如何去进行地震数据的反褶积,并用模型来检验反褶积时所作出的各种假定是否正确。它不象  相似文献   

9.
石耀霖  胡才博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429-3441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和强地震的国家,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王仁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展了前瞻性和开拓性的工作,他的思想的科学性已经被半个世纪以来的地震科学进展所证明.本文简要回顾了王仁先生关于地震预报的科学思想和实践,以及这些思想在近年来取得的突出进展,展望了今后数值地震预报在高性能计算物理模型驱动和机器学习数据驱动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今年10月7日是付承义先生八十寿辰之日。广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和地震工作者向他表示热诚的祝贺。付承义先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他是国际上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也是我国地球物理科学的一位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1.
正当举国上下向“四化”进军的时候,也正当我国的地震科学飞跃发展的时候,我国地震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九岁。李善邦先生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的地震科学事业。在旧社会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在鹫峰  相似文献   

12.
转眼间,原尊礼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时至今日,每当我走进会长办公室,都会感到先生仿佛就在屏风对面的办公桌前阅读论文,或是在查看地震图;而我,时而向他请教,时而同他谈谈自已的想法,这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转眼间 ,原尊礼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时至今日 ,每当我走进会长办公室 ,都会感到先生仿佛就在屏风对面的办公桌前阅读论文 ,或是在查看地震图 ;而我 ,时而向他请教 ,时而同他谈谈自已的想法 ,这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情。原尊礼先生 1 93 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地震系 ,1 944年晋升为教授。 3 0~ 40年代 ,正是包括内陆直下型地震在内的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在此期间 ,先生将自已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地震观测 ,以及地震仪观测技术和倾斜仪、伸缩仪连续观测系统等的研发之中。1 956年研制的。原式电磁地震仪 ( HES) ,在 1 …  相似文献   

14.
公元462年滕州地震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克明  王国龙 《中国地震》1998,14(3):103-104
滕州今属山东省枣庄市,位鲁西南微山湖东岸,古称滕国,历史十分久远。历史地震资料对于地震工作之意义,早已被专家们所重视,我国地质学家翁文灏先生在谈到地震预报的根据时曾说:“一曰历史地震,二曰地质构造”。看得出历史地震资料之于地震工作的重要。我国史料浩繁...  相似文献   

15.
《地震工程学报》1979,1(2):95-95
周光先生是我国西北地区地震战线上的前辈。他为国地震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于1971年12月9日病逝。  相似文献   

16.
刘文义 《地震》2012,32(2):1-7,159
陈鑫连先生1968年投身地震事业,半生遨游在地震研究的学术海洋中,建树颇丰,是业内公认的地壳形变学科的奠基人、创始人和引领者,资深专家,我国著名动态大地测量学家。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他又是一位有谋略、擅长顶层设计的大师级人物,又是一位善解难题的行者。本文对其在地壳形变、地震对策及地震安全等三个方面的学术思想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六个专题,简要地介绍了郭增建先生及其合作者在地球物理学,地震预测科学、天灾综合预测、震灾防御与应急救援方面的学术贡献与成就。另外,对他的预报方法做了特别的评述,因为郭增建预测思想、理论、方法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在现今的预报实践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卫星大地测量用于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与地震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正康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514-3520
王仁先生是中国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开创者,他所引领的有关潮汐和板块运动造成的地壳应力场演化研究使得有关活动构造、断层形变和地震危险性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不断丰富发展.卫星大地测量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精密定位和运动测量,为地球动力学和地震学研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观测资料,极大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文结合本人研究经历回顾卫星大地测量方法用于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地震构造学和地震物理过程研究带来的一些重要发现,作为对王仁先生在相关领域开创性贡献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邀请,国际著名的矿物、岩石和构造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R.G.科尔曼(R.G.Colemam)先生于九月初来华讲学,其间在沈阳地质矿产所做学术报告。我局地震大队、地震预报研究室、沈阳电信遥测台网部分中、高级科技人员到会听取了  相似文献   

20.
颂词[美国]菲尔森汉克斯艾伦美国地震学会第12次奖章授予华莱士博士(Dr.Robert E.Wallace),以表彰他在地质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发挥的领导作用。他将地震学和地质学两个学科联系在一起,强调两者实际上是一个学科这一千真万确的事实。在过去25年的工作中,鲍勃(对华莱士的爱称——译注)所从事的地震学研究的时间尺度已经从以小时为单位扩展到以世纪为单位。他已不是用千分尺和计算尺游标来确定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